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氟醚麻醉大鼠丘脑基因表达谱的变化
1
作者 马加海 王雪岩 +2 位作者 姜秀良 梁立升 丁永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8-29,共2页
目的观察安氟醚麻醉大鼠丘脑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安氟醚组,各6只。安氟醚组吸入2%安氟醚3 h,对照组吸入O23 h,之后取大鼠丘脑,抽提RNA,以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cDNA,以cDNA为模板转录生物素标记的cRNA,cRN... 目的观察安氟醚麻醉大鼠丘脑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安氟醚组,各6只。安氟醚组吸入2%安氟醚3 h,对照组吸入O23 h,之后取大鼠丘脑,抽提RNA,以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cDNA,以cDNA为模板转录生物素标记的cRNA,cRNA经提纯、片断化后与大鼠神经生物学表达芯片U34杂交;杂交后的芯片用扫描仪检测信号,收集图像,用Microarray Suite Version 5.0软件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作初步功能分析。结果1 323条待测基因中,安氟醚麻醉组麻醉后有186条基因差异表达,其中差异表达超过2倍者65条。差异表达的基因可分为离子通道基因、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转录相关基因、细胞因子基因、突触功能基因、细胞结构基因等。结论安氟醚麻醉可以引起大鼠丘脑众多基因的差异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安氟醚 基因芯片 基因表达谱 丘脑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地佐辛复合异丙酚在PPH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39
2
作者 姜爱华 金瑾 +1 位作者 辛德乾 马加海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7-108,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地佐辛复合异丙酚在PPH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寻找最佳剂量。方法 100例ASAⅠ~Ⅱ级PPH术患者,随机分为A、B、C、D组,各25例。A组予地佐辛100μg/kg,B组予地佐辛150μg/kg,C组予地佐辛200μg/kg,D组予芬太尼2μg/kg。四组患...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地佐辛复合异丙酚在PPH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寻找最佳剂量。方法 100例ASAⅠ~Ⅱ级PPH术患者,随机分为A、B、C、D组,各25例。A组予地佐辛100μg/kg,B组予地佐辛150μg/kg,C组予地佐辛200μg/kg,D组予芬太尼2μg/kg。四组患者术中均辅以2μg/m l的异丙酚靶控持续输注。术中监测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和体动情况,比较呼吸、循环稳定性;记录苏醒后的VAS和Ram say评分和恶心、烦躁等不良反应及术后要求镇痛的时间间隔,比较术后镇痛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C、D两组术中镇痛效果明显好于A、B两组,C组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P均〈0.05);D组术后要求镇痛时间间隔时间最短,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三组(P均〈0.05)。结论 200μg/kg地佐辛复合异丙酚是用于PPH麻醉的适宜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异丙酚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围术期气道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44
3
作者 王成硕 程雷 +20 位作者 刘争 李华斌 李彦如 吕威 马加海 宋西成 唐宁波 王德辉 王旻 王古岩 王惠军 许昱 叶京英 杨钦泰 杨玉成 张弨 张宇 章如新 赵玉林 赵长青 张罗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9年第9期463-471,共9页
围术期气道管理是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减少气道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率及死亡风险、改善患者预后、节约医疗资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因解剖位置与气道密切相关,疾病本身与手术操作均可对气道产生影响,尤... 围术期气道管理是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减少气道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率及死亡风险、改善患者预后、节约医疗资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因解剖位置与气道密切相关,疾病本身与手术操作均可对气道产生影响,尤其是鼻部和咽喉部的全麻手术,手术本身及麻醉插管均可导致局部组织水肿、气道炎症反应,甚至出现喉痉挛、急性喉阻塞等危急情况,气道并发症风险极高,因此,围术期气道管理尤为重要。近年来,胸外科、神经外科等均已制定相应专科的围术期气道管理共识,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此领域仍是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药 吸入 围手术期医护 气道管理 耳鼻喉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腹预处理对气腹所致大鼠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于建宏 马加海 +2 位作者 丁永波 姜秀良 李爱芝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6期41-42,共2页
