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雪腐微座孢引起新疆小麦雪腐病的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1
作者 王莉 周小云 +7 位作者 鄢蓉 张军高 李进 梁晶 龚静云 杜雨 马德英 雷斌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1-1208,共8页
【目的】研究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简称伊犁州)冬小麦主产区小麦雪腐病病原菌种类、生物学特性,为农药研制及该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冬小麦雪腐病病原菌并接种到健康小麦上验证其致病性,结合生物学特征及... 【目的】研究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简称伊犁州)冬小麦主产区小麦雪腐病病原菌种类、生物学特性,为农药研制及该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冬小麦雪腐病病原菌并接种到健康小麦上验证其致病性,结合生物学特征及ITS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种类,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结果】分离获得的菌株YLXF-1、YLXF-2及YLXF-3均可侵染健康小麦,且发病症状和田间症状相同;病原菌为Microdochium nivale。病原菌在5~35℃、pH值3~12、不同光照条件及供试培养基上均可生长,且大部分供试碳、氮源均可利用,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病原菌在20℃、pH值8、12 h光暗交替培养和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较快,利用率较好的碳源、氮源分别为蔗糖和牛肉膏。【结论】新疆伊犁州冬小麦主产区小麦雪腐病病原菌为M.nivale,病原菌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0℃,pH值8,光照为12 h光暗交替,培养基为PDA,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牛肉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雪腐病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砂复合微生物菌剂2种施用方式对棉花生长发育及防控黄萎病的影响
2
作者 孟卓 唐小雯 +6 位作者 张广杰 徐安东 颜宇 付娆 羌松 蒋平安 马德英 《新疆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61-2871,共11页
【目的】通过白星花金龟虫砂与黄萎病生防菌相结合,研究棉花黄萎病绿色防控技术,分析两者协同作用下不同施用方式对棉花生长发育及防控黄萎病的影响,为棉花黄萎病的绿色防控和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设置虫砂复合枯草芽... 【目的】通过白星花金龟虫砂与黄萎病生防菌相结合,研究棉花黄萎病绿色防控技术,分析两者协同作用下不同施用方式对棉花生长发育及防控黄萎病的影响,为棉花黄萎病的绿色防控和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设置虫砂复合枯草芽孢杆菌(LD-KC)、解淀粉芽孢杆菌(LD-JDF)、哈茨木霉(LD-HC)、中棉菌乐土(LD-ZM)4种组合,分别以虫砂复合生防菌全量基施(TBF)和虫砂基施+生防菌追施(BF+DBM)2种方式施入田间,在棉花全生育期测量生长发育和产量指标,在黄萎病发病期调查棉花黄萎病病情指数。【结果】BF+DBM组的棉花生长发育指标(株高、茎粗、果枝始节高等)优于TBF组,以LD-JDF和LD-ZM表现较好;BF+DBM组籽棉增产效果明显,显著高于TBF组和对照组(CK),BF+DBM籽棉增产在24.37%~33.40%,LD-JDF组增产最高,增产率达33.40%,其次为LD-HC,增产率为31.10%。黄萎病发生初期,TBF组的病情指数在3.80~5.85,LD-JDF处理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效较高,达到44.36%,BF+DBM组病情指数在2.50~5.33,LD-HC处理下的病情指数最低,防效为63.40%,黄萎病发生后期,TBF组和BF+DBM组病情指数分别在27.00~31.67、21.67~30.83,均为JDF防效最高,分别达到19.00%、34.98%。【结论】在棉花整个生育期内,虫砂基施+生防菌追施能有效促进棉花的生长发育,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较佳,且增产效果较为显著,以LD-JDF增产效果最佳,虫砂基施和生防追施相结合的施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 生物防治 虫菌复合 施用方式 防病增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葡萄重大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 被引量:22
3
