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关于优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思考
被引量:8
- 1
-
-
作者
马奇柯
朱剑平
-
机构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党委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1-24,共4页
-
文摘
机制是引发研究对象发生规律性变化,决定研究对象存在状态的作用原理和过程。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性"病变"呈现"机制失灵"和"机制异化"的现象。本文分析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性"病变"治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提出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性"病变"的治理路径。
-
关键词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
机制失灵
机制异化
治理路径
-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设研究
被引量:20
- 2
-
-
作者
马奇柯
-
机构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7-80,共4页
-
文摘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设的关键在于参与主体的责任是否落实到位。只有建立在相互负责任的基础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作用才能发挥到极致。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运行必然强调政府的责任,家庭、学校、社区的责任,企业的责任,大众媒体的责任,中介组织的责任,其他主体责任乃至受教育者个人的义务。
-
关键词
外国
思想政治教育
机制建设
政治指导
-
分类号
D523.4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论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
被引量:12
- 3
-
-
作者
马奇柯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3-36,共4页
-
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设研究>(2004y092)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
文摘
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系统对其自身运行安全的防护与保卫,阻止思想政治教育堕入恶性运行、畸形发展,使其不断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机理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保障对象出发,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自我保障、组织保障、资源保障、政策保障等保障手段,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保障过程。
-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保障对象
保障手段
保障过程
保障机制
-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要素及其特性分析
被引量:13
- 4
-
-
作者
马奇柯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9-22,共4页
-
文摘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的构成方式、作用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整体的运行方式和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运行的有效调节方式的总称。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内在关系、机理运用、制度规范等四个基本要素,具有目标性、规律性、整合性、层次性、主观性、复杂性、弱结构性、适应性等特性。
-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要素
特性
-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高职院校应注重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被引量:2
- 5
-
-
作者
马奇柯
-
机构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2年第1期68-69,共2页
-
文摘
从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来看,它具有职业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它的培养目标是各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设置往往与社会工作岗位的对应性较强。高职学生毕业后都将从事一定的社会职业,能否胜任岗位工作要求和发挥应有的作用,既要看他的专业知识技能,又要看对待工作的态度及工作责任心。因此,职业道德教育应该是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职业道德教育
注重
毕业
高职学生
专业设置
高等职业教育
岗位
工作要求
专业知识技能
-
分类号
D263.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G718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
-
题名试论人大精神与大学精神
被引量:2
- 6
-
-
作者
马奇柯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17,21,共3页
-
文摘
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成长的经历注定了中国人民大学的与众不同与人大精神的特立独行。进入新世纪,人大人又浓墨重彩,打造新的人大精神,这些精神包括: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的办学目标,"人民、人本、人文"的办学理念,"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办学精神,"大师、大楼、大气"的办学纲领等。一流大学的精神是普遍的、世界的,中国人民大学的大学精神,具有其他大学精神的共性,也有自己的个性,丰富和发展着世界性的大学精神。大学精神实则为大学人的精神,关键是应成为青年学生的自觉追求,成为青年学生的价值追求、行为方式和行为准则。
-
关键词
中国人民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
青年
-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大学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互动机制析论
被引量:2
- 7
-
-
作者
马奇柯
-
机构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35-38,共4页
-
基金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十一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号GZLX2006072)研究成果
-
文摘
文化是人的生活方式,它不仅处于历时继承创新中,而且处于共时交流互动中。在大学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之间,由一定的地域条件、文化的传播性质和各自的文化需求,它们始终处于双向互动状态。本文提出以大学文化为主导,以企业文化为手段,以社区文化为关键,学校、企业、社区三者有机结合,"大学人"、"企业人"、"社区人"三者相互认同,相互融通,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各自育人的作用和效益,努力开创和谐育人环境。
-
关键词
大学文化
企业文化
社区文化
互动机制
育人机制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
- 8
-
-
作者
马奇柯
-
机构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2年第7期90-91,共2页
-
文摘
高职院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当前在人才竞争中暂时处于弱势地位,其承担的环境压力与内心矛盾冲突更加严重,心理问题尤为突出。本文试图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大学生
心理问题
人才竞争
学习环境
生活环境
政策措施
-
分类号
G645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B844.3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
题名社会主义荣辱观研究述论
被引量:1
- 9
-
-
作者
马奇柯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2-16,共5页
-
基金
吴潜涛教授主持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社会主义荣辱观研究>(06&ZD009)
马奇柯主持的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资助项目<"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批判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080430480)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社会主义荣辱观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胡锦涛明确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概念以前,学界的研究基本集中在对"荣辱"问题的相关研究上;第二个阶段是胡锦涛社会主义荣辱观发表以后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社会各界研究广泛而且深入,从各方面解读;第三个阶段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主要是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几个方面一起整体研究。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解决好理论的科学性与实践的操作性对接问题,继续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研究。
