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旱区棉田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及利用效率对种植密度的响应
1
作者 董祯林 李亚兵 +11 位作者 马云珍 万素梅 董红强 杨北方 冯璐 高飞 周吉双 王程 赵湛 燕飞 陈国栋 熊世武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8-179,共12页
为探究覆膜滴灌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棉田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中棉113’为试验材料,于2022—2023年在一膜六行行距配置的基础上设置6个密度处理(9、12、15、18、21、24万株·hm^(-2)),采用空间网格法布... 为探究覆膜滴灌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棉田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中棉113’为试验材料,于2022—2023年在一膜六行行距配置的基础上设置6个密度处理(9、12、15、18、21、24万株·hm^(-2)),采用空间网格法布置土壤三参数传感器和云平台采集棉田土壤水分数据,分析不同种植密度下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及产量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各密度处理的土壤水分含量均有所增加,当种植密度为21万株·hm^(-2)时土壤水分含量变化最为稳定,维持于0.18~0.20 m^(3)·m^(-3)范围;在整个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在垂直方向10~70 cm位置变化最为活跃。苗后45 d和75 d前后,各处理棉株群体对水分的消耗量达到最大,生育后期逐渐减小;棉株水分消耗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各生育时期的土壤水分消耗量表现为花铃期>蕾期>苗期>吐絮期。两个试验年份籽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当种植密度为21万株·hm^(-2)时,棉花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2022年和2023年产量较其余处理分别提高4.38%~14.09%和5.16%~12.75%,水分利用效率较其余处理分别提高1.32%~9.60%和1.63%~10.08%。因此,一膜六行行距配置下21万株·hm^(-2)可作为旱区棉花实现高产节水的适宜种植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种植密度 水分时空变化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叶剂对棉花抗氧化酶及内源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高丽丽 李淦 +4 位作者 康正华 李健伟 王蜜蜂 马云珍 张巨松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9-446,共8页
为了筛选出适宜的脱叶剂喷施时间及脱叶效果较好的脱叶剂,研究了大田条件下脱叶剂喷施时间及脱叶剂种类对棉花叶片内源激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并探讨了脱叶剂对棉花生理效应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脱叶剂喷施... 为了筛选出适宜的脱叶剂喷施时间及脱叶效果较好的脱叶剂,研究了大田条件下脱叶剂喷施时间及脱叶剂种类对棉花叶片内源激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并探讨了脱叶剂对棉花生理效应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脱叶剂喷施时间为主区,脱叶剂种类为副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喷施540 g/L脱吐隆悬浮剂(主要成分为18%噻苯隆和36%敌草隆)及5.5%噻苯隆悬浮剂后,棉花叶片中脱落酸(AB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升高,生长素(3-吲哚乙酸,IAA)含量下降,其中脱吐隆对叶片膜系统破坏严重;在棉花吐絮率为50%时喷施540 g/L脱吐隆悬浮剂,25 d后棉花脱叶率和吐絮率分别可达90.1%和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叶剂 棉花 抗氧化酶 内源激素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水处理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淦 高丽丽 +4 位作者 康正华 李建伟 王蜜蜂 马云珍 张巨松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92-998,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灌水处理对新陆早57号棉花生长发育、蕾铃变化及产量的影响,为筛选出适宜的灌水分配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在总灌量一致的条件下,设置灌水次数为10、8和6次3个不同灌水处理。【结果】各处... 【目的】研究不同灌水处理对新陆早57号棉花生长发育、蕾铃变化及产量的影响,为筛选出适宜的灌水分配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在总灌量一致的条件下,设置灌水次数为10、8和6次3个不同灌水处理。【结果】各处理间D8处理的主茎日增长量、蕾铃数量、单株铃数以及单铃重最高,皮棉产量与其他处理间达到显著差异。且在棉花关键生育时期D8处理的叶面积指数、SPAD值以及"三桃比例"更为合理。【结论】不同灌水分配方式与棉花单铃重、单株铃数密切相关,在D8处理的灌水分配方式下,结合相应的灌水制度,有利于实现棉花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分配方式 生长发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办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2
4
作者 马云珍 肖昊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2014年第4期97-103,共7页
