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耳针、体针、耳针加体针并用对预防胆心反射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马守菁 阎怀士 +1 位作者 秦红 陈昆洲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2000年第1期27-28,共2页
目的:研究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耳针、体外、耳针加体针并用及不加耳针和体针在预防胆系手术中胆心反射的效果观察。方法:60例胆囊炎、胆石症行胆囊切除术。随机分为4组,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观察在连续硬膜外阻滞下采用I组耳针组(n... 目的:研究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耳针、体外、耳针加体针并用及不加耳针和体针在预防胆系手术中胆心反射的效果观察。方法:60例胆囊炎、胆石症行胆囊切除术。随机分为4组,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观察在连续硬膜外阻滞下采用I组耳针组(n=15),术始前静脉注射杜氟合剂半量(杜冷丁50mg,加氟呱啶2.5g);II组体针组(N=15),术始前静注杜氟合剂半量;III组耳针加体针组(N=15),术始前静注杜氟合剂半量;IV组不加耳针和体针,术始前静注杜氟合剂半量。结果:I、II、III组强刺激3min后平均动脉压(MAN)明显上升,心率(HR)明显增快,牵拉胆囊时I组、II组MAP有下降趋势,HR减慢,2组反应效果相似。III组探查腹腔及牵拉胆囊时MAP尚平稳。IV组进腹探查及牵拉胆囊时MAP明显下降,HR明显减慢,与基础值相比,P<0.01。结论:I组、II组有轻度的循环系统改变;IV组对循环系统影响较大;III组循环稳定。耳针与体针并用能使机体维持循环系统功能稳定,并可能预防胆心反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针 体针 预防 胆心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啡超前镇痛及穴位注射预防其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守菁 疏树华 +1 位作者 候涛 高玉华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1999年第3期163-164,共2页
目的:探讨微量吗啡硬膜外行超前镇痛效果及穴位注射预防小儿硬膜外吗啡镇痛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40例患儿随机分为4组,基础麻醉处方一致。Ⅰ组行超前镇痛术,术毕行新斯的明合东南著碱穴位注射;Ⅱ组行超前镇痛,术举行肌肉注射... 目的:探讨微量吗啡硬膜外行超前镇痛效果及穴位注射预防小儿硬膜外吗啡镇痛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40例患儿随机分为4组,基础麻醉处方一致。Ⅰ组行超前镇痛术,术毕行新斯的明合东南著碱穴位注射;Ⅱ组行超前镇痛,术举行肌肉注射新斯的明和东莨菪碱;Ⅲ组行超前镇痛,术后穴位注射生理盐水;Ⅳ组不行超前镇痛,未毕不作穴位注射。结果:Ⅰ、Ⅱ、Ⅲ组与Ⅳ组比较,加药间隔时间明显延长(P<0.0);氯胺酮及地卡因用量减少(P<0.05);4组术后镇痛时间无显著性差异;Ⅰ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Ⅱ、Ⅲ、Ⅳ组。结论:微量吗啡行硬膜外超前镇痛,可减少麻醉药用药量,延长加药时间;新斯的明合东南营碱穴位注射可预防其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 超前镇痛 穴位注射 儿科手术 吗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穴位法预防胆系手术胆心反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守菁 阎怀士 +1 位作者 崔中路 陈昆州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1999年第6期370-371,共2页
目的:研究针刺穴位法预防胆系手术胆心反射的临床效果。方法:45例胆囊炎、胆石症行胆囊切除术。随机分为3组,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观察,在硬膜外阻滞下1组(n=15)采用针刺穴位加杜氟合剂半量(杜冷丁50mg加氟哌啶2.5mg);Ⅱ组(n=1... 目的:研究针刺穴位法预防胆系手术胆心反射的临床效果。方法:45例胆囊炎、胆石症行胆囊切除术。随机分为3组,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观察,在硬膜外阻滞下1组(n=15)采用针刺穴位加杜氟合剂半量(杜冷丁50mg加氟哌啶2.5mg);Ⅱ组(n=15)不加针刺穴位,术始前加杜氟合剂半量;Ⅲ组(n=15)不加针刺穴位和杜氟合剂。结果:Ⅰ组针刺强刺激3min后平均动脉压(MAP)显著上升,心率(HR)明显增快,牵拉胆囊时MAP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Ⅱ、Ⅲ组牵拉胆囊时MAP显著下降(P<0.01),HR明显减慢(P<0.05),见组脉搏氧饱和度(SpO2)也下降明显(P<0.01)。结论:针刺穴位法对胆系手术中胆心反射可能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预防 胆心反射 胆道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