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耳干品的DNA提取及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凡华 马务迢 +5 位作者 谭庆云 刘伟贤 孙恬 杜冰 杨公明 易继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2-175,共4页
银耳子实体中因含有大量的多糖和蛋白质,严重干扰其基因组DNA的提取。本实验建立一种银耳干品(子实体)中DNA的提取方法,利用此法可直接以银耳干品为材料提取DNA,不需芽孢分离和菌丝培养步骤,而且DNA产量高、质量好,可用于随机扩增多态性... 银耳子实体中因含有大量的多糖和蛋白质,严重干扰其基因组DNA的提取。本实验建立一种银耳干品(子实体)中DNA的提取方法,利用此法可直接以银耳干品为材料提取DNA,不需芽孢分离和菌丝培养步骤,而且DNA产量高、质量好,可用于随机扩增多态性(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RAPD)DNA分析。RAPD分析的结果显示,本实验所选取的银耳样品间存在DNA多态性。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当前食品分析检测中直接以银耳干品为材料进行DNA提取及品种鉴别等分析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耳干品 DNA提取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品种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戟天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章润菁 李倩 +5 位作者 屈敏红 高俊丽 马务迢 刘伟贤 孙恬 丁平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6年第4期482-487,共6页
目的:研究巴戟天种质资源现状,为巴戟天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及优良种质的筛选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了广东、福建、广西和海南产区,对巴戟天种质资源的分布、植物学性状及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种质进行了收集。结果... 目的:研究巴戟天种质资源现状,为巴戟天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及优良种质的筛选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了广东、福建、广西和海南产区,对巴戟天种质资源的分布、植物学性状及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种质进行了收集。结果:不同产地巴戟天的叶和根存在较大差异。广东巴戟天叶片革质、有突起;根据平均叶长主要分为两类,还发现了一类较为狭长的叶片;根大都肉质肥厚,连珠状不明显;均为栽培,未发现野生资源。福建巴戟天叶片革质、有突起;根据平均叶长主要分为两类,野生巴戟天有的品种叶呈簇状生长;根肉质紧实,连珠状不明显;栽培与野生均有。广西巴戟天叶片革质、光滑;野生品种连珠状明显。海南巴戟天叶片革质,光滑;根肉质紧实,部分呈念珠状。结论:巴戟天野生种质资源已濒临灭绝,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保护和开发;不同产地和不同种质巴戟天的遗传特性需进一步研究,为巴戟天种质资源的保存和良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戟天 种质资源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