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南地区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17
1
作者 马宝军 漆家福 +1 位作者 刘阳 曹爱锋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2-575,共4页
运用平衡剖面和去压实校正原理,从几何学、运动学的角度,对济阳坳陷沾化凹陷的渤南地区新生代构造特征及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渤南地区新生代以发育盆倾的盖层滑脱正断层为主要构造特点,由于基岩和边界断层的影响,东部和西部的... 运用平衡剖面和去压实校正原理,从几何学、运动学的角度,对济阳坳陷沾化凹陷的渤南地区新生代构造特征及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渤南地区新生代以发育盆倾的盖层滑脱正断层为主要构造特点,由于基岩和边界断层的影响,东部和西部的构造有明显差异。②新生代构造演化可以分为古近纪断陷阶段和新近纪、第四纪坳陷阶段,孔店组至沙三段沉积时期是主要的断陷期。③构造运动控制了圈闭的分布和类型,第三系油气圈闭主要分布在陈家庄凸起北斜坡向北凸出的部位,且自南而北分别由以地层圈闭为主过渡到以构造圈闭、构造-岩性圈闭为主。在圈闭的空间分布上,坡折带以南的斜坡上部以地层圈闭为主;坡折带附近及深洼区以构造圈闭和构造-岩性圈闭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南地区 新生代 构造演化 圈闭 油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沾车凹陷新生代盆地基底构造演化的物理模拟 被引量:11
2
作者 马宝军 漆家福 杨桥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15-18,共4页
为了弄清沾车凹陷的构造特征及演化过程,根据边界几何特征结合其动力学条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平面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①沾车凹陷在新生界时期的运动方式以伸展为主,伸展方向为SN向;②不同走向的正断层是在同一伸展过程中形成的... 为了弄清沾车凹陷的构造特征及演化过程,根据边界几何特征结合其动力学条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平面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①沾车凹陷在新生界时期的运动方式以伸展为主,伸展方向为SN向;②不同走向的正断层是在同一伸展过程中形成的,曲折边界主断层主导了其内部次级构造的分布与产状,偶尔出现的逆断层是在伸展情况下形成的;③断阶带潜山多形成于主断层的内凹区,一般产生在主断层走向与伸展方向斜交地带,斜坡带上在外凸区易于残留而成潜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沾车凹陷 构造演化 物理模拟 沙箱实验 伸展运动 断层边界 古潜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缘和什托洛盖盆地构造与含油气远景 被引量:15
3
作者 马宝军 曾文光 +1 位作者 于福生 漆家福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16,共4页
通过新旧地震数据的对比和校正,应用盆地分析及盆山耦合的思想对和什托洛盖盆地及其周边进行构造解析;并应用平衡剖面技术了解盆地构造演化,得到以下认识:①和什托洛盖盆地是一个位于主逆冲带上盘的扭动-挤压型次生盆地,它起源于西伯利... 通过新旧地震数据的对比和校正,应用盆地分析及盆山耦合的思想对和什托洛盖盆地及其周边进行构造解析;并应用平衡剖面技术了解盆地构造演化,得到以下认识:①和什托洛盖盆地是一个位于主逆冲带上盘的扭动-挤压型次生盆地,它起源于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微板块、准噶尔微板块的相互碰撞与错动;②盆地早期演化从属于准噶尔地体,基底双重构造活动应早于晚三叠世,在此之前其作为准噶尔盆地的边界与内部是连通的;③盖层发育可分为四个阶段:初始发育期(T3-J1b)、快速沉积期(J1s-J2t)、整体沉降时期(K)和边界断裂复活时期(E-Q),其中侏罗纪为盆地的主要成盆期,也是构造变形最大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什托洛盖盆地 盆山耦合 逆冲推覆 构造演化 油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北段反转构造的物理模拟 被引量:4
4
作者 马宝军 漆家福 于福生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42-145,5,共5页
