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密度校验码及其在图像传输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马丕明 袁东风 +1 位作者 杨秀梅 张海刚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269-1275,共7页
低密度校验(Low-Density Parity-Check,LDPC)码是一种基于图和迭代译码的信道编码方案,性能非常接近Shannon极限且实现复杂度低,具有很强的纠错抗干扰能力.该文深入研究了LDPC码的编码和译码基本原理,并将其应用于移动衰落信道图像的传... 低密度校验(Low-Density Parity-Check,LDPC)码是一种基于图和迭代译码的信道编码方案,性能非常接近Shannon极限且实现复杂度低,具有很强的纠错抗干扰能力.该文深入研究了LDPC码的编码和译码基本原理,并将其应用于移动衰落信道图像的传输中,仿真结果表明LDPC码能为图像传输带来显著的性能提高,且系统复杂度低,译码时延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校验码 图和迭代译码 RAYLEIGH 衰落信道 图像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规则LDPC码的不等错误保护性能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马丕明 袁东风 杨秀梅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2-136,共5页
提出了一种具有不等错误保护性能的非规则低密度校验(LDPC,low-density parity-check)码信道编码方案, 构造了重量递增校验(weight-increasing parity-check)矩阵,系统编码时,重要信息比特映射到LDPC码的“精华”比特上。AWGN和Raylieg... 提出了一种具有不等错误保护性能的非规则低密度校验(LDPC,low-density parity-check)码信道编码方案, 构造了重量递增校验(weight-increasing parity-check)矩阵,系统编码时,重要信息比特映射到LDPC码的“精华”比特上。AWGN和Rayliegh衰落信道的仿真结果表明,与随机构造的非规则LDPC码相比,WICP-LDPC码具有好的UEP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规则低密度校验码 度分布 密度进化法 图像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oS要求的全双工中继多载波安全系统的功率分配研究
3
作者 马丕明 梁绥 +2 位作者 马艳波 熊海良 杨阳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60-865,共6页
针对采用非理想干扰消除的全双工中继的多载波安全通信系统,借助安全有效容量引入时延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QoS)限制,该文提出一种满足统计时延QoS要求的功率分配策略。在对中继干扰功率和总功率进行限制的条件下,考虑统计时延... 针对采用非理想干扰消除的全双工中继的多载波安全通信系统,借助安全有效容量引入时延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QoS)限制,该文提出一种满足统计时延QoS要求的功率分配策略。在对中继干扰功率和总功率进行限制的条件下,考虑统计时延QoS要求,以最大化系统的安全有效容量为目标,建立优化问题,研究系统的功率分配策略。进一步,通过泰勒近似方法,简化原凸优化问题,并基于拉格朗日对偶方法和卡罗需-库恩-塔克(Karush-Kuhn-Tucker,KKT)条件,采用子梯度迭代法得到最优解并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最优功率分配策略可以获得最大的安全有效容量,同时可以满足时延QoS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双工中继 安全有效容量 功率分配 拉格朗日对偶方法 子梯度迭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信噪比条件下M元扩频UWB通信体制研究
4
作者 熊海良 马丕明 +1 位作者 杜正锋 袁东风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6-461,共6页
提出一种M元扩频超宽带(UWB)通信方案,从频谱特性、同步方案、误码性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论述。从频谱上看,所提方案发送信号更接近于白噪声谱,隐蔽性好、抗侦察能力强,特别适合于隐蔽通信应用;在抗噪声性能方面,与直接序列超宽带(DS-U... 提出一种M元扩频超宽带(UWB)通信方案,从频谱特性、同步方案、误码性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论述。从频谱上看,所提方案发送信号更接近于白噪声谱,隐蔽性好、抗侦察能力强,特别适合于隐蔽通信应用;在抗噪声性能方面,与直接序列超宽带(DS-UWB)相比,能显著改善误码特性,降低误码率曲线中的归一化信噪比,并具有逼近香农容量极限的趋势。同时,充分挖掘信号隐含周期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伪噪声(PN)码的M元扩频UWB信号快速同步方案,以便在进行极低信噪比UWB通信时,可彻底消除信令支路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传输效率与隐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带(UWB) M元扩频 信噪比(SNR) 隐蔽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预判决信息的LDPC码编码调制方案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海刚 李长春 +1 位作者 马丕明 袁东风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9-513,共5页
