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和进口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的疗效及成本比较 被引量:6
1
作者 马景学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895-897,共3页
目的:观察国产拉坦前列素滴眼液降眼压效果及安全性,研究进口和国产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的成本—效果比。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试验,选取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患者,18例18眼滴用国产拉坦前列素滴眼液,14例14眼滴用进口拉... 目的:观察国产拉坦前列素滴眼液降眼压效果及安全性,研究进口和国产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的成本—效果比。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试验,选取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患者,18例18眼滴用国产拉坦前列素滴眼液,14例14眼滴用进口拉坦前列素滴眼液(适利达),均每日1次,共4wk。观察眼压、视力、血压、脉搏、眼部症状和体征以及不良反应。并采用疗效观察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进口与国产拉坦前列素滴眼液进行经济学评价。结果:治疗4wk,验证组平均日间眼压从(24.0±3.6)mmHg(1mmHg=0.133kPa)降至(16.1±3.0)mmHg,最大下降幅度为32.9%;对照组从(24.8±3.0)mmHg降至(16.1±2.9)mmHg,最大下降幅度为35.1%。两组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显著差异(P<0.05);各时间点两组间眼压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后验证组和对照组结膜充血均有明显增加,但不妨碍继续用药。未发现其他眼部改变和全身副作用。两组成本分别为119元、70元(P<0.05);眼压下降幅度分别为35%,33%(P>0.05);成本—效果比分别为3.39,2.11;进口组相对于国产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22.2。结论:进口与国产拉坦前列素滴眼液都能有效地降低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患者的眼内压,且安全、耐受。两组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的效果相近,但国产品是更经济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坦前列素滴眼液 眼内压 青光眼 高眼压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早期实验性近视眼巩膜成纤维细胞前部及后极部MMP-2 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博宇 王超英 +5 位作者 安慧琴 马景学 陈维毅 郝岚 刘迎庆 仝春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07-811,共5页
目的研究豚鼠早期实验性近视眼巩膜成纤维细胞(guineapig scleral fibroblast,GSF)前部及后极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的改变,探索近视的发病机制。方法 2周龄豚鼠30只作为实验组,另外再随机选取5只(10眼)... 目的研究豚鼠早期实验性近视眼巩膜成纤维细胞(guineapig scleral fibroblast,GSF)前部及后极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的改变,探索近视的发病机制。方法 2周龄豚鼠30只作为实验组,另外再随机选取5只(10眼)正常2周龄豚鼠不作任何干预,作为正常对照眼。选取任意眼戴-10.00DS凹透镜,分别饲养6d、15d、30d后除去镜片,验光及测眼轴长度确定近视形成后,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豚鼠的前部及后极部GSF,利用免疫细胞化学、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法检测前部及后极部GSF中MMP-2表达变化。结果 MMP-2的表达定位于细胞浆和细胞核。实验组中前部GSF饲养15d阳性表达率较高,30d阳性表达率最高;后极部GSF饲养6d表达率开始较高,至15d阳性表达率最高,以后保持较高的阳性表达率,各诱导时间点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自身对照组各组自身前部及后极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体外培养的豚鼠GSF稳定表达MMP-2 mRNA及其蛋白,且前部GSF于诱导15d开始阳性表达率较高,后极部GSF于诱导6d开始阳性表达率较高,后极部GSF较前部表达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巩膜成纤维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 2 免疫细胞化学 实时荧光定量PCR 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单体、三氟拉嗪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抑制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高彦军 马景学 +3 位作者 安建斌 刘丽娅 马红蕾 赵文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20-823,共4页
