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苦荞种质资源萌发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少迪 胡传伟 +6 位作者 张玉莲 吕娜 曹利萍 马名川 刘璋 刘龙龙 张丽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共9页
以PEG-6000为渗透剂对110份苦荞种质资源进行模拟干旱处理,研究了苦荞种子在0、5%、10%、15%、20%的PEG-6000溶液胁迫下的萌发情况,分析了种子的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萌发指数、相对胚根长和相对胚根粗和萌发耐旱指数的变化。... 以PEG-6000为渗透剂对110份苦荞种质资源进行模拟干旱处理,研究了苦荞种子在0、5%、10%、15%、20%的PEG-6000溶液胁迫下的萌发情况,分析了种子的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萌发指数、相对胚根长和相对胚根粗和萌发耐旱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15%PEG-6000可以作为苦荞种子萌发期耐旱性鉴定的适宜浓度;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萌发指数为关键指标,利用隶属函数结合权重分析法得到了萌发期苦荞种质资源耐旱性的综合评价值D。根据D值排序,筛选鉴定到耐旱型5份、较耐旱型28份、中间型48份、敏感型29份。通过聚类分析将110份苦荞种质资源划分为5个亚群,亚群Ⅰ是一类耐旱能力较强的亚群,亚群Ⅱ和亚群Ⅲ为中度耐旱亚群,亚群Ⅳ和亚群Ⅴ为典型的旱敏感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种质 PEG胁迫 萌发期 抗旱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蛋白质近红外定量模型的创建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张丽君 刘龙龙 +2 位作者 马名川 崔林 周建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8期10-13,20,共5页
[目的]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定量分析燕麦完整籽粒粗蛋白含量的可行性,探讨不同地区种植的同一燕麦品种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以期为燕麦的营养品质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蛋白质含量变幅较大的124份代表性燕麦样品,利用近红外谷... [目的]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定量分析燕麦完整籽粒粗蛋白含量的可行性,探讨不同地区种植的同一燕麦品种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以期为燕麦的营养品质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蛋白质含量变幅较大的124份代表性燕麦样品,利用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进行光谱扫描,采用常规化学分析方法(GB/T 5009.5—2010)测定样品蛋白质含量,借助近红外定标软件Win ISI,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燕麦粗蛋白含量的定标模型。利用定标模型对14个地区219份(17个品种)燕麦完整籽粒粗蛋白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燕麦样本间的差异。[结果]124份燕麦籽粒样品的粗蛋白含量为15.49%~23.77%,分布范围较广,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成功建立了燕麦蛋白质含量的定标模型,决定系数较高,标准误差较小,回归方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因此,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检测燕麦籽粒中粗蛋白含量是可行且可靠的,可替代化学测定方法。[结论]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为检测燕麦籽粒粗蛋白质含量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近红外光谱 粗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荞麦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名川 张丽君 +2 位作者 刘璋 周建萍 刘龙龙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11期31-36,共6页
笔者对来自不同地区的7个甜荞新品种(系)和8个苦荞新品种(系)连续进行3年田间鉴定试验,结果表明,甜荞组中品甜荞2号综合性状优良,比对照增产,适宜在晋中地区推广种植,苦荞组中六苦2017综合性状优良,比对照增产,适宜在忻州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荞麦 新品种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荞麦遗传转化体系初探
4
作者 王欣芳 冯晋芳 +9 位作者 侯思宇 冯晋华 杜伟 冯红梅 韩渊怀 刘龙龙 马名川 王俊珍 孙朝霞 李红英 《农学学报》 2021年第8期14-21,共8页
本研究旨在利用遗传转化基础,打破荞麦杂交困难、种质创新难的瓶颈,提升荞麦研究水平。本试验以甜荞‘PI647061’和苦荞‘ZNQ152’为材料,设置正交实验对下胚轴进行组织培养,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侵染愈伤组织,用组织化学染色观察GUS基因... 本研究旨在利用遗传转化基础,打破荞麦杂交困难、种质创新难的瓶颈,提升荞麦研究水平。本试验以甜荞‘PI647061’和苦荞‘ZNQ152’为材料,设置正交实验对下胚轴进行组织培养,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侵染愈伤组织,用组织化学染色观察GUS基因的瞬时表达。试验结果表明:MS+2.0 mg/L 2,4-D+1.0 mg/L 6-BA可使下胚轴出愈率达90%以上。10种不同基因型荞麦下胚轴在MS+0.5 mg/L NAA+1.0 mg/L 6-BA中分化率最高,再生率最高达52.6%。以携带遗传转化载体pRI201-AN-GUS的农杆菌LBA4404侵染愈伤组织,经选择培养后获得再生幼苗,进而在叶片中成功观察到GUS基因表达的蓝色斑点,转化阳性率为1.23%。本研究为探索关于荞麦优良基因的转化及建立有效的遗传再生体系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植物激素 愈伤组织 正交实验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