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风黏合烘箱有限元仿真分析与结构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吕汉明 梁金辉 +1 位作者 马崇启 端木德庆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6-223,共8页
为研究和提升热风黏合烘箱内部流场和温度场的均匀性,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烘箱内部流场进行了仿真分析与优化。使用SolidWorks建立了烘箱流体域三维模型,根据烘箱工作时条件设定仿真计算的边界条件,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纤维网的流阻数值,... 为研究和提升热风黏合烘箱内部流场和温度场的均匀性,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烘箱内部流场进行了仿真分析与优化。使用SolidWorks建立了烘箱流体域三维模型,根据烘箱工作时条件设定仿真计算的边界条件,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纤维网的流阻数值,设定流阻相同的多孔介质模型代替纤维网实际结构,利用Fluent软件对烘箱内部流体域模型进行仿真计算,通过实验验证了仿真建模及计算的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现有结构的烘箱上风道内流场不匀,纤维网表面温度场均匀性较差,针对仿真结果反映出的问题对烘箱结构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烘箱仿真结果显示烘箱内部流场均匀性提升,纤维网上表面温度的总体均匀度由86.43%提升到93.06%。对烘箱进行结构优化后不仅提升了烘箱内部整体流场和温度场的均匀性,同时有利于降低烘箱的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热风黏合烘箱 多孔介质模型 均匀性 内部流场 无胶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湿排汗功能织物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
2
作者 吕帅旗 单学蕾 +1 位作者 闫小微 马崇启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94,共6页
文章针对影响织物吸湿排汗性能的因素,从润湿芯吸和蒸发排汗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介绍吸湿排汗过程中水分传递及分布的测试方法,综述织物吸湿排汗过程的理论模型,包括毛细管芯吸模型和蒸发排汗模型。研究发现,针对织物内部水分芯吸传递的... 文章针对影响织物吸湿排汗性能的因素,从润湿芯吸和蒸发排汗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介绍吸湿排汗过程中水分传递及分布的测试方法,综述织物吸湿排汗过程的理论模型,包括毛细管芯吸模型和蒸发排汗模型。研究发现,针对织物内部水分芯吸传递的理论研究还比较匮乏。最后,结合纺织品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对吸湿排汗织物未来的研究重点、应用前景和绿色化生产进行展望,为织物性能优化与舒适性面料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湿排汗 功能织物 润湿芯吸 蒸发排汗 理论模型 测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纺纱流程下色纺纱色差对比 被引量:13
3
作者 马崇启 王玉娟 +1 位作者 刘建勇 程璐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9-34,共6页
针对一种纺纱方法纺色纺纱小样被接受后,用另一种纺纱方法纺批次样时无法确保批次样与小样之间的色差可被接受的问题,将相同配比的有色纤维混合体,分别通过环锭纺、转杯纺以及快速纺3种不同的小样纺纱流程纺成纱线,绕在纸板上,再经过测... 针对一种纺纱方法纺色纺纱小样被接受后,用另一种纺纱方法纺批次样时无法确保批次样与小样之间的色差可被接受的问题,将相同配比的有色纤维混合体,分别通过环锭纺、转杯纺以及快速纺3种不同的小样纺纱流程纺成纱线,绕在纸板上,再经过测色仪测色,比较不同纺纱流程下纱线之间的色差,并对造成色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转杯纺纱线与快速纺纱线之间的色差均值为0.36 CMC(2∶1),环锭纺纱线与快速纺纱线之间的色差均值为0.95 CMC(2∶1),环锭纺纱线与转杯纺纱线之间的色差均值为0.77 CMC(2∶1);造成色差的主要原因是成纱方法不同,引起纱线结构与纱线表面状态不同,进而对不同波长的光线反射率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纺纱 环锭纺 转杯纺 快速纺 色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earns-Noechel模型的色纺纱配色算法改进 被引量:11
4
作者 马崇启 朱宝基 +2 位作者 刘凤坤 买巍 刘建勇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46,共6页
为提高色纺纱计算机配色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以Stearns-Noechel模型为基础,对配色算法进行改进。改变Stearns-Noechel模型中最优参数的确定方法,对参数M进行循环赋值,选择色差最小时对应的M值为最优参数预测配方,在此基础上,将人眼视觉特... 为提高色纺纱计算机配色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以Stearns-Noechel模型为基础,对配色算法进行改进。改变Stearns-Noechel模型中最优参数的确定方法,对参数M进行循环赋值,选择色差最小时对应的M值为最优参数预测配方,在此基础上,将人眼视觉特性以代码表示并用于色纺纱的配色,通过比较标准样与拟合样的色差大小判断配色效果。结果表明:按照前人固定最优参数预测配方,平均拟合色差为1.02,中位数为1.08;对参数M循环赋值后预测配方,平均拟合色差为0.477,中位数为0.46,配色效果得到提高;基于人眼视觉特性预测配方,平均拟合色差为0.201,中位数为0.125,配色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arns-Noechel模型 色纺纱 配色算法 配方预测 色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riele模型的彩色纤维混色配方算法 被引量:11
