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熔融盐相变储热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36
1
作者 路阳 彭国伟 +2 位作者 王智平 王克振 马榕彬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38-42,共5页
熔融盐相变储热材料具有潜热大、储能密度高、过冷度小、热稳定性好、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热利用的储热介质。在对熔融盐相变储热材料进行分类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对碳酸盐、氯化盐和硝酸盐等储热材料在热物性和腐蚀性方面... 熔融盐相变储热材料具有潜热大、储能密度高、过冷度小、热稳定性好、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热利用的储热介质。在对熔融盐相变储热材料进行分类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对碳酸盐、氯化盐和硝酸盐等储热材料在热物性和腐蚀性方面的研究现状。针对熔融盐储热材料导热率低的问题,详述了以膨胀石墨、金属、陶瓷、陶土等为基体材料、熔融盐为附体材料的高导热率复合材料制备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熔融盐相变储热材料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盐 相变材料 储热材料 导热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盐储热材料高温导热系数测量装置及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军伟 王智平 +2 位作者 路阳 成波 马榕彬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2-337,共6页
针对工程应用中无机盐储热材料铸态组织的高温导热系数值与实验室常规测得值不一致的问题,基于恒定升温速率法建立数学模型,设计并搭建无机盐铸态组织高温导热系数测量装置,并详述测试方法。以分析纯NaCl为例,测得530~650℃之间平... 针对工程应用中无机盐储热材料铸态组织的高温导热系数值与实验室常规测得值不一致的问题,基于恒定升温速率法建立数学模型,设计并搭建无机盐铸态组织高温导热系数测量装置,并详述测试方法。以分析纯NaCl为例,测得530~650℃之间平均导温系数为9.39×10^-7m^2/s,平均导热系数为1.72W/(m·K)。温度-时问拟合直线与理论预测一致;并以测得导热系数作为已知参数进行有限元模拟,时间.温度曲线与实验值吻合良好。证明该测量方法获得的导热系数值准确可靠,且该测量装置能获得某一温度段上任一温度点处的导温系数和导热系数值,测试温度范围更适于中高温段;装置简单易建,对样品限制小,操作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盐 储热材料 导热系数 铸态组织 中高温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液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的沉积机制及热循环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威 叶卫平 +3 位作者 程旭东 马榕彬 聂臻 孟晓明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3-26,7,共4页
悬浮液等离子喷涂(SPS)较大气等离子喷涂(APS)具有诸多优势,目前对SPS涂层沉积机理报道较少。采用6%-8%Y2O3-ZrO2(YSZ)悬浮液送料进行等离子喷涂制备热障涂层,利用激光粒度仪测试悬浮液中的YSZ粒度,采用扫描电镜(SEM)、光... 悬浮液等离子喷涂(SPS)较大气等离子喷涂(APS)具有诸多优势,目前对SPS涂层沉积机理报道较少。采用6%-8%Y2O3-ZrO2(YSZ)悬浮液送料进行等离子喷涂制备热障涂层,利用激光粒度仪测试悬浮液中的YSZ粒度,采用扫描电镜(SEM)、光学显微镜观察雾化粒子形貌和涂层的显微组织,探讨涂层的热循环特性并分析其沉积机制。结果表明:悬浮液中93.38%的YSZ粒子尺寸在3.311μm以下;等离子火焰中雾化的YSZ粒子主有熔融致密的小球状、未完全熔融的疏松球状和未熔融的原始无定形3种形态;喷涂时,小球状粒子撞击基体表面后主形成直径3—7μm的致密扁平粒子,未完全熔融的疏松球状和无定形态粒子撞击基体时铺展不明显,粒子堆积时容易形成孔隙;粘结层与陶瓷层间横向裂纹的萌生扩展导致热障涂层最终脱落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液等离子喷涂 热障涂层 6%~8%Y2O3-ZrO2 沉积机制 热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高温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路阳 马榕彬 +2 位作者 王智平 王军伟 王克振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9-132,共4页
近年来太阳能中高温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制及应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中高温涂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详细描述,着重介绍了金属陶瓷吸收涂层和半导体金属光干涉涂层,并提出一种新型的具有核壳结构纳米级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理论上其具... 近年来太阳能中高温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制及应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中高温涂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详细描述,着重介绍了金属陶瓷吸收涂层和半导体金属光干涉涂层,并提出一种新型的具有核壳结构纳米级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理论上其具有很好的光学性能及高温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选择性吸收涂层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_(1-x)Mg_xNi_(2.5)Co_(0.5)(x=0~0.4)储氢合金的制备及电化学氢化性能 被引量:4
5
作者 董振伟 张帅阳 +2 位作者 马榕彬 武玺旺 高远浩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73-577,共5页
本文以感应熔炼法制备的La_(1-x)Mg_xNi_(2.5)Co_(0.5)(x=0~0.4)储氢合金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熔炼过程中合金成分的损耗情况。通过对合金质量损耗的填补,并结合AES-ICP等测试手段,比较精确地制备出了目标合金。根据合金充放电前后的X射... 本文以感应熔炼法制备的La_(1-x)Mg_xNi_(2.5)Co_(0.5)(x=0~0.4)储氢合金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熔炼过程中合金成分的损耗情况。通过对合金质量损耗的填补,并结合AES-ICP等测试手段,比较精确地制备出了目标合金。根据合金充放电前后的X射线衍射(XRD)测试结果,发现合金的氢化物随着Mg含量的增高而逐渐由非晶态转化成晶态,晶态氢化物由合金的α相转化成氢化物的β相。合金氢化物的晶胞参数a和c均显著增大,晶胞体积也有较大膨胀,但增大幅度却随着Mg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在0.1MPa干燥Ar保护条件下,填补0.9%的La和10.0%的Mg所制备的La_(0.7)Mg_(0.3)Ni_(2.5)Co_(0.5)合金不仅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氢化性能和较大的放电容量,而且能够有效抑制合金的氢致非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合金 制备工艺 电化学储氢 氢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