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褐家鼠种群生命表及其在干旱区的生存能力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颜赛勋 张艺 +1 位作者 马合木提.哈力克 艾尼瓦尔.吐米尔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31-33,共3页
从2000年至今,曾于野外捕捉的褐家鼠3 837只,其中雌鼠2 685只,雄鼠1 152只,经鉴定划分为幼年组(Ⅰ)、亚成年组(Ⅱ)、成年Ⅰ组(Ⅲ)、成年Ⅱ组Ⅳ、老年组(Ⅴ)等5个年龄组,其年龄结构探讨种群数量动态,结果表明,种群中Ⅱ龄的平均生命期望... 从2000年至今,曾于野外捕捉的褐家鼠3 837只,其中雌鼠2 685只,雄鼠1 152只,经鉴定划分为幼年组(Ⅰ)、亚成年组(Ⅱ)、成年Ⅰ组(Ⅲ)、成年Ⅱ组Ⅳ、老年组(Ⅴ)等5个年龄组,其年龄结构探讨种群数量动态,结果表明,种群中Ⅱ龄的平均生命期望值最高1.0357,其次为Ⅲ龄0.9488。该种群中1龄个体占优势地位,种群属于增长性种群,种群内禀增长率rm为0.2789/年,年周限增长率λ为1.3217,世代时间T为2.623年,种群经一世代的净增殖率R0为2.07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家鼠 种群生命表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马鹿(Cervus elaphus)新疆三个亚种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9
2
作者 艾尼瓦尔.吐米尔 董晓宇 马合木提.哈力克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3期504-510,共7页
马鹿(Cervus elaphus)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重要的经济动物。我国马鹿资源丰富,分布在新疆的有塔里木亚种(C.e.yarkandensis)、阿勒泰亚种(C.e.sibiricus)和天山亚种(C.e.songaricus)三个。近年来随着当地人口数量的增加,使马鹿栖息地... 马鹿(Cervus elaphus)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重要的经济动物。我国马鹿资源丰富,分布在新疆的有塔里木亚种(C.e.yarkandensis)、阿勒泰亚种(C.e.sibiricus)和天山亚种(C.e.songaricus)三个。近年来随着当地人口数量的增加,使马鹿栖息地的破碎化程度不断加剧、面积不断缩减、环境质量不断下降,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马鹿生存条件、种群结构、营养状况乃至遗传组成等,使之在生理、行为和遗传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适应特征。根据文献资料系统的总结有关新疆马鹿各个方面的研究,提出未来的各种研究问题,为了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新疆马鹿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马鹿 栖息地变化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马鹿车尔臣河种群栖息地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艾尼瓦尔.吐米尔 买合吐木古丽.艾孜不拉 +1 位作者 颜赛勋 马合木提.哈力克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6期832-838,共7页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方法对车尔臣河下游马鹿塔里木亚种(Cervus elaphus Yarkandensis)栖息地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车尔臣河下游马鹿塔里木亚种栖息地面积为1 758.485 km2,包括湿生芦苇、旱生芦苇、水体、盐碱...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方法对车尔臣河下游马鹿塔里木亚种(Cervus elaphus Yarkandensis)栖息地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车尔臣河下游马鹿塔里木亚种栖息地面积为1 758.485 km2,包括湿生芦苇、旱生芦苇、水体、盐碱地、柽柳密灌丛等5种类型。根据马鹿对栖息地的利用频率,把栖息地分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等三种类型,其中不适宜区面积占总面积的50.69%,次适宜区为36.64%。同时发现该地区影响马鹿栖息地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特别是近年来的芦苇开发利用严重破坏其生存空间导致栖息地的破碎化,从而使马鹿种群数量不断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马鹿 栖息地 地理信息系统 生态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及生态补偿区甲虫群落结构的差异 被引量:9
4
作者 艾尼瓦尔.吐米尔 马合木提.哈力克 Tomas FRANK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284-2290,共7页
