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压管道系统中圆形断面到环状断面突缩流场的流动特征
1
作者 宋晓腾 李永业 +2 位作者 孙西欢 马娟娟 李飞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3,共8页
有压管道系统中因钝体存在而形成的圆形断面到环状断面突缩在管道内会产生显著的能量损失,流动现象是能耗的直接体现。本研究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获取了收缩面下游为环状缝隙的突缩流场的可视化结果。结果表明:收缩... 有压管道系统中因钝体存在而形成的圆形断面到环状断面突缩在管道内会产生显著的能量损失,流动现象是能耗的直接体现。本研究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获取了收缩面下游为环状缝隙的突缩流场的可视化结果。结果表明:收缩比直接影响流动现象的变化,收缩面上游无静止涡,流动分离将环状缝隙内流场分为回流区、剪切层和主流区,缝隙收缩点和再附着点出现在环状缝隙流场中。基于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得到本研究模型收缩系数的表达式,缝隙收缩点和再附着点的轴向位置与收缩比强相关,并用指数函数进行表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缩流场 流动结构 收缩系数 缝隙收缩点 再附着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quaCrop模型的晋南冬小麦根区灌溉制度优化研究
2
作者 许鸿鑫 郭瑾 +3 位作者 郑利剑 马娟娟 白继中 孙西欢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4-51,共8页
为了构建根区灌溉下AquaCrop模型并优化根区灌溉下的冬小麦灌溉制度,于2022-2024年在山西运城进行为期2 a的大田试验,设置2组根区灌溉模式:地下40 cm埋设滴灌管道(T1),地表滴灌加地下40 cm埋设滴灌管道(地表与地下灌水比例为3∶7,T2)。... 为了构建根区灌溉下AquaCrop模型并优化根区灌溉下的冬小麦灌溉制度,于2022-2024年在山西运城进行为期2 a的大田试验,设置2组根区灌溉模式:地下40 cm埋设滴灌管道(T1),地表滴灌加地下40 cm埋设滴灌管道(地表与地下灌水比例为3∶7,T2)。利用田间试验数据实现根区灌溉下AquaCrop模型的参数本地化校准,并综合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对不同水文年下根区灌溉冬小麦进行灌溉制度优化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①构建的根区灌溉下的AquaCrop模型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模拟精度较高,冠层覆盖度的R2为0.99、CVRMSE为1.4%~4.0%、d为0.97~1.00;生物量模拟R2为0.93~0.95、CVRMSE为19.3%~23.8%、d为0.93~0.94;土壤水分模拟R2为0.78~0.93、CVRMSE为11.0%~20.8%、d为0.87~0.93;②根区灌溉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平水年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可达2.44 kg/m^(3);③特枯年和枯水年以T1处理效果最佳,宜采用4次灌水(越冬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各67.5 mm);平水年以T2处理略优,宜采用3次灌水(越冬期、拔节期和抽穗期各67.5 mm);丰水年2种处理表现相当,宜优先保证2次灌水(越冬期和拔节期各67.5 mm)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根区灌溉 AquaCrop模型 灌溉制度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加蓄水陶土对黄土高原土壤水力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刘雅宁 周大壮 +3 位作者 孙西欢 王青杵 马娟娟 郑利剑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4-162,共9页
[目的]蓄水陶土作为一种新型土壤改良剂,其对黄土高原土壤的水力特性影响如何尚未得知。为此研究不同粒径和添加量的蓄水陶土对土壤水力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选取山西省太原市西山耕层的粉壤土为供试土壤进行室内物理试验,设置2种蓄... [目的]蓄水陶土作为一种新型土壤改良剂,其对黄土高原土壤的水力特性影响如何尚未得知。为此研究不同粒径和添加量的蓄水陶土对土壤水力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选取山西省太原市西山耕层的粉壤土为供试土壤进行室内物理试验,设置2种蓄水陶土粒径(M:2~5 mm,L:5~10 mm)和4种蓄水陶土添加量(0、5%、10%、20%),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和饱和导水率,分析不同粒径和添加量下土壤的水力特性参数的变化。[结果]1)与不添加蓄水陶土的CK相比,添加蓄水陶土能够增强土壤的渗蓄能力。随着添加量和粒径的增加,土壤持水性能的提升效果越好。