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三组:假气腹组(C组)、气腹组(P组)和预处理气腹组(PP组),每组6只。C组仅接受麻醉90 min,P组和PP组建立CO_2气腹60 min,腹压为15 mmHg,解除气腹30 min。预处理为5 min充气和5 min放气,反复两次后建立气腹。测定大鼠... 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三组:假气腹组(C组)、气腹组(P组)和预处理气腹组(PP组),每组6只。C组仅接受麻醉90 min,P组和PP组建立CO_2气腹60 min,腹压为15 mmHg,解除气腹30 min。预处理为5 min充气和5 min放气,反复两次后建立气腹。测定大鼠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光镜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与C组比较,P组、PP组血清BUN、Cr、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SOD显著降低(P<0.05);PP组BUN、Cr、MDA显著低于P组,SOD显著高于P组(P<0.05);肾组织病理损伤评分P组、PP组显著高于C组(P<0.05)。认为预处理能减轻气腹所致肾脏损伤,其机理是通过抗氧自由基反应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处理 气腹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对大鼠急性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丁永波 马加海 +1 位作者 李爱芝 王明山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2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七氟醚对大鼠急性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S)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七氟醚(Sevo)组,各10只。建立大鼠急性肠IR损伤模型,2 h后分别检测其血清IL-6、TNF-α及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目的探讨七氟醚对大鼠急性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S)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七氟醚(Sevo)组,各10只。建立大鼠急性肠IR损伤模型,2 h后分别检测其血清IL-6、TNF-α及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同时观察肠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与S组相比,IR组和Sevo组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上升(P均<0.01),但Svo组IL-6、TNF-α低于IR组(P<0.05);缺血再灌注后,IR组血浆SOD活力降低、MDA升高(P均<0.01),Sevo组SOD活力、MDA分别高于和低于IR组(P均<0.05),Sevo组肠组织病理损伤分级明显低于IR组(P<0.05)。结论七氟醚对大鼠肠IR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抗氧自由基反应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小肠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小儿腭裂修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姜秀良 李爱芝 +3 位作者 孙希芝 王郜 马加海 丁素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74-75,共2页
关键词 短效静脉麻醉药 腭裂修复术 瑞芬太尼 异丙酚 小儿 复合 术中 效果满意 口腔内 半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对甲醛致痛诱导Fos蛋白在大鼠脊髓内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爱芝 马加海 +2 位作者 于建宏 丁永波 杜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26-27,共2页
1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吗啡组、七氟醚组,各5只。七氟醚组吸入3%七氟醚5 min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右侧后肢跖部皮下注射4%甲醛150μl,继续吸入七氟醚;对照组、吗啡组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10 mg/kg吗啡5 min后,右侧后肢跖部皮下... 1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吗啡组、七氟醚组,各5只。七氟醚组吸入3%七氟醚5 min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右侧后肢跖部皮下注射4%甲醛150μl,继续吸入七氟醚;对照组、吗啡组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10 mg/kg吗啡5 min后,右侧后肢跖部皮下注射甲醛。2 h后处死大鼠,取脊髓L3~L5节段,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脊髓内Fos蛋白的表达。结果:甲醛致痛仅诱导Fos在右侧脊髓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吗啡组、七氟醚组脊髓各层Fos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FLIN)数量显著降低(P〈0.01),且七氟醚组FLIN量显著多于吗啡组(P〈0.01)。认为七氟醚能明显抑制甲醛致痛诱导Fos蛋白在大鼠脊髓内的表达,脊髓背角是七氟醚发挥抗伤害作用的重要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甲醛 原癌基因 FOS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缺血后处理方案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涛 姜秀良 +3 位作者 梁立升 李爱芝 马宏仲 马加海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3年第5期429-432,共4页
目的 试建立恰当的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缺血后处理模型。方法 选8 ~ 12周健康60只SD雄性大鼠,体质量220 ~ 260 g。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及IR缺血后处理A、B、C、D组,每组10只。S组:分离... 目的 试建立恰当的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缺血后处理模型。方法 选8 ~ 12周健康60只SD雄性大鼠,体质量220 ~ 260 g。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及IR缺血后处理A、B、C、D组,每组10只。S组:分离出双侧肾蒂,仅行右肾蒂结扎和左肾蒂游离;IR组:结扎右侧肾蒂,夹闭左侧肾蒂60 min后恢复灌注;缺血后处理A、B、C、D组在肾脏缺血60 min后分别进行6次(开放10 s + 阻断10 s)、5次(开放20 s + 阻断20 s)、3次(开放10 s + 阻断10 s)、3次(开放2 min + 阻断2 min)的循环,然后充分开放灌注。再灌注24 h后监测肾功能,对肾组织结构损伤程度评分。结果 与IR组相比,A、B、C、D组后处理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肾小管损伤程度评分均降低(P 〈 0.05),肾组织损伤明显减轻。处理组中,A、B两组的BUN、SCr及肾小管损伤程度评分相当(P 〉 0.05),且缺血后处理效果优于C、D两组(P 〈 0.05)。结论: 采用缺血后处理A组方法和B组方法均可以成功制作出缺血后处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后处理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舒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海焕 迟江涛 +3 位作者 马宏仲 丁素春 石存现 马加海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87-89,共3页
