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包容氛围提升新生代员工工作幸福感:职业成长的中介和自我控制的调节作用
1
作者 方阳春 刘永华 马剑虹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24年第5期409-417,共9页
如何提升新生代员工工作幸福感是当前管理实践和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包容是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但现有研究很少探讨包容氛围感知对新生代员工工作幸福感的影响机理及其边界条件。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和自我控制理论,探讨包容氛围感... 如何提升新生代员工工作幸福感是当前管理实践和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包容是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但现有研究很少探讨包容氛围感知对新生代员工工作幸福感的影响机理及其边界条件。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和自我控制理论,探讨包容氛围感知对工作幸福感的影响。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包容氛围感知显著正向影响员工职业成长和工作幸福感,职业成长在包容氛围与工作幸福感之间发挥中介作用,自我控制调节了包容氛围感知与职业成长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氛围感知 工作幸福感 职业成长 自我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协同增效研究的3种典型视角 被引量:9
2
作者 马剑虹 高丽 胡笑晨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57-761,共5页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国公司日益重视运用多元文化来创造国际竞争优势。论文首先讨论了“跨文化协同增效”的内涵以及达成跨文化协同增效的标准,然后介绍了跨文化协同增效研究的3种典型视角:加拿大研究者Adler的研究视角、德国...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国公司日益重视运用多元文化来创造国际竞争优势。论文首先讨论了“跨文化协同增效”的内涵以及达成跨文化协同增效的标准,然后介绍了跨文化协同增效研究的3种典型视角:加拿大研究者Adler的研究视角、德国研究者Krewer的研究视角和印尼研究者Tjitra的研究视角。3种不同的视角体现出研究者自身文化的特点。前两种视角是从西方文化出发,认为必须创造“第三种文化”来达成跨文化协同增效,而后一种视角则是从东方文化出发,针对本国文化的独特性进行跨文化协同增效理论研究。最后在比较分析3种不同研究视角基础上,认为应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思路,针对独特的中国文化进行跨文化协同增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跨文化协同增效 跨国管理 多元文化团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理者工作压力高阶因素结构分析 被引量:30
3
作者 马剑虹 梁颖 《应用心理学》 CSSCI 1997年第2期21-26,共6页
本研究通过对浙江省七家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工作压力的调查 ,分析了管理者工作压力体验的因素构成 ,揭示了工作压力体验评价的三个维度 :心理、生理和情绪维度 ,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了工作压力的评价量表。比较不同职能部门、不同知识水平的... 本研究通过对浙江省七家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工作压力的调查 ,分析了管理者工作压力体验的因素构成 ,揭示了工作压力体验评价的三个维度 :心理、生理和情绪维度 ,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了工作压力的评价量表。比较不同职能部门、不同知识水平的管理者的工作压力体验 ,发现工作压力体验与工作的生产介入程度有密切联系 ,生产介入程度越深 ,工作压力越大 ;另一方面 ,知识水平也影响着管理者的工作压力 ,学历较低 (如初中学历 )的管理者由于不能满足工作的技术发展要求 ,其工作压力体验显著高于学历较高的管理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压力 高阶因素分析 中层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色认知、控制感及工作压力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83
4
作者 马剑虹 张廷文 《人类工效学》 1999年第4期15-19,共5页