-
关键词
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研究进展
-
分类号
D648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浅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青年励志教育
被引量:6
- 10
-
-
作者
马奇柯
-
机构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8-12,17,共6页
-
文摘
当前很多青年存在的既对自己生存的环境压力感觉比较大,对未来前途忧心忡忡;但又缺乏明确志向,处于一种"无目标状态",缺乏励志目标的心理困扰。应该积极引导青年匡正励志误区,明确励何志,要在教育中学会赏识,学会激发内动力,正确对待挫折,积极投身实践,精心品味励志佳作,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
-
关键词
青年
励志教育
激励
-
Keywords
youth
endeavourers education
Incentive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加强和改进高职德育工作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马奇柯
-
机构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
出处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4,17,共5页
-
文摘
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应用性的特征 ,主要体现在有较高的职业素质 ,大学生职业素质的高低 ,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出路和高职院校的发展。本文指出要以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 ,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 ,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以实践教育为途径 ,增强大学生的职业创造能力 ,以职业心理辅导为牵引 ,培养大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 ,走出一条有特色的高职院校德育之路。
-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素质
职业创造能力
职业心理
-
Keywords
professional quality
professional virtue
cultural quality
professional creative capability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
分类号
G711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
-
题名新世纪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探讨
被引量:1
- 12
-
-
作者
马奇柯
-
机构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团委
-
出处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1-13,共3页
-
文摘
本文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几种代表性观点进行了评析,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属性以及培养目标。
-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职业能力
职业技能
素质教育
-
Keywords
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
vocational ability
vocational skill
quality education
-
分类号
G719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
-
题名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机制
被引量:21
- 13
-
-
作者
张耀灿
马奇柯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33,共5页
-
文摘
进步的有机社会,通常是社会一边不断分化和进化,一边不断地进行整合,以促使社会协调运行机制的确立和社会的良性协调运行与发展。是什么把一个高度分化的系统黏合在一起?这就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机制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的对象除了利益整合之外,还有情感整合、组织整合、文化整合和功能整合。就整合中心而言,一般包括政治整合、思想意识形态整合、规范整合。思想政治教育整合运演主要包括结构设计和运行设计。
-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功能整合
思想意识形态
社会协调
运行机制
情感
文化整合
整合机制
组织整合
协调运行
-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大学生心理疾患的表现及归因分析
- 14
-
-
作者
马奇柯
-
机构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团委
-
出处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60-63,共4页
-
文摘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常见心理疾患的表现,从生物学因素、心理学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等方面分析了这些疾患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疾患
归因分析
健康教育
-
分类号
G444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
题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的支撑系统研究
- 15
-
-
作者
马奇柯
-
机构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
出处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25-29,共5页
-
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项目编号:2001Y040。
-
文摘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目前已经在我国高等教育界基本形成共识,但措施、效果却不尽人意。本文从系统的硬件、软件两方面出发,重点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支撑条件。
-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机构
心理咨询
心理安全.
-
Keywords
the organ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psycho-consultation, psychological safety.
-
分类号
B84
[哲学宗教—心理学]
-
-
题名吴潜涛教授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谈做研究
被引量:1
- 16
-
-
作者
邹秀春
刘东锋
杨峻岭
王智海
王洁敏
马奇柯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13,共3页
-
文摘
在这个呼唤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的时代,如何克制浮躁抵制诱惑潜心向学,实为每一位学人与新秀须面对的大考。这里辑录了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伦理学会秘书长,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吴潜涛教授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关于做学问与做人的一些交流对话。其言也真,其意也殷,妙语连珠,引人跃如。庄子《秋水》篇云:"大智观于远近。"此之谓乎?据实呈现,以飨读者。
-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博士生导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
学术委员会
高校思想政治
学会秘书长
-
分类号
G6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G64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论红岩精神中的家国情怀
被引量:4
- 17
-
-
作者
马奇柯
徐康
-
机构
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党委
重庆红岩精神研究会
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7-40,共4页
-
文摘
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战斗在国民党统治中心重庆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共产党人及革命志士,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进行了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创造和培育了伟大红岩精神。他们诠释了红岩革命大家庭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大爱,体现出家国一体、忠诚爱国,抗日御侮、图存救国,顾全大局、相忍为国,肝胆相照、民主建国的担当与情怀。我们应当备加珍视红岩精神所蕴含的家国情怀,并在强国路上继续发扬光大。
-
关键词
红岩精神
家国情怀
毛泽东思想
中共中央南方局
-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