目的观察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前恒速泵注右美托咪定后,舒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量效关系,为全身麻醉中舒芬太尼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80例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 目的观察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前恒速泵注右美托咪定后,舒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量效关系,为全身麻醉中舒芬太尼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80例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各40例。麻醉诱导前10 min,右美托咪定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 5μg/kg,对照组静脉泵注等容量生理盐水。泵注完毕后全身麻醉诱导依次给予咪达唑仑0. 05 mg/kg、舒芬太尼、依托咪酯0. 2 mg/kg,待BIS值<60时,给予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 2 mg/kg。给予舒芬太尼5 min后,由麻醉医师在可视喉镜下行气管插管,根据气管插管反应,采用改良序贯法调整舒芬太尼剂量,相邻剂量比为1∶1. 1,直至出现7个插管反应阴阳交替折点。采用直线回归法建立舒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量效关系的回归方程。采用Probit法,计算两组舒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量ED50及95%的可信区间。结果右美托咪定组量效回归方程为Y=11. 57X-4. 720,舒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D50为0. 408μg/kg,95%CI(0. 341~0. 467)。对照组量效回归方程为Y=7. 916X-3. 651,舒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D50为0. 461μg/kg,95%CI(0. 342~0. 579),两组ED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全身麻醉诱导前恒速泵注右美托咪定可减小舒芬太尼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D50,并可使诱导期血流动力学保持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舒芬太尼 气管插管 量效关系 麻醉 心血管反应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观察 被引量:31
10
作者 苏琴 李晓 +2 位作者 苏鸿明 刘少慧 马加海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24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TAP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TAP组麻醉诱导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阻滞,对照组于手术结束时采用0.37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TAP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TAP组麻醉诱导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阻滞,对照组于手术结束时采用0.375%罗哌卡因20 m L进行切口局麻,两组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观察并记录两组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手术时间;入室后、切皮前、切皮后2 min、手术结束、拔管后2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术后1、2、6、12、24 h时安静、咳嗽状态下VAS疼痛评分;术后24 h内镇痛泵舒芬太尼用量,恶心、呕吐情况;手术结束至第1次补救镇痛时间。结果 TAP组瑞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入室后、切皮前、手术结束时MA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后2 min、手术结束、拔管后2 min时TAP组MAP和HR低于对照组(P<0.05)。安静状态下,TAP组术后6、12 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咳嗽状态下,TAP组术后2、6、12、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TAP组术后24 h内镇痛泵舒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P组第1次补救镇痛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TAP阻滞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较切口局麻药浸润术后疼痛效果好,作用时间长,且可减少术中、术后阿片类药物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根治术 腹横肌平面阻滞 静脉自控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在全麻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6
11