为了调查冬麦田和不同年龄生态补偿区甲虫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从2003年7到10月和2004年5到6月在瑞士农业区周围不同景观中进行了实地调查,并采用对应及典范对应分析方法,对冬麦田和1~4a不同年龄阶段的野花地中的甲虫群落结构及物种... 为了调查冬麦田和不同年龄生态补偿区甲虫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从2003年7到10月和2004年5到6月在瑞士农业区周围不同景观中进行了实地调查,并采用对应及典范对应分析方法,对冬麦田和1~4a不同年龄阶段的野花地中的甲虫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结果,共捕甲虫6009只,分别属于150种,25科,其中,麦田共计38种445个体,1~4a不同年龄的野花地中分别计46种,2760个体,81种,1325个体,73种,668个体,75种,811个体.根据食性,植食性种类有98种(65.33%),5189个体(86.35%)、肉食性种类有40种(26.67%),240个体(3.99%)、食菌性种类有10种(6.67%),578个体(9.62%)、食腐性种类有2种(1.33%),2个体(0.03%).冬麦田中栖息的甲虫种类及其物种丰富度和多度与1~4a不同年龄阶段的野花地有明显差异.这主要由于冬麦田中植物种类多样性低和植被结构简单而导致的.在不同演替阶段野花地中甲虫群落物种的丰富度一般在1~3a型野花地之间有差异.1年型野花地具有比较典型的甲虫群落结构,不同演替阶段的野花地对甲虫群落的定居,扩散及其演替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甲虫提供丰富的食物资源和栖息,繁殖场所.因此,人为在农业区建立生态补偿区,有利于提高无脊椎动物和昆虫多样性,对物种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虫群落 生态补偿区 冬麦田 物种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氏野马与两种新疆地方品种马的ELA-DRA*exon2的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于丽娟 恩特马克 +2 位作者 凌英会 马月辉 马合木提.哈力克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9-374,共6页
为了解普氏野马、哈萨克马与焉耆马的ELA-DRA*exon2的多态性以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本研究采用PCR-SSCP技术对普氏野马、哈萨克马与焉耆马的ELA-DRA*exon2进行分型,并对不同等位基因进行核苷酸与氨基酸分析。结果显示:127匹马中共出现7... 为了解普氏野马、哈萨克马与焉耆马的ELA-DRA*exon2的多态性以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本研究采用PCR-SSCP技术对普氏野马、哈萨克马与焉耆马的ELA-DRA*exon2进行分型,并对不同等位基因进行核苷酸与氨基酸分析。结果显示:127匹马中共出现7种基因型,3种纯合子分别记为AA、BB、CC;4种杂合子分别记为AB、AC、BC、AD。AA基因型为哈萨克马与焉耆马的优势基因型,普氏野马以CC基因型为主。经χ2检验后,3种类型马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IC值与He值分析表明,3种类型马均属于中度多态,且普氏野马的PIC值与He值比哈萨克马与焉耆马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野马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DRA SS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方法对天山马鹿喀拉乌成山种群数量的比较 被引量:8
6
作者 周璨林 日沙来提.吐尔地 +2 位作者 艾斯卡尔.买买提 阿米拉.阿布来提 马合木提.哈力克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7-491,共5页
为了获得天山马鹿Cervuselaphus songaricus喀拉乌成山种群数量,并评估不同种群数量统计方法之间的差异。2010~2012年利用样线法、粪堆计数法以及非损伤性标记重捕法对喀拉乌成山的天山马鹿种群数量进行研究,发现样线法估计的种群数量... 为了获得天山马鹿Cervuselaphus songaricus喀拉乌成山种群数量,并评估不同种群数量统计方法之间的差异。2010~2012年利用样线法、粪堆计数法以及非损伤性标记重捕法对喀拉乌成山的天山马鹿种群数量进行研究,发现样线法估计的种群数量最低,仅为1.316~1.656头/km2;而非损伤性标记重捕法获得的种群数量最高,为2.075~3.11头/km2;粪堆计数法获得的数据居中,为1.422~2.844头/km2,说明不同的方法之间很难具有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鹿 样带法 粪堆计数法 粪便DNA 种群数量 非损伤性标记重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中游塔里木马鹿种群数量及其栖息地现状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艾尼瓦尔.吐米尔 马合木提.哈力克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4期743-749,共7页
