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
作者 马文可 霍雅俊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3期102-104,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中低剂量替罗非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依据介入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低剂量替罗非班组、常规剂量替罗非班组,每组各30例。统计分析两组...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中低剂量替罗非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依据介入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低剂量替罗非班组、常规剂量替罗非班组,每组各30例。统计分析两组神经功能、生活质量、脑血流动力学、临床疗效、出血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用药后,低剂量替罗非班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改良Rankins量表(mRS)评分均低于常规剂量替罗非班组(P<0.05),其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搏动指数(PI)均高于常规剂量替罗非班组(P<0.05),阻力指数(RI)低于常规剂量替罗非班组(P<0.05)。低剂量替罗非班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67%(26/30),高于常规剂量替罗非班组的63.33%(19/30)(χ2=4.356,P<0.05)。低剂量替罗非班组患者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0.00%(3/30),低于常规剂量替罗非班组的33.33%(10/30)(χ2=4.812,P<0.05)。低剂量替罗非班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2/30),低于常规剂量替罗非班组的26.67%(8/30)(χ2=4.320,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中应用低剂量替罗非班的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出血事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介入治疗 低剂量替罗非班 神经功能 出血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效果探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马文可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1期78-79,共2页
目的 :探讨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被确诊患有脑血管病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我们对这90例患者分别使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和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目的 :探讨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被确诊患有脑血管病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我们对这90例患者分别使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和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进行检查,然后观察并比较用这两种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准确率。结果 :(1)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这90例患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其进行诊断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这90例患者进行诊断的结果显示:1其中有脑出血患者18例,有脑梗死患者62例,有颅内动脉瘤患者10例。在52例脑梗死患者中,有47例患者梗死病灶的直径小于18mm,有15例患者梗死病灶的直径大于18mm。2这90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狭窄,其中,有大脑前动脉狭窄的患者14例,有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患者42例,有大脑后动脉狭窄的患者28例,有颈内动脉狭窄的患者6例。结论 :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清晰地显示出患者脑部的病变情况,能为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此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 诊断 脑血管疾病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外固定系统与髓内固定系统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杨建义 李王庄 +1 位作者 太祖华 马文可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26期174-175,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髓外固定系统与髓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均为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随机按A组和B组划分,A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锁定板即髓外... 目的探讨采用髓外固定系统与髓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均为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随机按A组和B组划分,A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锁定板即髓外固定系统治疗,B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PFNA)即髓内固定系统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在平均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术后愈合时间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Harris评分A组优良率为92%,B组为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B组深静脉血栓、褥疮、尿路感染、髋内翻各1例,并发症率为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髓内固定系统和髓外固定系统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均有疗效,但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髓外固定系统更占优势,临床需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骨折类型、病人身体状况手术耐受与否、病人经济状况等选择手术方式,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髓外固定 髓内固定 效果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到底是谁做的功——动生电动势的产生
4
作者 郝才强 马文可 《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 2012年第10期48-49,共2页
磁场是高中物理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洛仑兹力又是这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一个核心知识点之一.它指的是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它的大小f=Bqv,它的方向既垂直于磁场方向,又垂直于速度方向,所以也可以说洛仑兹力垂直于由磁场和... 磁场是高中物理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洛仑兹力又是这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一个核心知识点之一.它指的是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它的大小f=Bqv,它的方向既垂直于磁场方向,又垂直于速度方向,所以也可以说洛仑兹力垂直于由磁场和速度组成的平面,正是因为它的方向始终垂直于速度,所以它不能改变速度的大小,只能改变速度的方向,也就是说洛仑兹力永远不做功.可是安培力是洛仑兹力的宏观表现,又能做功,这就很难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生电动势 速度方向 洛仑兹力 磁场方向 高中物理 运动电荷 垂直 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