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东部地区二叠系茅口组孤立浅滩的发现及天然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4
1
作者 易海永 张本健 +8 位作者 谷明峰 马华灵 张玺华 陈骁 谢忱 高兆龙 山述娇 朱可丹 郝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共11页
中二叠统茅口组长期以来一直是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层系之一,茅口组天然气勘探开发先后以四川盆地南部地区岩溶缝洞型石灰岩储层和四川盆地中部地区滩相白云化储层为主要目的层系。为了寻找并落实茅口组下一个天然气勘探方向,在勘... 中二叠统茅口组长期以来一直是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层系之一,茅口组天然气勘探开发先后以四川盆地南部地区岩溶缝洞型石灰岩储层和四川盆地中部地区滩相白云化储层为主要目的层系。为了寻找并落实茅口组下一个天然气勘探方向,在勘探程度相对较低的四川盆地东部(以下简称川东)地区开展了大量基础研究工作,在重新梳理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对茅口组沉积、储层及成藏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了该区孤峰段硅质岩下茅二下亚段孤立浅滩的存在,最后明确了茅口组天然气的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川东地区在茅口组孤峰段事件性硅质岩沉积之前,宣汉—万州地区茅二下亚段发育碳酸盐岩孤立浅滩,面积可达6500 km^(2);(2)在宣汉—万州地区茅二下亚段发现了滩相基质孔储层,其中发育于茅二下亚段底部的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厚3~12 m,发育于茅二下亚段中上部的孔隙型石灰岩储层厚5~18 m;(3)川东地区茅口组滩相储层成藏条件优越,其中烃源岩主要为下伏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厚层页岩,且与烃源岩沟通的断裂发育,区域盖层主要为孤峰段硅质岩及吴家坪组海相泥岩、页岩,保存条件良好。结论认为,川东地区茅口组孤立浅滩的发现和良好的成藏组合条件,将进一步加快该区天然气勘探开发进程,茅口组大面积分布的高能浅滩有望成为下一个天然气勘探开发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部地区 二叠系 茅口组 孤峰段 孤立浅滩 储层特征 天然气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波地震联合技术精细雕刻隐蔽河道砂体——以四川盆地西北部ZT地区沙溪庙组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冉崎 魏玮 +6 位作者 陈康 杨广广 戴隽成 闫媛媛 吕龑 马华灵 朱讯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96,共10页
四川盆地陆相致密砂岩气资源丰富,是目前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但侏罗系沙溪庙组沙一段河道砂体纵向多期叠置,横向同期交汇且河道砂体类型多样,隐蔽性强,形成了复杂多变的地震反射特征,准确刻画河道砂体难度极大。为了解决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陆相致密砂岩气资源丰富,是目前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但侏罗系沙溪庙组沙一段河道砂体纵向多期叠置,横向同期交汇且河道砂体类型多样,隐蔽性强,形成了复杂多变的地震反射特征,准确刻画河道砂体难度极大。为了解决四川盆地西北部(以下简称川西北)ZT地区沙溪庙组一段(以下简称沙一段)多期河道砂体及储层刻画不清晰、精度低的问题,采用新采集的三维地震三分量转换横波(PS波)资料,结合PP波叠前数据和常规叠后地震资料,在正演模拟基础上,形成了多波地震联合雕刻河道砂体关键技术,并分析了河道砂体多波地震响应特征随砂体孔隙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砂体顶界PP波地震响应随孔隙度增大由强波峰转变为强波谷,而PS波地震响应不随物性变化发生极性反转,基于横波对岩性的刻画可有效识别多期隐蔽河道砂体;(2)相较反映横波阻抗变化率的叠前P-G属性,PS波振幅能量更聚焦,雕刻的河道砂体横向展布特征更清晰,边界更清楚;(3)叠前P-G属性具有更高的纵向分辨率,有利于区分叠置砂体,并落实砂体的发育期次。结论认为,多波地震技术联合充分发挥P-G的高分辨率优势确定纵向砂体发育期次,发挥PS波横向连续性优势刻画横向边界,实现了ZT地区沙一段河道砂体的完整精细雕刻,生产应用效果显著,并为该区井位部署和储量升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为四川盆地陆相致密砂岩气规模效益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有力推进了多波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侏罗系沙溪庙组 致密砂岩 转换横波 多波地震勘探 河道砂体刻画 叠前P-G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56