作者 马德英 马俊义 +2 位作者 王惠卿 朱晓华 陈卫民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245-2251,共7页
【目的】新疆的葡萄产区具有典型的地理区域分布特点,不同区域葡萄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律不同。通过研究葡萄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提出新疆葡萄病虫害区域化的绿色防控关键技术。【方法】通过五点取样法,对病虫害进行分级和定... 【目的】新疆的葡萄产区具有典型的地理区域分布特点,不同区域葡萄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律不同。通过研究葡萄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提出新疆葡萄病虫害区域化的绿色防控关键技术。【方法】通过五点取样法,对病虫害进行分级和定点定株调查。【结果】北疆地区葡萄以霜霉病为害为主,6~7月为病害初发期,8月为发病高峰期;哈密地区以葡萄白粉病及穗轴褐枯病为主,葡萄自粉病发病初期为6月下旬~7月初,发病高峰期为7月下旬-8月中旬;穗轴褐枯病发病初期为5月上句-下旬,发病高峰期为5月下旬~6月中旬。吐鲁番地区则以葡萄斑叶蝉为主,为害自每年4月初~10月,5和8月发生量最大,是葡萄斑叶蝉发生的盛期。【结论】在葡萄病虫害治理的多项科研成果基础上,结合新技术、新农药的应用,提出以农业栽培管理措施和物理机械防治为基础,环境友好农药早期防控技术为辅助措施的新疆葡萄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为新疆葡萄绿色食品牛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病虫害 发生规律 绿色 防控技术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星花金龟取食葡萄枝条的高效腐解条件和转化参数优化
4
作者 徐安东 张广杰 +4 位作者 付娆 孟卓 颜宇 李保国 马德英 《新疆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067-3077,共11页
【目的】研究白星花金龟取食葡萄枝条的高效腐解条件和转化参数优化,为葡萄枝条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新路径。【方法】以粉碎的葡萄枝条为主要原料,开展腐解菌剂、牛粪配比(%)和酵化天数(d)的3因素5水平正交试验,测定幼虫对物料的转化力,筛... 【目的】研究白星花金龟取食葡萄枝条的高效腐解条件和转化参数优化,为葡萄枝条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新路径。【方法】以粉碎的葡萄枝条为主要原料,开展腐解菌剂、牛粪配比(%)和酵化天数(d)的3因素5水平正交试验,测定幼虫对物料的转化力,筛选并验证白星花金龟幼虫取食葡萄枝条的最优组合。【结果】牛粪配比在第10、15、25和30 d达到显著差异水平,牛粪配比越高,其温度越高,酵化速度越好,添加菌剂和牛粪对物料的酵化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每120 g的葡萄枝条原料,辅加80 g的牛粪,添加1‰VT菌剂,发酵25 d后,获得配合饲料96 g,经白星花金龟3龄幼虫转化后,虫砂量为(77.53±22.43)g,虫体转化率(37.16%±0.04%),虫砂转化率为(84.99%±0.01%),虫砂收获系数(59.47%±0.04%),有机物料利用率在(61.17%±0.02%)。【结论】白星花金龟3龄幼虫对发酵葡萄枝条饲料具有较好的转化力,添加1%VT菌剂、40%牛粪,酵化25 d为最佳酵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枝条 白星花金龟幼虫 腐解菌剂 生物转化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吸附剂缓解二甲戊乐灵对小麦药害的效果
5
作者 艾合买提江·买买提 颜宇 +5 位作者 张广杰 徐安东 张帅 孟卓 付饶 马德英 《新疆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79-2786,共8页
【目的】探究其对受二甲戊乐灵胁迫下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盆栽的方式,以虫砂、生物炭以及粉煤灰作为吸附剂,复配微生物菌剂的方式,设计不同施用量的虫砂(1500、3000 kg/hm^(2))、不同施用量的生物炭(300、600 kg/hm^(... 【目的】探究其对受二甲戊乐灵胁迫下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盆栽的方式,以虫砂、生物炭以及粉煤灰作为吸附剂,复配微生物菌剂的方式,设计不同施用量的虫砂(1500、3000 kg/hm^(2))、不同施用量的生物炭(300、600 kg/hm^(2))、粉煤灰(6000 kg/hm^(2))三种吸附剂复配十二菌医(150 kg/hm^(2))、菌淋田下(6 kg/hm^(2))、腐植酸(3 kg/hm^(2)),设置除草剂CK、清水CK 2组对照组,共25个处理。【结果】3000 kg/hm^(2)虫砂+150 kg/hm^(2)十二菌医处理小麦株高抑制率为所有处理组中最低的,为-2.99%;其次为3000 kg/hm^(2)虫砂+6 kg/hm^(2)菌淋田下,小麦株高抑制率为-3.10%,其小麦株高均显著高于除草剂CK,且高于清水CK,茎粗为1500 kg/hm^(2)虫砂+150 kg/hm^(2)十二菌医最优,茎粗达到2.56 cm。