目的研究丹参单体(IH764-3)和三氟拉嗪对体外培养的兔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将传代培养的RPE细胞分别加药培养24h、48h、72h、96h、120h,应用二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剂量... 目的研究丹参单体(IH764-3)和三氟拉嗪对体外培养的兔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将传代培养的RPE细胞分别加药培养24h、48h、72h、96h、120h,应用二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剂量丹参单体和三氟拉嗪对RPE细胞的抑制作用,进一步检测两药半数抑制剂量(IC50)联合应用对RPE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丹参单体和三氟拉嗪对RPE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各剂量及各时间点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丹参单体的IC50为15.22μmol·L-1(2.4mg·L-1),三氟拉嗪的IC50为18.09μmol·L-1。联合用药120h对RPE的抑制率达87.23%,联合用药后各时间点与单独应用丹参单体及三氟拉嗪的抑制率比较,差异也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丹参单体和三氟拉嗪对RPE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两药联合后可产生协同作用,为以后两种药物的联合体内试验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丹参单体 三氟拉嗪 联合应用/药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设计及3D打印技术在眼眶骨折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赵峰 马景学 +3 位作者 高彦军 耿玉欣 井欣 任彦新 《临床眼科杂志》 2018年第4期318-320,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计算机模拟及3D打印等数字化医疗技术进行眼眶骨折个体化修复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眼眶骨折患者20例(20只眼),眼球内陷均大于3 mm。所有患者术前行螺旋CT扫描,将所得数据利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然后通过计算机辅... 目的探讨应用计算机模拟及3D打印等数字化医疗技术进行眼眶骨折个体化修复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眼眶骨折患者20例(20只眼),眼球内陷均大于3 mm。所有患者术前行螺旋CT扫描,将所得数据利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然后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进行镜像修复,应用软件布尔运算中的减运算,以镜像后的眶壁数据减去原有的缺损眶壁数据,从而得到与眶壁骨折区域吻合的个性化修复体模型。使用3D打印机制作修复体模型,以修复体模型作为钛网修剪及成形的导板,行眶壁修复成形术。术后观察视力、眼球突出度、眼球运动情况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手术的20例患者术后半年眼球突出度之差均等于或小于2 mm,患者术后均无视力下降,4例残留周边复视。利用此方法制作的修复体模型作为导板,使得钛网与缺损区域的吻合更为精确,并明显缩短了手术中钛网成形的时间。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及3D打印技术可很好的用于眼眶骨折手术设计及钛网的个体化成形,有效提高手术精确性,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骨折 钛网 3D打印 数字化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导板用于眼眶手术钛网预成形的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峰 马景学 +3 位作者 高彦军 耿玉欣 井欣 任彦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4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3D打印导板用于眼眶手术钛网预成形的可行性并观察其初步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行眼眶骨折手术的患者20例20只眼,术前眼球内陷均大于3 mm。所有患者术前行螺旋CT扫描,将所得数据利用Mim... 目的探讨3D打印导板用于眼眶手术钛网预成形的可行性并观察其初步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行眼眶骨折手术的患者20例20只眼,术前眼球内陷均大于3 mm。所有患者术前行螺旋CT扫描,将所得数据利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然后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对眶壁缺损区域进行镜像修复,应用软件布尔运算中的减运算,以镜像后的眶壁数据减去原有的缺损眶壁数据,从而得到与眶壁缺损区域吻合的修复体模型。使用3D打印机打印修复体模型,以修复体模型作为钛网修剪及成形的导板,行眶壁修复成形术。术后观察视力、眼球突出度、复视等情况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手术的20例患者术后6个月时均无视力下降;有17例患者眼球突出度之差≤2 mm;13例术前合并复视的患者,11例术后6个月时复视消失。3D打印导板有助于钛网与眶壁缺损区域更为精确的吻合,并缩短了手术中用于钛网成形的时间。结论3D打印的个体化手术导板可较好的用于钛网的三维预成形,有利于提高手术精确性,并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骨折 钛网 3D打印 手术导板 计算机辅助设计 计算机辅助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_2对豚鼠实验性近视眼后极部巩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博宇 王超英 +4 位作者 马景学 陈维毅 安英杰 郝岚 刘迎庆 《临床误诊误治》 2011年第9期1-4,F0003,共5页