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是Turbo码以外另一种性能接近香农限的好码。本文将LDPC码与比特交 织编码调制(BICM)相结合,首先给出了在不使用传统解调器与译码器之间迭代的情况下8PSK调制方案在AWGN 信道和Rayleigh衰落信道中的性能(简称为... 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是Turbo码以外另一种性能接近香农限的好码。本文将LDPC码与比特交 织编码调制(BICM)相结合,首先给出了在不使用传统解调器与译码器之间迭代的情况下8PSK调制方案在AWGN 信道和Rayleigh衰落信道中的性能(简称为无迭代方案)。然后提出了一种新的接收端解决方案:首先对接收符号 进行预判决,判决信息被用来调整解调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不使用解调器与译码器之间迭代所造成的性能 损失,并且相对于无迭代方案接收端复杂度几乎没有变化,但性能却有所提高。这说明原有比特度量产生方法并不 是最佳的,该文使用预判决信息的方案给出了一个改善的思路。通过仿真结果可以得到结论:使用本文所提出的方 案在AWGN信道和Rayleigh衰落信道中都可以在不增加复杂度的情况下提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奇偶校验 比特交织编码调制 编码调制 RAYLEIGH衰落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PGA内RS编码器的3种算法实现 被引量:2
6
作者 胡国庆 马丕明 宋文日童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09年第2期52-55,共4页
RS码是一种纠错能力强、使用广泛的多进制循环码。首先介绍了RS编码器原理、有限域乘法器的实现方法以及设计实现的一般框图,然后以RS(204,188,8)码为例,给出了采用一般乘法器、常数乘法器和常数加法器的RS编码器的算法实现原理,并基于... RS码是一种纠错能力强、使用广泛的多进制循环码。首先介绍了RS编码器原理、有限域乘法器的实现方法以及设计实现的一般框图,然后以RS(204,188,8)码为例,给出了采用一般乘法器、常数乘法器和常数加法器的RS编码器的算法实现原理,并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给出了实现方法,根据设计实现的结果,分析了算法的优劣,最后得到了较优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码 编码器 有限域 FP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壳聚糖/氧化石墨烯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对Pb(Ⅱ)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鲁中 肖建霞 +3 位作者 王竹 马丕明 东为富 陈明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2-115,共4页
制备聚乙烯醇(PVA)/壳聚糖(CTS)/氧化石墨烯(GO)复合水凝胶球,通过红外光谱(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水凝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pH值、吸附时间及重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对吸附Pb(Ⅱ)(二价铅离子)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5.5、30℃时... 制备聚乙烯醇(PVA)/壳聚糖(CTS)/氧化石墨烯(GO)复合水凝胶球,通过红外光谱(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水凝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pH值、吸附时间及重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对吸附Pb(Ⅱ)(二价铅离子)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5.5、30℃时,复合水凝胶对Pb(Ⅱ)的饱和吸附量达到198.00mg/g,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为熵推动的自发吸热过程。与未加氧化石墨烯相比,复合水凝胶的最大吸附容量明显提高。对Pb(Ⅱ)吸附,可再生重复使用6次而吸附量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壳聚糖 氧化石墨烯 水凝胶 Pb(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银聚乙烯醇/纳米晶纤维素/氧化石墨烯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梁真真 白绘宇 +5 位作者 张胜文 王玮 石刚 马丕明 东为富 刘晓亚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7-91,共5页
首先通过溶液共混浇铸成膜法制备了聚乙烯醇/纳米晶纤维素/氧化石墨烯(PVA/CNC/GO)复合膜,随后将其浸泡在AgNO3的乙醇/水混合溶液中,通过PVA还原Ag+制得了负载Ag的PVA/CNC/GO复合膜。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万能材... 首先通过溶液共混浇铸成膜法制备了聚乙烯醇/纳米晶纤维素/氧化石墨烯(PVA/CNC/GO)复合膜,随后将其浸泡在AgNO3的乙醇/水混合溶液中,通过PVA还原Ag+制得了负载Ag的PVA/CNC/GO复合膜。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万能材料试验机等手段对复合膜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CNC和GO质量比为1∶2时,Ag负载量达到最大值9.51%。所制备的载Ag复合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优异的抗菌活性,同时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耐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纳米晶纤维素 氧化石墨烯 抗菌复合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钠基蒙脱土复合超强机械性能双网络抗菌水凝胶(英文)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婷 向双飞 +3 位作者 东为富 马丕明 施冬健 陈明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761-2768,共8页