高等教育发展包括外延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大多实行外延式发展,但随着国内外环境深刻复杂的变化,加上民办高等教育面临着高校适龄生源下行压力、高校适龄生源净流出压力、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压力和高... 高等教育发展包括外延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大多实行外延式发展,但随着国内外环境深刻复杂的变化,加上民办高等教育面临着高校适龄生源下行压力、高校适龄生源净流出压力、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压力和高校教师工资水平上升压力的挑战,迫切需要民办高等教育实行内涵式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可行路径选择包括:加快发展以推进人力资源转型升级为目标的民办成人教育;调整办学定位,凝练大学品质,加强精细化管理;加快推进以开发优质民办高等教育资源为导向的民办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深化民办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办高等教育 内涵式发展 外延式发展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朴汤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50例 被引量:3
5
作者 马云珍 《江西中医药》 2004年第8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剖宫产术后 胃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行距配置方式下棉花适宜种植密度的筛选
6
作者 刘超群 董合林 +6 位作者 万素梅 郑苍松 骆磊 马云珍 董祯林 陈国栋 李鹏程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2-1121,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行距配置棉花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新疆南疆机采棉筛选合理种植方式和适宜密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大田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置4个行距配置方式,即H_(3):1膜3行(76 cm等行距)、H_(4):1膜4行(66+10+66)cm、H... 【目的】研究不同行距配置棉花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新疆南疆机采棉筛选合理种植方式和适宜密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大田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置4个行距配置方式,即H_(3):1膜3行(76 cm等行距)、H_(4):1膜4行(66+10+66)cm、H_(5):1膜5行(10+66+66+10)cm、H_(6):1膜6行(10+66+10+66+10)cm;副区设置3个种植密度,分别为A_(1):15×10^(4)株/hm^(2)、A_(2):18.75×10^(4)株/hm^(2)、A_(3):22.5×10^(4)株/hm^(2),测定棉花农艺性状、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及籽棉产量,筛选不同行距配置下的棉花最适种植密度。【结果】不同行距棉花株高在打顶后表现为随密度增加而增高,A_(3)处理的株高均显著高于A_(1)处理;打顶后棉花茎粗随密度增加而变小,A_(1)处理的茎粗均显著高于A_(3);棉花最大叶面积指数LAI在H_(3)和H_(4)条件下时表现为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在H_(5)和H_(6)条件下则表现为A_(2)密度下最大;不同行距棉花最大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均为A_(2)处理的最大;密度显著影响籽棉产量和单位面积成铃数,行距显著影响单铃重。H_(5)A_(2)获得最高籽棉产量为7026.9 kg/hm^(2),较其他处理高0.8%~14.5%。【结论】1膜3行(H_(3))、1膜4行(H_(4))、1膜6行(H_(6))行距配置下较优化的棉花种植密度为22.5×10^(4)株/hm^(2),1膜5行(H_(5))适宜棉花种植密度为18.75×10^(4)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行距 密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对中棉113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7
作者 董祯林 万素梅 +7 位作者 熊世武 马云珍 毛廷勇 杨北方 骆磊 刘超群 陈国栋 李亚兵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2-1111,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品种中棉113农艺性状、产量及纤维品质等影响,为确定机采模式下中棉113适宜的种植密度提供参考。【方法】以中棉113为供试品种,设置6种密度处理,分别为9×10^(4)株/hm^(2)(D_(1))、12×10^(4)株/...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品种中棉113农艺性状、产量及纤维品质等影响,为确定机采模式下中棉113适宜的种植密度提供参考。【方法】以中棉113为供试品种,设置6种密度处理,分别为9×10^(4)株/hm^(2)(D_(1))、12×10^(4)株/hm^(2)(D_(2))、15×10^(4)株/hm^(2)(D_(3))、18×10^(4)株/hm^(2)(D_(4))、21×10^(4)株/hm^(2)(D_(5))和24×10^(4)株/hm^(2)(D_(6)),分析机采模式下不同种植密度对中棉113生长发育、棉铃空间分布、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中棉113株高、茎粗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叶面积指数均在苗后88 d(8月1日左右)达到峰值,其中D_(5)处理最高,为4.1;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棉铃脱落的果枝高度逐渐由第2果节和3果节向第1果节靠拢,同时棉株上部和下部的两个脱落高频区向中部果枝靠拢。