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稠油油藏多层合采层间干扰规律研究
1
作者 李百莹 李芳 +3 位作者 蔡振华 张志军 罗珊 马占旗 《非常规油气》 2025年第2期105-111,共7页
为了更好地反映稠油油藏多层合采实际开发情况,直观地摸清地层流体渗流规律,通过物模实验研究了正韵律厚油层统注及分注水驱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层位组合的非均质模型层间干扰问题,并针对提液方式对多层合采的影响程度进行... 为了更好地反映稠油油藏多层合采实际开发情况,直观地摸清地层流体渗流规律,通过物模实验研究了正韵律厚油层统注及分注水驱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层位组合的非均质模型层间干扰问题,并针对提液方式对多层合采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层间干扰对多油层合采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对同一区块分别进行分层注水、笼统注水及层系组合开发,分层注水开发效果最好,层系组合次之,笼统注水最差。提液增速可以进一步改善笼统注水和分层注水的开发效果,但提液增速对分层注水开发效果的改善更明显,尤其是低渗层的采收率可呈倍数增长。这是因为在非均质储层注水开发过程中,提液增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注入压力,有效提高洗油效率,但同时也会加剧储层的非均质性。因此,在非均质储层注水开发阶段,可以采用分层注水与提液增速相结合的方式来改善开发效果。该研究结果对海上稠油多层合采油田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干扰 非均质油藏 数值模拟 多层合采 稠油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储集层砂岩孔隙结构的分形研究——以安塞油田Y区块和Z区块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马占旗 任晓娟 +1 位作者 张宁生 李转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8-91,共4页
利用带有两参数分形几何公式对安塞油田Y、Z区块特低渗储集层岩心压汞资料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块储集层具有单一分形和多重分形特征。用由矩法计算所得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均值、分选系数及变异系数与用整体线形回归所得分形维数... 利用带有两参数分形几何公式对安塞油田Y、Z区块特低渗储集层岩心压汞资料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块储集层具有单一分形和多重分形特征。用由矩法计算所得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均值、分选系数及变异系数与用整体线形回归所得分形维数的线性关系说明,用分形维数来定量描述储集层非均质性是可行的。此外,根据对不同分形特征孔隙结构微观分析,得出分形特征相似,其孔隙类型,沉积-成岩过程相似,当喉道半径变小(或孔隙总数减少),分形维数增加的结论。因此认为用分形特征来划分储集层的沉积-成岩相带或许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维数 孔隙结构 低渗透储集层 成岩作用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心县扬黄灌区玉米田叶螨的发生及防治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发国 罗颜明 +5 位作者 金鑫 常风萍 王淑兰 马占旗 马海宏 高勇 《甘肃农业科技》 2007年第10期64-65,共2页
关键词 二斑叶螨 玉米田 同心县 扬黄灌区 防治 为害损失 玉米病虫害 朱砂叶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21-12井纤维复合防砂室内评价及现在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占旗 卢晓阳 杨彩虹 《石化技术》 CAS 2015年第4期69-70,共2页
本文针对多次防砂效果差的Y21-21井进行从纤维筛选、工艺技术指标室内研究,并到现场进行应用效果分析研究。该井纤维防砂的技术方法可以为为其他防砂井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 防砂 纤维复合体 压裂井 室内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温耐盐调驱体系NHTP的评价及应用
5
作者 马占旗 黄强强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5年第5期48-49,共2页
介绍了一种新的耐温调驱剂体系NHTP.并对该耐温调驱剂的调驱性能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调驱体系在130℃以下、矿化度小于100000mg/L环境中具有稳定的成胶性能,成胶时间介于8-15h之间,成胶强度大于21000mPa·s。5口井现... 介绍了一种新的耐温调驱剂体系NHTP.并对该耐温调驱剂的调驱性能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调驱体系在130℃以下、矿化度小于100000mg/L环境中具有稳定的成胶性能,成胶时间介于8-15h之间,成胶强度大于21000mPa·s。5口井现场试验结果表明NHTP对中高低渗及大孔道油藏均具有良好的堵塞性,在高温油藏调驱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油藏 调驱性能 聚合物 NH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地热能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秋月 王中华 +2 位作者 王婷 路强 马占旗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2年第6期43-47,共5页
为有效利用油区地热资源,分析了P油田利用地热能驱油的可行性,探索采用“自源闭式能量补充”方式将深层地热流体注入浅层稠油油藏,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驱油效率实验表明,随温度的升高,最终驱油效率提高了14.72%;油藏数值模拟研究预测... 为有效利用油区地热资源,分析了P油田利用地热能驱油的可行性,探索采用“自源闭式能量补充”方式将深层地热流体注入浅层稠油油藏,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驱油效率实验表明,随温度的升高,最终驱油效率提高了14.72%;油藏数值模拟研究预测地热驱采收率比常规水驱采收率提高6.62%。现场试验表明,采用地热驱油技术,在降低原油黏度、提高采收率的同时,节约了平台注水设备投资,以经济、环保的方式开采稠油油藏,为类似稠油油藏开发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地热能 驱油实验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