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肿瘤细胞联合超声造影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 被引量:5
1
作者 马士辉 凌飞海 +3 位作者 许宇光 郭子柏 桂安萍 陈怡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8期923-926,共4页
目的分析循环肿瘤细胞(CTCs)联合超声造影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方法选择临床分期III期的乳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4×EC(表柔比星90 mg·m^(-2)+环磷酰胺600 mg·m^(-2))→4×T(多西他赛75 mg·... 目的分析循环肿瘤细胞(CTCs)联合超声造影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方法选择临床分期III期的乳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4×EC(表柔比星90 mg·m^(-2)+环磷酰胺600 mg·m^(-2))→4×T(多西他赛75 mg·m^(-2))新辅助治疗(根据分子分型可联合靶向治疗)。分别在第1次、第3次、第5次化疗前通过流式细胞术来进行外周血CTCs计数,并通过超声造影测量乳腺原发肿瘤具有活性部分的大小,比较不同时期CTCs计数及肿瘤大小的变化。结果在第1次、第3次和第5次化疗前,患者的CTCs阳性率分别为62.50%(50/80)、55.00%(44/80)和38.75%(31/80),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ER和PR等病理状态与CTCs阳性率无相关性(P>0.05),Her2和Ki67等病理状态与CTCs阳性率密切相关(P<0.01);循环肿瘤细胞联合超声造影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5.00%、95.00%和96.25%,明显高于循环肿瘤细胞或超声造影预测效果(P<0.01)。结论循环肿瘤细胞联合超声造影对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超声造影 预测 新辅助化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彩超和数字化钼靶摄片联合MRI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8
2
作者 凌飞海 马士辉 +3 位作者 崔世恩 黄志华 郑书楷 李晓薇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2年第11期899-900,912,共3页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身心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1]。目前乳腺彩超、乳腺X线钼靶摄片仍然是乳腺癌诊断及普查广泛采用的检查方法,但对于〈2 cm的早期乳腺癌诊断比较困难,具有较高的漏...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身心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1]。目前乳腺彩超、乳腺X线钼靶摄片仍然是乳腺癌诊断及普查广泛采用的检查方法,但对于〈2 cm的早期乳腺癌诊断比较困难,具有较高的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核磁共振成像 钼靶 高频彩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S与PFNA治疗骨粗隆间骨折的隐性失血量对比及股骨髓腔直径/PFNA直径比值与隐性失血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韩杰 张鹏 +6 位作者 斯焱 朱江伟 李钟 毕梦娜 张上上 陈经勇 马士辉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2年第5期588-593,共6页
目的 对比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骨粗隆间骨折的隐性失血量,并分析股骨髓腔直径/PFNA直径比值与隐性失血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9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男性50例,... 目的 对比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骨粗隆间骨折的隐性失血量,并分析股骨髓腔直径/PFNA直径比值与隐性失血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9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男性50例,女性43例;年龄50~82岁,平均年龄64.4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Ⅰ型3例,Ⅱ型48例,Ⅲ型39例,Ⅳ型3例;致伤原因摔伤63例,交通事故伤23例,其他7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DHS组和PFNA组。依照患者隐性失血量进行分组,即隐性失血量≥500 mL组和隐性失血量<500 mL组。记录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和围手术期失血量;分析隐性失血量与股骨髓腔直径/PFNA直径比值相关性,确定影响隐性失血量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血中白细胞计数、肌肝清除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尿素均明显升高,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均明显降低,且PFNA组患者血中RBC、Hb水平明显低于DHS组(15.43×10~9±4.95×10~9vs 15.39×10~9±4.27×10~9;153.12μmol/L±32.19μmol/L vs 155.02μmol/L±28.93μmol/L;22.38 U/L±4.91 U/L vs 22.41 U/L±3.94 U/L;39.08 U/L±8.38 U/L vs 38.98 U/L±7.39 U/L;5.43μmol/L±1.81μmol/L vs 5.48μmol/L±1.79μmol/L;4.32×10±1.01×10vs 3.94×10±1.14×10;114.81 g/L±21.21 g/L vs 100.01 g/L±19.83 g/L。P<0.05)。DHS组隐性失血量为(581.43±38.93) mL,PFNA组患者平均隐性失血量为(577.49±40.95) mL,两组患者平均隐性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隐性失血量≥500 mL组25例,平均隐性失血量为(700.44±49.58) mL;而隐性失血量<500 mL组21例,平均隐性失血量为(433.12±51.02) mL。隐性失血量≥500 mL组患者股骨干峡部、漏斗起始部和终止部股骨髓腔直径/PFNA直径比值均明显高于隐性失血量<500 mL组(1.45±0.20 vs 1.24±0.19;1.71±0.18 vs 1.54±0.11;1.52±0.15 vs 1.37±0.19。P<0.05);股骨干峡部、漏斗起始部和终止部股骨髓腔直径/PFNA直径比值均与患者隐性失血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74,0.591,0.605,P<0.05);股骨髓腔直径大与PFNA直径比值高是影响患者隐性失血量影响因素(P<0.05)。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和PFNA术后均存在隐性失血,且PFNA术后隐性出血量更多;PFNA术后隐性出血量与股骨髓腔直径/PFNA直径比值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动力髋螺钉(DHS) 股骨近端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 隐性失血量 治疗方法 股骨髓腔直径/PFNA直径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复发、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黄志华 凌飞海 +3 位作者 崔世恩 马士辉 郑书楷 李晓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33期60-62,65,共4页
