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专题意象与深度阅读——以陶渊明“松菊”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饶满林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42,共4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1]这一课程设计思路,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注入无限活力。综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1]这一课程设计思路,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注入无限活力。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征包含合作性、探究性、实践性、全面性和生活性。综合性学习,给学生创造了更大的语言运用空间,将课堂内外、家校社会、万物自然都变成学习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学习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 综合性学习 义务教育 语文素养 课程设计 语言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祥林嫂看《祝福》中的重复艺术 被引量:3
2
作者 饶满林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3-45,共3页
重复,因其啰唆而为人厌烦;重复,在语法上还是毛病之一;但从叙事学角度说,重复是叙事艺术的一种,有独特的艺术价值。音乐的重复,可以增强韵律;绘画的重复,可以拓展想象空间。热奈特说:“一件事不仅能够而且可以再发生或者重复,‘重复’... 重复,因其啰唆而为人厌烦;重复,在语法上还是毛病之一;但从叙事学角度说,重复是叙事艺术的一种,有独特的艺术价值。音乐的重复,可以增强韵律;绘画的重复,可以拓展想象空间。热奈特说:“一件事不仅能够而且可以再发生或者重复,‘重复’本质上是思想构筑,它除去每次出现的特点,保留它同类别其他次出现的共同点,一系列相类似的事件可以被称为‘相同事件’或同一事件的重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福》 叙事艺术 叙事学角度 告诉我 热奈特 人物形象 鲁四 她说 心理时间 叙事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逍遥游》中的超越美学 被引量:2
3
作者 饶满林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2-55,共4页
什么是超越美学?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美学家诺埃尔·卡罗尔,朱良志先生结合中国古典美学对其作了中国化的阐释。朱先生认为,在中国美学中,人们感兴趣的不是外在的知识,也不是经由外在对象"审美"所产生的心理现实,它所重视的是... 什么是超越美学?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美学家诺埃尔·卡罗尔,朱良志先生结合中国古典美学对其作了中国化的阐释。朱先生认为,在中国美学中,人们感兴趣的不是外在的知识,也不是经由外在对象"审美"所产生的心理现实,它所重视的是返归内心,由对知识的荡涤进而体验万物,通于天地,融自我和万物为一体,从而获得灵魂的适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家 《逍遥游》 中国古典美学 中国美学 心理现实 中国化 朱良志 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题意象与深度阅读——以陶渊明“松菊”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饶满林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50,共4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要加强课程实施的整合,通过主题阅读、比较阅读、专题学习、项目学习等方式,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中,专题学习要求学生整合所学内容,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要加强课程实施的整合,通过主题阅读、比较阅读、专题学习、项目学习等方式,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中,专题学习要求学生整合所学内容,以专题模块的形式进行学习重组,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提高深度阅读能力。田园诗是古诗词中的重要板块,陶渊明作为田园诗的鼻祖,有独特的研究和发现价值。本文拟从陶诗最著名的意象“菊”和不为人关注的“松”入手,分析陶渊明的精神世界,重新发现陶渊明的人格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题学习 主题阅读 陶渊明 意象 语文课程标准 知识与能力 普通高中 课程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园田居·其一》中的三重精神冲突及其审美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饶满林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55-57,共3页
新课标强调要注重文本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善于从矛盾冲突中挖掘文字背后的深刻内蕴,形成对作品形象及价值的独到感悟和理解。本文拟聚焦《归园田居·其一》中陶渊明的精神冲突,从“去与返”“爱与恶”“有与无”三重视角分... 新课标强调要注重文本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善于从矛盾冲突中挖掘文字背后的深刻内蕴,形成对作品形象及价值的独到感悟和理解。本文拟聚焦《归园田居·其一》中陶渊明的精神冲突,从“去与返”“爱与恶”“有与无”三重视角分析诗人的情感错位,发现《归园田居·其一》的情感审美价值,创新解读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园田居·其一》 深度阅读 创新审美 回归田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桩誓愿:三重审美心理密码
6
作者 饶满林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62-64,共3页
《窦娥冤》中,窦娥临刑时,在法场诉说自己的冤屈,发下了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这三桩誓愿一个比一个奇异,一个比一个不可思议,但令人惊讶的是,它们最后竟然一一应验了。窦娥的冤屈在人间无从申诉,于是转而求... 《窦娥冤》中,窦娥临刑时,在法场诉说自己的冤屈,发下了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这三桩誓愿一个比一个奇异,一个比一个不可思议,但令人惊讶的是,它们最后竟然一一应验了。窦娥的冤屈在人间无从申诉,于是转而求诸上天,誓愿的奇异反映的是冤屈的深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心理 《窦娥冤》 密码 奇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误》中的浪子情怀
7
作者 饶满林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3-65,共3页
郑愁予的《错误》向来被赞为优秀的闺怨诗,典型的古典意象,浓郁的古典氛围,哀而不伤的抒情格调,都让人爱不释手、回味无穷。 然而我认为,将本诗界定为闺怨诗可能忽略了一个重要前提,即本诗的第一抒情主人公究竟是男性还是女性。从第一... 郑愁予的《错误》向来被赞为优秀的闺怨诗,典型的古典意象,浓郁的古典氛围,哀而不伤的抒情格调,都让人爱不释手、回味无穷。 然而我认为,将本诗界定为闺怨诗可能忽略了一个重要前提,即本诗的第一抒情主人公究竟是男性还是女性。从第一节看,"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很显然,是"我"经过江南,看到了"等在季节里"的女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误》 情怀 浪子 古典意象 抒情主人公 闺怨诗 抒情格调 哀而不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