作者 姜媛美 谢永刚 +3 位作者 马加海 徐伟伟 辛成健 李涛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7期68-72,共5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在全麻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择期行全麻剖宫产术的产妇90例,随机分为TAP阻滞组(A组)、TAP阻滞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组(B组)、TAP阻滞复合中剂量瑞芬太尼...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在全麻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择期行全麻剖宫产术的产妇90例,随机分为TAP阻滞组(A组)、TAP阻滞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组(B组)、TAP阻滞复合中剂量瑞芬太尼组(C组)各30例。产妇均在麻醉诱导前30 min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腋中线水平TAP阻滞,麻醉诱导时B组推注瑞芬太尼0.25μg/kg、C组推注瑞芬太尼0.5μg/kg、A组推注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切皮即刻(T1)、胎儿取出即刻(T2)记录产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产妇术后24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及术后6、12、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取胎儿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指标包括酸碱度(pH)、血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乳酸(Lac);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记录需要触觉刺激、面罩加压给氧、气管插管的新生儿例数。结果与同组T0时点比较,B组、C组T1、T2时点SBP、DBP、MAP、HR均下降;与同组T1时点比较,C组T2时点SBP、DBP、MAP、HR均下降;与A组同时点比较,B组、C组T1、T2时点SBP、DBP、MAP、HR均下降;与B组同时点比较,C组T1、T2时点SBP、DBP、MAP、HR均下降(P均<0.05)。各组产妇术后6、12、24 h VAS评分及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PCO_(2)、PO_(2)、La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出生1 min Apgar评分<8分、需要触觉刺激、需要面罩通气的新生儿例数高于A、B组(P均<0.05),A、B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技术复合0.25μg/kg瑞芬太尼在全麻剖宫产手术中效果较好,且应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横肌平面阻滞 瑞芬太尼 全身麻醉 剖宫产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2A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对右美托咪定镇静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刚刚 李涛 +2 位作者 孙巧霞 姜美如 马加海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26期31-34,共4页
目的观察α2A肾上腺素能受体(ADRA2A)基因多态性对右美托咪定镇静效果的影响,初步探讨右美托咪定镇静效果个体差异的遗传学机制。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肢手术的患者105例,ASAⅠ~Ⅱ级。术前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PCR-RFLP法进行ADR... 目的观察α2A肾上腺素能受体(ADRA2A)基因多态性对右美托咪定镇静效果的影响,初步探讨右美托咪定镇静效果个体差异的遗传学机制。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肢手术的患者105例,ASAⅠ~Ⅱ级。术前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PCR-RFLP法进行ADRA2A启动子区域C1291G(rs1800544)基因分型。选择L 2/L 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控制麻醉平面在T 10以下;麻醉完成后开始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μg/kg,10 min恒速泵注,维持剂量0.5μg/(kg·h),1 h后停止泵注。从用药开始至1 h,每隔5 min记录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改良的警觉/镇静评分(OAA/S)、BP、HR、SpO 2、RR,并记录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等不良事件。结果105例患者中,ADRA2A基因rs1800544位点等位基因CC型16例、CG型52例、GG型37例,三种等位基因型患者年龄、BMI、ASA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用药5 min开始,所有患者BIS开始下降;用药15~40 min,CG、GG型患者BIS高于CC型(P均<0.05)。自用药30 min开始,所有患者改良的OAA/S开始升高;用药35~50 min,CG、GG型患者改良的OAA/S低于CC型。CG、GG型患者在各时间点BIS、改良的OA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等位基因患者BP、HR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ADRA2A基因rs1800544位点CC型等位基因患者相比,CG、GG型等位基因患者对右美托咪定的镇静反应迟缓,不易进入睡眠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α2A肾上腺素能受体 右美托咪定 镇静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腹建立前反复充放气对腹腔镜手术患者肾脏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洁 马加海 姜秀良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2期65-66,共2页