目的 分析早期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为早期乳腺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2002~2008年收治的65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资料,随访观察患者的复发、转移情况.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无... 目的 分析早期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为早期乳腺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2002~2008年收治的65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资料,随访观察患者的复发、转移情况.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无瘤生存率,Log-rank检验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6.7% 、91.7%.单因素统计分析发现,肿瘤分期、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CerbB-2,Ki-67可显著影响乳腺癌转移、复发情况(P<0.05);术后联合化疗、放疗或内分泌治疗均可降低复发转移率(P< 0.05);COX分析显示,肿瘤分期(RR=2.39,95%CI=1.14~4.71),肿瘤大小(RR=3.92,95%CI=1.05~5.53),淋巴结转移(RR=2.23,95%CI=1.21~3.92),病理类型(RR=1.14,95%CI=1.01~5.78),CerbB-2阳性(RR=1.49,95%CI=1.13~7.76),Ki-67(RR=1.69,95%CI=1.04~6.77),化疗(RR=1.59,95%CI=1.21~4.47),放疗(RR=1.74,95%CI=1.11~6.23),内分泌治疗(RR=1.95,95%CI=1.18~6.42)是影响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的因素(P<0.05).结论 肿瘤分期晚、肿块大、存在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为浸润性、CerbB-2及Ki-67阳性是早期乳腺癌发生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而术后联合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均可显著降低患者复发、转移率.对于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降低复发转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乳腺癌 复发 转移 预后 多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防治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易松 万坤镇 +2 位作者 马士辉 王贵梅 李霞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334-339,共6页
目的 探讨加味补中益气汤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防治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2月四川省骨科医院老年骨科1、2病房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7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 目的 探讨加味补中益气汤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防治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2月四川省骨科医院老年骨科1、2病房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7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患肢大腿、小腿周径差,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四项等指标。结果 试验组术后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肢大、小腿周径差在术后第7天均较术前降低(P<0.05);试验组术后第7天患肢大、小腿周径差均小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第3、7天血红蛋白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第1、3、7天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前、术后第1、3、7天凝血酶时间(TT)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第3、7天血清D-二聚体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补中益气汤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预防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下肢DVT形成临床疗效确切,在改善患肢肿胀程度、提高血红蛋白计数、降低D-二聚体计数等方面均优于单用低分子量肝素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加味补中益气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高负压双管引流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凌飞海 陈世凤 +1 位作者 马士辉 张江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33期45-47,共3页
目的 评价持续高负压双管引流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12月间于中山市人民医院乳腺外科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240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持续高负压双管引流组(观察组)和传统加压包扎组(对照... 目的 评价持续高负压双管引流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12月间于中山市人民医院乳腺外科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240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持续高负压双管引流组(观察组)和传统加压包扎组(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均接受单侧改良根治术,观察组采用真空高负压引流瓶作为引流仪器,全过程不再采取加压包扎;对照组采用一般的负压引流器作为引流仪器,全过程需要加压包扎,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病人手术过后的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发生率、伤口引流量及术后拔管时间.结果 观察组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10.8%)、皮瓣缺血坏死率(2.5%)、伤口引流量(474 mL)及拔管时间(4.5 d)明显优于对照组(17.5%、7.5%、638 mL、6.5 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高负压双管引流能有效地减少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切口愈合,并为术后尽早实施放疗、化疗等辅助治疗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根治术 持续高负压双管引流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老年高血压并髋部骨折患者对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易松 万坤镇 +2 位作者 王贵梅 马士辉 李霞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459-462,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老年高血压并发髋部骨折患者同步监测的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评估心脑血管事件相关风险。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2年1月在四川省骨科医院住院的65岁及以上老年高血压并发髋部骨折患者162例,分为低龄老年组(6...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老年高血压并发髋部骨折患者同步监测的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评估心脑血管事件相关风险。