通过对2 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员工的角色认知及工作压力情况的调查,分析了组织中员工角色认知、控制体验与工作压力的因素构成,其分别为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控制感和控制愿望、生理压力和心理压力。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对各构成因素的测... 通过对2 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员工的角色认知及工作压力情况的调查,分析了组织中员工角色认知、控制体验与工作压力的因素构成,其分别为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控制感和控制愿望、生理压力和心理压力。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对各构成因素的测量工具,并分析了各构成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员工角色认知对工作压力具有显著影响,角色冲突通过对心理压力的直接影响,在角色认知对工作压力的影响中起主效应作用。控制体验在角色认知对心理压力的影响中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色认知 控制感 工作压力 角色模糊 角色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决策影响力分布的阶段分析——中英企业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马剑虹 王重呜 +1 位作者 王钢 郑全全 《应用心理学》 CSSCI 1992年第3期65-71,共7页
本研究集中于企业的重大技术变革决策,以中英两国一共18家企业的调查为依据,分析组织各个层次在不同决策阶段的影响力分布状况,以及中英两国的决策影响力分布差异,并讨论了与之有关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决策阶段 决策影响 中英两国 中层管理人员 中国企业 高层管理者 分布状况 英国企业 力分布 分析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职工的工作价值观特征分析 被引量:39
6
作者 马剑虹 倪陈明 《应用心理学》 CSSCI 1998年第1期10-14,共5页
企业管理者可以借助三种不同的力量来激励和影响职工的工作行为 ,一种是外在的经济力量 ,一种是与工作相关的内在激励 ,还有一种是以人的信念和价值观念为基础的影响力。前两种行为激励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传统领域 ,而工作价值观则是近... 企业管理者可以借助三种不同的力量来激励和影响职工的工作行为 ,一种是外在的经济力量 ,一种是与工作相关的内在激励 ,还有一种是以人的信念和价值观念为基础的影响力。前两种行为激励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传统领域 ,而工作价值观则是近来随着组织文化的兴起而提出的新课题。本研究以企业现场调查为基础 ,分析了企业职工的工作价值观的特点 ,指出工作价值观是由工作行为评价因素、组织集体观念因素和个人要求因素三个方面构成 ,它们与职工的工作动机有着显著的相关。职工的工作价值观还表现出年龄的差异 ,年轻职工 (3 0岁以下 )的工作价值观并不是与年长的职工 (3 0岁及以上 )完全不同 ,他们在工作行为评价因素、组织集体观念因素方面有着共同之处 ,但是他们在考虑问题和判断时 ,思想更复杂 ,更多地考虑个人要求因素。不同所有制企业中的职工 ,其工作价值观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其中 ,国有 /集体企业职工的组织集体观念显著地高于外资 /合资企业职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价值观 组织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任及其对公共财物两难博弈中合作行为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马剑虹 徐美玲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11年第1期10-17,共8页
社会两难的行为动机研究认为,害怕和贪婪是人们选择不合作的原因。信任的心理学研究为社会两难的合作行为提供了另一种观点,即害怕被利用的背后实际上体现了博弈者对对方的信任的缺失。鉴于传统社会两难范式存在难以区分信任和合作两个... 社会两难的行为动机研究认为,害怕和贪婪是人们选择不合作的原因。信任的心理学研究为社会两难的合作行为提供了另一种观点,即害怕被利用的背后实际上体现了博弈者对对方的信任的缺失。鉴于传统社会两难范式存在难以区分信任和合作两个因素的问题,本研究设计了"信任—合作"二阶段模拟实验,通过操作重复信托博弈中的信息反馈,研究虚拟多人信托博弈中初始信任和基于经验的信任对随后的公共财物两难博弈中合作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初始信任对基于经验的信任的建立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它对合作行为的作用远不如随后的基于经验的信任;(2)基于经验的信任水平高的被试在随后的公共财物两难博弈中也表现出较高的合作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信任 基于经验的信任 合作 信托博弈 公共财物两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偏爱特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马剑虹 施建锋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02年第3期28-34,共7页