目的观察气腹建立前反复充放气对腹腔镜手术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预处理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常规建立CO2气腹,预处理组在建立气腹前实施预处理,即充气5 min、放气5 min,共... 目的观察气腹建立前反复充放气对腹腔镜手术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预处理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常规建立CO2气腹,预处理组在建立气腹前实施预处理,即充气5 min、放气5 min,共2次。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第1、3天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结果两组术后即刻、术后第1天BUN、Scr、MDA较术前明显升高(P均<0.05),SOD则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5);预处理组术后即刻及术后第1天BUN、Scr、MDA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SOD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腹建立前反复充放气对腹腔镜手术患者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腹 腹腔镜手术 肾功能 缺血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锯肌阻滞在全身麻醉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姜美如 刘刚刚 +1 位作者 孙巧霞 马加海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3期71-74,共4页
目的观察前锯肌阻滞(SBP)在全身麻醉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全麻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均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麻醉诱导后于术侧行超声引导下SBP。记录两组术中瑞芬太尼、丙泊酚的消耗... 目的观察前锯肌阻滞(SBP)在全身麻醉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全麻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均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麻醉诱导后于术侧行超声引导下SBP。记录两组术中瑞芬太尼、丙泊酚的消耗量;记录术后2、4、8、16、24 h(分别计为T1、T2、T3、T4、T5)安静及手臂运动90度VAS评分;记录术后24 h舒芬太尼的消耗量、术后首次追加镇痛药物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瑞芬太尼用量减少(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1~T3静息VAS评分和T1、T2手臂运动90°VAS评分减少(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首次追加镇痛药物时间短、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减少(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SBP在乳腺癌根治术麻醉维持期间显著降低了瑞芬太尼的需求,可以减轻乳腺癌患者术后早期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前锯肌阻滞 全身麻醉 乳腺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安定对氯胺酮诱导的大鼠脑扣带回内c-f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雪岩 冷启艳 马加海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7期46-48,共3页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对氯胺酮诱导大鼠扣带回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咪唑安定组、氯胺酮组和咪唑安定+氯胺酮Ⅰ、Ⅱ组(MKⅠ、Ⅱ组),每组4只。MKⅠ组、Ⅱ组分别腹腔注射咪唑安定2.5、5 mg/kg,5 min后,腹腔注...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对氯胺酮诱导大鼠扣带回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咪唑安定组、氯胺酮组和咪唑安定+氯胺酮Ⅰ、Ⅱ组(MKⅠ、Ⅱ组),每组4只。MKⅠ组、Ⅱ组分别腹腔注射咪唑安定2.5、5 mg/kg,5 min后,腹腔注射100 mg/kg氯胺酮。对照组、氯胺酮组、咪唑安定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0 mg/kg氯胺酮、咪唑安定5 mg/kg。2 h后,取脑,冰冻切片,进行Fo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氯胺酮组Fo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神经元(FLIN)明显多于对照组、咪唑安定组(P<0.01);MKⅠ组、Ⅱ组FLIN均少于氯胺酮组(P<0.01),而且MKⅡ组明显少于MKⅠ组(P<0.01)。结论咪唑安定可能通过剂量依赖的抑制氯胺酮诱导的c-fos在扣带回的表达,减轻或消除氯胺酮的精神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安定 氯胺酮 C-FOS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持式便携超声仪在肥胖产妇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俊丽 胡金荣 +1 位作者 隋明鑫 马加海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5期113-118,共6页
目的探究手持式便携超声仪对肥胖产妇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及应激反应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7—10月择期行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的肥胖产妇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持式便携超声仪组(超声组)和触诊组,每组30例。观察手持式便携超声... 目的探究手持式便携超声仪对肥胖产妇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及应激反应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7—10月择期行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的肥胖产妇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持式便携超声仪组(超声组)和触诊组,每组30例。观察手持式便携超声仪测量皮肤至硬膜外腔距离与实际进针深度的相关性;比较2组穿刺情况及患者满意度、麻醉相关评分及产时发热率、应激反应因子水平;记录不同时间点新生儿Apgar评分、麻醉相关并发症及腰椎软组织损伤发生情况。结果触诊组因更换麻醉方式失访1例,最终纳入59例产妇。超声测量皮肤至硬膜外腔距离与实际进针深度具有相关性(r=0.926,P<0.001)。