目的明确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对豚鼠镜片诱导型近视眼后极部巩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2周龄豚鼠10只,随机选取一只眼(实验组)用镜片诱导法制备近视动物模型,对侧眼为自身对照组。造模30 d后对两组进行屈光... 目的明确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对豚鼠镜片诱导型近视眼后极部巩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2周龄豚鼠10只,随机选取一只眼(实验组)用镜片诱导法制备近视动物模型,对侧眼为自身对照组。造模30 d后对两组进行屈光度和眼轴检测。培养豚鼠后极部巩膜成纤维细胞。将每只眼培养的细胞分为空白对照及TGF-β21、10、100 ng/ml浓度组,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各组光吸收值(OD)和细胞增殖的程度;利用电镜观察TGF-β210 ng/ml时细胞的超微结构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凹透镜诱导后实验组屈光度和眼轴与诱导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自身对照组TGF-β2 100 ng/ml时OD值与空白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2 1、10 ng/ml和空白对照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浓度TGF-β2组间OD值和增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TGF-β2时细胞增殖率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0 ng/ml TGF-β2作用下巩膜成纤维细胞核外形不规则,粗面内质网扩张,细胞器减少,细胞界膜不清,部分界膜消失。结论 TGF-β2可有效地抑制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的增长,其中10 ng/ml的刺激作用最强,可使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转化生长因子Β2 巩膜成纤维细胞 增殖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络膜血管平铺及CD105染色在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研究中的评价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尚庆丽 马景学 +2 位作者 尚忠林 休贺明 刘建宗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8期573-577,共5页
目的评价异硫氰酸荧光素-右旋糖酐脉络膜血管平铺及CD1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作为分析指标在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治疗研究中的意义。方法激光光凝方式建立棕色挪威大鼠CNV模型,30只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 目的评价异硫氰酸荧光素-右旋糖酐脉络膜血管平铺及CD1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作为分析指标在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治疗研究中的意义。方法激光光凝方式建立棕色挪威大鼠CNV模型,30只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生理盐水组、对照组,每组各10只。分别给予Endostatin 20μL(5 g.L-1)、生理盐水20μL视网膜下注射、对照组光凝后不做处理,观察期为14 d。在光凝后第7天及第14天行颈动脉灌注异硫氰酸荧光素-右旋糖酐标记CNV,眼球标本制成脉络膜铺片进行CNV定量分析,组织病理切片光镜、CD105及因子Ⅷ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比较不同检测方法在评价血管生成抑制剂对CNV治疗效应中的意义。结果造模后第7天,光凝部位CNV呈一高荧光团;光凝后第14天,表现为形态各异的高荧光微血管网;脉络膜血管平铺CNV定量分析显示,光凝后第14天Endostatin组CNV面积小于生理盐水组及对照组,Endostatin组CNV面积为(15.58±5.32)×103μm2,生理盐水组及对照组CNV面积为(24.01±4.67)×103μm2、(25.27±5.08)×103μm2(F=307.351,P<0.001);CD1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光凝后第14天生理盐水组及对照组光斑内CD105及因子Ⅷ呈强阳性表达,各组在视网膜内核层及神经纤维层内皮细胞均无CD105阳性表达;光镜观察造模后第7天激光损伤部位呈纺锤样外观,外核层排列紊乱,光感受器外节消失,RPE屏障破坏,光斑处CNV形成;光凝后第14天,光凝斑部位脉络膜增厚,内皮细胞及微血管增生,大量CNV形成;Endostatin组内皮细胞增生数量及新生血管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和对照组。结论脉络膜血管平铺于CNV定量评估具有一定意义;与因子Ⅷ的检测相比,CD105对于CNV的定性评估更具特异性;Endostatin可以有效抑制CNV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激光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碳五烯酸对脂多糖诱导的人单个核细胞NF-κB活性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包永琴 马景学 +2 位作者 叶存喜 杜颖华 吕兰存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40-744,共5页