叶绿素指标上,300 kg/hm^(2)生物炭+6 kg/hm^(2)菌淋田下的SPAD值最高,为45.76,其次是3000 kg/hm^(2)虫砂,SPAD值为45.56,均高于2组对照组。盆栽单盆产量最高的为3000 kg/hm^(2)虫砂,其次为3000 kg/hm^(2)虫砂+十二菌医,相比除草剂CK高出60.01%、54.59%。相比清水CK高出52.50%、47.33%。【结论】吸附剂复配微生物的方式可以促进二甲戊乐灵胁迫下小麦的生长发育及产量,3000 kg/hm^(2)虫砂+150 kg/hm^(2)十二菌医、3000 kg/hm^(2)虫砂+6 kg/hm^(2)菌淋田下2组处理均可显著增加小麦株高,缓解二甲戊乐灵对小麦的药害影响,3000kg/hm^(2)虫砂、3000kg/hm^(2)虫砂+150 kg/hm^(2)十二菌医处理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星花金龟虫砂 吸附剂 缓解药害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小麦籽粒黑胚病及病原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马德英 贾菊生 羌松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8-40,共3页
通过对新疆28个县(市)的小麦黑胚病粒进行病原分离,认为引起小麦黑胚病的病原由Alternariatenuis,Bipolarissorokiniana,Fusariumspp,Cladosporiumspp,和Rhizoctoniaspp等组成。其中以Alternariatenuis为主,Bipolarissorokiniana次之。... 通过对新疆28个县(市)的小麦黑胚病粒进行病原分离,认为引起小麦黑胚病的病原由Alternariatenuis,Bipolarissorokiniana,Fusariumspp,Cladosporiumspp,和Rhizoctoniaspp等组成。其中以Alternariatenuis为主,Bipolarissorokiniana次之。病原接种和回接试验表明,Alternariatenuis对小麦的致病性弱,Bipolarissorokini ana的致病性强,寄主范围广,是引起小麦苗期根腐病的主要病原之一。Bipolarissorokiniana的pH值范围广,在pH4.6~7.8下,最适宜该菌生长。同时土壤的含盐量对该菌的生长影响显著,0.1%的含盐量促进病原的生长,但10%的含盐量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小麦 黑胚病 病原 致病性 寄主范围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空基线PS-DInSAR提取地表形变时间序列 被引量:3
7
作者 马德英 刘国祥 +1 位作者 蔡国林 丁琼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7-82,111,共7页
为减小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技术中时空失相关对区域地表形变探测的影响,采用同时限制时间和空间基线的方式自由组合干涉对,基于永久散射体构建差分网络模型以提取区域形变,并利用奇异值分解方法恢复其时间序列.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 为减小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技术中时空失相关对区域地表形变探测的影响,采用同时限制时间和空间基线的方式自由组合干涉对,基于永久散射体构建差分网络模型以提取区域形变,并利用奇异值分解方法恢复其时间序列.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以美国Phoenix市为试验区域,采用39幅ERS-1/2卫星C波段SAR图像(时间跨度为1992~2000年)进行地表沉降探测.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提取区域地表沉降的时间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散射体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 短时空基线 奇异值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农田寄生杂草菟丝子种子检疫鉴别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马德英 柴燕 +3 位作者 玉山江.吐尼亚孜 刘英 赵莉 迪丽拜尔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29-433,共5页