3
作者 沈浩 汪华 +3 位作者 文龙 马华灵 李毅 张本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21,共11页
近期,四川盆地西北部上古生界海相地层天然气勘探取得了重要的新进展,除证实中二叠统栖霞组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可能大面积连片分布外,还首次在井下发现了含气性较好的泥盆系厚层白云岩储层。最新研究成果表明:(1)区内沉积下寒武统巨厚优... 近期,四川盆地西北部上古生界海相地层天然气勘探取得了重要的新进展,除证实中二叠统栖霞组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可能大面积连片分布外,还首次在井下发现了含气性较好的泥盆系厚层白云岩储层。最新研究成果表明:(1)区内沉积下寒武统巨厚优质烃源岩,烃源条件优越;(2)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四川盆地西北部整体抬升,形成由南向北逐渐倾伏的西翼低陡东翼高缓的大型箱状隆起,构造顶部宽缓,为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的继承性大规模台缘礁滩沉积和白云化作用奠定了基础;(3)上古生界存在多个不整合面,发生多期表生溶蚀作用,极大地改善了储层储渗性能;(4)龙门山推覆作用形成的构造形变特征为油气成藏创造了优越的烃源断裂及封盖条件,有利于大气田的形成。研究认为:该区(1)号隐伏断裂带以东的背冲背斜带具备形成大型构造—地层、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气藏的有利条件,其中射箭河—中坝地区沉积古地貌地势相对较高、栖霞组白云化作用更强,加里东古隆起中轴线至东脊线附近是栖霞组气藏最有利的勘探区块,中轴线往西至(1)号隐伏断裂带是可同时兼探上古生界3套气层的最有利勘探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西北部 晚古生代 天然气 复合圈闭 台缘礁滩 古地貌 大气田形成 勘探有利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部晚二叠世吴家坪组沉积体系 被引量:28
4
作者 何江 郑荣才 +5 位作者 胡欣 张本健 尹宏 马华灵 王勇 冯春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7-95,共9页
通过详细的野外剖面观察、地层横向追踪与对比、典型沉积剖面实测、系统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等方法,首次对四川盆地西部晚二叠世吴家坪组沉积体系进行精细研究,发现早二叠世末发生的东吴运动属拉张背景下的块断隆升,导致西南康滇古陆受... 通过详细的野外剖面观察、地层横向追踪与对比、典型沉积剖面实测、系统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等方法,首次对四川盆地西部晚二叠世吴家坪组沉积体系进行精细研究,发现早二叠世末发生的东吴运动属拉张背景下的块断隆升,导致西南康滇古陆受古特提斯洋壳的推挤形成物源区,西北广元—旺苍一带伴生拉张沉降形成海槽地堑区,区内地势由南西向北东方向低角度倾斜,间接控制了吴家坪组沉积及岩相展布,显示宽缓渐变的沉积相带特征。研究表明,晚二叠世吴家坪组为早期风化剥蚀界面基础上一次较高海平面北西-南西向海侵的产物,南西至北西方向依次发育剥蚀区及冲积平原-滨岸平原-滨岸沼泽-碳酸盐岩缓坡沉积体系。其中,浅缓坡生屑滩发育区是最为有利的储集相带,其厚度大、分布面积广,且位于广元-旺苍生烃中心附近,具备就近俘获油气的能力。多轮数字地震详查也发现众多潜伏构造,为盆内碳酸盐岩气藏的扩大勘探展示了全新的后备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演化模式 吴家坪组 晚二叠世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九龙山构造致密砾岩储层裂缝特征及其贡献 被引量:31
5
作者 李跃纲 巩磊 +4 位作者 曾联波 马华灵 杨华 张本健 祖克威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26,119,共5页