为了查明塔里木河中游野生塔里木马鹿种群数量及栖息地资源,2006年10月1-15日,采用截线抽样法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对塔里木马鹿种群及其栖息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现有野生种群数量大约在21-71头,集中分布在离人类干扰比较远的依明... 为了查明塔里木河中游野生塔里木马鹿种群数量及栖息地资源,2006年10月1-15日,采用截线抽样法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对塔里木马鹿种群及其栖息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现有野生种群数量大约在21-71头,集中分布在离人类干扰比较远的依明且克和托胡拉克阔坦一带。同时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对研究地区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进行了监督分类处理,把研究区影像土地覆被分成了农田、水体、高密度林地、中密度林地、低密度林地、草地、沙漠、盐碱地、荒漠等9类型。其中塔里木马鹿主要分布在中,高覆盖度胡杨林、红柳灌丛和胡杨红柳混交林带中。同时根据在不同类型栖息地中马鹿粪便、卧迹、足迹的出现频率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结果,把研究地区生境划分为4种适宜栖息地等级。其中不适宜区占62.6%;较差区占3.76%;适宜区占3.38%;非常适宜区占30.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密度 地理信息系统 栖息地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中游塔里木马鹿对生境选择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艾尼瓦尔.吐米尔 马合木提.哈力克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5期847-853,共7页
开展塔里木马鹿生境选择的研究,对分析塔里木马鹿生境丧失的原因和该物种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2006年7月和12月在塔里木河中游塔里木胡杨林自然保护区对塔里木马鹿夏季和冬季生境的选择进行了研究。选择5类生态因子,并设置180个10... 开展塔里木马鹿生境选择的研究,对分析塔里木马鹿生境丧失的原因和该物种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2006年7月和12月在塔里木河中游塔里木胡杨林自然保护区对塔里木马鹿夏季和冬季生境的选择进行了研究。选择5类生态因子,并设置180个10×10(m)样方。选择指数的结果表明,塔里木马鹿喜欢胡杨和芦苇、植物覆盖度较大、水源距离较近和认为干扰距离>1000 m的环境。其中夏季多选择芦苇灌丛和胡杨林,冬季选择胡杨林,芦苇和柽柳灌丛。对生境特征的主成分分析显示,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夏季达到61.683%,冬季达到60.039%,可以反映塔里木马鹿的生境特征,同时表明,影响塔里木马鹿生境选择的主要因素依次为人为干扰、植被类型和距水源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马鹿 生境选择 塔里木河中游 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新疆马鹿塔里木亚种的建议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艺 于恩艳 马合木提.哈力克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4-96,共3页
马鹿塔里木亚种分布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各沿河地带,强度适应荒漠生境。采用分子系统学方法研究表明,世界马鹿分为东西两大系统,马鹿塔里木亚种是我国唯一属于西部系统的亚种。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被列为濒危(E)亚种,按国际自然与自然... 马鹿塔里木亚种分布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各沿河地带,强度适应荒漠生境。采用分子系统学方法研究表明,世界马鹿分为东西两大系统,马鹿塔里木亚种是我国唯一属于西部系统的亚种。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被列为濒危(E)亚种,按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1993年制定的世界物种红色名录濒危定级标准,属于极危级(EN)。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种群数量急骤下降,现今马鹿塔里木亚种在塔河流域被隔离为莎雅、尉犁和且末3个小种群,当前该亚种正受到栖息地减小和片断化的双重影响,而且因遗传漂变和近亲繁殖的不断增加也进一步加剧它的濒危程度。为有效保护该物种特提出可行的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鹿塔里木亚种 自然保护区 建议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胡杨林保护区塔里木马鹿生境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艾尼瓦尔.吐米尔 马合木提.哈力克 《生态科学》 CSCD 2007年第1期63-68,共6页