5
作者 马崇启 程璐 +2 位作者 王玉娟 刘建勇 朱宝基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3-37,共5页
为提高色纺纱配色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准确性及实用性,首先采用Datacolor SF600测试粘胶原液染色散纤维单色纱和混色纱的颜色值;然后基于Friele模型参数,采用对未知参数进行区间[0 1]赋值迭代取最优值的方法,与需要通过大量实验计算出最... 为提高色纺纱配色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准确性及实用性,首先采用Datacolor SF600测试粘胶原液染色散纤维单色纱和混色纱的颜色值;然后基于Friele模型参数,采用对未知参数进行区间[0 1]赋值迭代取最优值的方法,与需要通过大量实验计算出最优固定参数值的方法对比,用这2种不同方法预测其拟合配方与拟合反射率,并根据CMC(l∶c)色差公式计算其与标准样的色差。对比得出,当模型参数固定时,平均拟合色差为1.23,而优化后参数不固定时,平均拟合色差为0.399,进而建立了本文试验条件下的混色纱线反射率的预测模型。选取14种不同比例的三色混纺纱进行纺纱验证,其色差较小,经过1~2次修正即可得到色差小于1的配色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iele模型 模型参数 色差 配色预测 修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色纺纱配色 被引量:7
6
作者 马崇启 王玉娟 +1 位作者 刘建勇 程璐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7-31,共5页
针对传统配色方法及配色算法存在不足之处,利用BP神经网络对色纺纱进行配方预测,并用遗传算法对其进行改进.结果表明:将遗传算法引入到BP神经网络,可优化BP神经网络配色模型;测试样本包含在训练样本中时,预测配方精度非常高,配方绝对误... 针对传统配色方法及配色算法存在不足之处,利用BP神经网络对色纺纱进行配方预测,并用遗传算法对其进行改进.结果表明:将遗传算法引入到BP神经网络,可优化BP神经网络配色模型;测试样本包含在训练样本中时,预测配方精度非常高,配方绝对误差均值几乎为0;而测试样本不包含在训练样本中时,预测配方精度较低,配方绝对误差均值为0.033,初次打样色差均值为1.69 CMC(2∶1),大于1 CMC(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纺纱 BP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配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塞尔曲线的机织物三维模拟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马崇启 胡传胜 张振波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21,共4页
通过对织物中纱线几何结构的分析,提出一种基于Bezier曲线的纱线轴心曲线计算方法.该方法将一个循环内的纱线分为2段,然后根据织物组织结构特点确定待求纱线轴心线上的特征点,接着通过这些特征点反求出第一段轴心线的Bezier控制点,再根... 通过对织物中纱线几何结构的分析,提出一种基于Bezier曲线的纱线轴心曲线计算方法.该方法将一个循环内的纱线分为2段,然后根据织物组织结构特点确定待求纱线轴心线上的特征点,接着通过这些特征点反求出第一段轴心线的Bezier控制点,再根据Bezier曲线的光滑拼接条件及已知特征点,计算出第二段轴心线的Bezier控制点,从而建立一个循环纱线的轴线曲线方程.在此基础上,采用放样建模方法建立机织物中纱线的三维几何模型,为机织物的三维模拟奠定基础.该方法计算简便,模拟效果直观,便于实时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ZIER曲线 纱线轴心线 三维纱线建模 放样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人事系统安全机制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马崇启 罗桓 黄洪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07年第3期25-28,共4页
根据成都铁路局人事管理系统的安全特点,通过对Lotus Domino/Note安全模型的分析,建立基于其上的铁路局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安全方案。结合对该方案的讨论分析,详细论述Lotus Domino/Notes安全模型在铁路局人事系统中的应用,从不同角度对... 根据成都铁路局人事管理系统的安全特点,通过对Lotus Domino/Note安全模型的分析,建立基于其上的铁路局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安全方案。结合对该方案的讨论分析,详细论述Lotus Domino/Notes安全模型在铁路局人事系统中的应用,从不同角度对应用系统的安全机制进行分类,并针对特定需求制定辅助安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TUS DOMINO/NOTES 安全机制 人事信息管理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样纺纱CAD&CAM系统开发 被引量:4
9
作者 马崇启 潘庆云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24,36,共4页