致密块状砾岩作为油气储层比较少见,其裂缝的成因类型、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尚不清楚。为此,以四川盆地九龙山构造下侏罗统珍珠冲组致密砾岩储层为例,根据野外露头、岩心、成像测井和岩心测试分析资料,在研究砾岩储层裂缝成因类型和分布... 致密块状砾岩作为油气储层比较少见,其裂缝的成因类型、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尚不清楚。为此,以四川盆地九龙山构造下侏罗统珍珠冲组致密砾岩储层为例,根据野外露头、岩心、成像测井和岩心测试分析资料,在研究砾岩储层裂缝成因类型和分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就裂缝对该类储层及产能的贡献大小进行了评价。珍珠冲组致密砾岩储层主要有构造裂缝、成岩裂缝和原岩裂缝3种成因类型,并以构造剪切裂缝为主,可分为东西向、近南北向、北西西向和北东东向4组裂缝;裂缝非常发育,岩心裂缝面密度平均为31.4m/m2,溶蚀以后的裂缝在地层围压条件下的平均开度为221.28μm;裂缝及其溶蚀孔洞的平均总孔隙度为2.26%,占该区岩心总孔隙度的67.4%,裂缝的渗透率主要分布在20.0~160.0mD,比储层孔隙的渗透率高2~5个数量级,说明裂缝及其溶蚀孔洞是珍珠冲组致密砾岩储层的重要储集空间和主要渗流通道,控制了该区天然气藏的分布和单井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成因类型 分布特征 构造剪切裂缝 致密砾岩 面密度 早侏罗世 九龙山构造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龙山构造致密砾岩储层裂缝发育的控制因素 被引量:22
6
作者 巩磊 曾联波 +3 位作者 张本健 祖克威 尹宏 马华灵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2,共7页
根据野外露头、岩心、成像测井和薄片等资料,对砾岩储层裂缝的分布特征和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珍珠冲组致密砾岩储层裂缝可分为穿砾缝、砾缘缝和砾内缝3种类型,其中穿砾缝是该区的主要裂缝类型;裂缝的发育程度受砾石成分、砾径... 根据野外露头、岩心、成像测井和薄片等资料,对砾岩储层裂缝的分布特征和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珍珠冲组致密砾岩储层裂缝可分为穿砾缝、砾缘缝和砾内缝3种类型,其中穿砾缝是该区的主要裂缝类型;裂缝的发育程度受砾石成分、砾径、砾石接触关系、填隙物成分以及构造部位等因素控制;石英砂岩砾中的裂缝发育程度要高于燧石砾;随着砾径和砾石之间接触面积的增加,裂缝的发育程度变好;碎屑颗粒填隙物的存在有利于裂缝的形成,而随着黏土杂基含量的增加,裂缝发育程度变弱;构造高部位和断层附近是该区裂缝发育的最有利区域,同时也是天然气富集的有利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砾岩 裂缝 控制因素 九龙山构造 珍珠冲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全油气系统成藏模式新认识 被引量:13
7
作者 曹正林 张本健 +6 位作者 杨荣军 马华灵 钟海 胡欣 邱玉超 郑超 邓宾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0-53,共14页
四川盆地川西地区前陆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发育多种油气资源类型,由于受多期构造裂缝与岩性复合控制和改造,该区油气藏富集规律复杂多样。为此,基于全油气系统新概念,诠释了它们的基本油气地质条件、常规—非常规油气共生特征与形成分... 四川盆地川西地区前陆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发育多种油气资源类型,由于受多期构造裂缝与岩性复合控制和改造,该区油气藏富集规律复杂多样。为此,基于全油气系统新概念,诠释了它们的基本油气地质条件、常规—非常规油气共生特征与形成分布。研究结果表明:①川西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全油气系统具有多层系垂向叠置,以裂缝与低孔渗储层构成的立体成藏系统,是原生气藏和次生气藏共存、常规和非常规共存的陆相天然气富集区;②由北向南,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侏罗系气藏压力系数降低、产层层系具有向浅层(向上)变迁的趋势,且甲烷含量和甲烷碳同位素特征具有增加趋势;③垂向上,须家河组至侏罗系气藏具甲烷含量和天然气干燥系数逐渐增大、非烃组分(CO_(2)和N_(2))含量减小趋势,且山前带—前陆坳陷—斜坡带气藏垂向发育层系也具有明显的不同性,体现出山前带更加易于多套成藏组合垂向常规—非常规气藏叠置。结论认为,川西前陆坳陷—前陆斜坡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全油气系统常规和非常规气藏富集共存区,邛崃—新津隆起带为常规油气—非常规油气垂向多层系富集带,其规律性认识对于川西前陆坳陷的不同类型油气资源分布预测和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前陆 须家河组油气藏 四川盆地 非常规油气 全油气系统 成藏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山复杂构造带红星1井天然气勘探突破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杨跃明 白晓亮 +8 位作者 易海永 刘冉 马华灵 韩嵩 闫柯 彭思桥 陈延贵 王尉 钟佳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4,共14页