棉铃着生趋向棉株内侧靠拢,吐絮铃主要着生在棉株下部。棉花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而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则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籽棉产量上D_(5)处理最高,为5217.83 kg/hm^(2),与D_(4)处理差异不显著,较D_(1)、D_(2)、D_(3)、D_(6)处理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合理密植有利于促进棉花生长发育,机采棉在1膜6行(66 cm+10 cm)机采模式、种植密度21×10^(4)株/hm^(2)(D_(5))时,有利于中棉113获取较高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种植密度 农艺性状 产量 纤维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拉尔垦区种植密度对中棉113冠层光资源高效利用和空间成铃的影响
8
作者 杨泽 陈国栋 +6 位作者 熊世武 杨北方 马云珍 焦亚辉 董祯林 李亚兵 吴全忠 《中国棉花》 2024年第6期31-36,共6页
本研究旨在分析宽窄行配置下不同种植密度对中棉113冠层光资源利用及成铃结构的影响,明确中棉113在新疆阿拉尔垦区宽窄行种植模式下的合理密度,达到高效利用光能、优化株型与提高产量的目的。设置6个密度:9万株·hm^(-2)(D1)、12万... 本研究旨在分析宽窄行配置下不同种植密度对中棉113冠层光资源利用及成铃结构的影响,明确中棉113在新疆阿拉尔垦区宽窄行种植模式下的合理密度,达到高效利用光能、优化株型与提高产量的目的。设置6个密度:9万株·hm^(-2)(D1)、12万株·hm^(-2)(D2)、15万株·hm^(-2)(D3)、18万株·hm^(-2)(D4)、21万株·hm^(-2)(D5)、24万株·hm^(-2)(D6),采用一膜四行(66+10) cm种植模式,使用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与株式图采集系统,比较不同密度处理对棉花群体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截获率、棉铃空间分布差异以及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密度处理棉花PAR截获率均表现为双峰曲线,且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动态变化。在吐絮期,PAR截获率随密度增加而下降,此时D4处理PAR截获率合理,D6密度过大PAR截获率较低。棉株成铃受PAR截获率影响,随密度增加,成铃在水平方向上向棉株内侧集中(内围铃比例增加),在竖直方向上向棉株中上部集中。D4处理的籽棉单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D1(9万株·hm^(-2))处理的单株优势明显,单株结铃数较高;D4(18万株·hm^(-2))处理的群体优势明显,群体光能利用与成铃结构合理,籽棉产量最高。综上,在新疆阿拉尔地区中棉113的最适宜种植密度为18万株·hm^(-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密度 中棉113 新疆阿拉尔 光合有效辐射 成铃结构 空间分布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胎儿宫内发育不良22例
9
作者 马云珍 《江西中医药》 2007年第3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胎儿宫内发育不良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定点定量施氮对棉花花铃期冠层光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马云珍 董合林 +7 位作者 李玲 李鹏程 郑苍松 李春梅 万素梅 徐文修 王芳 张娜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36-1245,共10页
【目的】研究施氮棉花花铃期冠层光分布和光合日变化的规律及对产量的影响。【方法】连续2年定点定量设置3个施氮处理,分别为未施氮0(N0)、中等施氮270(N270)、高量施氮450(N450)kg/hm^(2),研究定点定量施氮对棉花农艺性状、花铃期冠层... 【目的】研究施氮棉花花铃期冠层光分布和光合日变化的规律及对产量的影响。【方法】连续2年定点定量设置3个施氮处理,分别为未施氮0(N0)、中等施氮270(N270)、高量施氮450(N450)kg/hm^(2),研究定点定量施氮对棉花农艺性状、花铃期冠层光空间分布、花铃期冠层光合日变化、棉铃空间分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连续施氮处理的棉花株高、果枝数、单铃重、单株成铃数相均高于未施氮处理,且存在显著性影响,但施氮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花铃期10:00~19:00各个时段,不同处理棉花冠层PAR截获率均以行距中心为谷底呈现“V”字形。当棉花群体PAR截获率均为0.75~0.9时,未施氮处理的光分布位点在1~4果枝所处的高度,PAR透射率依然有0.25~0.1,N450处理位于7果枝以上的高度,7果枝以下部位获得的光资源很少,导致棉铃脱落严重;N270处理在7果枝及以上高度的PAR光截获仍达0.5~0.9,且在第1果枝处在0.9~1,棉花群体呈现出了良好的光环境。花铃期棉花光合日变化蒸腾速率(Tr)、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均表现为施氮处理高于未施氮处理,施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气孔限制值(Ls)刚好与之相反。增加施氮量明显可以减缓光合“午休”现象,但高量施氮处理棉花光合午休现象减缓的力度反而下降,且在达到第2个峰值之后净光合速率(Pn)下降趋势与N270处理几乎呈一致。叶片水分利用率(WUE)16:00之后未施氮处理的WUE随时间迅速呈线性下降变化,且逐渐低于施氮处理,实收籽棉产量以N270最高为4835.67 kg/hm^(2),较N0、N450分别高出7.25%、5.44%。【结论】连续施氮270 kg/hm^(2),可以获得较优的棉花群体冠层结构,有利于冠层光分布结构,提高光能利用效率,获得较高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氮肥 PAR截获率 冠层结构 光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熟性棉花品种棉铃时空分布及产量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芳 李春梅 +5 位作者 张娜 王家勇 马云珍 李玲 郑苍松 徐文修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2-538,共7页
