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郭竑 林江 +3 位作者 马吉春 刘嫣方 闻向梅 钱军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7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鉴别、诊断的价值,以及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各个病程(慢性期、加速期与急变期)进行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临床常见骨髓增殖性肿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 目的:探讨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鉴别、诊断的价值,以及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各个病程(慢性期、加速期与急变期)进行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临床常见骨髓增殖性肿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标本进行BCR-ABL融合基因的定量检测。结果: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初发患者中,BCR-ABL融合基因水平均阳性,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均为阴性。在CML患者中,初发患者与加速期和急变期的患者相比,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和血小板计数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6、0.039和0.001,而BCR-ABL融合基因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发与缓解后患者的BCR-ABL融合基因水平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可以对CML与临床常见骨髓增殖性肿瘤做鉴别诊断,并对其病程进行监测,是一个有价值的指标,可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殖性肿瘤 BCR-ABL融合基因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CBF1基因转化安祖花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周静 张晓丰 +2 位作者 马吉春 赵小霞 台桂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136-3137,3173,共3页
[目的]为获得耐低温安祖花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农杆菌介导CBF1基因侵染安祖花,并研究不同浓度乙酰丁香酮(AS)和侵染时间对转化后安祖花抗性愈伤组织的存活率和抗性芽分化率的影响。[结果]以重组质粒pBI121-CBF1为模板,利用CBF1cDNA全... [目的]为获得耐低温安祖花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农杆菌介导CBF1基因侵染安祖花,并研究不同浓度乙酰丁香酮(AS)和侵染时间对转化后安祖花抗性愈伤组织的存活率和抗性芽分化率的影响。[结果]以重组质粒pBI121-CBF1为模板,利用CBF1cDNA全长的引物序列进行PCR扩增,获得约650bp的片段,表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在抗性培养基上筛选12周后,部分愈伤组织褐化死亡。用100μmol/LAS作为诱导物质时,抗性愈伤组织存活率和抗性芽的分化率较高。农杆菌侵染时间对转化后愈伤组织存活率和抗性芽分化率有一定影响。[结论]当AS浓度为100μmol/L、侵染时间为10min时,抗性愈伤组织的存活率及分化率最高,分别为48.6%和11.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祖花 CBF1基因 转录因子 农杆菌 侵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和水稻中正十六烷的结合残留
3
作者 李书鼎 李雪莲 +1 位作者 张少兰 马吉春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1-87,共7页
利用14C-正十六烷示踪技术、水稻盆栽和溶剂连续化学提取方法,研究了正十六烷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某些行为。结果表明,正十六烷容易进入水稻并累积于籽实,对人类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实验还探讨了土壤和水稻体内14C-正十六烷的存在和... 利用14C-正十六烷示踪技术、水稻盆栽和溶剂连续化学提取方法,研究了正十六烷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某些行为。结果表明,正十六烷容易进入水稻并累积于籽实,对人类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实验还探讨了土壤和水稻体内14C-正十六烷的存在和代谢转化过程。土壤中的正十六烷14C主要以溶剂可提取形式存在,大约占总14C的39%,其次是存在于土壤未分解的植物残体(大约占25%)和富啡酸组分(大约占23%)。以无机碳酸盐存在的大约占10%,进入胡敏酸(包括胡敏素)结构的数量较少,总计约占3%。正十六烷在水稻体内主要以结合残留态存在,大约占植物体总14C的98%,石油醚、乙醇和乙醇等有机溶剂可提取部分大约占2%。正十六烷进入水稻系统后,经历时间愈短,结合残留态愈少,溶剂可提态愈多。在石油醚提取液中,Rf值大于正十六烷的极性代谢物占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十六烷 形态 结合残留 土壤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力天麻杜仲胶囊对小鼠巨噬细胞活性的调节作用
4
作者 周静 赵小霞 +4 位作者 马吉春 方芳 宋献美 柳忠辉 台桂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3期14550-14551,共2页
[目的]研究强力天麻杜仲胶囊对小鼠巨噬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强力天麻杜仲胶囊,连续给小鼠灌胃2周,计数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总数。采用ELISA法检测腹腔巨噬细胞TNF-α和IL-1β分泌水平;通过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试验检测小鼠巨噬... [目的]研究强力天麻杜仲胶囊对小鼠巨噬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强力天麻杜仲胶囊,连续给小鼠灌胃2周,计数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总数。采用ELISA法检测腹腔巨噬细胞TNF-α和IL-1β分泌水平;通过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试验检测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结果]结果表明,强力天麻杜仲胶囊能够轻度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数量,明显降低腹腔巨噬细胞TNF-α和IL-1β的分泌水平和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能力。[结论]强力天麻杜仲胶囊可降低小鼠巨噬细胞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力天麻杜仲胶囊 巨噬细胞 吞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色与八色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凌逸 李皓 +5 位作者 陈巧云 闻向梅 徐子浚 马吉春 林江 钱军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比较分析四色和八色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相关性、阳性率和比例差异。方法采用骨髓细胞形态学方法、四色流式细胞术和八色流式术检测22例AML患者... 目的比较分析四色和八色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相关性、阳性率和比例差异。方法采用骨髓细胞形态学方法、四色流式细胞术和八色流式术检测22例AML患者的40份骨髓标本中微小残留病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骨髓细胞形态学方法、四色和八色流式细胞术检测MRD结果之间的相关性,通过Mann-Whitney检验分析MRD比例之间的差异。结果四色和八色流式细胞术检测40份AML患者骨髓MRD相关性较好(R^(2)=0.9922,P<0.0001),同时四色、八色流式与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测MRD相关性好(四色:R^(2)=0.8453,P<0.0001;八色:R^(2)=0.8065,P<0.0001)。两种流式细胞术检测40份骨髓MRD阳性率均为85%,两者阳性率一致。四色流式细胞术分析MRD比例均值为6.45%(0.04%~45%),中位数为0.4%;八色流式细胞术分析的MRD比例均值为6.20%(0.04%~44.81%),中位数为0.37%。八色流式分析MRD比例略低于四色流式,但两者MRD比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四色和八色流式分析MRD比例均小于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测比例(P分别0.020,0.016)。结论四色和八色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标本MRD相关性较好,阳性率一致。八色流式分析MRD结果可靠,适合临床流式分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灶 四色流式细胞术 八色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