龙门山复杂构造带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是该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带,近期风险探井——红星1井首次钻穿龙门山推覆构造体,揭示推覆带下盘存在原地构造,并且在中二叠统栖霞组测试获得12.66×10^(4)m^(3)/d高产工业气流。为了探究该风险... 龙门山复杂构造带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是该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带,近期风险探井——红星1井首次钻穿龙门山推覆构造体,揭示推覆带下盘存在原地构造,并且在中二叠统栖霞组测试获得12.66×10^(4)m^(3)/d高产工业气流。为了探究该风险探井天然气勘探突破所蕴含的油气地质意义,基于该井所获丰富的钻探资料,重建了推覆体地质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线束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处理解释,恢复了龙门山前山带构造模式,进而剖析了川西龙门山复杂构造带深层碳酸盐岩沉积、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研究结果表明:(1)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具有“逆掩推覆、直立倒转、原地系统”3段叠加式地质结构,前山带推覆冲断带二叠系、三叠系地层受断层控制,具有重复倒转的特征;(2)推覆体下盘栖霞组钻遇地层和岩性组合与山前带双鱼石地区特征相同,均为台缘滩相沉积,白云岩储层大面积分布,进一步证实了该区原地构造带台缘相带滩相孔隙型白云岩储层连片大面积分布;(3)龙门山复杂构造带具备“多源供烃—断裂输导—侧向对接—隐伏保存”的油气成藏条件,红星1井测试结果证实,该复杂构造带前山带和山前带均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区带油气勘探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星1井 龙门山构造带推覆体 推覆带下盘原地构造 中二叠统栖霞组 工业气流 台缘带 孔隙型白云岩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北部下侏罗统白田坝组沉积体系 被引量:2
9
作者 何江 胡欣 +6 位作者 张本健 尹宏 马华灵 聂舟 冯春强 陈超 陈博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5-522,共8页
四川盆地西北部下侏罗统白田坝组砂砾岩型储层分布面积广,为盆内碎屑岩气藏的扩大勘探展示了全新领域。通过野外剖面观察、地层及砂砾岩追踪对比、典型相序精细描述等方法,首次对地质背景、物源展布规律、沉积体系及演化模式进行了系统... 四川盆地西北部下侏罗统白田坝组砂砾岩型储层分布面积广,为盆内碎屑岩气藏的扩大勘探展示了全新领域。通过野外剖面观察、地层及砂砾岩追踪对比、典型相序精细描述等方法,首次对地质背景、物源展布规律、沉积体系及演化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中三叠世末的印支运动奠定了四川盆地西北部下侏罗统沉积早期"西陡北缓"的古构造格局的基础,东北侧米仓山前缘为向盆内形变强度逐减的紧密阶梯状冲断褶皱带,有利于沉积物长距离搬运,为盆内的主要物源。西北侧龙门山表现为挤压造山运动,地势较陡,季节性山区河流在山前形成大小不等的冲积扇体,为次要物源。山前—盆内依次发育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化模式 沉积体系 白田坝组 下侏罗统 四川盆地西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南部须二段储层岩石学特征对孔隙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蒋裕强 刁昱翔 +3 位作者 王猛 蒋婵 马华灵 刘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8-53,共6页
应用岩石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及储层物性分析等手段,分析了川西南部须二段储层岩石学特征对孔隙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岩屑类型,石英、长石、杂基含量及碎屑粒度结构对成岩作用影响最大;石英和硬质岩屑的大量存在增加了岩石的抗压强度;... 应用岩石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及储层物性分析等手段,分析了川西南部须二段储层岩石学特征对孔隙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岩屑类型,石英、长石、杂基含量及碎屑粒度结构对成岩作用影响最大;石英和硬质岩屑的大量存在增加了岩石的抗压强度;长石、可溶岩屑为后期的溶蚀作用奠定了基础;塑性岩屑、杂基的压实变形充填了孔隙,破坏了储层物性;碎屑颗粒的粒度控制了岩石的抗压强度;岩石类型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岩石的碎屑组分和粒度结构对储层物性的综合影响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南部 须二段 储层 岩石学特征 孔隙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码头构造须二段储层物性下限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曾琪 马华灵 +1 位作者 刘柏 米庆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6年第6期6-8,共3页
