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邓强主任医师辨治胸腰椎结核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与经验总结
1
作者 马斌祥 屈红 邓强(指导)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3期16-20,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邓强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辨治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1日至2020年9月31日在甘肃省中医院住院的47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的病历资料,治疗方案:四联抗结核药物(利福平胶囊、异烟肼片、乙胺...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邓强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辨治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1日至2020年9月31日在甘肃省中医院住院的47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的病历资料,治疗方案:四联抗结核药物(利福平胶囊、异烟肼片、乙胺丁醇胶囊、吡嗪酰胺胶囊)口服+胸腰椎后路病灶清除椎弓根钉内固定+围术期中医药辨证论治,并配合围手术期功能锻炼。观察术后2周及术后1、3、6、12、18个月患者血沉、Cobb后凸角、脊髓神经功能分级(ASIA分级)、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通过验案探讨其辨治该病的经验。结果:术后18个月患者血沉、VAS评分分别为(8.45±2.11)mm/h、(1.55±1.31)分,低于术后2周的(48.55±6.14)mm/h、(6.12±1.23)分(P<0.05);Cobb后凸角、ASIA分级术后18个月高于术后2周;术后18个月总有效率为97.9%(46/47),高于术后2周的66.1%(31/47);术后6个月1例患者重体力劳动后出现手术切口尾端崩裂约2 cm,无脓性分泌物流出,给予清创缝合换药后,正常愈合;术后18个月1例患者出现内固定断裂伴发脊柱变形,进行了再次手术。结论:口服四联抗结核药物+胸腰椎后路病灶清除椎弓根钉内固定+围术期补虚培元兼化痰通络,可改善胸腰椎结核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ASIA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胸腰椎 中西医结合 经验 邓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加桃红四物汤加减方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肿胀 被引量:15
2
作者 马斌祥 王文政 邓友章 《甘肃中医》 2011年第2期37-38,共2页
目的:总结中医特色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患肢膝关节周围肿胀的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进行中医特色治疗(电针加桃红四物汤加减方)组,共26例;B组为静脉滴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组,共20例,治疗1周后观察疗效。结果:A... 目的:总结中医特色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患肢膝关节周围肿胀的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进行中医特色治疗(电针加桃红四物汤加减方)组,共26例;B组为静脉滴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组,共20例,治疗1周后观察疗效。结果:A组消肿总有效率为96.15%,B组消肿总有效率为70%,中医特色治疗组消肿效果优于静脉滴注治疗组。结论:中医特色组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肿胀疗效优于注射用七叶皂苷钠静脉滴注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肿胀 中医特色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腰痛丸联合穴位针刺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矫正术后残留下腰痛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马斌祥 赵继荣 +1 位作者 屈红 关永林 《西部中医药》 2022年第10期94-96,共3页
目的:观察杜仲腰痛丸联合穴位针刺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矫正术后残留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退行性脊柱侧凸并行矫正手术,且术后均出现下腰痛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 目的:观察杜仲腰痛丸联合穴位针刺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矫正术后残留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退行性脊柱侧凸并行矫正手术,且术后均出现下腰痛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甲钴胺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杜仲腰痛丸+穴位针刺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结果:VSA评分、ODI评分、JOA评分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1月、治疗后2月上述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6.7%(26/30)]优于对照组[73.3%(22/30)](P<0.05)。结论:杜仲腰痛丸联合穴位针刺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矫正术后残留下腰痛临床疗效显著,能在短期内缓解疼痛症状及恢复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退行性 杜仲腰痛丸 穴位针刺 残留下腰痛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常斌 马斌祥 +4 位作者 关永林 孙乐伟 张洋 邓梦 姚鹏程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第10期1976-1979,共4页
独活寄生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用于治疗腰腿痛。经临床使用证明,该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典中药方剂,中医理论认为其具有补气血、益肝肾、祛风湿、止痹痛之功效,现代对其药理作用机制研究显示独活寄生汤具有抗炎、镇痛、调节软... 独活寄生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用于治疗腰腿痛。经临床使用证明,该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典中药方剂,中医理论认为其具有补气血、益肝肾、祛风湿、止痹痛之功效,现代对其药理作用机制研究显示独活寄生汤具有抗炎、镇痛、调节软骨细胞增殖及凋亡等作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有良好的作用。综述近些年有关独活寄生汤的文献报道,对独活寄生汤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进行探讨总结,以期为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理论基础,为进一步科研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活寄生汤 腰椎间盘突出症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5
作者 邓梦 关永林 +3 位作者 马斌祥 张洋 常斌 姚鹏程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第10期1903-1909,共7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补阳还五汤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从疾病数据库检索LDH相关靶点,与药物靶点取交集,得到潜在治疗靶点...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补阳还五汤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从疾病数据库检索LDH相关靶点,与药物靶点取交集,得到潜在治疗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并进行可视化分析获取关键靶点,R语言对潜在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分析,构建疾病-药物-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图,获得关键化合物。结果:得到补阳还五汤6味中药有效成分62个,作用靶点245个,潜在治疗靶点58个,关键靶点12个,GO分析主要与氧化应激、细胞增殖、炎症反应、血管生成等过程相关,KEGG分析结果主要参与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通路,发挥免疫调节、细胞分化和凋亡、内分泌调节等功能,分子对接表明关键化合物能与关键靶点较好结合。结论:补阳还五汤通过多个有效成分作用于多条信号通路调节多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调节免疫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增殖和凋亡等过程,从而达到治疗LDH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腰椎间盘突出 网络药理学 分子机制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潜丸治疗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姚鹏程 马斌祥 +4 位作者 关永林 孙乐伟 张洋 邓梦 常斌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第6期1170-1174,共5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对中国中老年人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防治OP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近年来研究表明,虎潜丸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效果显著,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对中国中老年人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防治OP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近年来研究表明,虎潜丸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效果显著,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综述近几年来有关虎潜丸的文献报道,从虎潜丸组方中单味中药及虎潜丸组方应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虎潜丸临床应用研究3个方面进行探讨总结,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潜丸 骨质疏松症 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未病”理论在阳虚体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刍议
7
作者 张洋 马斌祥 +8 位作者 杨博文 李振豪 姚鹏程 谢云松 赵学权 韩锡茜 姚雪莹 张文路 关永林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8期1474-1478,共5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困扰患者生活的常见疾病,具有发病隐匿、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研究发现此类患者以阳虚体质多见,临床并无特异性治疗。随着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不断增加,逐渐年轻化,有必要将阳虚体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转移为预防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困扰患者生活的常见疾病,具有发病隐匿、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研究发现此类患者以阳虚体质多见,临床并无特异性治疗。随着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不断增加,逐渐年轻化,有必要将阳虚体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转移为预防为主,这将减少此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医学“治未病”理论是重要的防治疾病思想,包含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将“治未病”理论和阳虚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相结合,即通过辨识,未发病者强调改善体质以防发病;已患病者注重扶正祛邪,标本兼治,避免疾病的加重;疾病瘥后要加强先天和后天的补养防止复发。临床通过疾病诊断、体质辨识、辨证论治等方法,从整体上把握患者本身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方面的关系,将“治未病”理论应用到阳虚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过程中,这将对临床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治未病”理论 阳虚体质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疾病辨识 防治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