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LUS-InVEST模型的青藏铁路沿线生境质量时空变化
1
作者 蒋鑫 仲俊涛 马勇洁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53,共9页
以青藏铁路沿线8个重要节点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InVEST模型分析研究区生境质量变化,应用FLUS模型对2030年土地利用进行多情景模拟。结果表明:2000—2020年,研究区建设用地呈快速增长,林地、草地呈减少趋势,耕... 以青藏铁路沿线8个重要节点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InVEST模型分析研究区生境质量变化,应用FLUS模型对2030年土地利用进行多情景模拟。结果表明:2000—2020年,研究区建设用地呈快速增长,林地、草地呈减少趋势,耕地、草地、林地与建设用地转换明显,建设用地主要来源于草地和未利用地。与2000年相比,拉萨市、那曲县生境质量优呈正增长;生境质量良好中仅湟源、安多县微增,当雄县降幅最大,为24.28%。研究区生态退化度较高的面积均有所下降,可格尔木、湟源县占比仍较高,分别为21.51%、24.49%;那曲县生态退化度低的面积占比最高,达86.44%,安多县生态退化度中等占比最高,达27.62%。生境质量优的区域集中于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扩张侵占耕地、林地,导致区域生境质量下降,生境质量较差和中等区域扩大。退化度高的区域集中在林地和水域,退化度低的区域集中在耕地和建设用地;青藏铁路沿线站点因人类活动和工程建设,生境退化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时空变化 FLUS-InVEST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 青藏铁路沿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湖泊类景区旅游主体功能区划研究——以青海湖为例
2
作者 周毛措 仲俊涛 +2 位作者 蒋鑫 马勇洁 石建丽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4年第4期55-63,共9页
旅游主体功能区划是以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统筹考虑区域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空间协调与功能优化的重要管制措施。文章以青海湖景区为例,从资源条件、接待条件和支撑条件中选取10个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并参考青... 旅游主体功能区划是以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统筹考虑区域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空间协调与功能优化的重要管制措施。文章以青海湖景区为例,从资源条件、接待条件和支撑条件中选取10个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并参考青海湖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确定青海湖景区旅游主体功能区划方案。结果表明:(1)从青海湖旅游主体功能区范围大小来看,限制开发区(794.4 km~2)>禁止开发区(717.53 km~2)>重点开发区(251.81 km~2)>优化开发区(32.33 km~2),适宜发展旅游业的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仅占15.82%;(2)从空间分布来看,优化开发区分布于二郎剑景区、黑马河和仙女湾,重点开发区位于优化开发区外围、金沙湾、泉吉乡观鱼台,限制开发区位于无著名景点支撑的乡镇点和广阔的草地区域,禁止开发区位于西南鸟岛附近和湖东沙地。研究可为大型湖泊型景区旅游主体功能区划和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主体功能区划 综合指数法 湖泊类景区 青海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县域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勇洁 仲俊涛 岑嘉玲 《绿色科技》 2022年第7期172-174,179,共4页
以青海省为研究区,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熵值法、加权求和法从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和资源影响力3方面构建了评价体系,对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青海省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县域分布不平衡,资源... 以青海省为研究区,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熵值法、加权求和法从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和资源影响力3方面构建了评价体系,对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青海省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县域分布不平衡,资源较好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宁市及周边地区;重点旅游区域多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人文旅游资源为辅;青海省县域旅游资源开发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 熵值法 聚类分析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