前人对苏码头构造须二段开展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但在储层物性下限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制约了对该区有效储层展布的研究,致使该区须二段勘探迄今尚无太大进展。为此,采用气—水毛细管压力法、相渗透率法和最小孔喉半径法确定了该区储层物... 前人对苏码头构造须二段开展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但在储层物性下限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制约了对该区有效储层展布的研究,致使该区须二段勘探迄今尚无太大进展。为此,采用气—水毛细管压力法、相渗透率法和最小孔喉半径法确定了该区储层物性下限标准,将工区须二段储层产工业性天然气的孔隙度下限定为4.5%,对应含水饱和度上限45%,渗透率下限值0.017 3 m D;如只考虑是否有天然气产出,则含水饱和度上限可提高至65%。该下限标准的提出,为低缓构造带有效储层识别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码头构造 须二段 物性下限 气—水毛细管压力 相渗透率 最小孔喉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南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小娟 陈双玲 +5 位作者 谢继容 马华灵 朱德宇 庞小婷 杨田 吕雪莹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87,共10页
综合利用地质构造、有机地球化学及储层物性、岩性等资料,从烃源岩、储层物性、有效盖层和输导体系等4个方面分析了川西南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的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并对气藏有利区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①川西南地区侏罗... 综合利用地质构造、有机地球化学及储层物性、岩性等资料,从烃源岩、储层物性、有效盖层和输导体系等4个方面分析了川西南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的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并对气藏有利区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①川西南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气具备良好的成藏条件,三叠系须家河组五段煤系烃源岩有机质以Ⅲ型干酪根为主,平均TOC为3.31%,Ro为0.70%~1.75%,为沙溪庙组煤型气的规模聚集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上覆遂宁组泥岩厚度大,泥地比大于0.8,突破压力高,是良好的封盖层;区内广泛发育的气源断裂为油气运移提供了良好的输导通道。②研究区致密砂岩气的成藏规模受控于源储距离和储层物性,气藏地质储量与储层物性呈正相关,与源储距离呈抛物线关系;致密气的富集层位受控于源-储-盖配置类型,当源储分离、有区域盖层遮挡时,致密气富集于区域盖层下伏储集层,当源储分离、断穿区域盖层时,优势储层多层系富集;烃源岩生烃潜力与输导通道控制了天然气充注方式,区内整体充注程度高,烃源岩侧向运移排烃的成藏条件要好于垂向运移排烃。③研究区地质储量与成藏指数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大于0.8;成藏指数大于0.4、泥地比大于0.5、断层封闭性良好的区域为气藏有利分布区,沙溪庙组一段致密气主要分布在名山—邛崃—新津一带、天府含气区;沙溪庙组二段致密气主要围绕浦江、眉山、成都等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 成藏条件 源储距离 储层物性 源-储-盖配置类型 沙溪庙组 侏罗系 川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台缘早期鲕滩带的发现及宣探1井天然气勘探突破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雨 谢继容 +10 位作者 文龙 周刚 文华国 张本健 徐亮 易海永 孙豪飞 徐文礼 马华灵 陈骁 罗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3,共13页