采用GIS技术,结合实地考察数据和历史数据,通过对信息加工与处理,对1973-2003年间塔里木胡杨林自然保护区马鹿塔里木亚种(Cervus elaphus yarkandensis)分布区的生境动态情况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影响塔里木马鹿栖息地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 采用GIS技术,结合实地考察数据和历史数据,通过对信息加工与处理,对1973-2003年间塔里木胡杨林自然保护区马鹿塔里木亚种(Cervus elaphus yarkandensis)分布区的生境动态情况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影响塔里木马鹿栖息地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1973-2003年在塔里木胡杨林自然保护区中各种生境类型的变化比较显著,其中(1)水资源严重缺乏,水量剧烈减少,水域面积大幅缩小(2)沙漠面积和低盖度植被面积略有减少,高盖度植被面积减少强烈,保护区内耕地面积快速增加,荒漠化趋势明显,总体上马鹿塔里木亚种分布区的各种生境类型处于变化状态,栖息地环境趋向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动态 马鹿塔里木亚种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对天山马鹿(Cervus elaphus songaricus)种内遗传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璨林 艾萨江.图合提 +3 位作者 阿米拉.阿布来提 日沙来提.吐尔地 艾斯卡尔.买买提 马合木提.哈力克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4年第6期5-9,共5页
为研究公路对大型哺乳动物造成的影响,分别采集新疆省道110、203、303公路两侧的天山马鹿粪便样本,采用5个微卫星位点进行个体识别后利用Arlequin 3.11进行遗传距离、基因多样性、杂合度等测定分析。结果表明:5个微卫星均具有很好的多态... 为研究公路对大型哺乳动物造成的影响,分别采集新疆省道110、203、303公路两侧的天山马鹿粪便样本,采用5个微卫星位点进行个体识别后利用Arlequin 3.11进行遗传距离、基因多样性、杂合度等测定分析。结果表明:5个微卫星均具有很好的多态性,5地区中松树塘与寒气沟、白石头马鹿的遗传距离最远,松树塘马鹿的基因杂合度、基因型数量均最低;小西沟与白杨沟马鹿之间遗传距离为负值,其基因杂合度、基因型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公路对栖息地的分割状态不同,会导致种群的遗传情况改变。当公路仅深入栖息地没有将栖息地割裂时,公路两旁种群无差异;当栖息地被公路完全隔绝,则该栖息地内动物的基因杂合度、基因型数量降低;使用中的公路对临近种群的隔绝效果强于废弃旧公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 天山马鹿 遗传分化 栖息地破碎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比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鹅喉羚种群数量与分布 被引量:5
12
作者 艾孜孜江.乃比 夏米西丁.阿不都热依木 +5 位作者 热木图拉.阿卜杜克热木 师庆东 程亮 古再努尔.孜比比拉 宁礼群 马合木提.哈力克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7-452,共6页
2013年6月—2014年4月,在艾比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采用样线法及粪便堆计数法调查了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的种群数量。样线总长1276.6 km,发现79头鹅喉羚。采用Distance 6.0估算了鹅喉羚的密度和遇见率。从春季到冬季,鹅喉羚遇... 2013年6月—2014年4月,在艾比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采用样线法及粪便堆计数法调查了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的种群数量。样线总长1276.6 km,发现79头鹅喉羚。采用Distance 6.0估算了鹅喉羚的密度和遇见率。从春季到冬季,鹅喉羚遇见率在(0.014~0.034)头/km之间变化。春季鹅喉羚种群密度为(0.104±0.033)头/km2,夏季为(0.057±0.025)头/km2,秋季为(0.048±0.030)头/km2,冬季为(0.131±0.043)头/km2。鹅喉羚适宜栖息平均面积2404 km2,估算该区域春季鹅喉羚数量为240头,夏季为137头,秋季为115头,冬季为314头。粪便堆计数法估算春季种群数量为146头,夏季为90头,秋季为61头,冬季为200头。根据野外考察全球定位系统数据并解译艾比湖鹅喉羚分布生境2009年的Landsat ETM遥感影像,将生境分为森林、灌丛、湖泊、沼泽、荒漠、草原6种类型,其中,森林、灌丛为艾比湖鹅喉羚适宜生境。本研究结果将为艾比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鹅喉羚长期监测及有效保护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比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鹅喉羚 种群数量 样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肠道寄生虫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4
13
作者 阿米拉.阿布来提 艾萨江.图合提 +2 位作者 日孜汗.阿布地艾尼 周璨林 马合木提.哈力克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15,19,共4页