2)粒径和添加量的不同对Van Genuchten模型各参数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3)随着蓄水陶土添加量和粒径的变化,田间持水量由27.99%增加到31.49%,萎蔫系数由5.85%增加到12.66%,空气容量由19.15%增加到24.68%,饱和导水率增加96.56%~1150.76%。4)比水容量提升效果大小为M20>L20>M10>L10>L5>M5>CK(M、L分别表示蓄水陶土粒径为2~5、5~10 mm,5、10、20分别表示蓄水陶土添加量的质量比为5%、10%、20%,CK表示不添加蓄水陶土的对照处理)。各处理不同级别孔隙含量规律表相同,均为存储孔>残余孔>传输孔>裂隙孔。[结论]研究结果以期为添加蓄水陶土改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水陶土 土壤改良 土壤持水性能 土壤导水能力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苹果树茎水势动态特征及其对环境因素的响应
4
作者 万俊良 蒋楠 +3 位作者 陈瑞霞 许全悦 马娟娟 郑利剑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121,共7页
探究滴灌不同灌水水平下苹果树的茎水势连续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程度,为基于茎水势变化构建滴灌果树水分亏缺诊断方法提供依据。采用PSY1原位茎水势测量仪实现滴灌苹果树茎水势(Ψs)的连续监测,同时监测果树周围环境因子变化,分析... 探究滴灌不同灌水水平下苹果树的茎水势连续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程度,为基于茎水势变化构建滴灌果树水分亏缺诊断方法提供依据。采用PSY1原位茎水势测量仪实现滴灌苹果树茎水势(Ψs)的连续监测,同时监测果树周围环境因子变化,分析不同灌水水平(充分灌溉FI,非充分灌溉NI)下苹果树茎水势(Ψs)的典型晴日及生育期变化特征,探讨滴灌苹果树茎水势受环境因子影响程度。①在典型晴天,不同灌水水平下苹果树Ψs日变化均呈昼低夜高的倒“几”字形趋势,但NI处理的茎水势恢复速率降低;而雨天苹果树Ψs日变化呈“V”形曲线,且降雨后的Ψs日谷值升高了0.4 MPa左右。②较FI处理,NI处理在果实膨大期经过持续水分胁迫后,其黎明前的Ψs降低了0.20~0.38 MPa,且出现了黎明前Ψs无法恢复到前一天水平情况,但当降雨和灌水之后,NI处理的黎明前Ψs有逐渐增大趋势。③各生育期典型晴天不同灌水处理下Ψs与太阳辐射(SR)、饱和水汽压差(VPD)、大气温度(TA)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性,其中Ψs存在明显滞后于SR的时滞效应,通过建立Ψs与SR的时滞椭圆方程并且计算其面积后表明,NI处理时滞圈面积比FI处理增加49.17~64.46,相应NI处理时滞时间比FI处理延长15~30 min。滴灌苹果树茎水势变化特征与灌水条件、SR、VPD、大气温度密切相关,黎明前的Ψs是诊断苹果树水分亏缺可靠的指标,可利用Ψs与SR之间的时滞效应进行滴灌苹果树水分状况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树 茎水势 水分状况诊断 生育期 时滞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监测测量机器人在线计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娟娟 张鑫 +1 位作者 郭若成 胡俊杰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7-454,共8页
测量机器人作为地铁监测的主流设备,其量值溯源存在较大困难,急需建立一套可行的校准方案。通过结合测量机器人的实际应用场景,提出了一种在线计量校准方法,确立了ATR测角分辨力、测距分辨力和空间距离测量误差3个关键技术指标。然后以... 测量机器人作为地铁监测的主流设备,其量值溯源存在较大困难,急需建立一套可行的校准方案。通过结合测量机器人的实际应用场景,提出了一种在线计量校准方法,确立了ATR测角分辨力、测距分辨力和空间距离测量误差3个关键技术指标。然后以分辨力检验台和长度标尺配合球棱镜为标准装置,确定了具体的校准方法,并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最后,通过模拟实验和对武汉地铁监测4台设备进行在线校准,准确反映出了不同设备的技术性能,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方法或可为所有测量机器人的ATR功能校准提供一种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量计量 地铁监测 测量机器人 ATR 在线计量 MCM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种质资源果实品质的综合评价
6
作者 王慧婷 侯栋 +6 位作者 马娟娟 陶海霞 张东琴 颉建明 黄书超 岳宏忠 李亚莉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3-951,共9页