【目的】研究新疆南疆地区不同熟性棉花品种棉铃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差异规律,为新疆南疆地区选择适宜熟性品种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年设置中早熟品种(中棉所96A)、中熟品种(塔河2号、新陆中73号),分析不同熟性棉花品种棉铃时... 【目的】研究新疆南疆地区不同熟性棉花品种棉铃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差异规律,为新疆南疆地区选择适宜熟性品种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年设置中早熟品种(中棉所96A)、中熟品种(塔河2号、新陆中73号),分析不同熟性棉花品种棉铃时空分布及其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中熟品种(塔河2号、新陆中73号)的株高、茎粗显著高于中早熟品种(中棉所96A),塔河2号、新陆中73号的株高较中棉所96A分别增加了22.28%、9.84%,茎粗分别增加了25.01%、11.55%,中熟品种的果枝始节高度大于中早熟品种;“三桃”比例中伏前桃表现为塔河2号>新陆中73号>中棉所96A,伏桃为中棉所96A>新陆中73号>塔河2号,秋桃为新陆中73号>塔河2号>中棉所96A;棉铃空间分布上,中棉所96A的棉铃主要分布在中下部内围铃,而塔河2号和新陆中73号则分布在下部、上部内围铃;中熟品种中部外围铃的蕾铃脱落率高于中早熟品种相同部位;中早熟品种的单铃重显著高于中熟品种,中棉所96A的单铃重较塔河2号、新陆中73号分别增重了3.15%、7.73%,中棉所96A与塔河2号的籽棉产量比新陆中73分别提高了3.53%、2.70%。【结论】中早熟品种中棉所96A和中熟品种塔河2号均适宜在新疆南疆地区种植,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熟性 品种 棉铃时空分布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株行距配置对机采棉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玲 董合林 +5 位作者 马云珍 李鹏程 李春梅 张娜 万素梅 徐文修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13-721,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分析机采棉适宜的种植方式。【方法】在同一密度(18×104株/hm 2)下设置3种株行距配置方式:一膜三行(76 cm+76 cm+76 cm等行距,株距7 cm);一膜四行(76 cm+66 cm+10 cm+... 【目的】研究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分析机采棉适宜的种植方式。【方法】在同一密度(18×104株/hm 2)下设置3种株行距配置方式:一膜三行(76 cm+76 cm+76 cm等行距,株距7 cm);一膜四行(76 cm+66 cm+10 cm+76 cm,平均行距57 cm,株距10 cm);一膜六行(66 cm+10 cm,平均行距38 cm,株距14.6 cm),分析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棉花农艺性状、叶面积指数、棉铃时空分布、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一膜三行模式下的棉花株高、果枝始节高度均优于其他模式;叶面积指数在盛铃期达到峰值,其中一膜三行处理叶面积指数较一膜四行、一膜六行处理分别高出11.57%、4.50%。产量以一膜三行处理最高,为6269.46 kg/hm 2,较一膜四行、一膜六行分别高出4.06%、4.85%,各处理间棉花纤维品质基本无差异。【结论】一膜三行等行距种植模式更适合作为机采棉种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棉 株行距配置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对棉花干物质积累特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周相 冯璐 +6 位作者 刘锦涛 李亚兵 杨北方 李志鹏 马云珍 范正义 王冀川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3-48,共6页
为明确种植方式与密度互作对棉花干物质积累特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本试验设置两种种植方式,即A1:双行(66cm+10cm),A2:单行(76cm+76cm+76cm);每种种植方式设置3个密度,即:12万株/hm^(2)(B1)、18万株/hm^(2)(B2)和24万株/hm^(2)(B3),研究... 为明确种植方式与密度互作对棉花干物质积累特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本试验设置两种种植方式,即A1:双行(66cm+10cm),A2:单行(76cm+76cm+76cm);每种种植方式设置3个密度,即:12万株/hm^(2)(B1)、18万株/hm^(2)(B2)和24万株/hm^(2)(B3),研究两种种植方式下不同密度对棉花单株干物质积累分配、叶面积指数及产量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种植方式下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均随密度增加而减少,且整个生育期均以低密度处理单株干物质量最高,吐絮期A2单株干物质增加量比A1大,单行种植更利于干物质积累并向生殖器官转移。随生育进程,棉花叶面积指数总体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且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A1B3处理整个生育期叶面积指数都保持着较高水平。单株成铃数、衣分和铃重均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少;双行种植的产量普遍低于单行种植,两种种植方式下18万株/hm^(2)密度处理产量较高,其中A2B2处理产量最高,为5724kg/hm^(2)。综之,两种种植方式均以18万株/hm^(2)密度更适合南疆棉花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种植方式 密度 干物质 叶面积指数 产量构成 南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76 cm等行距机采棉冠层结构、冠层温湿度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家勇 李春梅 +5 位作者 徐文修 李鹏程 张娜 李玲 马云珍 王芳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609-2617,共9页