根据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北段的构造特征设计了2组沙箱试验,以探讨在刚性边界条件下半地堑反 转构造的变形特点。试验结果表明:①在自由边界端由基底带动上盘为主动盘驱动下形成的盆地反转规 模较大而对称,刚性边界处会沿原断层发生反转,... 根据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北段的构造特征设计了2组沙箱试验,以探讨在刚性边界条件下半地堑反 转构造的变形特点。试验结果表明:①在自由边界端由基底带动上盘为主动盘驱动下形成的盆地反转规 模较大而对称,刚性边界处会沿原断层发生反转,在自由边界端前期断层不会反转,但会形成深部低角 度逆冲滑脱断层;②在刚性下盘侧向驱动下很小的挤压量就会在刚性边界处形成同等规模的断层反转, 在另一边界处边界断层也有较小程度的反转,但整个盆地的反转规模较小;③地质分析认为,辽河盆地 西部凹陷后期反转构造是在区域性走滑应力机制下刚性下盘为主动盘侧向挤压变形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盆地 物理模拟 半地堑 反转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模技术在裂缝性油藏不稳定注水中的应用——以火烧山油田H_3油藏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马宝军 梁成钢 +2 位作者 吴承美 刘艳红 夏平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17年第2期35-37,共3页
火烧山油田H3油藏为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裂缝发育、储层非均质性极强,是制约油藏开发的主要因素,而不稳定注水是减小储层非均质性不利影响的开发措施。针对油藏地质特征和开采现状,有效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优化不稳定注水参数及方案... 火烧山油田H3油藏为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裂缝发育、储层非均质性极强,是制约油藏开发的主要因素,而不稳定注水是减小储层非均质性不利影响的开发措施。针对油藏地质特征和开采现状,有效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优化不稳定注水参数及方案,并经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火烧山油田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探索了一条方便、有效、经济的途径。同时,也实现了油描到动态分析再到实际生产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油藏 不稳定注水 数值模拟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E催化剂在PE100管材专用树脂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马宝军 肖子文 +1 位作者 张敏峰 武大庆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1-375,共5页
在300kt/a高密度聚乙烯装置上采用BCE-H100催化剂生产了PE100级管材专用聚乙烯树脂,考察了装置的运行情况,利用DSC,GPC等方法研究了催化剂的聚合性能以及聚乙烯树脂的性能,并与参比催化剂进行了对比。运行结果表明,使用BCE-H100催化剂... 在300kt/a高密度聚乙烯装置上采用BCE-H100催化剂生产了PE100级管材专用聚乙烯树脂,考察了装置的运行情况,利用DSC,GPC等方法研究了催化剂的聚合性能以及聚乙烯树脂的性能,并与参比催化剂进行了对比。运行结果表明,使用BCE-H100催化剂生产时,催化剂进料平稳、粉料干燥床运行稳定。BCE-H100催化剂的聚合活性约为15000 g/g,氢气和1-丁烯的平均消耗量分别约为0.59kg/t和15.9kg/t(消耗量均基于聚乙烯的产量),共聚性能优于参比催化剂。BCE-H100催化剂制备的聚乙烯粉料粒径分布更集中,平均粒径215μm左右,大颗粒和细粉的含量更低,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优于参比催化剂制备的聚乙烯,当M_w>10~6时,分子链段中的丁烯含量也高于参比催化剂制备的聚乙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E—H100催化剂 Hostalen工艺 管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半球形锻件成形工艺改进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宝军 贾栓孝 冯永琦 《航空制造技术》 2009年第10期94-95,共2页