本研究采用等级排序的方法 ,60名被试分别在大、小两种恒定的期望值条件下 ,对不同风险来源和不同风险水平的抽彩方案进行偏爱排序 ,以此来检验组合理论有关风险偏爱模式的假设。结果发现 :( 1 )被试的风险偏爱模式以单峰模式为主 ;( 2 ... 本研究采用等级排序的方法 ,60名被试分别在大、小两种恒定的期望值条件下 ,对不同风险来源和不同风险水平的抽彩方案进行偏爱排序 ,以此来检验组合理论有关风险偏爱模式的假设。结果发现 :( 1 )被试的风险偏爱模式以单峰模式为主 ;( 2 )期望值的大小和不同的风险来源对偏爱模式没有显著影响。通过与美国研究者的结果比较发现 ,中美被试对于固定收益、中等风险和高风险评为最不偏爱的数量上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偏爱 组合理论 中美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时代的组织范式:内部市场 被引量:4
9
作者 马剑虹 张小林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00年第1期53-57,共5页
1990年以来 ,一种被誉为信息时代的组织范式 ,即所谓的自由企业范式 ,受到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很大重视。自由企业范式强调非集中化管理体制 ,灵活的组织内部关系 ,以及内部市场式的经营模式。本文描述了这种组织范式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 1990年以来 ,一种被誉为信息时代的组织范式 ,即所谓的自由企业范式 ,受到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很大重视。自由企业范式强调非集中化管理体制 ,灵活的组织内部关系 ,以及内部市场式的经营模式。本文描述了这种组织范式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原则 ,并对其在西方国家的应用及对我国的意义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企业范式 内部市场 利润中心 成本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紧张与组织对策分析:LISREL建模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剑虹 包蕾萍 《应用心理学》 CSSCI 1999年第2期3-7,共5页
本研究以职业紧张的认知中介理论为出发点 ,分析了管理措施、个体控制感和职业紧张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 ,运用 L isrel建模方法 ,提出了职业紧张的组织参与对策、目标设置对策和领导支持对策。
关键词 职业紧张 认知中介理论 Lisrel建模 组织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决策的影响力分布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剑虹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83-91,共9页
从行动理论的角度分析了组织决策的特征,提出了组织决策的阶段层次理论,并认为:1.决策过程的本质在于形成决策问题的目标手段层次结构;2.决策的层次结构具有阶段性特征,即它是随决策阶段的进展而逐步分化、完善的;3.组... 从行动理论的角度分析了组织决策的特征,提出了组织决策的阶段层次理论,并认为:1.决策过程的本质在于形成决策问题的目标手段层次结构;2.决策的层次结构具有阶段性特征,即它是随决策阶段的进展而逐步分化、完善的;3.组织在其结构上也是一个由分化得来的层次结构。因此,在组织决策过程中,应该根据决策的阶段特征,充分发挥相应组织层次的作用。关于各决策阶段组织影响力分布的调查得到了与理论模型一致的结果,有决策影响力的群体随决策阶段的展开而分化:在决策阶段一直存在两个决策影响力群体,一个是高层管理,另一个是中层管理、基层管理和工人;而在决策阶段二和三,中层管理逐步分化出来,成为第三个独立的影响力群体;在决策阶段四,基层管理代表工人参与决策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显示。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阶段 层次结构 影响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资源两难管理的社会学习过程和动机释放机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剑虹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08年第4期371-377,共7页
