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泡桐丛枝病感病指示植物的病理变化——Ⅰ.同工酶、酚及酚相关酶 被引量:8
1
作者 胡勤学 周咏芝 +2 位作者 马修理 梁培华 丁达明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57-63,共7页
以感染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的长春花和健康长春花的叶片为材料,对其过氧化物酶、酯酶、谷草转氨酶、总酚及酚相关酶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与健株相比较,病株中三种同工酶的活性降低了,某些酶带颜色变浅或消失:总酚含量与绿原酸含量有... 以感染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的长春花和健康长春花的叶片为材料,对其过氧化物酶、酯酶、谷草转氨酶、总酚及酚相关酶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与健株相比较,病株中三种同工酶的活性降低了,某些酶带颜色变浅或消失:总酚含量与绿原酸含量有所增加:多酚氧化酶与苯丙转氨酶活性明显增强,并讨论了这些变化与类菌原体致病存在的可能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 丛枝病 类菌原体 长春花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日葵菌核病的生物防治试验 被引量:1
2
作者 马修理 邱文平 +3 位作者 胡勤学 胡康洪 梁培华 周咏芝 《湖北农业科学》 1993年第7期16-17,共2页
菌核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可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或绝收。其病原菌——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Bary]可以侵染64科225属383种植物,主要侵染油菜、大豆、向日葵、菜豆、黄瓜、茄子、豆科牧草等作物,对农牧业造成严重危... 菌核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可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或绝收。其病原菌——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Bary]可以侵染64科225属383种植物,主要侵染油菜、大豆、向日葵、菜豆、黄瓜、茄子、豆科牧草等作物,对农牧业造成严重危害。在我国,对菌核病的化学防治和农业综合防治方面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仍未能根治或有效控制该病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菌核病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裂皮病发生情况调查 被引量:1
3
作者 马修理 葛宗民 +1 位作者 周咏芝 丁达明 《湖北农业科学》 1991年第12期20-20,共1页
由柑橘裂皮病类病毒引起的柑橘裂皮病,是我国柑橘生产中仅次于黄龙病的第二大病害。它造成植株砧木纵向裂皮,植株矮化,生长缓慢,甚至死亡,给生产带来重大损失。以前田间调查裂皮病主要采用目测法,但此法对处于慢性感染状态的带毒株不易... 由柑橘裂皮病类病毒引起的柑橘裂皮病,是我国柑橘生产中仅次于黄龙病的第二大病害。它造成植株砧木纵向裂皮,植株矮化,生长缓慢,甚至死亡,给生产带来重大损失。以前田间调查裂皮病主要采用目测法,但此法对处于慢性感染状态的带毒株不易发现,因此很难查明病原的实际蔓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 裂皮病 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的快速培养技术
4
作者 赵鸿燕 周咏芝 +2 位作者 马修理 胡勤学 丁达明 《湖北农业科学》 1989年第12期19-20,共2页
泡桐是我国的速生优良用材树种之一,也是净化空气的绿化树种。随着泡桐种植业的迅速发展,泡桐丛枝病也随之扩散蔓延,严重威胁泡桐的正常生长。1967年日本人土居养二等研究表明,泡桐丛枝病病原系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一种新病原——类菌... 泡桐是我国的速生优良用材树种之一,也是净化空气的绿化树种。随着泡桐种植业的迅速发展,泡桐丛枝病也随之扩散蔓延,严重威胁泡桐的正常生长。1967年日本人土居养二等研究表明,泡桐丛枝病病原系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一种新病原——类菌原体(Mycoplasma like organism,简称MLO)。1985年洪瑞芬等人用合成培养基进行泡桐丛枝病MLO的分离培养,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培养的MLO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 丛枝病 类菌原体 培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桐丛枝病病原及其核酸的分离与性质研究
5
作者 马修理 周咏芝 +1 位作者 赵鸿燕 丁达明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3期34-37,共4页
用0.3M的甘氨酸缓冲液(含0.1M的MgCl<sub>2</sub>,pH7.4)对泡桐丛枝病病树的新鲜或冰冻组织进行抽提,用蜗牛酶处理,并差速离心,获得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然后用蛋白酶E处理,苯酚和氯仿抽提,酒精沉淀,可有效地制备得泡桐丛... 用0.3M的甘氨酸缓冲液(含0.1M的MgCl<sub>2</sub>,pH7.4)对泡桐丛枝病病树的新鲜或冰冻组织进行抽提,用蜗牛酶处理,并差速离心,获得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然后用蛋白酶E处理,苯酚和氯仿抽提,酒精沉淀,可有效地制备得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总核酸。所得总核酸在0.6%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时呈现出大分子和小分子两种电泳带。DNase I RNase A及专一性降解单链核酸的S.酶等分析结果表明,大分子带为DNA,小分子带为RNA,且DNA具有双链性质,RNA具有单链性质。将上述总核酸用RNase A消化,苯酚和氯仿抽提,乙醇沉淀,可获得单一的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DNA。电泳测得其DNA分子量约为1.5×10<sup>7</sup>道尔顿。目前国内外均未见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核酸报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丛枝病 类菌原体 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桐丛枝病的化学诊断
6
作者 马修理 刘瑜 周咏芝 《湖北农业科学》 1990年第1期25-25,29,共2页
泡桐丛枝病在我国泡桐产区十分常见,严重病区发病率高达85%以上,给泡桐生产带来严重危害,已引起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和生产部门的关注。近年来已有很多关于泡桐丛枝病研究的报道。有资料指出,在患丛枝病的泡桐植株内,绿原酸的含量和多... 泡桐丛枝病在我国泡桐产区十分常见,严重病区发病率高达85%以上,给泡桐生产带来严重危害,已引起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和生产部门的关注。近年来已有很多关于泡桐丛枝病研究的报道。有资料指出,在患丛枝病的泡桐植株内,绿原酸的含量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均异常高,以至病叶的抽提液在与空气接触时会很快改变颜色。在此启发下,我们以适应地方需要为主,从简单易行着手,对泡桐丛枝病开展了化学诊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 丛枝病 化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