通过对TC4半球形锻件成形工艺改进,进一步提高并稳定该产品的锻造成品率,经过改进的成形工艺为中小型设备批量生产该类锻件提供了新的方法。
关键词 TC4 半球形锻件 成形工艺 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西段盐构造形成主控因素 被引量:25
8
作者 余一欣 马宝军 +4 位作者 汤良杰 杨文静 雷刚林 马玉杰 王鹏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27,共5页
库车坳陷西段发育丰富的盐构造,其形成机制较为复杂,在不同发育阶段具有不同的主控因素。结合库车坳陷盐岩及围岩力学参数测量结果,运用薄膜理论建立表征库车坳陷西段盐层与上覆地层相互关系的弹-塑性层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不同阶段影... 库车坳陷西段发育丰富的盐构造,其形成机制较为复杂,在不同发育阶段具有不同的主控因素。结合库车坳陷盐岩及围岩力学参数测量结果,运用薄膜理论建立表征库车坳陷西段盐层与上覆地层相互关系的弹-塑性层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不同阶段影响盐构造发育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在盐构造发育的早期阶段,沉积差异负载是控制盐体运动和盐构造发育的主要因素,但当盐体隆起一定幅度后,浮力的影响程度就会超过沉积差异负载作用,上覆地层受挤压应力作用而形成的褶皱作用对盐体运动的影响也会明显超过浮力作用。因此,目前影响库车坳陷西段盐构造发育的最主要因素是挤压应力,其次为浮力,沉积差异负载作用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构造 薄膜理论 弹一塑性层模型 挤压应力 库车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桩海地区构造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克鑫 漆家福 +1 位作者 马宝军 杨桥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40-43,共4页
目前济阳坳陷桩海地区已经发现桩西油田、五号桩油田和长堤油田,但是对该区的构造,尤其是对前第三系构造认识并不清晰.应用平衡剖面原理研究了该地区的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过程,并分析了该区构造与郯庐断裂带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桩海地区... 目前济阳坳陷桩海地区已经发现桩西油田、五号桩油田和长堤油田,但是对该区的构造,尤其是对前第三系构造认识并不清晰.应用平衡剖面原理研究了该地区的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过程,并分析了该区构造与郯庐断裂带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桩海地区构造演化可以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即前中生代整体升降阶段、中生代末期的挤压隆升阶段和新生代断陷—坳陷阶段;②郯庐断裂带的活动是桩海地区中生代以来构造运动的动力源,控制了本区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过程;③由郯庐断裂走滑所派生的旋转使桩海地区成为NW向构造带中挤压构造最发育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桩海地区 构造特征 构造演化 郯庐断裂 地震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辽东湾段新生代右旋走滑变形及其模拟实验 被引量:22
10
作者 杨桥 魏刚 +1 位作者 马宝军 漆家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3-489,496,共8页
郯庐断裂带是一条区域性深断裂带,地球物理勘探资料表明郯庐深断裂主位移带在辽东湾坳陷大致沿坳陷东部边缘通过。辽东湾坳陷东部沿辽东凸起两侧发育有若干陡倾或近直立的断层。这些断层自盆地基底一直切割到新近系中,部分断层甚至切割... 郯庐断裂带是一条区域性深断裂带,地球物理勘探资料表明郯庐深断裂主位移带在辽东湾坳陷大致沿坳陷东部边缘通过。辽东湾坳陷东部沿辽东凸起两侧发育有若干陡倾或近直立的断层。这些断层自盆地基底一直切割到新近系中,部分断层甚至切割到更新统及全新统。在辽东凸起南段,断层表现为向南西撒开、向北收敛的帚状断层组合,所有断层在剖面上均显示正断层位移特征;在辽东凸起北段,断层表现为向北北西发散、向南收敛的羽状断层组合,西侧的部分断层在剖面上具有明显的逆冲断层位移特征。辽东凸起附近盆地盖层中的断层组合表明,北北东向断层在新生代有明显的右旋走滑运动。