公共资源两难的根本问题是个人经济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矛盾。一些人为了追逐个人利益最大,过度获取公共资源,走向"公共的悲剧",或不愿为公共资源作出贡献,"搭便车"现象流行。传统的研究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探讨公... 公共资源两难的根本问题是个人经济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矛盾。一些人为了追逐个人利益最大,过度获取公共资源,走向"公共的悲剧",或不愿为公共资源作出贡献,"搭便车"现象流行。传统的研究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探讨公共资源两难博弈行为的机制,用"贪婪"来解释"搭便车"现象,并根据强化理论以奖励和惩罚作为主要对策。但是,这种理性经济人观点忽视了人的社会动机。实际上,公共资源两难博弈是一个社会互动的过程,人的社会心理因素在其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方法论上有必要从社会人(Homo socius)的人性观来进行分析。本文在当前的相关研究文献基础上,分析了公共资源两难博弈行为的动机模式,从社会学习理论出发,提出了公共资源两难管理的社会学习过程和动机释放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资源两难 公共的悲剧 搭便车 贪婪与害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决策与决策执行的关系——一种行动理性的观点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剑虹 《应用心理学》 CSSCI 1994年第2期25-31,共7页
本文以分析决策与执行的关系为出发点,对人类理性的本质进行了讨论。指出决策研究中存在的“理性分析范式”偏面地把认知分析当作人类理性的本质,忽视了行动的作用,提出了人类理性是“行动理性”的思想。行动既是一种分析方法,是人们深... 本文以分析决策与执行的关系为出发点,对人类理性的本质进行了讨论。指出决策研究中存在的“理性分析范式”偏面地把认知分析当作人类理性的本质,忽视了行动的作用,提出了人类理性是“行动理性”的思想。行动既是一种分析方法,是人们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理解决策问题的独特手段,也是人们创造外界环境、实现决策目标的有效途径。由此提出,决策研究,尤其是组织决策研究,应该重视“行动分析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 分析理性 行动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决策渐进调整过程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剑虹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01年第3期7-12,共6页
许多以全面理性为基础的决策理论都倾向于把决策者对事物的认识作为决策的前提 ,认为一项好的决策只有在充分认识了事物的情况下才是可能的。许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 ,这种假设并不符合实际的情况。本研究以“行动理性”为出发点 ,运用个... 许多以全面理性为基础的决策理论都倾向于把决策者对事物的认识作为决策的前提 ,认为一项好的决策只有在充分认识了事物的情况下才是可能的。许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 ,这种假设并不符合实际的情况。本研究以“行动理性”为出发点 ,运用个案分析技术 ,深入剖析了某电子原件厂历时半年的生产经营决策过程 ,揭示了决策在执行的过程中逐步调整和发展的特征。研究发现 ,作为决策的前提的认识 ,实际上是在该决策的执行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决策者是在决策执行结果的评价基础之上 ,逐步深入地认识决策的关键问题 ,包括 :( 1 )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 ,( 2 )决策方案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 3 )决策执行方法是否适当 ,( 4)决策应采取什么样的程序和方法 ,( 5)决策的形势和条件如何。正是这些“后见” ,使决策者能够逐步调整决策 ,实现决策的“渐进发展”。这种行动决策的思想 ,把决策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 渐进主义 后见行动理性 个案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决策任务的不确定性与决策能力的关系
15
作者 马剑虹 何贵宾 《人类工效学》 1997年第4期33-35,共3页
不确定性是影响决策行为的重要维度,但是决策者对不确定性的评价问题却没有得到系统的分析,尤其是决策者的能力与他对决策任务的不确定性高低评价之间的关系。该研究运用了“四线索二值判断”任务,分析了决策者的判断能力与其不确定... 不确定性是影响决策行为的重要维度,但是决策者对不确定性的评价问题却没有得到系统的分析,尤其是决策者的能力与他对决策任务的不确定性高低评价之间的关系。该研究运用了“四线索二值判断”任务,分析了决策者的判断能力与其不确定性评价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关系,中等能力的决策者不确定性评价最低,较高和较低的能力都将使他们的不确定性评价提高。对于这种现象,作者从不确定性估计依据的多重性及其与能力的交互作用的角度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 决策者 决策能力 决策行为 决策任务 系统 依据 判断能力 估计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决策的影响力分布特征及中英比较
16
作者 马剑虹 王重鸣 F.A.Heller 《应用心理学》 CSSCI 1996年第1期23-29,共7页