目的探讨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人单个核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活性、VEGF、IL-1α和IL-6分泌的影响。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将其分为空... 目的探讨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人单个核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活性、VEGF、IL-1α和IL-6分泌的影响。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0.030g.L-1EPA处理组、0.050g.L-1EPA处理组。LPS组仅加入LPS进行培养(LPS终浓度为10mg.L-1),EPA处理组先加入2种浓度的EPA(EPA终浓度分别为0.030g.L-1和0.050g.L-1)培养1h,再加入LPS进行培养。LPS刺激6h、12h、24h后,收集各组上清液,ELISA检测上清液中VEGF、IL-1α和IL-6的分泌量;LPS刺激24h后的沉淀细胞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人单个核细胞NF-κB活性。结果 LPS刺激6h后,空白对照组、LPS组、0.030g.L-1EPA处理组、0.050g.L-1EPA处理组VEGF含量(ng.L-1)分别为:22.57±8.86、66.49±4.21、46.18±2.35、45.49±6.61;12h后分别为:18.05±3.18、107.30±5.70、61.29±2.86、54.34±7.41;24h后分别为:20.49±5.92、157.63±5.95、59.54±4.20、53.13±11.42。LPS刺激6h后IL-1α含量(ng.L-1)分别为:15.63±2.98、75.41±4.12、53.60±4.71、31.03±8.49;12h后分别为:40.37±4.51、408.00±47.93、142.80±14.65、99.17±5.86;24h后分别为:63.37±1.99、929.73±27.97、322.03±101.80、161.23±14.59。LPS刺激6h后IL-6含量(ng.L-1)分别为:34.94±2.71、117.60±7.89、82.25±14.56、60.66±2.12;12h后分别为:51.00±6.65、183.60±8.64、127.37±11.48、71.61±8.16;24h后分别为:68.04±21.53、297.50±25.72、132.37±20.87、102.45±21.46。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PS刺激后人单个核细胞NF-κB p65表达和VEGF、IL-1α、IL-6分泌明显升高。EPA抑制LPS诱导的人单个核细胞NF-κB p65活性;下调其VEGF、IL-1α和IL-6分泌,与LP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LPS激活人单个核细胞NF-κB,促进其VEGF及细胞因子表达。EPA抑制LPS诱导的人单个核细胞NF-κB活性,下调其VEGF及细胞因子表达。这为EPA应用于各种新生血管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碳五烯酸 人单个核细胞 核转录因子KB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1a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早期实验性近视眼RPE细胞的培养及生长周期的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博宇 王超英 +5 位作者 安慧琴 马景学 陈维毅 郝岚 刘迎庆 仝春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研究豚鼠早期实验性近视眼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及生长周期的改变,探索近视的发病机制。方法 2周龄豚鼠30只随机分为A、B、C组,每组10只,另随机选取5只(10眼)正常2周龄豚鼠不做任何干预... 目的研究豚鼠早期实验性近视眼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及生长周期的改变,探索近视的发病机制。方法 2周龄豚鼠30只随机分为A、B、C组,每组10只,另随机选取5只(10眼)正常2周龄豚鼠不做任何干预,作为正常对照眼。选取任意眼戴-10.00DS凹透镜,A、B、C3组分别饲养6d、15d、30d后除去镜片,验光及测眼轴长度确定近视形成后,采用细胞酶消化法培养豚鼠的前部及后部RPE细胞,取第3-6代RPE细胞检查细胞生长周期。结果前部RPE细胞于诱导15d后发现G0-G1期细胞百分比升高,S期细胞百分比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d时G0-G1期细胞百分比又降低,S期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极部RPE细胞分别于诱导6d、15d后出现G0-G1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S期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RPE细胞的形态、生长周期及细胞因子等都在近视眼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生长周期 流式细胞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单体、三氟拉嗪防治兔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彦军 马景学 +2 位作者 马红蕾 刘丽娅 安建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18-1122,共5页