为明确不同黄瓜材料果实品质差异,筛选品质优良的种质资源。本研究对58份黄瓜材料进行口感评价,从中筛选得到9种具有代表性的材料(m43、u427、Jm25、u415、m38、T111、R101、m39和m32),测定可溶性糖组分含量及果实风味品质,并通过相关... 为明确不同黄瓜材料果实品质差异,筛选品质优良的种质资源。本研究对58份黄瓜材料进行口感评价,从中筛选得到9种具有代表性的材料(m43、u427、Jm25、u415、m38、T111、R101、m39和m32),测定可溶性糖组分含量及果实风味品质,并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9种黄瓜材料的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黄瓜果实中主要的可溶性糖是果糖和葡萄糖,主要的有机酸是苹果酸,主要的氨基酸是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不同黄瓜材料果实品质间存在差异,m43果实中葡萄糖含量、柠檬酸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材料;u415果实中天冬氨酸含量和谷氨酸含量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葡萄糖含量、果含量糖、鼠李糖含量与总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m43、u415、u427、Jm25、m38、T111、m32、R101、m39。通过聚类分析将9种黄瓜材料分为4类,第Ⅰ类分别为T111、m32、R101;第Ⅱ类分别为u415、u427、m38、Jm25;第Ⅲ类为m43;第Ⅳ类为m39。综合分析发现m43的营养品质最好,可作为黄瓜高品质育种的优质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果实品质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对农田土壤腐殖质的影响——Meta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邓倩 马娟娟 +4 位作者 孙西欢 郑利剑 武洪翔 李旭峰 安江龙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8,共7页
为量化生物质炭对土壤腐殖质含量的影响程度,以不添加生物质炭土壤为对照,对不同土壤质地、土壤pH及生物质炭裂解温度、施用量、施用时长下生物质炭对土壤腐殖质含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生物质炭显著提... 为量化生物质炭对土壤腐殖质含量的影响程度,以不添加生物质炭土壤为对照,对不同土壤质地、土壤pH及生物质炭裂解温度、施用量、施用时长下生物质炭对土壤腐殖质含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生物质炭显著提高了砂土腐殖质中的胡敏酸和胡敏素含量,平均提高幅度分别为18.6%和92.2%;增加了中性、碱性土壤中的胡敏酸含量,平均增幅分别为12.5%和13.7%;施用裂解温度为500~600℃的生物质炭对于土壤胡敏酸、富里酸和胡敏素含量的提升幅度最大,平均增幅分别为22.6%、14.1%和68.5%;生物质炭添加量为20~40 t/hm2条件下,显著提高了土壤胡敏酸、富里酸和胡敏素含量,平均增幅分别为23.7%、6.9%和84.6%;生物质炭施入土壤3个月内,胡敏酸含量显著升高,平均增幅为29.5%,在3个月到1年内增幅逐渐降低,1年后增幅又逐渐升高;生物质炭施入土壤6个月内,胡敏素含量增幅最高,平均为72.2%;随着生物质炭施用时间延长,土壤胡敏素含量的增幅逐渐降低。综上所述,施用裂解温度为500~600℃的生物质炭,在短期内对中性或碱性条件下的砂土及壤土中的腐殖质含量有较好的提升效果,随着施入时间的延长,该效果会逐渐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腐殖质 有机碳 META分析 生物质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除草方式对苹果苗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刘丽媛 王淼 +4 位作者 马娟娟 张东 吴婉莉 丁亦非 李高潮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109-114,共6页
苗圃地极易滋生杂草,除草不当会阻碍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选择适宜的除草方式尤为重要,以苗木‘宫藤富士/G93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除草方式对苹果苗木生长的影响,为苗圃地绿色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苗木株高方面,地布防草... 苗圃地极易滋生杂草,除草不当会阻碍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选择适宜的除草方式尤为重要,以苗木‘宫藤富士/G93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除草方式对苹果苗木生长的影响,为苗圃地绿色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苗木株高方面,地布防草显著高于除草剂除草与人工除草为166.07 cm。不同除草方式对侧枝也有影响,表现为地布防草与除草剂除草显著提高了长枝的占比,分别为56.51%与52.11%,而人工除草的苗木以中枝为主,占52.11%。地布防草有效提高了有效分枝粗度与分枝角度,分别达到了3.96 mm与62.86度。此外,地布防草较人工除草每年每667 m^(2)节约除草成本约为150元。总之,地布防草不仅提高了苹果苗木的生长质量,还能节约成本,可在苗木繁育中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除草方式 苗木生长 成本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预测日参考作物需水量
9
作者 孟玮 孙西欢 +1 位作者 郭向红 马娟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120,共4页