本研究深入分析了组织内部各层次及外部机构对 1 8项决策的影响力。结果指出 :①我国企业存在着四种高层管理与中层管理的决策分工协作模型 ,即高层主导决策、中层自主决策、共同决策及层次决策模型 ,这说明我国企业中层管理的作用得到... 本研究深入分析了组织内部各层次及外部机构对 1 8项决策的影响力。结果指出 :①我国企业存在着四种高层管理与中层管理的决策分工协作模型 ,即高层主导决策、中层自主决策、共同决策及层次决策模型 ,这说明我国企业中层管理的作用得到了加强 ,他们对决策的影响高于英国企业。②中国企业中 ,工人和基层管理的影响力普遍较小 ,尤其是在短期决策上 ,他们的影响力显著地小于英国企业。③中、英两国企业工会的影响力都很小 ,没有显著差别。但是从阻止力上分析 ,英国企业工会的作用显著地大于中国企业。这说明阻止力是一种独特的影响决策的方式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影响力 决策阻止力 中英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职务分析
17
作者 马剑虹 胡华敏 《人类工效学》 2003年第4期1-4,共4页
文章总结了职务分析方法在我国的应用情况,分析了需求特点,引入模块化的思想,提出了新的职务分析方法———模块化职务分析,认为职务分析的关键就是将工作中的各项任务进行整理,组成不同的工作模块。建立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时时调整、... 文章总结了职务分析方法在我国的应用情况,分析了需求特点,引入模块化的思想,提出了新的职务分析方法———模块化职务分析,认为职务分析的关键就是将工作中的各项任务进行整理,组成不同的工作模块。建立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时时调整、修改工作模块,对工作模块进行组合,形成职务,从而使职务分析趋于动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分析方法 模块化 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 问卷调查 企业质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素分析在测评表项目分析中的应用
18
作者 马剑虹 《应用心理学》 CSSCI 1989年第2期44-49,共6页
结合理论设想和实验研究,探讨了因素分析应用于测评法项目分析的可能性,发现对测评者进行 Q 型因素分析,既能作为分析项目的手段,为设计和修改项目提供信息,也能分析测评的情况,发现与之有关的偏差。同时也指出,只有将因素分析的数据与... 结合理论设想和实验研究,探讨了因素分析应用于测评法项目分析的可能性,发现对测评者进行 Q 型因素分析,既能作为分析项目的手段,为设计和修改项目提供信息,也能分析测评的情况,发现与之有关的偏差。同时也指出,只有将因素分析的数据与实况访谈相结合,才是实现上述设想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素分析 测评数据 项目分析 项目设计 实验研究 提供信息 评分 测评结果 测量误差 设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设置过程的理性特征分析
19
作者 马剑虹 《应用心理学》 CSSCI 1996年第2期36-41,共6页
本文运用个案研究方法 ,从人类理性的角度分析了企业在不同的生产经营条件下的目标设置方式 ,发现不确定性和目标难度对管理者的目标设置过程有很大的影响。在确定的 ,且任务较容易的情况下 ,目标设置是以一种与理性期望模型相一致的方... 本文运用个案研究方法 ,从人类理性的角度分析了企业在不同的生产经营条件下的目标设置方式 ,发现不确定性和目标难度对管理者的目标设置过程有很大的影响。在确定的 ,且任务较容易的情况下 ,目标设置是以一种与理性期望模型相一致的方式进行的 ,而在高度不确定的条件下 ,管理者则倾向于采用渐进适应的模式设置目标。对管理者的经营活动作进一步深入的分析发现 ,在高难度的任务目标情景中 ,决策者更多地从战略的层次 ,而不是从具体的层次上寻求实现目标的途径 ,从而提出了目标难度与实绩的“策略搜索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设置 渐进适应模型 理性期望模型 策略搜索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动学说与层次论
20
作者 马剑虹 《应用心理学》 1988年第1期42-47,共6页
行动学说强调人类行为的目的性,认为计划指导着行为,从而实现目标。因此,要揭示藐似序列的行为的规律性,有必要深入其背后,研究它的心理调节过程。心理调节是一个目标的层次系统,它既决定了外显的行为的组织,也决定了行为的结果。行动... 行动学说强调人类行为的目的性,认为计划指导着行为,从而实现目标。因此,要揭示藐似序列的行为的规律性,有必要深入其背后,研究它的心理调节过程。心理调节是一个目标的层次系统,它既决定了外显的行为的组织,也决定了行为的结果。行动学说也强调行动过程对心理调节的反作用,在行动的过程中,一方面实现着预定的目标,同时也通过反馈,进一步澄清和完善目标系统的构思。因此,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它又是一个异阶层次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目标的形成过程,实现目标的行动过程,以及目标对行动的调节过程有机地统一了。本文总结了这个学说的一些具体的理论和研究,指出了它对决策研究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调节 层次论 行动过程 目标系统 总目标 层次系统 决策研究 人类行为 目的性 调节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