四川盆地东北部(以下简称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是四川盆地高含硫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层系之一,已在飞一段上部—飞二段取得了重要的勘探开发系列成果。为了进一步扩大该地区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局面,寻找新的有利勘探区带及油气富... 四川盆地东北部(以下简称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是四川盆地高含硫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层系之一,已在飞一段上部—飞二段取得了重要的勘探开发系列成果。为了进一步扩大该地区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局面,寻找新的有利勘探区带及油气富集区,通过对该区地震资料“双高”处理解释,结合490余口老井复查,开展了飞一段台缘早期鲕滩发育特征研究,预测了台缘早期鲕滩的分布规律,并结合宣探1井的钻探成果,分析了台缘早期鲕滩储层发育特征及高含硫天然气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飞仙关组划分5个四级层序,台缘早期鲕滩发育于SSQ1—SSQ2层序,分布于渡口河—七里北地区,岩性主要为亮晶鲕粒石灰岩和残余鲕粒白云岩,具有礁滩叠置和鲕滩向台内不断迁移的特征;②台缘早期鲕滩储层分布于老君庙地区以东、渡口河地区以及渡口河—七里北之间的向斜区,储层平均厚度超过100 m;③宣探1井飞仙关组台缘早期鲕滩储层类型以Ⅱ和Ⅲ类为主,局部见Ⅰ类储层,总体为含气层和气层,为岩性气藏,试油效果良好。结论认为,宣探1井成功钻遇礁滩储层,证实飞仙关组发育台缘早期鲕滩带,这对于重新认识开江—梁平海槽两侧台缘礁滩勘探领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开辟了川东北地区天然气勘探新领域,且预示该区仍具有非常好的天然气勘探潜力,同时也为克拉通边缘或内部海槽(台洼)两侧类似地区礁滩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北部 下三叠统 飞仙关组 宣探1井 台缘早期鲕滩 储层特征 天然气勘探新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地区二叠系构造区带划分及其勘探前景 被引量:6
14
作者 谢格云 张本健 +3 位作者 尹宏 马华灵 王宇峰 刘柏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8年第4期9-12,81,共5页
川西地区中二叠统已成为勘探的主要目标层系,为寻找有利的勘探区带,评价其勘探前景,有必要对构造区带进行划分。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二叠系构造特征及其平面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依据构造特征差异开展了构造区带划分,从构造方面分... 川西地区中二叠统已成为勘探的主要目标层系,为寻找有利的勘探区带,评价其勘探前景,有必要对构造区带进行划分。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二叠系构造特征及其平面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依据构造特征差异开展了构造区带划分,从构造方面分析了各构造区带油气富集的成藏条件。综合分析认为,中坝—双鱼石背冲构造亚带、射箭河—潼梓观背冲构造亚带、莲花山—高家场断褶构造亚带、九龙山隆起构造亚带及川西南部斜坡构造亚带构造圈闭和成藏条件好,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二叠统 区带划分 构造特征 勘探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雷口坡组三段颗粒滩储层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丁熊 谭秀成 +3 位作者 李凌 罗冰 唐青松 马华灵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37,共8页