为了利用有限的气象数据准确预测蓄水坑灌果园的日参考作物需水量,利用蓄水坑灌试验基地逐日温度与湿度数据,构建了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ET0预测模型,并将其模拟结果及Hargreaves、Priestley-Taylor两种常用ET0计算模型的计算结果同FAO-... 为了利用有限的气象数据准确预测蓄水坑灌果园的日参考作物需水量,利用蓄水坑灌试验基地逐日温度与湿度数据,构建了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ET0预测模型,并将其模拟结果及Hargreaves、Priestley-Taylor两种常用ET0计算模型的计算结果同FAO-56 Penman-Monteith(FAO56-PM)公式计算的标准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径向基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模拟结果与标准方法FAO56-PM公式的计算结果最接近,而Hargreaves、Priestley-Taylor两个常用计算模型的计算结果比标准值偏大,在实际应用中应对其进行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水坑灌 日参考作物需水量 径向基神经网络 Hargreaves公式 Priestley-Taylor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SW模型的黄土高原畦灌冬小麦蒸散特性研究
10
作者 武洪翔 孙西欢 +2 位作者 郑利剑 马娟娟 武朝宝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6-93,101,共9页
冬小麦是黄土高原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以畦灌为主的地面灌溉是该地区普遍采用的灌溉方法。明确畦灌条件下不同灌水量对冬小麦蒸散耗水规律的影响可以为冬小麦合理的灌溉管理提供参考。利用改进的Shuttleworth-Wallace模型(SW模型)计算20... 冬小麦是黄土高原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以畦灌为主的地面灌溉是该地区普遍采用的灌溉方法。明确畦灌条件下不同灌水量对冬小麦蒸散耗水规律的影响可以为冬小麦合理的灌溉管理提供参考。利用改进的Shuttleworth-Wallace模型(SW模型)计算2016-2019年间黄土高原地区畦灌冬小麦的蒸散量,对蒸散发及其组分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SW模型模拟畦灌冬小麦蒸散具有较高的精度,R2为0.88~0.90,RMSE为0.39~0.42 mm/d,MAE为0.29~0.30 mm/d,RRMSE为0.08~0.09,NSE为0.88~0.90,d为0.97。冬小麦生育期内E/ET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随着灌水量的减少,日蒸腾量有明显的下降,高水处理M1、低水处理M2、雨养处理M3分别为1.19~1.24 mm/d、0.93~1.05 mm/d和0.67~0.69 mm/d;E/ET表现出升高趋势,M1、M2、M3处理分别为28%~35%、34%~39%和41%~47%。随干旱程度增加,控制E/ET变化的主要因素从叶面积指数(LAI)转变为LAI和土壤含水量,高水处理冬小麦的蒸散发ET主要受净辐射控制,雨养处理冬小麦ET则受净辐射、土壤含水量和叶面积指数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畦灌 冬小麦 蒸散发影响因素 改进Shuttleworth-Wallace模型 蒸发蒸散比E/ET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治市典型建成小区绿地土壤入渗特性研究
11
作者 安江龙 马娟娟 +3 位作者 郑利剑 段常慧 王宁 赵子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5-141,149,共8页
“渗”为海绵城市技术要素之首,而城市绿地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开展城市绿地土壤入渗性能研究可为长治市构建城市“海绵体”提供科学支撑。以长治市典型建成小区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单环入渗法测定了典型建成小区绿地表... “渗”为海绵城市技术要素之首,而城市绿地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开展城市绿地土壤入渗性能研究可为长治市构建城市“海绵体”提供科学支撑。以长治市典型建成小区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单环入渗法测定了典型建成小区绿地表层土壤入渗过程,同时探讨了长治市城区典型建成小区绿地土壤物理性质对表层土壤入渗的影响,评价了3种常用入渗模型在该区域的适应性,并基于最优模型计算了不同平均雨强下典型建成小区绿地的溢流时间。结果表明:长治市典型建成小区绿地整体入渗能力较好,稳定入渗时间为50~100 min,稳定入渗速率在0.109~3.633 mm/min之间,其中老旧小区绿地稳渗最快;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异质普遍存在,入渗参数与容重、初始含水量成负相关,与田间持水量、饱和导水率成正相关;长治市建成小区绿地土壤入渗随时间变化过程更适用Horton模型;当建成小区绿地稳渗率为0.10 mm/min,且初始入渗率处于较高时,随平均雨强增大,溢流时间将逐渐缩短;若初始入渗率处于较低水平,其形成内涝风险将进一步增大,可针对绿地进行海绵化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建成小区绿地 入渗能力 入渗模型 溢流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水多坑入渗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建模与试验 被引量:15