详细研究了新疆农田寄生杂草菟丝子的种子外部形态特征和种胚形态,对新疆农田主要的菟丝子属植物:苜蓿菟丝子(Cuscuta approximata Bab.)、田野菟丝子(Cuscuta campestris Yuncker)、欧洲菟丝子(Cuscuta europaea Linn.)、亚麻菟丝子(Cu... 详细研究了新疆农田寄生杂草菟丝子的种子外部形态特征和种胚形态,对新疆农田主要的菟丝子属植物:苜蓿菟丝子(Cuscuta approximata Bab.)、田野菟丝子(Cuscuta campestris Yuncker)、欧洲菟丝子(Cuscuta europaea Linn.)、亚麻菟丝子(Cuscuta empilinum Weihe)、中国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Lam.)、单柱菟丝子(Cuscuta monogyna Vahl.)、杯花菟丝子(Cuscuta cupulata Engelm)及南方菟丝子(Cuscuta australis R.Br.)共8种菟丝子的种子,分别进行外部形态、种胚形状及结构的描述和绘图,编制分种检索表,为新疆菟丝子的种子检疫及鉴定提供鉴别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菟丝子 种子特征 寄生杂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甘草属杂草荚果与种子特征及其分布 被引量:2
9
作者 马德英 安争夕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3-17,共5页
对新疆甘草属杂草胀果甘草、粗毛甘草、平卧甘草、黄甘草、光果甘草和乌拉尔甘草等6个种的果实和种子的分类、形态特征及其分布进行了研究,按果实和种子特征编制了种的检索表,并对6个种进行描述和绘图。
关键词 甘草属 杂草 荚果 种子 分布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喷施保铃剂对棉花的生理效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德英 王登元 +3 位作者 羌松 郭惠琳 胡亚弦 郭玉层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11,共3页
通过对棉花不同生育期主要生理指标的测定 ,表明叶面喷施保铃剂可以协调棉花的生理功能 ,提高硝酸还原酶活性 ,增强植株的净光合作用强度 ,减小植物细胞膜的相对透性 ,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 ;促进棉株对 N、P、K等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 通过对棉花不同生育期主要生理指标的测定 ,表明叶面喷施保铃剂可以协调棉花的生理功能 ,提高硝酸还原酶活性 ,增强植株的净光合作用强度 ,减小植物细胞膜的相对透性 ,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 ;促进棉株对 N、P、K等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从而促进棉花生长和蕾铃发育 ,增产 1 0 %~1 5% ,田间喷施以 1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保铃剂 生理效应 叶面喷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丰产剂种子处理对玉米三点斑叶蝉的控制作用及增产效果
11
作者 马德英 于江南 +5 位作者 高卫时 曲利红 赵珠莲 马玉英 梁建兵 王小平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z1期114-115,共2页
关键词 玉米三点斑叶蝉 丰产剂 玉米 种子处理 控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威达25F在北疆棉区的催熟脱叶效果评价
12
作者 马德英 羌松 +3 位作者 孔宪辉 栾丰刚 魏云新 闫玉红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24,共3页
关键词 哈威达25F 北疆棉区 催熟脱叶效果 田间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警惕南美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在中国扩散 被引量:72
13
作者 张桂芬 冼晓青 +10 位作者 张毅波 张蓉 马德英 刘万学 高有华 王俊 杨子林 李庆红 王玉生 薛延韬 万方浩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1-286,共6页
南美番茄潜叶蛾源于南美洲的秘鲁,是新近侵入中国的一种外来有害生物,主要为害蔬菜、水果、烟草、粮食作物、糖料作物和杂草等,嗜食茄科植物,尤其番茄(包括鲜食番茄、樱桃番茄、加工番茄等)和世界广布性杂草龙葵,严重发生时导致番茄减产... 南美番茄潜叶蛾源于南美洲的秘鲁,是新近侵入中国的一种外来有害生物,主要为害蔬菜、水果、烟草、粮食作物、糖料作物和杂草等,嗜食茄科植物,尤其番茄(包括鲜食番茄、樱桃番茄、加工番茄等)和世界广布性杂草龙葵,严重发生时导致番茄减产80%~100%。该虫首次于2017年在新疆伊犁被发现,寄主植物为露地鲜食番茄,之后又在云南临沧发生,寄主植物为保护地鲜食番茄。南美番茄潜叶蛾寄主范围广泛,有9科约40种,并极易随农产品(尤其番茄)的贸易活动/调运进行远距离扩散,严重威胁我国农业产业的安全发展。文章概述了南美番茄潜叶蛾的分布范围、生物学习性、传播途径,分析了其在我国的发生发展趋势,并从物种鉴定、生物防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有效防控该虫在我国的进一步扩散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番茄潜叶蛾 外来有害生物 发展趋势 传播途径 物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重大农业入侵害虫番茄潜叶蛾的发生为害与防控对策 被引量:49
14
