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封底与不封底微型蒸发器测定东北典型黑土区土壤蒸发量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马富亮 朱小立 +1 位作者 符素华 罗广惠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11,共5页
土壤水分蒸发既是水循环的一个重要过程,又是水量平衡计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东北典型黑土区分别测定了封底与不封底的微型蒸发器的土壤蒸发量,比较了二者蒸发量差异。结果表明,(1)4—9月封底蒸发器的土壤蒸发量比不封底蒸发器平... 土壤水分蒸发既是水循环的一个重要过程,又是水量平衡计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东北典型黑土区分别测定了封底与不封底的微型蒸发器的土壤蒸发量,比较了二者蒸发量差异。结果表明,(1)4—9月封底蒸发器的土壤蒸发量比不封底蒸发器平均高出0.51 mm/d,不封底蒸发器测定的土壤蒸发量更接近真实值;(2)出苗前、生长季和收获后的封底蒸发器的土壤蒸发量均值均大于不封底蒸发器,差异极显著,且封底蒸发器逐月的土壤蒸发量均值大于不封底蒸发器;(3)降雨量对测试结果有重要影响,在降雨量较大的月份,二者蒸发量测定值无显著差异,在其他降雨量小的月份,二者差异显著。因此,在一般条件下建议使用不封底的微型蒸发器测定土壤蒸发会更准确,若研究区域雨水较多,可以使用封底的微型蒸发器测定土壤蒸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蒸发器 封底 东北典型黑土区 土壤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典型黑土区坡耕地涝渍地土壤持水性和导水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马富亮 符素华 罗广惠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22-226,共5页
中国东北典型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对我国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稳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土壤退化的一种特殊形式,涝渍地严重影响着垦区的农业生产。在东北典型黑土区坡面涝渍地及其周围正常耕地中布设采样点,测定了... 中国东北典型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对我国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稳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土壤退化的一种特殊形式,涝渍地严重影响着垦区的农业生产。在东北典型黑土区坡面涝渍地及其周围正常耕地中布设采样点,测定了土壤剖面质地分布情况及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以揭示东北黑土区坡面涝渍地土壤水分过大的根本原因。结果表明,涝渍地土壤剖面中细质地土壤类型所占比例为90%,质地较粘重。涝渍地土壤具有较高的进气值,水吸力较大,保持在中小孔隙中的水分只有在较大吸力范围内才能缓慢释出,这造成涝渍地土壤具有极强的持水能力,不容易失水,再加上极弱的导水能力,水分饱和但不会被释放。以上这些土壤特性导致了涝渍地土壤长期处于湿度过大的状态。本研究结果可为涝渍地治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坡耕地 涝渍地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典型黑土区坡耕地涝渍地土壤化学性状 被引量:3
3
作者 马富亮 符素华 罗广惠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54,共4页
中国东北典型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对我国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稳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土壤退化的一种特殊形式,涝渍地严重影响着垦区的农业生产。在东北典型黑土区坡面涝渍地及其周围正常耕地中布设采样点,测定了... 中国东北典型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对我国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稳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土壤退化的一种特殊形式,涝渍地严重影响着垦区的农业生产。在东北典型黑土区坡面涝渍地及其周围正常耕地中布设采样点,测定了土壤氧化还原性及相关指标,以揭示坡耕地涝渍土壤与其周围耕种土壤化学性质的差异,得出涝渍土壤所具有的特殊化学性状。结果表明:涝渍土壤与耕种土壤化学性质差异显著。涝渍土壤属于酸性土壤,pH值为5.53,显著低于耕种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且越接近涝渍地中心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涝渍土壤Eh显著低于耕种土壤,空间变异范围较大,但还没有达到强度还原状态。涝渍土壤在长期淹水条件下,大量的Fe3+、一部分高价锰被迅速还原,与耕种土壤相比,涝渍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较高,高出20倍多,亚铁含量高出12倍还多,二价锰含量高出约1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 坡耕地 涝渍地 土壤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生活污泥有机栽培基质对一串红和非洲凤仙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白家云 董爱香 +5 位作者 崔超 马富亮 高始涛 熊建军 季翔宇 吴生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71-75,共5页