鉴于传统小样纺纱设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信息管理、自动控制、伺服驱动和变频调速等技术,开发了小样纺纱CAD&CAM系统。CAD系统包括纱线设计模块、纺纱工艺设计模块和报表打印模块,可对常规纱线和竹节纱进行纱线结构参数设计、... 鉴于传统小样纺纱设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信息管理、自动控制、伺服驱动和变频调速等技术,开发了小样纺纱CAD&CAM系统。CAD系统包括纱线设计模块、纺纱工艺设计模块和报表打印模块,可对常规纱线和竹节纱进行纱线结构参数设计、纺纱工艺流程设计及各道工序的上机工艺参数设计。CAM系统包括小样梳棉机、并条机和细纱机,采用了基于可编程控制器的数字化控制方案和多电机独立传动的控制技术,RS485通讯总线连接着上位机与小样梳棉机、并条机和细纱机,各机器可以在上位机监控状态下运行,也可以在脱机状态下独立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样纺纱 数字化 CAD C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醛纤维织物热湿舒适性的灰色聚类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马崇启 蔡薇琦 阚永葭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9-32,共4页
为了解酚醛纤维织物的热湿舒适性,将酚醛纤维织物应用于消防领域,以酚醛纤维织物及消防服常用的阻燃棉布、芳纶1313织物、聚酰亚胺织物为研究对象,对隔热性、保温性、透湿性、透气性和输水性这5个指标进行测试,研究相同面密度的不同种... 为了解酚醛纤维织物的热湿舒适性,将酚醛纤维织物应用于消防领域,以酚醛纤维织物及消防服常用的阻燃棉布、芳纶1313织物、聚酰亚胺织物为研究对象,对隔热性、保温性、透湿性、透气性和输水性这5个指标进行测试,研究相同面密度的不同种类织物的热湿舒适性。利用灰色聚类分析理论对5个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对这4种织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热湿舒适性能做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高温条件下,酚醛纤维织物具有较好的热湿舒适性,聚酰亚胺织物与阻燃棉布次之,芳纶1313织物最差;在低温条件下,酚醛纤维织物也具有良好的热湿舒适性,聚酰亚胺织物次之,芳纶1313织物与阻燃棉布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纤维织物 热湿舒适性 保温性 透湿性 灰色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希赛尔纤维性能测试与纱线开发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崇启 史学文 +1 位作者 周宝明 毕力格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8-33,39,共7页
为推动由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绿色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全自主知识产权Lyocell纤维系列产品——希赛尔纤维的优化和开发应用,对希赛尔纤维的基础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并进行初步的纱线开发。通过力学拉伸和摩擦性能测试、质量比电阻和标准... 为推动由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绿色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全自主知识产权Lyocell纤维系列产品——希赛尔纤维的优化和开发应用,对希赛尔纤维的基础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并进行初步的纱线开发。通过力学拉伸和摩擦性能测试、质量比电阻和标准回潮率测试、电镜扫描等手段对希赛尔纤维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接着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纺制纯纺纱,并对各纱线的力学性能、毛羽、条干进行测试和分析,确定希赛尔纤维细纱工序中的最优参数搭配。结果表明:希赛尔纤维性能优异;纺纱最优工艺为后驱牵伸倍数为1.15,捻系数为3.50,隔距块号数为2.50,其纱线质量良好,在理论上希赛尔纤维已经可以与棉、粘胶等其他纤维共同应用于纺织品的织制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赛尔纤维 纤维性能 纺纱工艺 直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织物计算机模拟方法 被引量:7
12
作者 马崇启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6-39,共4页
分析现有的织物CAD软件在模拟素色织物时存在的不足,给出了纱线的数学模型,根据织物表面浮长线反光的原理,建立了织物浮长线上各点反光亮度计算的数学模型,该数学模型考虑了纱线屈曲、捻向、截面形状等因素对浮长线上各点反光亮度的影... 分析现有的织物CAD软件在模拟素色织物时存在的不足,给出了纱线的数学模型,根据织物表面浮长线反光的原理,建立了织物浮长线上各点反光亮度计算的数学模型,该数学模型考虑了纱线屈曲、捻向、截面形状等因素对浮长线上各点反光亮度的影响。给出了根据上述数学模型计算并生成织物模拟效果图的方法,依据该方法在计算机上生成了素色织物模拟效果图。经过对上述数学模型的进一步优化,可使织物模拟效果图具有良好的真实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织物 数学模型 真实感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厚玻璃纤维布的织物组织设计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崇启 黄故 +1 位作者 林国才 吴涛 《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2-36,共5页
本文通过对织物组织设计过程中各相关因素的综合分析,详细介绍了玻璃纤维高厚布的织物组织设计方法.