作者 张桂芬 张毅波 +17 位作者 冼晓青 刘万学 李萍 刘万才 刘慧 冯晓东 吕志创 王玉生 黄聪 郭建洋 万方浩 马德英 张晓明 桂富荣 李亚红 罗荣 王慧卿 王俊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58,共8页
番茄潜叶蛾起源于南美洲西部的秘鲁,寄主植物达11科50种,喜食茄科植物,嗜食番茄,是世界番茄的毁灭性害虫。番茄潜叶蛾主要借助农产品(尤其是番茄果实)的贸易活动快速跨区跨境传播扩散,截至2021年该虫已在五大洲103个国家和地区发生,21... 番茄潜叶蛾起源于南美洲西部的秘鲁,寄主植物达11科50种,喜食茄科植物,嗜食番茄,是世界番茄的毁灭性害虫。番茄潜叶蛾主要借助农产品(尤其是番茄果实)的贸易活动快速跨区跨境传播扩散,截至2021年该虫已在五大洲103个国家和地区发生,21个国家和地区疑似发生。我国于2017年首次在新疆发现番茄潜叶蛾为害露地番茄,2018年在云南发现其在保护地发生,截至2022年3月该虫已扩散传播至我国1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对我国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烟草等茄科作物生产安全的潜在威胁巨大。本文概述了番茄潜叶蛾扩散分布、生物学、发生为害、经济生态影响,以及防治对策、控制技术等,以期为该虫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重大农业入侵物种 茄科作物 发生和为害 经济生态影响 防控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西郊白星花金龟的寄主及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29
15
作者 李涛 马德英 +2 位作者 羌松 王小平 魏勇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0-324,共5页
【目的】白星花金龟是近年来乌昌地区新发生的害虫,为科学制定白星花金龟防治措施,调查研究乌鲁木齐市西郊白星花金龟的寄主、发育历期、发生规律及越冬场所等。【方法】室内饲养和田间观察相结合。【结果】(1)白星花金龟主要寄主... 【目的】白星花金龟是近年来乌昌地区新发生的害虫,为科学制定白星花金龟防治措施,调查研究乌鲁木齐市西郊白星花金龟的寄主、发育历期、发生规律及越冬场所等。【方法】室内饲养和田间观察相结合。【结果】(1)白星花金龟主要寄主有10科,21属,22种。其中作物14种,林木3种,花卉1种,杂草4种。(2)白星花金龟卵期平均为10d左右,幼虫有3龄,幼虫期平均为180d,成虫寿命90.130d,共计完成一代需319~359d。【结论】白星花金龟是杂食性为害,危害严重作物依次是玉米、向日葵、葡萄和桃。白星花金龟在乌鲁木齐市西郊一年发生一代。以2.3龄(老熟)幼虫在腐殖质丰富的牛、羊、猪粪中越冬,未见有成虫越冬现象。幼虫在不同牲畜粪便中越冬基数大小依次为:牛粪〉猪粪〉羊粪〉牛羊混合肥。没有观察到白星花金龟幼虫有自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星花金龟 寄主 发生规律 乌鲁木齐市西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疆气温与棉蚜发生量之间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9
16
作者 罗亮 马德英 +2 位作者 苗伟 吕昭智 王登元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23-428,共6页
探讨了气温和其变异程度与棉蚜发生量之间的关系。利用新疆北疆17年棉蚜虫情和气象数据,分析不同年份6-7月每5日气温变异系数(cv)值的差异与棉蚜发生程度关系,并采用CV值对棉蚜发生作多级判别模型,该模型回检符合率达82.4%。结... 探讨了气温和其变异程度与棉蚜发生量之间的关系。利用新疆北疆17年棉蚜虫情和气象数据,分析不同年份6-7月每5日气温变异系数(cv)值的差异与棉蚜发生程度关系,并采用CV值对棉蚜发生作多级判别模型,该模型回检符合率达82.4%。结果表明:(1)棉蚜发生量主要影响因子是7月中下旬的高温和6月下旬的低温;(2)气温变异程度大,棉蚜爆发成灾的可能性大;(3)6-8月月气温峰度〉3以及偏斜度〈-1是标志棉蚜大发生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气温 变异系数 偏斜度 峰度 北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燃点环保型液体绝缘介质——植物绝缘油 被引量:23
17
作者 杨涛 张小勇 +4 位作者 王天 王吉 韩利 马德英 王震宇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1-45,共5页
介绍了植物绝缘油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比了植物绝缘油与其他绝缘油在理化、电气性能上的差异,详细阐述了植物绝缘油高燃点、高防火性能、环保、易生物降解、强吸水性及无腐蚀性硫等矿物绝缘油不可比拟的性能优势。作为绝缘材料领域的... 介绍了植物绝缘油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比了植物绝缘油与其他绝缘油在理化、电气性能上的差异,详细阐述了植物绝缘油高燃点、高防火性能、环保、易生物降解、强吸水性及无腐蚀性硫等矿物绝缘油不可比拟的性能优势。作为绝缘材料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植物绝缘油的研究与开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绝缘油 性能优势 高燃点 环保 生物降解 饱和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8