【目的】筛选出适宜76 cm等行距种植的机采棉最适宜种植密度。【方法】2020年4~10月采用76 cm等行距地膜种植,设置9×10^(4)株/hm^(2)(A)、12×10^(4)株/hm^(2)(B)、15×10^(4)株/hm^(2)(C)、18×10^(4)株/hm^(2)(D)、2... 【目的】筛选出适宜76 cm等行距种植的机采棉最适宜种植密度。【方法】2020年4~10月采用76 cm等行距地膜种植,设置9×10^(4)株/hm^(2)(A)、12×10^(4)株/hm^(2)(B)、15×10^(4)株/hm^(2)(C)、18×10^(4)株/hm^(2)(D)、21×10^(4)株/hm^(2)(E)5个种植密度进行田间试验,测定叶面积指数(LAI)、叶倾角(MLA)、冠层开度(DIFN)、光截获率(PAR)、冠层温度、湿度、产量等指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冠层结构、冠层温湿度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各处理棉花叶面积指数和叶倾角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呈现现为E>D>C>B>A,冠层开度则基本呈现出A>B>C>D>E;各处理的光截获率在空间上基本上呈现出“V”型变化趋势,且密度越大,冠层内平均温度越低、平均湿度越高。当处理水平为15×10^(4)株/hm^(2)时,单株铃数和单铃重较对照有显著提高,同时获得的籽棉产量较高为4849.96 kg/hm^(2)。分别依次比其他处理增产41.94%、24.20%、4.72%和15.20%。【结论】密度以15×10^(4)株/hm^(2)可以获得较优的棉花群体冠层结构,有利于冠层光分布,并获得较高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76 cm等行距 种植密度 冠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度棉花群体光分布和棉铃空间分布差异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锦涛 冯璐 +9 位作者 杨北方 古力巴努尔·阿依甫 李志鹏 周相 马云珍 陈国栋 李亚兵 熊世武 辛明华 范正义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2-28,共7页
为筛选出适宜南疆棉花的合理种植密度,本试验以中641为供试品种,设置12万株/hm^(2)(Ⅰ:低密度)、18万株/hm^(2)(Ⅱ:中密度)和24万株/hm^(2)(Ⅲ:高密度)3个密度处理,采用(76 cm+76 cm)一膜三行种植模式,使用LI-191SA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 为筛选出适宜南疆棉花的合理种植密度,本试验以中641为供试品种,设置12万株/hm^(2)(Ⅰ:低密度)、18万株/hm^(2)(Ⅱ:中密度)和24万株/hm^(2)(Ⅲ:高密度)3个密度处理,采用(76 cm+76 cm)一膜三行种植模式,使用LI-191SA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与棉花数据采集系统,研究比较不同密度处理棉花花铃期群体光合有效辐射截获情况与棉铃空间分布差异及其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密度处理棉花全天光合有效辐射(PAR)截获量趋势均表现为双峰曲线,其中,中密度群体与高密度群体的截获量水平在近似范围。各处理冠层PAR截获率空间分布均呈现“V”字型,随种植密度增大“V”型愈发不明显。受冠层PAR空间分布调控,棉花成铃区域由分散型向棉株内侧集中,随群体郁闭度增大,脱落高发果枝向棉株中部靠拢。不同处理间个体产量差异显著,单位面积干物质重与总生物量差异不显著。综之,南疆阿拉尔地区中641品种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18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种植密度 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 棉铃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处妊娠临床治疗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云珍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25期147-148,共2页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处妊娠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和研究。方法选择30例于2012年1月—2013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处妊娠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对全部患者进行对症治疗,观察和分析治疗效果。...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处妊娠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和研究。方法选择30例于2012年1月—2013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处妊娠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对全部患者进行对症治疗,观察和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全部30例患者病情均得到控制,最终康复出院,随访结果显示3例患者康复后1年再次成功妊娠,没有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结论及早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处妊娠患者进行B超检查,能够使患者病情及早获得确诊,有利于为临床医生进行对症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使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术后子宫疤痕处妊娠 临床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