超声组首针穿刺成功率高于触诊组,插针次数及穿刺次数少于触诊组,定位时间长于触诊组,穿刺时间短于触诊组,患者满意度高于触诊组(P<0.05,P<0.01)。超声组硬膜外麻醉效果评分高于触诊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触诊组(P<0.05,P<0.01)。分娩后6 h,2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C反应蛋白均高于麻醉前,但超声组低于触诊组(P<0.05)。2组不同时间点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手持式便携超声仪可有效减少肥胖产妇硬膜外麻醉失误、提高硬膜外穿刺准确性和产妇满意度,减少对腰椎软组织的损伤,降低麻醉相关应激反应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麻醉 硬膜外 手持式便携超声仪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皮质醇 去甲肾上腺素 C反应蛋白 APGAR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预方式对行腺样体切除术患儿苏醒期谵妄发生率的影响
17
作者 张海桥 张丽英 +1 位作者 李涛 马加海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2年第9期68-70,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干预方式对行腺样体切除术患儿苏醒期谵妄(ED)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以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于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行腺样体切除术的9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3组,分别为术前宣教+右美托咪定+... 目的 探讨不同干预方式对行腺样体切除术患儿苏醒期谵妄(ED)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以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于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行腺样体切除术的9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3组,分别为术前宣教+右美托咪定+母亲声音(PDM组),术前宣教+右美托咪定(PD组)和右美托咪定+母亲声音(DM组),每组30例。比较3组患儿的改良耶鲁术前焦虑量表(mYPAS)评分、麻醉诱导期合作度量表(ICC)评分、ED发生率、疼痛发生率、拔管时间和麻醉苏醒间(PACU)停留时间,以及患儿家长满意率。结果 PDM组和PD组的mYPAS和ICC评分均低于DM组(P均<0.05),3组间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PDM组与PD组间mYPAS和ICC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DM组的ED发生率低于PD组和DM组(P均<0.05)。3组间疼痛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M组患儿家长的非常满意率高于PD组和DM组(P均<0.05)。3组患儿家长间满意率、一般满意率和不满意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术前宣教有助于缓解患儿焦虑情绪,增加其麻醉诱导期合作度,术前宣教+右美托咪定+母亲声音的联合干预可明显降低患儿的ED发生率,提高患儿家长的非常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体切除术 术前宣教 右美托咪定 母亲声音 苏醒期谵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position research of the effect of methoxyflurane, halothane,enflurane and isoflurane anesthesia on diencophalon of the rat
18
作者 徐礼鲜 张晓峰 +4 位作者 马加海 卢玲玲 张国良 张洪凯 孙辉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1998年第3期164-167,共4页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the position of the diencophalon followingmethoxyflurane. halothane, enflurane and isoflurane anesthesia. Methods: By using Fos--oncoprotein antibody immunohistoch...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the position of the diencophalon followingmethoxyflurane. halothane, enflurane and isoflurane anesthesia. Methods: By using Fos--oncoprotein antibody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ABC method), the distribution of c--fos oncogene expression in the diencophalon was observed under optical microscope (Olympus ). Results: Fifteen Fos--like immunoreactive neurons appeared in the diencophalon. They were Paraventricular thalanlic nucleus. central medial thalarnic nucleus, reuniens thalamic nucleus, rhomboid thalamic nucleus, dorsal endopiriform nucleus. dorsal lateralgeniculate nucleus. lateral posterior thalamic nucleus, laterdorsal thalamic nucleus, periventeriicular hypothealamic nucleus, median preoptic nucleus, supraoptic nucleus, arcute hyothalamic nucleus, suprachiasmatic nucleus, ventral posterolateral thalamic nucleus and habenular nucleus. Conclusion: The inhalationanesthetics in diencophalon do not spread all over the place but have clear acting pos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HALATION ANESTHETIC diencophalon C-FOS ONCOGENE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