沙箱模拟实验表明,沿辽东凸起南、北两段的断层组合可能与郯庐深断裂新生代右旋走滑位移有关,断层组合形式、运动性质的差异可能与郯庐深断裂主位移带走向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层 断层组合 新生代盆地 辽东湾 郯庐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ostalen工艺生产聚乙烯管材料的工艺改进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敏锋 马宝军 +3 位作者 孙丽娜 张庆 肖子文 王超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17年第5期388-391,403,共5页
利用德国Lyondellbasell公司生产的Avant Z 501催化剂,在30万t/a Hostalen低压淤浆工艺聚乙烯(PE)装置上进行了PE 100级管材料的试生产。通过采取对催化剂进料系统增设过滤器,优化催化剂均化过程,调整生产配方及工艺参数等措施,使催化... 利用德国Lyondellbasell公司生产的Avant Z 501催化剂,在30万t/a Hostalen低压淤浆工艺聚乙烯(PE)装置上进行了PE 100级管材料的试生产。通过采取对催化剂进料系统增设过滤器,优化催化剂均化过程,调整生产配方及工艺参数等措施,使催化剂进料速率偏差控制在±1 kg/h,活性由20.0 t/kg提高至23.5 t/kg,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指数由25.50增大至29.44,结晶度由61.7%增大至78.5%,共聚单体1-丁烯的分布更加均匀,链段更加规整,改善了树脂产品的力学性能与加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PE) Hostalen工艺 PE 100级管材料 催化剂 共聚单体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结晶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7井区稠油油藏油水自乳化作用及水驱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艳红 万文胜 +3 位作者 罗鸿成 李琛 张武 马宝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6-701,共6页
因具有自乳化特征,吉7井区稠油油藏常温注水开发水驱特征不同于稀油油藏和普通稠油油藏,水驱开发驱油效率更高。基于吉7井区自乳化成因及乳化液特性分析,明确吉7井区水驱特征,认为吉7井区中含水期含水率长期稳定的主要原因是油包水自乳... 因具有自乳化特征,吉7井区稠油油藏常温注水开发水驱特征不同于稀油油藏和普通稠油油藏,水驱开发驱油效率更高。基于吉7井区自乳化成因及乳化液特性分析,明确吉7井区水驱特征,认为吉7井区中含水期含水率长期稳定的主要原因是油包水自乳化使水油比接近1。进一步提出稳定水油比是适用于稠油油藏水驱管理的有效方法之一,保持水油比稳定在1可使稠油油藏采收率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7井区 稠油油藏 自乳化 乳化液特性 扩大波及体积 水油比 水驱特征 水驱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陈堡油田风成砂岩沉积成岩特征及其找油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丁圣 林承焰 +2 位作者 马宝军 李坚 高建刚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12,18,共6页
综合应用岩心观察、薄片和扫描电镜等储层分析技术,对陈堡油田赤山组砂岩的沉积特征及成岩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岩石学及沉积结构特征、颗粒表面特征,特别是斯托克斯风蚀界面的发现均证实赤山组砂岩属于风成沉积;风成沙丘沉积... 综合应用岩心观察、薄片和扫描电镜等储层分析技术,对陈堡油田赤山组砂岩的沉积特征及成岩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岩石学及沉积结构特征、颗粒表面特征,特别是斯托克斯风蚀界面的发现均证实赤山组砂岩属于风成沉积;风成沙丘沉积具有沉积厚度大、成熟度高、孔隙发育等特点,是油气水的良好储集层;研究区成岩作用具有弱压实和斯托克斯风蚀界面上下明显不同的胶结特征,界面之上属风成沉积,胶结物呈星点状分布,界面之下受地下水改造具有水成沉积的特征,胶结物呈嵌晶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成砂岩 赤山组 成岩作用特征 斯托克斯面 陈堡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湾地区走滑断裂系统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克基 马宝军 +3 位作者 周南 何向东 吕继 解园园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25-29,4,共5页