作者 袁文金 马德英 +3 位作者 郭冬雪 姜运涛 张帆 羌松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6期892-897,共6页
随着人们对化学农药的高毒、高残留、害虫抗药性、杀伤天敌、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健康等问题的广泛关注,研究和开发环境友好农药成了人们的迫切需要,生物农药特别是植物源农药成了研究热点。概述了发展植物源农药的时代背景及其必要性;... 随着人们对化学农药的高毒、高残留、害虫抗药性、杀伤天敌、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健康等问题的广泛关注,研究和开发环境友好农药成了人们的迫切需要,生物农药特别是植物源农药成了研究热点。概述了发展植物源农药的时代背景及其必要性;植物源农药的特点、种类、研究现状、开发模式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做了一个简单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农药 现状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板诱杀对设施蔬菜烟粉虱控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陈丹 张以和 +4 位作者 热孜万古力 米日古丽 杨媚 潘卫萍 马德英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5-260,共6页
【目的】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方法】研究不同黄板间距及色板颜色对温室烟粉虱的诱杀作用。【结果】3 m间距黄板对烟粉虱的诱杀效果最好,30 d后虫口减退率高达99.52%;其次是6和9m间距,虫口减退率分别达87.27%和44.92%... 【目的】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方法】研究不同黄板间距及色板颜色对温室烟粉虱的诱杀作用。【结果】3 m间距黄板对烟粉虱的诱杀效果最好,30 d后虫口减退率高达99.52%;其次是6和9m间距,虫口减退率分别达87.27%和44.92%。以植株上烟粉虱虫口减退率对黄板间距进行拟合,得到回归方程Y=-1.740 4 X2+11.392 X+79.874(R2=1)。表明黄板间距大于3 m以后,随着间距的增大,植株上烟粉虱的虫口减退率降低。3~5 m间距植株上烟粉虱成虫的虫口减退率下降趋势缓慢,是设施内经济有效的黄板间距。两种黄板颜色的比较表明,金黄色板和橘黄色板对烟粉虱均有明显的诱杀作用。金黄色板对烟粉虱的诱集效果更好,与橘黄色板间差异显著。【结论】在设施烟粉虱发生初期虫口密度较低时,即虫口密度在平均每片叶不超过5头的时候,以3~5 m间距悬挂2列金黄色板,对温室蔬菜定植后早期发生的烟粉虱可以获得理想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板 设施蔬菜 烟粉虱 诱杀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MEAM1烟粉虱隐种对吡虫啉的抗性遗传力分析及交互抗性测定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国志 曹骞 +2 位作者 段晓东 张鑫 马德英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9-64,共6页
采用Tabashnik的域性状指标分析了新疆MEAM1(Middle-East-Asia-Minor l)烟粉虱隐种对吡虫啉的抗性现实遗传力(h2)和不同致死率下的抗性发展速率,同时测定了抗性种群对不同类型杀虫剂的交互抗性。结果表明,在30%~50%较低的选择压力下,新... 采用Tabashnik的域性状指标分析了新疆MEAM1(Middle-East-Asia-Minor l)烟粉虱隐种对吡虫啉的抗性现实遗传力(h2)和不同致死率下的抗性发展速率,同时测定了抗性种群对不同类型杀虫剂的交互抗性。结果表明,在30%~50%较低的选择压力下,新疆MEAM1烟粉虱隐种连续汰选8代后,对吡虫啉的抗性上升28.01倍,抗性现实遗传力h2为0.429 7。假设田间种群现实遗传力为实验室筛选估算值的1/2,即h2=0.214 9,对新疆MEAM1烟粉虱隐种对吡虫啉的抗性发展速率估算结果表明:在药剂选择压力为50%~60%下,若使其对吡虫啉的抗性增长10倍,则需要生长10~8代;而在药剂选择压力为70%~90%下,若使其抗性增长10倍,则仅需要生长6~4代。表明新疆MEAM1烟粉虱隐种对吡虫啉产生抗性的风险很大。交互抗性测定结果显示:抗性种群对同类型的杀虫剂吡虫清和噻虫嗪分别产生了10.78倍和4.75倍的中等至低水平交互抗性;对多杀菌素、毒死蜱、吡丙醚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敏感性有所降低;对阿维菌素、氟啶虫胺腈和乙基多杀菌素等杀虫剂则无交互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新疆MEAM1隐种 吡虫啉 抗性 遗传力分析 交互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