关键词 玻璃纤维 高厚布 织物组织 设计 织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速反应的纺织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崇启 潘庆云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1-3,共3页
为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开发了用于纺织小批量或样品生产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集成了纱线和织物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系统、生产工艺管理系统(PMS)和由一系列数字化信息化小样纺纱和织造设备构成的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CAM).文中... 为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开发了用于纺织小批量或样品生产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集成了纱线和织物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系统、生产工艺管理系统(PMS)和由一系列数字化信息化小样纺纱和织造设备构成的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CAM).文中给出了系统集成的详细方案,分析了不同要求下的快速响应时间,探讨了各组成部分功能的实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 生产工艺管理 计算机辅助制造 快速反应系统 纺织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厚玻璃纤维布的织物设计与织造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崇启 黄故 +1 位作者 林国才 吴涛 《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9-44,共6页
通过对织物计算过程中各相关因素的综合分析,给出织物各参数选择的依据和计算的方法,并通过实践总结出了适合制织玻璃纤维高厚布的方法和上机工艺.
关键词 玻璃纤维布 工艺 织物设计 织造 高厚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织高厚玻璃纤维布的边经交织状态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崇启 黄故 +1 位作者 林国才 吴涛 《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5-47,共3页
以机织角联锁结构复合材料基布为例,分析了上机织造时如何确定穿综顺序、每筘齿穿入数、引纬顺序和引纬方向,为以后在有梭织机上织造类似织物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角联锁结构 布边 交织状态 机织 玻璃纤维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机织物的织造方法探讨 被引量:8
17
作者 马崇启 《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2-66,共5页
本文研究一种三维机织物的织造方法,分析了所使用织机主要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织造的工艺过程.
关键词 三维立体机织 机织物 工艺 三维机织物 织造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485标准的小样纺织CAD&CAM系统通信协议设计
18
作者 马崇启 潘庆云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8-111,共4页
针对传统小样纺织设备以机械式为主,自动化水平低,设备之间缺乏联系等问题,开发了小样纺织CAD&CAM系统,重点论述小样纺织CAD&CAM系统的网络结构、功能和通信协议的设计,研究基于RS485标准的单主多从的通信模式,实现了主从机一... 针对传统小样纺织设备以机械式为主,自动化水平低,设备之间缺乏联系等问题,开发了小样纺织CAD&CAM系统,重点论述小样纺织CAD&CAM系统的网络结构、功能和通信协议的设计,研究基于RS485标准的单主多从的通信模式,实现了主从机一对一对话,并对通信协议中的请求数据包、数据包和响应包的格式作了定义和分析,介绍了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设计。基于该通信协议的小样纺织CAD&CAM系统,可实现主机向多台从机传递工艺参数和在线监控各台从机的工作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样纺织 通信协议 数据包 CAD C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均号数的环锭纺竹节纱控制系统分析
19
作者 马崇启 周宝明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3-25,共3页
目前企业使用的环锭纺竹节纱生产装置,大都只采用竹节长度、竹节粗度、竹节间距以及基纱号数为输入参数,忽略了平均号数的作用.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分析环锭细纱机生产竹节纱的原理,提出了基于平均号数的有规律、无规律竹节纱设计方式,并... 目前企业使用的环锭纺竹节纱生产装置,大都只采用竹节长度、竹节粗度、竹节间距以及基纱号数为输入参数,忽略了平均号数的作用.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分析环锭细纱机生产竹节纱的原理,提出了基于平均号数的有规律、无规律竹节纱设计方式,并在数字化小样环锭细纱机上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锭纺细纱机 竹节纱 控制系统 平均号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控制自动织样机的开发
20
作者 马崇启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34-37,共4页
开发了自动织样机及其电脑控制系统,分析了自动织样机的系统构成和控制要求,给出了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程序设计方法.本系统实现了机织小样织物的自动制造,提高了织造效率并大大缩短了小样织造的时间,为纺织产品设计实现快速反应提供了技... 开发了自动织样机及其电脑控制系统,分析了自动织样机的系统构成和控制要求,给出了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程序设计方法.本系统实现了机织小样织物的自动制造,提高了织造效率并大大缩短了小样织造的时间,为纺织产品设计实现快速反应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织样机 计算机 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