为了解鹿群胃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2011年9月至2012年5月,利用漂浮法和沉淀法,对新疆盛华马鹿驯养繁育基地的天山马鹿、阿勒泰马鹿和梅花鹿进行了调查。在检测的432份鹿粪便样品中,发现了蛔虫卵、鞭虫卵、球虫卵和钩虫卵,平均感染率分别... 为了解鹿群胃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2011年9月至2012年5月,利用漂浮法和沉淀法,对新疆盛华马鹿驯养繁育基地的天山马鹿、阿勒泰马鹿和梅花鹿进行了调查。在检测的432份鹿粪便样品中,发现了蛔虫卵、鞭虫卵、球虫卵和钩虫卵,平均感染率分别为53.24%、34.72%、6.25%和2.31%,感染强度(EPG)分别为37.12、16.78、0.19和0.06。各品种鹿寄生虫感染情况略有差异,蛔虫卵和鞭虫卵发现于所有被检测的鹿种;球虫卵发现于天山马鹿和阿勒泰马鹿;而钩虫卵仅发现于天山马鹿。不同性别与年龄寄生虫感染率存在差异性,雌性鹿的感染率高于雄性鹿,成年鹿的感染率高于幼龄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 寄生虫 胃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市不同生境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吾玛尔.阿布力孜 胡红英 +1 位作者 马合木提.哈力克 艾尼瓦尔.吐米尔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6期1716-1721,共6页
[目的]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特征,为开展城市土壤环境质量的生物学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改良的Tullgren分离法对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市市区人工林、灌木林、草地3种生境下中小型土壤动... [目的]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特征,为开展城市土壤环境质量的生物学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改良的Tullgren分离法对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市市区人工林、灌木林、草地3种生境下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环境要素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获得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共5 775只,隶属4门11纲29种类群,其中甲螨亚目(44.73%)和中气门亚目(20.42%)为优势类群,占总个体数量的65.14%.垫刃目(7.79%)、弹尾目(7.06%)、前气门亚目(7.06%)、蛭态目(2.55%)、膜翅目(1.25%)、原尾目(1.04%)、无气门亚目(1.14%)7类为常见类群,占总个体数量的27.89%,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共占总个体数的93.03%,并组成该市区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主体.另外,双翅目幼虫、鞘翅目幼虫、鳞翅目幼虫、蜘蛛目、等翅目等20类为稀有类群,占总个体数的6.97%.不同生境下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标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个体数间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个体数水平分布表现为人工林>草地>灌木林,类群数依次为灌木林>人工林>草地.在垂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表聚性特征,即0~5 cm>5~10 cm >10~15 cm>15 ~20 cm.[结论]不同生境的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指标之间存在差异,这与植被类型、人为干扰程度、土壤环境因素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尔吉斯斯坦 比什凯克市 生境 中小型土壤动物 群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8个地域维吾尔族群线粒体DNAV-区9 bp缺失频率与Y-染色体DYS287位点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木耶塞尔.伊斯马依力 古丽娜.艾山 马合木提.哈力克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0-105,共6页
为研究新疆8个地域维吾尔族群体的线粒体DNA 9 bp序列缺失频率与Y染色体DYS287位点多态性,分别采用PCR扩增直接测序法和PCR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法对群线粒体DNA 9 bp缺失频率与Y-染色体DYS287位点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新疆的... 为研究新疆8个地域维吾尔族群体的线粒体DNA 9 bp序列缺失频率与Y染色体DYS287位点多态性,分别采用PCR扩增直接测序法和PCR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法对群线粒体DNA 9 bp缺失频率与Y-染色体DYS287位点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新疆的喀什、和田、库车、且木、哈密、吐鲁番、伊梨和尉梨县的240个无关现代维吾尔族群体中,线粒体DNA 9 bp缺失频率为3.3%,3.3%,6.6%,3.3%,6.6%,3.3%,3.3%,10%。