通过对钻井、录井、测井及岩心等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三段颗粒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残余粒间孔保存型储层和同生期岩溶型储层是研究区雷三段颗粒碳酸盐岩储层的两种主要成因类型;残余... 通过对钻井、录井、测井及岩心等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三段颗粒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残余粒间孔保存型储层和同生期岩溶型储层是研究区雷三段颗粒碳酸盐岩储层的两种主要成因类型;残余粒间孔保存型储层以残余粒间孔和粒间溶孔为主要的储集空间,管状喉道和缩颈喉道发育,较好的孔喉配置关系使储层多表现为中孔中渗、储渗能力较好的特征;同生期岩溶型储层以孤立的粒内溶孔和铸模孔为主要储集空间,喉道欠发育,中孔微喉的配置关系导致储层多表现为中孔低渗、渗透性偏低的特征;分别形成于台地边缘和台地内部的颗粒碳酸盐岩为两种颗粒滩储层的形成提供了早期物质基础;单滩体的厚度直接控制着两种颗粒滩储层的储渗形式;成岩演化是两种颗粒滩储层定型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粒间孔 同生期岩溶型 储层 雷口坡组三段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蓬莱—中江地区灯二段微生物白云岩储层特征、发育主控因素与勘探领域 被引量:4
16
作者 文龙 张建勇 +8 位作者 潘立银 马华灵 李泽奇 李文正 谢武仁 汪泽成 付小东 王永骁 黎荣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82-993,共12页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储集层的形成与演化是近期重点关注的对象,确定其主控因素及发育规律,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四川盆地蓬莱—中江地区的钻井、地震资料,通过岩心、薄片观察与实验分析数据,对灯二段优质储...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储集层的形成与演化是近期重点关注的对象,确定其主控因素及发育规律,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四川盆地蓬莱—中江地区的钻井、地震资料,通过岩心、薄片观察与实验分析数据,对灯二段优质储集层特征及发育的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该区灯二段储集层岩性主要为微生物白云岩、颗粒白云岩以及角砾状白云岩;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残余格架孔、角砾间孔为主,孔隙度主要分布在2.0%~8.0%,平均为4.39%,渗透率平均为0.53×10^(-3)μm~2;储集层厚170~320 m。同沉积断裂造成沉积地貌分异,形成水下高垒地块,为微生物丘(礁)滩体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且断层活动可使弱固结沉积物发生破碎形成角砾状,构成角砾状白云岩优质储层。准同生溶蚀作用是灯二段优质储集层发育的关键,纵向上集中发育在向上变浅旋回的上部。沉积微相分异导致了早期成岩作用的差异,浅埋藏胶结程度决定了孔隙保存的程度。预测川中古隆起北斜坡灯二段发育蓬莱—中江、盐亭—绵阳、苍溪—广元三大断控型台缘丘滩带,面积分别为1 600、1 870、2 280 km~2,具有多阶多带特征。盐亭—绵阳、苍溪—广元地区灯二段台缘微生物丘滩体与三套优质烃源岩可形成多种有利源储配置关系,成藏条件优越,预计资源量超万亿立方米,是碳酸盐岩超深层勘探的有利区,有望成为四川盆地下一个万亿立方米气田的突破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砾状白云岩 同沉积断裂 储集层 灯影组二段 震旦系 蓬莱—中江地区 川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中的政治与政治中的语言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华灵 《语言战略研究》 2017年第6期10-11,共2页
2009年11月6日,英国《每日电讯报》(The Daily Telegraph)报道:6岁白人女孩夏罗娜·高尔(Sharona Gower),边吃巧克力慕斯,边跟友人追逐嬉戏。她的脸上不慎粘上了巧克力。于是,一个11岁黑人女孩善意提醒道:'你的脸上有巧克力.&#... 2009年11月6日,英国《每日电讯报》(The Daily Telegraph)报道:6岁白人女孩夏罗娜·高尔(Sharona Gower),边吃巧克力慕斯,边跟友人追逐嬉戏。她的脸上不慎粘上了巧克力。于是,一个11岁黑人女孩善意提醒道:'你的脸上有巧克力.'孰料,6岁女童天真地回答道:'你的脸上也有巧克力啊.'黑人女孩义愤填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符号 发出者 重合度 种族主义 巧克力 接收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二叠、三叠系构造—沉积特征及有利勘探区带 被引量:9
18
作者 文龙 张本健 +3 位作者 陈骁 徐亮 马华灵 彭瀚霖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3年第4期1-12,共12页
