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1-2013年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变化 被引量:9
1
作者 额尔敦格日乐 包刚 +2 位作者 包玉龙 杭玉玲 布仁吉日嘎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0-116,共7页
利用2001—2013年生长季(4—10月)MODIS NDVI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结合线性趋势分析法、变率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等方法,开展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年际、月际变化趋势及其与区域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研究表明: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 利用2001—2013年生长季(4—10月)MODIS NDVI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结合线性趋势分析法、变率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等方法,开展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年际、月际变化趋势及其与区域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研究表明: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植被NDVI,无论是在生长季平均值(0.001 5NDVI/a),还是各月份值都呈增加趋势。尽管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能够促使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但其植被覆盖年际变化趋势主要受降水量的控制,年总降水量与NDVI的相关系数达到0.66,是植被覆盖年际波动的最直接因素。在空间分布上,研究区南部、东部和北部边缘区域的植被覆盖增加趋势较明显,而中部和北部部分区域未发生明显的趋势性变化。变率分析表明,植被覆盖变化年际波动明显,说明研究区植被变化受外界抗干扰能力较弱,特别是南部区域。从自然保护区各核心区植被覆盖年际变化趋势看,伊克布拉格草原化荒漠生态系统核心区和棋盘井半日花核心区的植被覆盖度呈增加态势,而蒙西珍稀植物群落核心区和阿尔巴斯生态系统过渡带核心区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鄂尔多斯 自然保护区 植被覆盖变化 NDVI 区域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以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白淑英 额尔敦格日乐 周薇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22,共7页
研究目的:探讨农牧交错区近百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研究方法:利用TM、MSS遥感影像数据、地形图数据以及社会经济统计等数据,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对案例区百年来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研究区农林牧渔等... 研究目的:探讨农牧交错区近百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研究方法:利用TM、MSS遥感影像数据、地形图数据以及社会经济统计等数据,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对案例区百年来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研究区农林牧渔等多种经营方式决定了其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研究区在历史上屡受嫩江洪水影响,致使很多村庄迁移,在区域空间上引起土地利用变化;蒙古族生产方式主要是游牧,后汉族将农业生产方式带到该地区,对土地开发影响非常大。研究区在1960年代进行了三次大量内迁移民,也加速了土地的开发。研究结论:研究区近百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受自然灾害、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战争、政策、体制等的影响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农牧交错区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