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2年1月在四川省骨科医院住院的65岁及以上老年高血压并发髋部骨折患者162例,分为低龄老年组(65~79岁)84例和高龄老年组(≥80岁)78例,对每位患者行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同步监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平均收缩压增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龄老年组平均舒张压在24 h、日间及夜间均高于高龄老年组(P<0.05);低龄老年组出现平均脉压差大、血压节律紊乱、低心率变异性、频发早搏、阵发性室上速及无症状心肌缺血人数均少于高龄老年组(P<0.05);低龄老年组24 h平均心率慢于高龄老年组(P<0.05)。结论高龄老年组患者血压节律紊乱更突出、心律失常发生率更高,需动态监测血压及心电图,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针对性调整,从而积极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髋部骨折 动态血压 动态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术后背阔肌皮瓣加假体一期置入乳房再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崔世恩 凌飞海 +3 位作者 黄志华 马士辉 郑书楷 李晓薇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3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术后背阔肌皮瓣加假体一期置入乳房再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0月我院1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该组病例采取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术后背阔肌皮瓣加假体一期置入乳房再造的方案治疗... 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术后背阔肌皮瓣加假体一期置入乳房再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0月我院1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该组病例采取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术后背阔肌皮瓣加假体一期置入乳房再造的方案治疗,选择同期收治的16例乳腺癌患者作对照,该组病例采取传统改良根治术治疗,术后未行乳房再造,随访比较两组的存活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质量,并对观察组的美容效果进行调查。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均无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至今观察组存活率为100%,未见复发和远处转移病例,观察组的复发率、存活率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77.2±4.3)分,此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本次美容效果的优良率为93.75%。结论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术后背阔肌皮瓣加假体一期置入乳房再造的临床效果良好,安全性和美容效果为患者所肯定,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乳头 乳晕乳腺癌术 背阔肌皮瓣 乳房再造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拍形切口乳房保乳成形术治疗对乳腺癌患者乳头横向偏移距离、乳头纵向偏移距离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崔世恩 凌飞海 +1 位作者 黄志华 马士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3期65-67,共3页
目的探究分析不同手术切口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对乳头横向偏移距离、乳头纵向偏移距离评分的影响.方法102例行保乳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按照双色球分组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非整形保乳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球... 目的探究分析不同手术切口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对乳头横向偏移距离、乳头纵向偏移距离评分的影响.方法102例行保乳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按照双色球分组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非整形保乳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球拍形切口乳房保乳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乳房美容效果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耗时、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清肿、血肿、切口愈合不良、乳房疼痛发生率分别为5.9%、3.9%、2.0%、5.9%,均低于对照组的19.6%、15.7%、13.7%、1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脂肪坏死、切口感染、皮肤退缩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乳房顺应性差值、瘢痕、乳头横向偏移距离、乳头纵向偏移距离的乳房美容效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采用球拍形切口乳房保乳成形术治疗,效果理想,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患者的乳房美容效果更好,乳头横向偏移距离、乳头纵向偏移距离评分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球拍形切口乳房保乳成形术 非整形保乳手术 乳头横向偏移距离 乳头纵向偏移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化疗致败血症并发症的临床治疗观察
10
作者 崔世恩 凌飞海 +3 位作者 黄志华 马士辉 李晓薇 魏锦洪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0期166-168,共3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化疗致败血症并发症的临床治疗观察。方法针对本次对乳腺癌化疗致败血症并发症的临床治疗观察的研究,将我院内2012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20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中22例化疗致败血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化疗致败血症并发症的临床治疗观察。方法针对本次对乳腺癌化疗致败血症并发症的临床治疗观察的研究,将我院内2012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20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中22例化疗致败血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其治疗方式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入选的22例患者中20例患者因化疗后出现严重骨髓抑制的患者,以高热为首诊症状就诊,血常规检查提示四度粒细胞缺乏,经血培养检查证实败血症,血液中培养出革兰氏阴性菌。2例患者因行Port化疗管道感染,导致败血症,血液中培养出革兰氏阳性菌,及时发现后拔除输液港管道,积极抗感染治疗后痊愈。22例化疗乳腺癌致败血症患者总治愈率为100.00%。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致败血症并发症形成的因素主要包含抵抗力下降、局部护理不当、血栓形成等因素,但及时发现、经积极治疗后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无影响,通过给予有效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提高免疫力治疗、及时拔除感染管道等措施处理后败血症症状能短期内缓解,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 并发症 败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