目的评价丹参单体和三氟拉嗪对实验性兔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防治作用。方法有色兔81只随机分为6组:A至C组为药物防治组,E至G组为药物毒性观察组;从A至C组、E至G组中兔另一非实验眼分别选对照... 目的评价丹参单体和三氟拉嗪对实验性兔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防治作用。方法有色兔81只随机分为6组:A至C组为药物防治组,E至G组为药物毒性观察组;从A至C组、E至G组中兔另一非实验眼分别选对照组:D组和H组。A至D组眼内注入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后分别注入三氟拉嗪、丹参单体、三氟拉嗪加丹参单体混合液、磷酸盐缓冲液;E至H组注入磷酸盐缓冲液后分别注入三氟拉嗪、丹参单体、三氟拉嗪加丹参单体混合液、磷酸盐缓冲液。通过间接检眼镜观察A至D组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情况,通过间接检眼镜、光学显微镜观察E至H组视网膜病理学改变。结果给药后1d,A组发生Ⅱ级玻璃体混浊8眼,B组Ⅱ级玻璃体混浊6眼,C组Ⅱ级玻璃体混浊7眼,D组Ⅱ、Ⅲ级玻璃体混浊各10眼,3个实验组与D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给药后3d,A组Ⅱ级玻璃体混浊3眼,B组及C组未见发生Ⅱ级及以上玻璃体混浊,D组Ⅱ级玻璃体混浊10眼、Ⅲ级玻璃体混浊6眼,3个实验组与D组相比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给药后5d,A组、B组及C组均未见发生Ⅱ级及以上玻璃体混浊,D组Ⅱ级玻璃体混浊8眼,3个实验组与D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给药后5d,D组Ⅱ级PVR8眼、Ⅲ级PVR2眼,3个实验组无PVR发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给药后7d,D组Ⅱ级PVR14眼、Ⅲ级PVR6眼,各实验组无PVR发生,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给药后14d,A组Ⅱ级PVR3眼,B及C组各有Ⅱ级PVR2眼,D组Ⅱ级PVR2眼、Ⅲ级PVR16眼、Ⅳ级PVR2眼;3个实验组与D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给药后21d,D组Ⅲ级PVR12眼、Ⅳ级PVR8眼;3个实验组PVR发生情况无变化,3个实验组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给药后28d,D组Ⅳ级PVR14眼、Ⅲ级PVR6眼,3个实验组PVR发生情况无变化,所有实验组与D组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E至H组在整个观察期内未见毒性病理学改变。结论三氟拉嗪、丹参单体、三氟拉嗪与丹参单体联合可有效预防实验性PV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丹参单体 三氟拉嗪 药物防治/联合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_2对豚鼠实验性近视眼后极部巩膜成纤维细胞MMP-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博宇 安慧琴 +5 位作者 王超英 马景学 陈维毅 郝岚 刘迎庆 仝春梅 《临床误诊误治》 2011年第6期5-8,F0003,共5页
目的明确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2,TGF-β2)对豚鼠镜片诱导型近视眼后极部巩膜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MMP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周龄已脱离母乳喂养的豚鼠12只,随机选取12只中... 目的明确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2,TGF-β2)对豚鼠镜片诱导型近视眼后极部巩膜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MMP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周龄已脱离母乳喂养的豚鼠12只,随机选取12只中各一眼用镜片诱导法制备近视动物模型(实验组),对侧眼不予任何处理(自身对照组)。30 d后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豚鼠后极部巩膜成纤维细胞,并传2代。将每只眼(两组24只眼)培养出的细胞分别分为空白对照组、1 ng/mlTGF-β2组、10 ng/ml TGF-β2组、100 ng/ml TGF-β2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blot蛋白印迹法对各组细胞MMP-2、MMP-2mRNA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经30 d镜片诱导,实验组诱导出(-6.70±1.93)D的相对近视,眼轴相对延长(1.53±0.31)mm,实验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空白对照组与自身对照组中空白对照组比较,MMP-2、MMP-2mRNA表达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2浓度为10 ng/ml时实验组和自身对照组细胞MMP-2、MMP-2mRNA的表达量最高,与本组其他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凹透镜诱导可引起豚鼠明显轴性近视,TGF-β2能有效刺激MMP-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2 豚鼠 近视 巩膜成纤维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做LASIK、PRK手术六年的体会——与《对LASIK和PRK手术治疗近视眼现状的反思》一文作者的商榷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玉潭 马景学 《临床误诊误治》 2003年第2期98-99,共2页
