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分析香附子对铅胁迫生理响应及其铅积累特性 被引量:4
1
作者 饶通德 陈书鸿 +1 位作者 潘杰 余顺慧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73-1077,共5页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研究了不同铅浓度下(0、50、100、400、800、1500、2500 mg/L)香附子根、茎和叶的化学组成变化,同时测定铅积累特性。结果表明:根组织在2924和3410 cm-1处吸光度先升后降,反映氨基酸和糖类等有机物在低浓...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研究了不同铅浓度下(0、50、100、400、800、1500、2500 mg/L)香附子根、茎和叶的化学组成变化,同时测定铅积累特性。结果表明:根组织在2924和3410 cm-1处吸光度先升后降,反映氨基酸和糖类等有机物在低浓度Pb2+处理时常作为渗透性调节物质出现,随着Pb2+含量增大至耐铅性,其合成和运输被抑制,有机物含量下降。此外,根组织在1381 cm-1处吸光度先升后降,可能与香附子在细胞壁上增加抗逆性有关,即低浓度Pb2+处理下细胞壁可通过提高阳离子交换能力增强耐铅性;茎组织在1056、1381、1635、2924、3410 cm-1等处吸光度变化不明显,表明有耐铅性;叶组织在1635 cm-1处的显著特征峰可能与叶中氨基酸、蛋白质和多肽类物质含量升高有关;香附子根、茎、叶在1064 cm-1附近吸光度的变化,表现膜脂过氧化,与其耐铅性有关。另外,香附子根和地上部分的铅含量随Pb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地上部分对铅的积累量小于地下部分,说明根部只有部分转移到地上,有效保护了地上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附子 铅胁迫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化学组成 铅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肥对延胡索植株铜污染的缓解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饶通德 张静宇 +6 位作者 余顺慧 谭俊 潘杰 熊凯丽 王利 祁俊生 盛笠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5-90,共6页
缓解重金属污染对植物伤害的方法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铜(Cu)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过量的Cu则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钾(K)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施用钾肥(K2SO4)能明显增加植物的抗逆性。为了探讨外源K... 缓解重金属污染对植物伤害的方法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铜(Cu)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过量的Cu则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钾(K)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施用钾肥(K2SO4)能明显增加植物的抗逆性。为了探讨外源K对Cu胁迫下延胡索植株生理生化响应的调节作用,为延胡索高效经济,优质高产的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以小叶型延胡索(Cf)和大叶型延胡索(C)为研究材料,采用土培的方法,研究外源K对Cu胁迫下2个延胡索叶型植株生长、抗氧化酶系统和Cu积累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浓度Cu胁迫下外源K的最适缓解浓度均为200 mg/kg。200 mg/kg K能明显缓解Cu胁迫对2种叶型(C和Cf)植株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加植株的耐Cu性;尽管存在一定的叶型差异,但外源K能使2种叶型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降低,降低了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从而缓解Cu对延胡索植株的毒害。另外,外源K影响Cu对延胡索植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Cu的积累,其影响程度与延胡索叶型有关,其中能显著降低大叶型延胡索植株地下部分Cu含量(p<0.05)。机制较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 缓解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_3O_4@PAA-RB荧光纳米粒子荧光增强法检测环境水样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3
作者 饶通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9期5544-5545,5709,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荧光增强法检测环境水样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方法]以四氧化三铁-聚丙烯酸-罗丹明B(Fe3O4@PAA-RB)荧光纳米粒子为荧光探针,通过优化试验条件,建立了一种新的荧光增强法测定环境水样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荧光增强法检测环境水样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方法]以四氧化三铁-聚丙烯酸-罗丹明B(Fe3O4@PAA-RB)荧光纳米粒子为荧光探针,通过优化试验条件,建立了一种新的荧光增强法测定环境水样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结果]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当SDS的浓度为0.5~16.0μmol/L时,纳米荧光探针荧光信号的增加值与SDS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51μmol/L。对4.0μmol/L SDS溶液连续测定6次,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3%。将该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SDS的检测,回收率达96.3%~105.5%,结果较好。[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避免了烦琐的溶剂萃取过程以及有毒有害有机溶剂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增强法 Fe3O4@PAA-RB荧光纳米粒子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修饰聚丙烯酸合成超顺磁/荧光纳米复合粒子 被引量:9