在180个无关现代维吾尔族群男性个体中Y染色体DYS287位点全部显示为YAP-,没有显示为YAP+。结果提示新疆不同地域现代维吾尔族群体的线粒体DNA 9 bp缺失频率相当低,9 bp缺失不是现代维吾尔族的母系遗传传结构特征,而且不同地域维吾尔族群体线粒体DNA 9 bp缺失频率没有显著性的差异。父系遗传结构单一,YAP+不是现代维吾尔族群体的父系遗传特征。研究获得了新疆不同地域维吾尔族群体的线粒体DNA 9 bp序列缺失频率与Y染色体DYS287位点多态性数据,为不同地域维吾尔族群体遗传关系的分析,法医鉴定及不同地域维吾尔族群体之间的起源关系差异提供了一定的遗传背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列缺失 DYS287 多态性 维吾尔族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方绵羊Cytb基因遗传多样性与起源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宁礼群 古丽娜.艾山 马合木提.哈力克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001-3008,共8页
为探讨新疆绵羊系统进化与起源,本文测定了新疆10个羊品种的Cytb序列,并进行了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表明,这10个地方绵羊共有37种单倍型,60个多态位点;单倍型多样度为0.785±0.00193,核苷酸多样度为0.00368±0.01185,表明新疆... 为探讨新疆绵羊系统进化与起源,本文测定了新疆10个羊品种的Cytb序列,并进行了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表明,这10个地方绵羊共有37种单倍型,60个多态位点;单倍型多样度为0.785±0.00193,核苷酸多样度为0.00368±0.01185,表明新疆地方绵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丰富;不论是邻接法(Neighbor Joining)还是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系统进化树都表明新疆地方绵羊共分为3支,说明新疆地方绵羊至少有3个独立的母系起源。本研究为确立新疆地方绵羊种群关系和保护物种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B 地方绵羊 遗传多样性 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尔吉斯斯坦西南部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
17
作者 吾玛尔.阿布力孜 胡红英 +1 位作者 马合木提.哈力克 艾尼瓦尔.吐米尔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1-600,共10页
为了进一步了解吉尔吉斯斯坦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特征,于2012年9月15日~26日,在对吉尔吉斯斯坦西南部不同生境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和已有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初步整理出了分布在吉尔吉斯斯坦西南部的两栖爬行... 为了进一步了解吉尔吉斯斯坦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特征,于2012年9月15日~26日,在对吉尔吉斯斯坦西南部不同生境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和已有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初步整理出了分布在吉尔吉斯斯坦西南部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并其物种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本次考察共采集和记录实体标本621号,经鉴定共26种(亚种),分隶4目10科18属,其中两栖纲1目2科2属2种,爬行纲3目8科16属22种。其中新疆蟾蜍(8ufopewzowi)、亚洲林蛙(Ranaasiatica)、赛氏沙蜥(Phrynocephalussaidalievi)三个种为优势种类,占总个体数的55.23%;快步麻蜥(Emmiasvelox)、喜山岩蜥(Laudakiahimalayana)、草原蜥(Trapelusagilis)、荒漠无脸蜥(Ablepharusdeserti)、施氏石龙子(Eumecesschneideri)、叶城麻蜥(Eremiasyarkandensis)、棋斑游蛇(Natrixtessellata)、白条锦蛇(Elaphedione)、中亚眼镜蛇(Najaoxiana)、四爪陆龟指名亚种(Testudohorsfieldiihorsfieldii)11种类为常见种,占总个体数的36.88%;新疆岩蜥(Laudakiastoliczkftrlt)、敏麻蜥(Eremiasarguta)、捷蜥蜴(Lacertaagilis)、红沙蟒(Eryxmiliaris)、东方沙蟒(Eryxtataricus)、草原蝰(Viperarenardi)等12各种为稀有种类,占总个体数的7.89%。在不同生境间均存在物种多样性指标差异显著(P〈0.05),物种多样性在草原最高(2.0298),其次为山地森林(1.9204),而荒漠最低(O.2338);丰富度均在山地森林最高(3.24251),其次为草原(2.5400),而在荒漠最低(0.2885);由于吉尔吉斯斯坦西南部的气候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两栖爬行动物物种的组成主要以适应干旱环境的耐旱种类为主,区系组成较为简单,地方种类数量较少,在物种组成及起源等方面与我国西北地区的两栖爬行动物区系有着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吉尔吉斯斯坦西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新疆鹅喉羚生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5