在临床医学的历史中,因屈光不正所致视力低下一直是靠框架眼镜矫正。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接触镜(隐形眼镜),但总是离不了辅助透镜,其缺点是显而易见的。随着教育的普及。
关键词 角膜切除术 光折射 准分子激光 角膜磨削术 激光原位 治疗方法 体会 商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细胞损害的电镜观察
13
作者 董白霞 高福禄 +2 位作者 马景学 张爱子 宠晓静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4-238,共5页
目的:为临床研究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的分布及表达密度;用透射电镜观察不同病程视网膜细胞的损害情况。结果:糖尿病及正常小鼠视网膜各层细胞均表达bFGF,反应强度... 目的:为临床研究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的分布及表达密度;用透射电镜观察不同病程视网膜细胞的损害情况。结果:糖尿病及正常小鼠视网膜各层细胞均表达bFGF,反应强度和密度不同。发病组自6月龄起,居于大血管周围的阳性节细胞密度增加;不同病程bFGF的表达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随糖尿病病程延长,细胞超微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结论:糖尿病时增多的bFGF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刺激二者增殖,促进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另一方面,减弱视细胞与双极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对糖尿病性盲的发生起重要作用。同时,各种细胞的超微结构及相应的功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小鼠 视网膜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损害 透射电镜 免疫组织化学 超微结构 微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奈替普酶联合六氟化硫玻璃体腔注射治疗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临床观察
14
作者 姚一民 贾志旸 +3 位作者 马景学 孙瑞雪 柴艳霞 靳胜利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2-93,共2页
目的观察替奈替普酶(TNK-TPA)联合六氟化硫(SF6)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患者50例(50只眼),随机分为A、B组。A组于玻璃体腔内注射TNK-TPA50μg(0.1 ml)、SF60.5 ml,同时口服沃丽汀,B组... 目的观察替奈替普酶(TNK-TPA)联合六氟化硫(SF6)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患者50例(50只眼),随机分为A、B组。A组于玻璃体腔内注射TNK-TPA50μg(0.1 ml)、SF60.5 ml,同时口服沃丽汀,B组仅口服沃丽汀。结果治疗10d、30d、3个月,A组出血吸收情况及裸眼视力恢复情况均优于B组(P均<0.05),且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TNK-TPA联合SF6玻璃体内注射治疗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简便、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下出血 替奈替普酶 六氟化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奈普酶诱导兔玻璃体后脱离的实验研究
15
作者 姚一民 马景学 +3 位作者 叶存喜 柴艳霞 孙瑞雪 靳胜利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目的探讨替奈普酶(tenecteplase,TNK-TPA)在兔眼玻璃体腔注射诱导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PV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30只成年有色兔,排除内外眼病。按随机的原则分为A、B、C3组,每组10只。分别将浓度为100mg.... 目的探讨替奈普酶(tenecteplase,TNK-TPA)在兔眼玻璃体腔注射诱导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PV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30只成年有色兔,排除内外眼病。按随机的原则分为A、B、C3组,每组10只。分别将浓度为100mg.L-1、500mg.L-1、1000mg.L-1的TNK-TPA溶液(各0.1mL)注入A、B、C3组兔的左眼玻璃体内,作为实验眼;右眼为对照眼,玻璃体内注入0.1mLBSS溶液。