12
作者 马娟娟 孙西欢 +1 位作者 郭向红 李永业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51,共6页
针对蓄水坑灌坑内水头高且非恒定和土壤入渗边界复杂的特点,建立了蓄水多坑三维入渗及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采用ADI交替方向隐式差分格式结合Gauess-Seidel迭代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说... 针对蓄水坑灌坑内水头高且非恒定和土壤入渗边界复杂的特点,建立了蓄水多坑三维入渗及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采用ADI交替方向隐式差分格式结合Gauess-Seidel迭代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说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正确,采用的数值求解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运动 三维入渗 数值模拟 蓄水坑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水坑灌条件下变水头作用的垂直一维土壤入渗参数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马娟娟 孙西欢 李占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88-91,共4页
蓄水坑灌法是针对中国北方山丘区存在着干旱和水土流失这两个突出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适用于果林灌溉的新方法。蓄水坑灌条件下的土壤入渗是在变水头作用下进行的。该文通过室内试验,对垂直土柱在不同水头作用下的土壤入渗参数进行研究,结... 蓄水坑灌法是针对中国北方山丘区存在着干旱和水土流失这两个突出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适用于果林灌溉的新方法。蓄水坑灌条件下的土壤入渗是在变水头作用下进行的。该文通过室内试验,对垂直土柱在不同水头作用下的土壤入渗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入渗水头对入渗系数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入渗系数随入渗水头的变化呈现出相对平稳与显著性变化的交替变化趋势;入渗水头对入渗指数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其变化范围较小。这一研究成果对蓄水坑灌条件下的变水头入渗及土壤水分运动特性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水坑灌法 入渗水头 垂直入渗 入渗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蒙脱土复合材料对活性艳橙X-GN吸附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马娟娟 刘霖 +2 位作者 王新龙 李善忠 高超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2-565,共4页
Chitosan-montmorillonite(CS-MMT) hybrid was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XRD,FTIR and T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hitosan was intercalated into the layer structure of Na+-montmorillonite.The ability of CS-MMT hybrid ... Chitosan-montmorillonite(CS-MMT) hybrid was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XRD,FTIR and T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hitosan was intercalated into the layer structure of Na+-montmorillonite.The ability of CS-MMT hybrid as an adsorbent for the removal of reactive orange X-GN from aqueous solution has been studied.The effects of various parameters such as initial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were also studied.The Langmuir and Freundlich adsorption isotherms have been used to fit the experimental data,and the former giving the higher correlation.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of the adsorption process,ΔG°,ΔH° and ΔS° were determined to be-24.90 kJ·mol-1(at 20℃),10.58 kJ·mol-1 and 121.0 J·mol-1·K-1,respectively.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dsorption of reactive orange X-GN on CS-MMT hybrid was spontane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蒙脱土复合材料 吸附 活性艳橙X—GN 等温线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坑变水头入渗条件下均质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15
