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易龙生 饶玲华 +1 位作者 王鑫 王浩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4-97,共4页
用L(93)4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温度、含固率、接种率和pH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沼气量的影响,确定了考察因子的主次以及最优工艺条件,并针对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温度、接种率和pH)进行了单因素验证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55℃、pH值为7... 用L(93)4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温度、含固率、接种率和pH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沼气量的影响,确定了考察因子的主次以及最优工艺条件,并针对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温度、接种率和pH)进行了单因素验证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55℃、pH值为7、接种率为30%、含固率为8%时,厌氧发酵产沼气的产率最大为633.8 mL/gVS餐厨垃圾;各因素对沼气产量影响大小的顺序依次为温度、pH值、接种率和含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厌氧发酵 正交实验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厨垃圾理化性质及其厌氧发酵产气潜力分析 被引量:29
2
作者 易龙生 饶玲华 +1 位作者 王鑫 王浩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84-1588,共5页
以某学校餐厨垃圾为原料,分别从物理组成、含水率、挥发性固体含量以及营养元素等方面对餐厨垃圾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餐厨垃圾及其组分进行厌氧发酵产沼气能力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餐厨垃圾以米饭为主,具有高含水率和高有机物... 以某学校餐厨垃圾为原料,分别从物理组成、含水率、挥发性固体含量以及营养元素等方面对餐厨垃圾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餐厨垃圾及其组分进行厌氧发酵产沼气能力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餐厨垃圾以米饭为主,具有高含水率和高有机物含量的特性,且营养组成完全满足厌氧发酵工艺的要求。混合餐厨垃圾、米饭、蔬菜和肉类的沼气产率分别为:508.3,478.2,433.3和206.8 mL/g(按挥发性固体计),混合餐厨垃圾的沼气产率比米饭、蔬菜、肉类分别高6.3%,17.3%和145.8%,各组分间营养物质的良性互补可能是导致混合餐厨垃圾产量更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厌氧发酵 产沼气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方案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饶玲华 李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237-240,共4页
综述了中国餐厨垃圾特点、现状及当前餐厨垃圾处理技术(饲料化、肥料化、厌氧发酵和焚烧)的原理、工艺流程、技术特点等。通过技术分析、经济分析对比饲料化、肥料化、厌氧发酵和焚烧4种处理工艺。结果表明:焚烧工艺从技术、经济效益等... 综述了中国餐厨垃圾特点、现状及当前餐厨垃圾处理技术(饲料化、肥料化、厌氧发酵和焚烧)的原理、工艺流程、技术特点等。通过技术分析、经济分析对比饲料化、肥料化、厌氧发酵和焚烧4种处理工艺。结果表明:焚烧工艺从技术、经济效益等方面均是一项值得研发和推广的餐厨垃圾处理技术,可有效解决餐厨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的难题,且具有极佳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技术分析 经济分析 焚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蔬垃圾厌氧消化产气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管志云 饶玲华 李平 《农业与技术》 2019年第20期44-45,共2页
果蔬是我国的第二大农作物,每年产生大量的果蔬垃圾,厌氧消化是其最合适的处理方式,果蔬厌氧消化过程中产气不稳定,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分析得出甲烷的理论产气量与含碳量和含氢量有关,动力学模型主要以ADM1为主,果蔬垃圾负荷高会导致大... 果蔬是我国的第二大农作物,每年产生大量的果蔬垃圾,厌氧消化是其最合适的处理方式,果蔬厌氧消化过程中产气不稳定,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分析得出甲烷的理论产气量与含碳量和含氢量有关,动力学模型主要以ADM1为主,果蔬垃圾负荷高会导致大量的脂肪酸产生抑制甲烷生产,其单相厌氧易导致酸化,最佳的发酵温度为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蔬垃圾 厌氧消化 负荷 温度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