18
作者 苏比奴尔.艾力 热木图拉.阿卜杜克热木 +3 位作者 于苏云江.吗米提敏 塔依尔江.麦麦提 佐日古丽.伊斯马伊力 马合木提.哈力克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32,共6页
生境评价对物种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鹅喉羚为研究对象,2013~2017年通过对新疆各地区开展多次野外考察,共收集了180个鹅喉羚出现点数据,作为其分布点数据,选取19个气候因子、3个地形因子、植被因子、人类干扰因子等4类24种... 生境评价对物种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鹅喉羚为研究对象,2013~2017年通过对新疆各地区开展多次野外考察,共收集了180个鹅喉羚出现点数据,作为其分布点数据,选取19个气候因子、3个地形因子、植被因子、人类干扰因子等4类24种因子作为环境变量因子,利用MaxEnt模型分析了鹅喉羚的生境适宜性分布特征和主要环境变量因子对鹅喉羚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准确性较高,平均AUC(area under the curve,受试工作者曲线下面积)值为0. 973; Jackknife检验结果显示:海拔、最冷月最低温度(BIO6)、最干季平均温度(BIO9)、年均温(BIO1)、最冷季平均温度(BIO11)为对鹅喉羚生境分布影响最大的环境变量。鹅喉羚在新疆的适宜分布区主要是天山山脉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周边区域、天山山脉北部的准噶尔盆地周边区域、新疆东部的吐哈盆地周边地区、新疆最北部的阿勒泰山脉周边区域等。本研究不仅揭示了新疆鹅喉羚的实际分布状况,同时为了更有效地保护新疆鹅喉羚及其栖息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喉羚 MaxEnt模型 生境适宜性 刀切法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增SRY基因鉴定塔里木兔性别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阿尔孜古力.沙塔尔 迪力夏提.阿不力孜 +1 位作者 孜比尔妮莎.吾不力 马合木提.哈力克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92-995,共4页
【目的】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外部性别鉴别特征缺失的塔里木兔进行性别鉴定。【方法】应用双重PCR法同时扩增SRY和APP基因进行性别鉴定。【结果】在验证PCR有效性的基础上,对未知性别的237例塔里木兔样本成功的鉴定出性别,其中121例为... 【目的】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外部性别鉴别特征缺失的塔里木兔进行性别鉴定。【方法】应用双重PCR法同时扩增SRY和APP基因进行性别鉴定。【结果】在验证PCR有效性的基础上,对未知性别的237例塔里木兔样本成功的鉴定出性别,其中121例为雄性,116例为雌性。【结论】实验所使用的引物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只能鉴别兔类动物的性别,对一些不完整的或外部性别鉴别特征缺失的兔类样品提供了可行的性别鉴定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兔 SRY基因 双重PCR 性别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兔不同地理种群头骨形态特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阿尔孜古力.沙塔尔 买热帕提.帕拉提 +1 位作者 迪力夏提.阿不力孜 马合木提.哈力克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27-1631,共5页
【目的】探讨塔里木兔(Lepus yarkandensis)不同地理种群头骨形态差异。【方法】研究对沙雅、库车、尉犁、皮山和且末等5个塔里木兔种群的24项头骨形态指标进行测量,使用SPSS统计软件,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对塔... 【目的】探讨塔里木兔(Lepus yarkandensis)不同地理种群头骨形态差异。【方法】研究对沙雅、库车、尉犁、皮山和且末等5个塔里木兔种群的24项头骨形态指标进行测量,使用SPSS统计软件,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对塔里木兔头骨测量值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沙雅种群与库车、尉犁和且末3个种群都有重叠现象,其中沙雅和尉犁种群的相似性最高;皮山种群与其他4个种群的头骨完全可以分开,表明皮山种群与其他4个种群的头骨差别较大。单因素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亦与上述结论相符。【结论】塔里木兔5个种群间具有头骨形态差异,特别是皮山种群与其它种群差异很明显。皮山种群有种群分化的趋势,这可能主要与种群地理隔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兔 头骨形态 地理隔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