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含量对12%Cr铁素体耐热钢冲击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马廷威 王平 +2 位作者 王玉红 郝宪朝 雷腾 《材料与冶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7-392,共6页
对3种不同氮含量(0.005%,0.020%,0.050%,均为质量分数)下的12%Cr铁素体耐热钢微观组织和冲击性能进行观察与测试,研究了氮含量对其微观组织和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试验钢中氮的质量分数从0.005%增加到0.050%时,其马氏体板条尺寸从... 对3种不同氮含量(0.005%,0.020%,0.050%,均为质量分数)下的12%Cr铁素体耐热钢微观组织和冲击性能进行观察与测试,研究了氮含量对其微观组织和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试验钢中氮的质量分数从0.005%增加到0.050%时,其马氏体板条尺寸从468 nm减小到264 nm, MX相(即钒的氮化物)的摩尔分数从0.03%增加到0.26%;当试验钢中氮的质量分数从0.005%增加到0.020%时,第二相析出强化作用明显,其韧脆转变温度升高了10.2℃,高阶能减小了29.8 J;当试验钢中氮的质量分数从0.020%增加到0.050%时,细晶强化作用显著,其韧脆转变温度降低了7.6℃,高阶能增加了19.1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含量 12%Cr铁素体耐热钢 冲击性能 韧脆转变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含量对9%Cr铁素体耐热钢冲击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马廷威 王玉红 +3 位作者 郝宪朝 王平 杨荣堃 丛琳馨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5-50,共6页
采用真空熔炼、锻造、热处理等工艺制备碳质量分数分别为0.01%,0.05%,0.10%的9%Cr铁素体耐热钢,研究了碳含量对该钢显微组织和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碳含量试验钢均由回火板条马氏体和析出相组成,析出相包括分布于晶界和板条界... 采用真空熔炼、锻造、热处理等工艺制备碳质量分数分别为0.01%,0.05%,0.10%的9%Cr铁素体耐热钢,研究了碳含量对该钢显微组织和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碳含量试验钢均由回火板条马氏体和析出相组成,析出相包括分布于晶界和板条界的M_(23)C_(6)相和板条内的MX相。随着碳含量增加,试验钢的平均晶粒尺寸先减小后基本不变,马氏体板条宽度先减小后增大,M_(23)C_(6)相含量增加、尺寸增大,试验钢的高阶能先增后降,韧脆转变温度先降后升。晶粒尺寸对韧脆转变温度的影响较显著,而M_(23)C_(6)尺寸和含量对高阶能影响较明显。碳质量分数0.05%试验钢的冲击性能最好,其韧脆转变温度为-90.0℃,高阶能为341.0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含量 9%Cr铁素体耐热钢 韧脆转变温度 晶粒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火冷却方式对9%Cr铁素体耐热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马廷威 王玉红 +2 位作者 郝宪朝 王平 张宇博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5-90,共6页
采取油冷和水冷2种冷却方式对9%Cr铁素体耐热钢进行正火处理,再进行回火,研究了正火冷却方式对该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冷相比,油冷处理后试验钢的马氏体板条宽度较大,位错密度较小,晶界上析出的M_(23)C_(6)碳化物尺寸... 采取油冷和水冷2种冷却方式对9%Cr铁素体耐热钢进行正火处理,再进行回火,研究了正火冷却方式对该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冷相比,油冷处理后试验钢的马氏体板条宽度较大,位错密度较小,晶界上析出的M_(23)C_(6)碳化物尺寸较小;与水冷相比,油冷处理后试验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以及上平台冲击吸收功分别提高了9.3%,4.7%,6.1%,5.4%,韧脆转变温度降低了17.7℃,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方式 9%Cr铁素体耐热钢 力学性能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键元素对Co-30Ni-4Al-3W合金组织性能影响的热力学解析
4
作者 赵卓 刘玉杰 +2 位作者 马廷威 程利凯 高敏坤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6-41,共6页
采用热力学方法分析了Ti、Mo和Cr对低W含量Co-30Ni-4Al-3W合金的析出相类型、γ′相溶解温度和析出量、屈服强度及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Ti、Mo和Cr均提高了γ′相溶解温度和析出量,其中Ti的作用最为显著;Ti和Cr降低室温密度,Mo对密度... 采用热力学方法分析了Ti、Mo和Cr对低W含量Co-30Ni-4Al-3W合金的析出相类型、γ′相溶解温度和析出量、屈服强度及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Ti、Mo和Cr均提高了γ′相溶解温度和析出量,其中Ti的作用最为显著;Ti和Cr降低室温密度,Mo对密度的影响较小;Ti增加室温和高温屈服强度,Mo和Cr对屈服强度的影响较小;三种元素适宜的添加量分别为2%~4%、小于2%和5%~7%。根据元素影响规律,设计了一种名义成分为Co-30Ni-4Al-3W-3Ti-7Cr的新型Co基合金,其室温和高温强度比Co-30Ni-4Al-3W合金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基合金 γ′相 溶解温度 屈服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