4
作者 莫志宏 饶通德 杨小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81-1884,共4页
在聚丙烯酸修饰的Fe3O4纳米粒子表面共价结合罗丹明B,获得分散性和荧光信号均得到改善的超顺磁/荧光复合纳米材料.分别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 在聚丙烯酸修饰的Fe3O4纳米粒子表面共价结合罗丹明B,获得分散性和荧光信号均得到改善的超顺磁/荧光复合纳米材料.分别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合成的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羧基化的Fe3O4纳米粒子和Fe3O4-荧光纳米复合材料的粒径基本相同,为6~10nm.Fe3O4-荧光纳米复合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为39.2A.m2/kg,室温下呈现超顺磁性,具有较强的荧光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顺磁性 聚丙烯酸表面修饰 共价结合法 荧光 纳米复合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胁迫对狗牙根生理特性和铅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星 王小丽 +3 位作者 吴洁宁 潘杰 余顺慧 饶通德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期167-170,共4页
为阐明铅胁迫对植物的毒害机制和重金属污染土壤、水体的植物修复模式,采用水培的方法,模拟三峡库区长江水体Pb2+污染环境,研究不同浓度Pb2+胁迫对三峡库区库岸适生植物狗牙根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 为阐明铅胁迫对植物的毒害机制和重金属污染土壤、水体的植物修复模式,采用水培的方法,模拟三峡库区长江水体Pb2+污染环境,研究不同浓度Pb2+胁迫对三峡库区库岸适生植物狗牙根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叶绿素含量和铅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铅胁迫初期(Pb2+<20mg/L),植株SOD、CAT活性和叶绿素含量明显升高,最高点分别是361.78 U/g FW、215.16U/(g·min)和2.99mg/L;随着Pb2+浓度的增加及胁迫时间的延长,SOD、CAT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最低点分别是152.87U/g FW、162.12U/(g·min)和1.44mg/L;而狗牙根叶片中POD整体呈上升趋势,最高点是291.12U/g FW;同时,狗牙根对Pb2+的积累主要分布于根,其次为茎。结论:狗牙根能明显降低江水中的Pb2+含量,可作为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的优良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牙根 铅胁迫 抗氧化酶系统 叶绿素 铅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鲫鱼不同浓度血液成分的光谱特性研究
6
作者 梁丽娇 饶通德 吴能表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8-92,共5页
测定了浓度分别为0.25%、0.5%、1%、2%、5%的鲫鱼血浆、红细胞和全血溶液的吸收、荧光和共振散射光谱,并对谱线特征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血浆的荧光光谱和共振散射光谱均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红细胞和全血溶液则同时表现为先升... 测定了浓度分别为0.25%、0.5%、1%、2%、5%的鲫鱼血浆、红细胞和全血溶液的吸收、荧光和共振散射光谱,并对谱线特征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血浆的荧光光谱和共振散射光谱均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红细胞和全血溶液则同时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并且荧光光谱还出现了蓝移的现象.研究结果对光诱导生物组织自体荧光诊断技术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 荧光 共振散射光 全血 血浆 红细胞 蓝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Ⅵ)、Pb(Ⅱ)胁迫对双穗雀稗生长发育的影响
7
作者 陈明君 傅杨武 +3 位作者 饶通德 胡光倩 欧春益 马萍娥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809-2814,共6页
以消落带适生植物双穗雀稗(Paspalum distichum L.)为实验材料,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外源重金属Cr(Ⅵ)、Pb(Ⅱ)单一及复合处理时对双穗雀稗生长及Cr、Pb在双穗雀稗中的迁移富集情况。结果表明:1低浓度Cr(≤80μmol/L)、Pb(≤400μmol/L)... 以消落带适生植物双穗雀稗(Paspalum distichum L.)为实验材料,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外源重金属Cr(Ⅵ)、Pb(Ⅱ)单一及复合处理时对双穗雀稗生长及Cr、Pb在双穗雀稗中的迁移富集情况。结果表明:1低浓度Cr(≤80μmol/L)、Pb(≤400μmol/L)对双穗雀稗生长有促进作用,根系耐性指数大于1,双穗雀稗叶片的叶绿素质量分数明显上升;而随着Cr、Pb浓度的增加,双穗雀稗的生长显现出中毒现象,叶尖发黄且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下降,根部变成黑褐色,根系耐性指数小于1;2双穗雀稗主要通过地下部和地上部迁移富集Cr和Pb,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迁移富集量逐渐增大,Cr(Ⅵ)、Pb(Ⅱ)共存对Cr、Pb迁移富集有协同作用。3Cr、Pb在双穗雀稗中的转运系数小于1,不是铬、铅的超累积植物,但能明显降低水体中的Cr、Pb,因而双穗雀稗既是消落带植被重建的优良物种,也能较好修复水体中的铬、铅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胁迫 双穗雀稗 叶绿素 生长发育 重金属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