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膜宽和密度对夏大豆农艺性状、荚粒空间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周丽萍 孙婷婷 +5 位作者 陈志华 卢静静 姜涛 徐文修 唐江华 马林彪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1-587,共7页
【目的】为探究出提高夏大豆产量的适宜地膜宽度和种植密度,研究不同膜宽和密度对夏大豆农艺性状、荚粒空间分布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0.9 m(M1)、1.4 m(M2)和2.05 m(M3)3种膜宽,以及42万株/hm^(2)(D1)、49万株/h... 【目的】为探究出提高夏大豆产量的适宜地膜宽度和种植密度,研究不同膜宽和密度对夏大豆农艺性状、荚粒空间分布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0.9 m(M1)、1.4 m(M2)和2.05 m(M3)3种膜宽,以及42万株/hm^(2)(D1)、49万株/hm^(2)(D2)、56万株/hm^(2)(D3)和63万株/hm^(2)(D4)4个密度。【结果】同一密度下,株高和结荚高度均随膜宽增大逐渐下降,而单株粒重、单株结荚数、单株粒数和产量等则随膜宽增大呈先增后降趋势;同一膜宽下,随密度增加株高和结荚高度逐渐增加,单株结荚数和单株粒数呈逐渐下降趋势,产量随密度增大呈先增后降趋势。2年产量均以M2D3组合最高,平均产量为4292.34 kg/hm^(2),较其他组合增产3.85%~39.16%。【结论】在北疆地区,膜宽增大到1.4 m时,将密度提高到56万株/hm^(2)有利于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的提高,有助于夏大豆的产量提升。研究结果为新疆覆膜夏播大豆选择适宜种植密度提供科学指导,对提高新疆夏大豆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我国大豆供需平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大豆 膜宽 密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