通过两步自由基聚合法成功制备了纳米蒙脱土复合双网络水凝胶。蒙脱土与阳离子单体进行离子交换后以离子键作用于凝胶网络体系成为化学交联点,同时吸附大分子链作为水凝胶的物理交联点。双网络结构进一步提高凝胶的机械性能。力学性能... 通过两步自由基聚合法成功制备了纳米蒙脱土复合双网络水凝胶。蒙脱土与阳离子单体进行离子交换后以离子键作用于凝胶网络体系成为化学交联点,同时吸附大分子链作为水凝胶的物理交联点。双网络结构进一步提高凝胶的机械性能。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蒙脱土含量增加,水凝胶的杨氏模量、拉伸强度、压缩模量以及压缩强度提高,同时增加第一网络单体浓度,双网络水凝胶的机械性能进一步提高。扫描电镜微观形貌分析表明,蒙脱土的加入促进水凝胶的网络结构更加紧密,并形成大量的纤维状微网络结构,由此,水凝胶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抑菌实验表明,因含有季铵盐阳离子,水凝胶对大肠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都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蒙脱土 纳米复合凝胶 双网络 机械性能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脱土纳米复合双网络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婷 黄池光 +3 位作者 向双飞 马丕明 东为富 陈明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65,共3页
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一系列不同蒙脱土(MMT)含量的PAMPS(聚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PAM(聚丙烯酰胺)/MMT水凝胶。结果表明,MMT的加入有助于水凝胶平衡溶胀率的增加,且提高水凝胶的机械性能,其中最大杨氏模量为24.0kPa,屈服强度为372kPa... 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一系列不同蒙脱土(MMT)含量的PAMPS(聚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PAM(聚丙烯酰胺)/MMT水凝胶。结果表明,MMT的加入有助于水凝胶平衡溶胀率的增加,且提高水凝胶的机械性能,其中最大杨氏模量为24.0kPa,屈服强度为372kPa,最大压缩模量为40kPa,压缩断裂应力为24.8MPa。对水凝胶断面微观形貌分析表明,MMT的加入使得复合水凝胶网络的孔径逐渐变小,网络的孔壁也逐渐变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土 水凝胶 双网络 纳米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癸二酸甘油酯/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11
作者 严洋洋 王润霄 +2 位作者 马丕明 陈明清 东为富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2-44,共3页
通过一步法得到了力学性能优异的碳纳米管(CNT)改性的聚癸二酸甘油酯纳米复合材料。将CNT分散在甘油中后与癸二酸进行缩聚反应,通过改变碳纳米管的添加量、癸二酸与甘油之间的配比以及固化时间得到了一系列的聚酯纳米复合材料。结果表明... 通过一步法得到了力学性能优异的碳纳米管(CNT)改性的聚癸二酸甘油酯纳米复合材料。将CNT分散在甘油中后与癸二酸进行缩聚反应,通过改变碳纳米管的添加量、癸二酸与甘油之间的配比以及固化时间得到了一系列的聚酯纳米复合材料。结果表明:CNT能明显的提高弹性体的强度和硬度,该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同时研究了CNT对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凝胶含量等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材料断面形貌,可以发现一定量的碳纳米管可以较均匀地分散在聚合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聚癸二酸甘油酯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材料方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模式的改革探索
12
作者 施冬健 陈明清 +2 位作者 东为富 张洪吉 马丕明 《教师》 2021年第2期96-97,共2页
针对现今高分子材料专业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中的导师团队单一、国际化交流程度低、培养模式简单等问题,本课题拟在"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以江南大学国际联合实验室为依托,从培养理念、国际导师团队构建、培养目标定位、产学... 针对现今高分子材料专业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中的导师团队单一、国际化交流程度低、培养模式简单等问题,本课题拟在"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以江南大学国际联合实验室为依托,从培养理念、国际导师团队构建、培养目标定位、产学研结合和教育质量评价等多个角度入手,探索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新模式,以提升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总体水平,提高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创新能力及国际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国际化模式 团队构建 培养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