针对二叠系的构造—沉积演化过程复杂、有利相带展布格局恢复困难及有利勘探区带不明朗等问题,利用近年新的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盆缘野外及盆内钻井、录井资料,开展四川盆地二叠系构造沉积演化的系统研究,探索主要构造运动的响应特征... 针对二叠系的构造—沉积演化过程复杂、有利相带展布格局恢复困难及有利勘探区带不明朗等问题,利用近年新的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盆缘野外及盆内钻井、录井资料,开展四川盆地二叠系构造沉积演化的系统研究,探索主要构造运动的响应特征及影响因素,建立各组、段之间的连续沉积演化关系,明确多套目的层系的有利沉积相带展布,为有利勘探区带的优选提供重要支撑。通过地质特征综合分析,认为:①二叠系沉积前古地貌、二叠纪拉张构造背景、地幔柱隆升及火山喷发等多种因素,造成了二叠系构造沉积分异;②四川盆地二叠纪表现为区域拉张构造动力背景,属克拉通裂陷盆地沉积体系,控制了多个层系边缘礁滩相带的展布,为发育规模岩性圈闭群奠定了基础;③三叠纪早期继承了二叠纪末期沉积格局,并受盆地边缘古陆、岛链、水下隆起影响,整体呈现填平补齐的特征,属克拉通坳陷盆地沉积体系,滩体受微地貌控制呈垂向加积、侧向进积的特点,平面上在清水台地区大面积席状展布;④基于构造—沉积背景分析以及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的综合应用,明确了栖霞组“一缘两环带”,茅口组“一隆一缘”,长兴组“三隆三洼”,飞仙关组“三隆成滩、三洼补齐”等主要沉积面貌。综合含油气地质条件分析,指出川西地区栖霞组台缘带及川中—蜀南地区台内高带,剑阁—南充—石柱地区茅口组台缘带,开江—梁平地区海槽及蓬溪—武胜—石柱地区浅水陆棚长兴组边缘礁滩等,是四川盆地二叠、三叠系的主要勘探领域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二叠系—三叠系 构造—沉积特征 油气勘探 有利区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前陆盆地南段须二段有利成岩相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曾琪 马华灵 +4 位作者 王旭丽 李荣容 李梅 李秀华 夏文杰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8年第2期11-15,共5页
利用岩屑(心)常规薄片、铸体薄片等资料对川西前陆盆地南段须家河组二段成岩相进行了研究,划分出五大成岩相组合:环边绿泥石—硅质—碳酸盐胶结—溶蚀成岩相、硅质—碳酸盐胶结—溶蚀成岩相(莲花山—张家坪特有)、碳酸盐胶结成岩相、黏... 利用岩屑(心)常规薄片、铸体薄片等资料对川西前陆盆地南段须家河组二段成岩相进行了研究,划分出五大成岩相组合:环边绿泥石—硅质—碳酸盐胶结—溶蚀成岩相、硅质—碳酸盐胶结—溶蚀成岩相(莲花山—张家坪特有)、碳酸盐胶结成岩相、黏土杂基充填成岩相及压实—压溶成岩相。由于受成岩作用强度、矿物成分及含量、沉积环境、温度、压力、埋深等条件影响,致使同一成岩相的物性差异较大。因此,根据面孔率、粒间填隙物成分及含量,并结合物性等资料综合分析,将成岩相进一步细分为有利(Ⅰ类)与不利(Ⅱ类)成岩相,其结果与物性符合率在89%以上。在此基础上结合裂缝发育情况将该区储层划分为3类,邛崃—蒲江—雅安一带为优质储层发育区,其结果与勘探实践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前陆盆地南段 须家河组二段 储层特征 成岩相 有利储集相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南部盐井沟构造断层封堵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曾琪 李荣容 +3 位作者 王旭丽 马华灵 王宇峰 刘柏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9年第2期28-31,80-81,共5页
四川盆地西南部盐井沟构造须家河组经历多轮油气勘探仍无太大突破,该区构造形态和规模受断层控制,断层既可以为油气运移提供通道,也可以阻挡油气散失,断层封堵性对研究该区圈闭有效性、保存条件及油气运聚等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该区断... 四川盆地西南部盐井沟构造须家河组经历多轮油气勘探仍无太大突破,该区构造形态和规模受断层控制,断层既可以为油气运移提供通道,也可以阻挡油气散失,断层封堵性对研究该区圈闭有效性、保存条件及油气运聚等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该区断层封堵性,以对构造起主要控制作用的Y1、Y3号两条断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断层发育特征、断层活动期次、断层侧向封堵性、断层垂向封堵性等,研究结果表明:①Y1号断层纵横向封堵性较好;②Y3号断层两侧砂岩对接较多,侧向封堵性较差,不利于该断层下盘油气聚集和保存。结论认为,该区保存条件较好的是盐井沟构造主体及Y1号断层下盘,可作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目标,该认识与J1、J2井地层水资料分析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西南部 盐井沟 断层活动期次 侧向封堵性 垂向封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