以高级厌氧消化(热水解+厌氧消化)处理后的污泥产品为研究对象,设置污泥产品不同比例(体积比30%、40%、50%、60%、70%)与椰糠、珍珠岩、原土复配制得5种有机栽培基质,研究5种栽培基质对一串红和非洲凤仙植物株高、冠幅、生物量的影响,... 以高级厌氧消化(热水解+厌氧消化)处理后的污泥产品为研究对象,设置污泥产品不同比例(体积比30%、40%、50%、60%、70%)与椰糠、珍珠岩、原土复配制得5种有机栽培基质,研究5种栽培基质对一串红和非洲凤仙植物株高、冠幅、生物量的影响,探讨不同种类原料何种配比组合下研发的有机栽培基质最有利于一串红和非洲凤仙植物的生长。结果显示:S_(3)处理(污泥∶椰糠∶珍珠岩∶原土=5∶3∶1∶1)的一串红和非洲凤仙植株在生长时期的冠幅、株高、生物量高于其他处理,表明S_(3)处理的配比基质最有利于这2种草花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产品 有机栽培基质 一串红 非洲凤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郁闭度林下施用污泥产品对菘蓝重金属富集的影响
5
作者 王书婷 彭祚登 +5 位作者 杨文彬 杨扬 杨海婷 马富亮 白家云 熊建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9-147,共9页
【目的】为探究林下施用污泥产品对套作菘蓝的安全性和品质的影响,在不同郁闭度林下开展了污泥对菘蓝重金属富集影响的试验。【方法】分别在不同郁闭度(0.3、0.6、0.8)的林下撒施0、30 t//hm2污泥产品后种植菘蓝,比较分析各生长期不同... 【目的】为探究林下施用污泥产品对套作菘蓝的安全性和品质的影响,在不同郁闭度林下开展了污泥对菘蓝重金属富集影响的试验。【方法】分别在不同郁闭度(0.3、0.6、0.8)的林下撒施0、30 t//hm2污泥产品后种植菘蓝,比较分析各生长期不同处理对菘蓝药用部位养分吸收、重金属富集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1)施用污泥产品提高了菘蓝组织中的氮、磷、钾含量,对全氮含量的改善最佳。(2)施用污泥产品增加了菘蓝组织对重金属镉、砷和锌的富集作用,降低了菘蓝叶片对汞的富集作用。(3)施用污泥产品降低了菘蓝根部有效成分的含量,但提高了重度郁闭林下菘蓝叶片中靛玉红的含量。【结论】按目前的标准施用30 t/hm2污泥产品会导致菘蓝组织中重金属富集较高,从而影响菘蓝的药用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闭度 污泥 菘蓝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坡面涝渍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罗广惠 马富亮 +1 位作者 符素华 程卓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5期95-98,116,共5页
[目的]研究东北黑土区坡面涝渍地季节性渍水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选取不同坡面上5组涝渍地和与涝渍地相邻的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对它们的化学性质进行测定,采用t-test评判涝渍土壤与耕作土壤养分含量差异,并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说... [目的]研究东北黑土区坡面涝渍地季节性渍水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选取不同坡面上5组涝渍地和与涝渍地相邻的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对它们的化学性质进行测定,采用t-test评判涝渍土壤与耕作土壤养分含量差异,并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说明土壤含水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与耕作土壤相比,涝渍土壤全氮含量高出约19%,铵态氮含量高3.6倍,而硝态氮含量低约51%;涝渍土壤与耕作土壤相比全磷含量差异不显著,而有效磷含量低约26%;涝渍土壤与耕作土壤全钾及速效钾含量差异不明显,缓效钾含量低约11%。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土壤含水量与有机质、全氮、铵态氮、速效钾含量显著正相关,与p H、硝态氮含量、缓效钾含量显著负相关,与全磷、有效磷、全钾含量相关性不显著。[结论]涝渍土壤养分潜力、有效性都较高,土壤养分的形态、含量受涝渍的影响较大。改善坡面涝渍的水分状况将有利于土壤养分的进一步释放,达到涝渍土壤改良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涝渍土壤 耕作土壤 土壤含水量 土壤养分 东北黑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区生活污泥津冀地区建材资源化利用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崔超 熊建军 +4 位作者 刘培财 贾清棋 白家云 姚海 马富亮 《新型建筑材料》 2023年第1期149-153,共5页
以津冀地区开展北京中心城区高级厌氧消化生活污泥制烧结砖建材资源化利用为目的,研究技术可行性及最大利用比例。结果表明,北京中心城区高级厌氧消化生活污泥符合GB/T 25031—2010的要求;津冀地区制砖主料与污泥掺配时,污泥比例越大,... 以津冀地区开展北京中心城区高级厌氧消化生活污泥制烧结砖建材资源化利用为目的,研究技术可行性及最大利用比例。结果表明,北京中心城区高级厌氧消化生活污泥符合GB/T 25031—2010的要求;津冀地区制砖主料与污泥掺配时,污泥比例越大,试样烧结温度越高,吸水率增大,强度降低,试样烧成线收缩率增大,成品试样尺寸中长度变化最显著。根据污泥特性、津冀制砖主料塑性及GB/T 5101—2017的要求,建议掺量不宜超过20%(以干基计)。实际生产过程应调配适宜比例,控制温度平衡、稳定,以保证成品烧结砖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泥 建材利用 制烧结砖 掺配量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