作者 马娟娟 孙西欢 李占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05-207,共3页
变水头入渗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是蓄水坑灌的基本理论问题。该文根据土壤水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蓄水坑变水头入渗的复杂边界条件,并推导了其坑水位变化与坑壁变水头入渗关系的数学表达式,进而建立了蓄水坑灌单坑变水头入渗及土壤... 变水头入渗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是蓄水坑灌的基本理论问题。该文根据土壤水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蓄水坑变水头入渗的复杂边界条件,并推导了其坑水位变化与坑壁变水头入渗关系的数学表达式,进而建立了蓄水坑灌单坑变水头入渗及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采用AD I交替方向隐式差分格式将土壤水分运动方程离散,用G auess-Se idel迭代算法求解非线性差分方程,实现了单坑变水头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值模拟。实验验证表明,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有着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水坑灌 变水头入渗 土壤水分运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掺杂聚苯胺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马娟娟 刘霖 +1 位作者 朱绪飞 张田林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33-1237,共5页
本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盐酸掺杂聚苯胺,测定了体系酸度对聚苯胺电导率的影响,及盐酸掺杂聚苯胺在不同条件下经过热处理后的电导率,采用TGA、XRD等方法,研究了热处理过程对聚苯胺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热处理温度为90℃时,电导率高于初... 本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盐酸掺杂聚苯胺,测定了体系酸度对聚苯胺电导率的影响,及盐酸掺杂聚苯胺在不同条件下经过热处理后的电导率,采用TGA、XRD等方法,研究了热处理过程对聚苯胺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热处理温度为90℃时,电导率高于初始值,当热处理温度高于100℃时,电导率开始下降,到达220℃时,电导率下降了约4个数量级。在氮气中聚苯胺电导率的衰减比空气中小,聚苯胺经热处理后在浓硫酸中的溶解性会明显降低。本文还探讨了去掺杂、氧化和化学交联等盐酸掺杂聚苯胺的热降解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掺杂 电导率 热稳定性 热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水坑入渗表层土壤体积质量和饱和导水率的变化 被引量:5
17
作者 马娟娟 孙西欢 +1 位作者 毕远杰 郭向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9-43,共5页
表层土壤体积质量和导水率是影响土壤入渗及水分运动的重要物理参数。该文采用土壤切片技术和数字图像分析技术,分析了蓄水坑灌条件下入渗水头对砂壤土表层土壤体积质量的影响,进行了不同入渗水头、土壤体积质量对砂壤土表层土壤饱和导... 表层土壤体积质量和导水率是影响土壤入渗及水分运动的重要物理参数。该文采用土壤切片技术和数字图像分析技术,分析了蓄水坑灌条件下入渗水头对砂壤土表层土壤体积质量的影响,进行了不同入渗水头、土壤体积质量对砂壤土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的试验研究,并对蓄水坑侧向水平入渗湿润锋变化的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研究试验条件下(土壤体积质量为1.345g/cm3),入渗水头对土壤体积质量和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有较明显的影响。随着入渗水头的增大,其作用下的表层土壤体积质量趋于增大,土壤结构趋于密实,表层土壤的饱和导水率趋于减小;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与入渗水头和土壤体积质量之间呈乘幂关系,且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对土壤体积质量的变化较为敏感,当土壤体积质量达到某一程度时(1.466g/cm3),入渗水头对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甚微。研究成果揭示了入渗水头影响蓄水坑土壤入渗的微观机制,为进一步研究蓄水坑灌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渗 灌溉 数值模拟 土壤体积质量 饱和导水率 蓄水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畦灌灌水技术参数的多目标模糊优化模型 被引量:8