注药后1h、1d、3d,检查眼底、扫描电镜、B超观察PVD情况,光镜、透射电镜和视网膜电图判断药物安全性。结果注药后3d,眼底检查发现A、B、C组实验眼PVD发生率分别为20.0%、80.0%、90.0%,实验眼总PVD发生率为63.3%,对照眼无PVD发生,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扫描电镜显示A、B、C3组实验眼发生完全性PVD各2眼、8眼、9眼。B超检查,注药后3d,B组、C组实验眼中发生PVD的眼数分别是8眼、9眼,与对照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查发现,A、B组实验眼的视网膜组织细胞未见异常;C组实验眼中3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水肿,神经节细胞中线粒体肿胀、空泡样变性。扫描电镜观察,A、B、C3组实验眼分别有8眼、2眼、1眼视网膜表面残留大量玻璃体胶原纤维。注药前后的视网膜电图b波平均振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在破坏血眼屏障后,玻璃体内注射500mg.L-1TNK-TPA可以诱导玻璃体后脱离的发生,无明显毒性作用,可以辅助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后脱离 玻璃体内注药 替奈普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莪术醇抑制VEGF诱导的新生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郝雨檬 王彩霞 +2 位作者 马景学 李雪景 尚庆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9-384,共6页
目的:研究莪术醇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的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用50ng/mL VEGF和不同浓度莪术醇进行分组处理,采用CCK-8和EdU实验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实验分析细胞迁移能力,管腔形... 目的:研究莪术醇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的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用50ng/mL VEGF和不同浓度莪术醇进行分组处理,采用CCK-8和EdU实验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实验分析细胞迁移能力,管腔形成实验分析内皮细胞血管生成能力,Western blot检测Akt/mTORC1通路变化。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400、800μmol/L莪术醇+VEGF组细胞OD450值明显低于VEGF组(均P<0.01)。EdU结果显示,400μmol/L莪术醇+VEGF组细胞增殖率明显低于VEGF组(P<0.001)。Transwell实验和管腔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与VEGF组比较,400μmol/L莪术醇+VEGF组迁移细胞数减少,管腔形成的分支数量和分支长度下降(均P<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莪术醇可显著减少细胞中Akt/mTORC1下游靶点p-Akt和p-S6的表达。结论:莪术醇可抑制VEGF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具有强的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可进一步用于眼底新生血管的治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醇 新生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Akt/mTORC1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硅油填充眼的眼部并发症及取出原则 被引量:32
17
作者 滕学龙 贾志旸 +3 位作者 马景学 孙瑞霞 王亚娜 骆彦君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5期377-379,共3页
目的探讨眼内长期硅油填充引起的并发症及取出的原因和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005年共59例59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患者的眼部情况及硅油取出结果。结果硅油填充后经过0.5~5a的随访,视网膜完全复位57例,部分复位2... 目的探讨眼内长期硅油填充引起的并发症及取出的原因和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005年共59例59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患者的眼部情况及硅油取出结果。结果硅油填充后经过0.5~5a的随访,视网膜完全复位57例,部分复位2例,并发症包括:角膜变性9例,硅油乳化33例,继发性青光眼13例,视盘颜色变淡19例,晶状体混浊11例。其中46眼行硅油取出术,随访1~5a,视网膜保持完全复位者41例,部分浅脱离者3例,有2例完全脱离,患者放弃治疗。硅油取出后9例角膜变性好转,11例高眼压得到控制,另外2例眼压较高者行小粱切除术后眼压恢复正常。随访中绝大部分患者的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矫正视力低于0.05者11例,≥0.05者35例.≥0.1者21例,0.3以上者12例。结论硅油取出可缓解硅油并发症的发展,但对术后出现的并发痘应重视并积极防治,以提高玻璃体手术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 硅油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