受郯庐断裂带的影响,辽东湾地区发育多条大型走滑断裂,主断裂与伴生构造形成多种构造样式,已探明的油气藏大多沿着走滑断裂带分布。利用最新的地震剖面资料,分析辽东湾地区走滑断裂系统的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表明,走滑... 受郯庐断裂带的影响,辽东湾地区发育多条大型走滑断裂,主断裂与伴生构造形成多种构造样式,已探明的油气藏大多沿着走滑断裂带分布。利用最新的地震剖面资料,分析辽东湾地区走滑断裂系统的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表明,走滑断裂不仅能直接形成断块、背斜、断背斜等圈闭,还能间接诱发泥底辟构造,影响烃源岩的成熟演化、储层发育、油气运移及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辽东湾 走滑断裂 构造样式 油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组织对BT22钛合金棒材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羊玉兰 王韦琪 +3 位作者 马宝军 文志刚 王永梅 马鸿海 《稀有金属快报》 CSCD 2007年第3期32-34,共3页
采用4种工艺方案制备了不同组织类型的BT22钛合金棒材,通过测试其显微组织、室温及高温力学性能,研究其间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按魏氏、网篮、双态、等轴这一组织形态顺序,对应的室温及高温拉伸强度值递减,塑性(δ、ψ)随之递增,尤其面... 采用4种工艺方案制备了不同组织类型的BT22钛合金棒材,通过测试其显微组织、室温及高温力学性能,研究其间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按魏氏、网篮、双态、等轴这一组织形态顺序,对应的室温及高温拉伸强度值递减,塑性(δ、ψ)随之递增,尤其面缩值增加较为明显,断裂韧性值递减,冲击韧性变化不明显。等轴组织对应的室温拉伸强度较低,虽达到标准要求,但已接近指标下限,富余度不大,且断裂韧性值偏低;魏氏组织的断裂韧性及强度明显高于其它组织形态,但塑性明显降低,达不到标准要求;网篮及双态组织对应的性能均达到标准要求,具有较好的强度与塑性的匹配,综合力学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22钛合金 棒材 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于低渗裂缝性油藏的堵关液流改向技术——以火烧山油田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国先 刘卫东 +5 位作者 党建新 李文波 张建河 石彦 钱力军 马宝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8-189,196,共3页
对于特低渗高角度裂缝性油气藏来说,投产初期油井综合含水快速上升,部分井还出现暴性水淹,在初期进行的一系列堵水措施能取得明显效果,但随着堵水轮次增加,效果逐渐变差。试验表明,堵水后增加关井时间,堵水效果可明显提高。其原因在于... 对于特低渗高角度裂缝性油气藏来说,投产初期油井综合含水快速上升,部分井还出现暴性水淹,在初期进行的一系列堵水措施能取得明显效果,但随着堵水轮次增加,效果逐渐变差。试验表明,堵水后增加关井时间,堵水效果可明显提高。其原因在于改变液流方向使油水流动系统重新分布,使裂缝与基质有较长时间的充分渗吸交换。在油藏精细描述的基础上,对以往增产措施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出适于裂缝性油藏的堵关改向配套技术,经大量的矿场试验,取得了显著的增油效果,为裂缝性油藏后期的开采和稳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火烧山油田 裂缝性油气藏 低渗透率 堵水 关井 提高原油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幔成矿物质与地幔热柱多级演化成矿 被引量:9
17
作者 牛树银 孙爱群 +7 位作者 王宝德 马宝军 张建珍 王铮 李斌 王善飞 赵荣欣 武际春 《山东国土资源》 2012年第12期1-6,79,共6页