18
作者 马娟娟 孙西欢 +1 位作者 郭向红 栗岩峰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2010年第2期160-163,178,共5页
为了提高畦田灌水质量和高效用水,采用田间水利用系数的数值模拟模型求解田间水利用系数和灌水均匀度,以两者为目标建立了畦灌灌水技术参数的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分析了该优化问题的模糊性,提出了模型的模糊解法.利用所建立的多目标模... 为了提高畦田灌水质量和高效用水,采用田间水利用系数的数值模拟模型求解田间水利用系数和灌水均匀度,以两者为目标建立了畦灌灌水技术参数的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分析了该优化问题的模糊性,提出了模型的模糊解法.利用所建立的多目标模糊优化模型和计算方法,对试验畦田进行了灌水技术参数的优化计算.根据优化计算所确定的灌水技术参数,即单宽流量和灌水时间,进行田间灌水试验,测定和计算了田间水利用系数和灌水均匀度,并与优化计算的目标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实测值与计算目标值有较好的一致性.因此,所提出的灌水技术参数优化模型及解法,可同时满足节水与保证灌水质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畦灌 田间水利用系数 灌水均匀度 多目标模糊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渗水头对土壤水平一维入渗影响初探 被引量:13
19
作者 马娟娟 孙西欢 李占斌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22,26,共4页
蓄水坑灌法是一种适用于我国北方山丘区果林灌溉的新方法。蓄水坑灌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入渗是在变水头条件下进行的。本文着眼于研究蓄水坑的侧向水平入渗,通过室内试验,对水平土柱在不同水头作用下的土壤入渗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入渗... 蓄水坑灌法是一种适用于我国北方山丘区果林灌溉的新方法。蓄水坑灌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入渗是在变水头条件下进行的。本文着眼于研究蓄水坑的侧向水平入渗,通过室内试验,对水平土柱在不同水头作用下的土壤入渗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入渗水头对入渗系数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对入渗指数有一定的影响,入渗系数和入渗指数均随入渗水头的变化呈现出相对平稳与显著性变化的交替变化趋势。这一研究成果对进一步研究蓄水坑灌条件下的变水头入渗及土壤水分运动特性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渗水头 土壤水平入渗 蓄水坑灌 入渗系数 入渗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功能单体制备的S-萘普生印迹聚合物材料的性能 被引量:9
20
作者 马娟娟 王新龙 许兴友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3-135,153,共4页
以S-萘普生为模板,分别采用丙烯酰胺(AM)、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和甲基丙烯酸(MAA)3种功能单体,合成了印迹聚合物P1、P2和P3。用UV和Chem3D计算模拟,研究了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经PM3半经验方法计算得到AM、NVP... 以S-萘普生为模板,分别采用丙烯酰胺(AM)、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和甲基丙烯酸(MAA)3种功能单体,合成了印迹聚合物P1、P2和P3。用UV和Chem3D计算模拟,研究了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经PM3半经验方法计算得到AM、NVP、MAA与模板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分别为-32.06、-21.01和-1.55kJ/mol。平衡结合实验测得当底物浓度为0.1mmol/L时,P1、P2和P3的吸附量分别为0.360、0.305和0.150μmol;在浓度为0.1~4mmol/L时,3种分子印迹聚合物对S-萘普生的吸附量大小关系为P1〉P2〉P3,这与计算出的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大小关系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功能单体 计算模拟 吸附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