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p38在健脾清化方改善模型大鼠慢性肾衰竭肾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SPF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10)、健脾清化方组(n=10)、氯沙坦组(n=10)。健脾清化方组每日灌胃1次,每次3.9 g/200 g大鼠...目的: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p38在健脾清化方改善模型大鼠慢性肾衰竭肾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SPF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10)、健脾清化方组(n=10)、氯沙坦组(n=10)。健脾清化方组每日灌胃1次,每次3.9 g/200 g大鼠,连续60 d;氯沙坦组每日灌胃1次,每次3.3 g/200 g大鼠,连续60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5/6肾切除大鼠模型(Platt法),采用生化法检测大鼠血清肌酐、尿素氮,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APK p38,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健脾清化方、氯沙坦能显著降低血清肌酐水平(42.67±5.98 vs 60.90±9.54,40.90±5.07 vs 60.90±9.54,均P<0.01)及MAPK p38表达(0.555±0.004 vs 0.930±0.265,0.587±0.045 vs 0.930±0.265,均P<0.01),降低大鼠血清尿素氮水平(8.56±0.75 vs 8.62±0.62,7.97±0.86 vs 8.62±0.62,均P<0.05);模型组可见肾小球增生,系膜细胞轻度增生,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健脾清化方组、氯沙坦组与模型组比较病变明显减轻,且健脾清化方组较氯沙坦组病变减轻更明显。结论:健脾清化方对Platt模型大鼠的肾功能和肾脏病理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该机制可能与健脾清化方对MAPK p38相关免疫炎症通路的抑制有关。展开更多
针对碳纤维在二维编织过程中不耐扭折、易受损断纱的问题,通过拉伸性能实验和导纱瓷眼折角磨损实验分析了碳纤维复丝的可编织性能,探讨了纱管在缠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在24锭二维编织机上编织了8种不同工艺参数的碳纤维管状编织物,研...针对碳纤维在二维编织过程中不耐扭折、易受损断纱的问题,通过拉伸性能实验和导纱瓷眼折角磨损实验分析了碳纤维复丝的可编织性能,探讨了纱管在缠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在24锭二维编织机上编织了8种不同工艺参数的碳纤维管状编织物,研究了编织工艺对织物外观起毛情况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复丝的断裂强度为86.39 c N/tex,断裂伸长率为1.12%,断裂强度远高于其他纤维,但延伸性差;影响碳纤维复丝在导纱瓷眼处折角磨损程度的因素依次为牵引力、折角、编织速度;在编织纱线根数不变的情况下,随编织节距的减小,管状编织物的面密度逐渐增加,起毛现象严重,编织物的拉伸断裂强力降低。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p38在健脾清化方改善模型大鼠慢性肾衰竭肾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SPF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10)、健脾清化方组(n=10)、氯沙坦组(n=10)。健脾清化方组每日灌胃1次,每次3.9 g/200 g大鼠,连续60 d;氯沙坦组每日灌胃1次,每次3.3 g/200 g大鼠,连续60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5/6肾切除大鼠模型(Platt法),采用生化法检测大鼠血清肌酐、尿素氮,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APK p38,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健脾清化方、氯沙坦能显著降低血清肌酐水平(42.67±5.98 vs 60.90±9.54,40.90±5.07 vs 60.90±9.54,均P<0.01)及MAPK p38表达(0.555±0.004 vs 0.930±0.265,0.587±0.045 vs 0.930±0.265,均P<0.01),降低大鼠血清尿素氮水平(8.56±0.75 vs 8.62±0.62,7.97±0.86 vs 8.62±0.62,均P<0.05);模型组可见肾小球增生,系膜细胞轻度增生,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健脾清化方组、氯沙坦组与模型组比较病变明显减轻,且健脾清化方组较氯沙坦组病变减轻更明显。结论:健脾清化方对Platt模型大鼠的肾功能和肾脏病理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该机制可能与健脾清化方对MAPK p38相关免疫炎症通路的抑制有关。
文摘针对碳纤维在二维编织过程中不耐扭折、易受损断纱的问题,通过拉伸性能实验和导纱瓷眼折角磨损实验分析了碳纤维复丝的可编织性能,探讨了纱管在缠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在24锭二维编织机上编织了8种不同工艺参数的碳纤维管状编织物,研究了编织工艺对织物外观起毛情况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复丝的断裂强度为86.39 c N/tex,断裂伸长率为1.12%,断裂强度远高于其他纤维,但延伸性差;影响碳纤维复丝在导纱瓷眼处折角磨损程度的因素依次为牵引力、折角、编织速度;在编织纱线根数不变的情况下,随编织节距的减小,管状编织物的面密度逐渐增加,起毛现象严重,编织物的拉伸断裂强力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