研究认为金等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核-幔源区,以气态-气液混合态、含矿流体的形式,通过地幔热柱→地幔亚热柱→幔枝构造→有利构造扩容带,迁移到幔枝构造外围的韧脆性剪切带、侵入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各种脉岩与围岩的接触带等有利部位集... 研究认为金等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核-幔源区,以气态-气液混合态、含矿流体的形式,通过地幔热柱→地幔亚热柱→幔枝构造→有利构造扩容带,迁移到幔枝构造外围的韧脆性剪切带、侵入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各种脉岩与围岩的接触带等有利部位集聚成矿,并构成矿田→矿床→矿体(脉)的有序排列组合,表现出不同的矿床类型。因此,应侧重研究构造成矿控矿作用,以指导新一轮地质找矿和矿产资源评价。文中还举例分析了胶西北焦家断裂与三山岛断裂的交切关系及其控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物质 成矿作用 地幔热柱 幔枝构造 控矿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西北金矿集中区亚热柱-幔枝构造成矿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牛树银 孙爱群 +8 位作者 张建珍 马宝军 王宝德 王铮 张福祥 陈超 武际春 赵荣欣 王善飞 《山东国土资源》 2012年第12期7-14,共8页
胶西北是我国最大的黄金矿集区,不仅黄金储量巨大,而且成矿时间集中(115±5)Ma。研究认为燕山运动以来,华北东部地区进入了地幔热柱演化阶段;胶西北形成了莱阳地幔亚热柱及其外围郭家店、艾山、盘石店等幔枝构造体系。深源含矿流体... 胶西北是我国最大的黄金矿集区,不仅黄金储量巨大,而且成矿时间集中(115±5)Ma。研究认为燕山运动以来,华北东部地区进入了地幔热柱演化阶段;胶西北形成了莱阳地幔亚热柱及其外围郭家店、艾山、盘石店等幔枝构造体系。深源含矿流体通过地幔热柱→地幔亚热柱→幔枝构造→有利构造扩容带,迁移到幔枝构造的脆韧性-韧脆性剪切带、侵入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密集的构造裂隙带、各种脉岩与围岩的接触带等有利部位集聚成矿,从而构成以幔枝构造为中心的金成矿密集区。该文以郭家店幔枝构造研究为例,分析了成矿作用,归纳了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亚热柱 幔枝构造 控矿构造 成矿作用 成矿模式 胶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前缘监测技术在北16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梁成钢 赵建伟 +3 位作者 浦海东 李晓红 马宝军 王丽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07年第2期33-35,共3页
注水开发油田水驱前缘是油藏工程师十分关注的问题。注入水朝哪个方向推进?水驱前缘位于何处?目前大部分依靠油藏工程师的工作经验进行分析判断,示踪剂监测也只能进行粗略分析判断。注水井水驱前缘监测技术对注水井进行监测,从而得到该... 注水开发油田水驱前缘是油藏工程师十分关注的问题。注入水朝哪个方向推进?水驱前缘位于何处?目前大部分依靠油藏工程师的工作经验进行分析判断,示踪剂监测也只能进行粗略分析判断。注水井水驱前缘监测技术对注水井进行监测,从而得到该井的水驱前缘、注入水的波及范围、优势注水方向,从而为后期注采井网调正,挖掘剩余油潜力提供依据,达到提高最终采收率目的。注水井水驱前缘监测技术在北16油田的5口注水井应用,解释结果和油藏动态分析结果接近,从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16油田 水驱前缘 监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提液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梁成钢 马宝军 +2 位作者 蔡军 杜军社 吴清玉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10年第4期60-62,共3页
低渗透油藏由于储层低渗透和非均质性强的特点,提液难度较大。通过对北31油藏的研究认为,通过分注、调剖减小层间差异,提高压力保持程度,对于液量较低井采用压裂和提液,提高油井供液能力,对于特高含水井采取堵水和提液相结合控制含水比... 低渗透油藏由于储层低渗透和非均质性强的特点,提液难度较大。通过对北31油藏的研究认为,通过分注、调剖减小层间差异,提高压力保持程度,对于液量较低井采用压裂和提液,提高油井供液能力,对于特高含水井采取堵水和提液相结合控制含水比上升,创造条件满足油藏的提液要求。另外,选择合理时机,最大限度的提高采收率。在具体做法上依据油井生产特征,不同井采取不同的提液方式,低渗透油藏提液同样取得了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油藏 动用状况 压力系统 提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