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案例库的建设及案例教学在专硕研究生课程中的探索应用——以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新技术课程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成培芳 云雪艳 +3 位作者 额尔敦巴雅尔 马萨日娜 明亮 董同力嘎 《中国食品》 2024年第6期16-18,共3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模式逐渐从以学术型为主向以学术型与应用型并重转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核心。在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的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中,...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模式逐渐从以学术型为主向以学术型与应用型并重转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核心。在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的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中,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新技术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为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重要的基础。然而,目前该课程教学仍以传统的“填鸭式”为主,没有配套切实可行的实践案例,缺乏任务式、问题式和实践应用的引导型教学,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导致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应用能力有所欠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研究生课程 实践应用能力 内蒙古农业大学 实践案例 引导型教学 学术型 案例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籽中黄酮的提取、纯化及主要成分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额尔敦巴雅尔 王琦铭 +2 位作者 云雪艳 陈倩茹 董同力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8-113,145,共7页
以脱脂棉籽粕为原料,采用溶剂法提取其中的黄酮,并用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纯化。以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联用技术对棉籽黄酮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结果表明:棉籽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70%乙醇作为提... 以脱脂棉籽粕为原料,采用溶剂法提取其中的黄酮,并用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纯化。以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联用技术对棉籽黄酮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结果表明:棉籽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7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8,提取温度25℃,提取时间5 h;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的最优条件为选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样品溶液pH 4,解吸剂为70%乙醇,解吸液流速为2 BV/h。在最佳提取条件下,所得粗棉籽黄酮的纯度为23.4%。在最佳纯化条件下,棉籽黄酮的纯度提高到57.9%。棉籽黄酮中共鉴定出黄酮类化合物25种,以槲皮素和山奈酚黄酮骨架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籽 黄酮类化合物 大孔吸附树脂 UPLC-Q-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叶菊水提物和絮凝上清液成分差异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额尔敦巴雅尔 赵鹏宇 +2 位作者 焦利卫 徐建中 连运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43-149,共7页
为详细了解甜叶菊水提物和絮凝上清液的化学成分差异,建立超高效液相-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两种样品成... 为详细了解甜叶菊水提物和絮凝上清液的化学成分差异,建立超高效液相-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两种样品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可有效地将各种化合物分离开来,利用此方法检测比较得出,甜叶菊水提物和絮凝上清液化学成分差异显著,甜叶菊水提物中69种化合物经絮凝后上清液中只含有35种化合物。就去除种类而言,絮凝过程去除绿原酸类和去除黄酮类物质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甜叶菊 水提物 絮凝上清液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和PBAT树脂共混薄膜对金针菇的贮藏保鲜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额尔敦巴雅尔 春艳 +2 位作者 白鹤飞 徐董 董同力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329-335,共7页
本研究选择具有耐化学性、耐热性、高强度机械性能和高耐磨加工性能的聚丙烯(PP)作为基材与具有较高的透湿性的生物可降解材料PBAT树脂进行共混,共混后选用改性效果最好的比例(PP80%/PBAT20%)制成PPT2共混薄膜,对金针菇进行PPT2真空包装... 本研究选择具有耐化学性、耐热性、高强度机械性能和高耐磨加工性能的聚丙烯(PP)作为基材与具有较高的透湿性的生物可降解材料PBAT树脂进行共混,共混后选用改性效果最好的比例(PP80%/PBAT20%)制成PPT2共混薄膜,对金针菇进行PPT2真空包装和PPT2密封包装,通过对比无包装空白组、市场包装组、PPT2密封组和PPT2真空组后,发现无包装组在第3 d时出现萎蔫腐烂现象失去食用价值,市场包装组在18 d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并在包装袋上出现结露和涨包现象失去食用价值,PPT2密封包装组由于前期对气氛控制不稳定,呼吸旺盛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出现骤然上升的假象。PPT2真空包装组金针菇失重率、Vc含量变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的比较平缓,未出现涨包结露等现象,保存至27 d时才出现萎蔫腐烂现象失去食用价值,保鲜效果与其它三组相比较为优异。因此,PPT2共混薄膜结合真空包装能有效控制金针菇后生长引起的菌柄伸长现象,从而延长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后生长 真空包装 菌柄伸长 贮藏保鲜 聚丙烯 PBAT 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菊糖结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分布及其总糖含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额尔敦巴雅尔 云雪艳 +2 位作者 王琦铭 包红艳 董同力嘎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0年第11期10-19,共10页
研究通过超高效液相-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对甜菊糖原糖和结晶糖的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显示:甜菊糖原糖中... 研究通过超高效液相-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对甜菊糖原糖和结晶糖的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显示:甜菊糖原糖中共鉴定45种物质,甜菊糖苷类17种,氨基酸类21种,黄酮类6种,皂苷类1种;而结晶糖中共鉴定出9种物质,含甜菊糖苷类8种,氨基酸类1种,此研究明确了甜菊糖结晶过程中各物质去向及分布情况,通过检测对甜菊糖原糖与结晶糖中的成分含量对比,结晶糖中RA的含量达95.9%,与原糖中RA相比富集了2.07倍,远高于其他糖苷的富集程度,说明甜菊糖结晶过程可有效提高RA的含量。本研究为提高RA产品含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菊糖 超高效液相-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结晶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籽油中苯并(α)芘的脱除工艺 被引量:1
6
作者 额尔敦巴雅尔 孙萍 +4 位作者 张慧如 张国强 云雪艳 陈倩茹 董同力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256-263,共8页
针对亚麻籽油中苯并(α)芘残留问题,采用了物理吸附法脱除亚麻籽油中的苯并(α)芘。以活性炭与活性白土为吸附剂,通过二者单独作用及其混合使用,比较三种吸附剂对苯并(α)芘的吸附速率,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 针对亚麻籽油中苯并(α)芘残留问题,采用了物理吸附法脱除亚麻籽油中的苯并(α)芘。以活性炭与活性白土为吸附剂,通过二者单独作用及其混合使用,比较三种吸附剂对苯并(α)芘的吸附速率,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结合NIST标准图谱库对经脱除装置处理前后的亚麻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成分含量进行了鉴定分析。结果表明活性白土的固定用量为4%时,苯并(α)芘脱除率将近达到40%;活性炭的用量为2%时,其脱除率达到83%;将二者串联使用时,脱除率可达到96%。另外苯并(α)芘浓度<15μg/kg时使用活性白土吸附过滤;苯并(α)芘浓度为15~30μg/kg时使用活性炭吸附过滤;苯并(α)芘浓度>30μg/kg时使用二者串联吸附过滤,因此物理吸附法去除亚麻籽油中苯并(α)芘效果最好的是将活性白土与活性炭串联处理,其最佳条件为:活性粘土与活性炭串联比例为0.8%+4%,在此条件下去除率可达96%。同时利用吸附剂对亚麻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并没有造成损失。综上,本文为亚麻籽油中苯并(α)芘的脱除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油 苯并(α)芘 活性白土 活性炭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实践——以“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专题”课程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夏亚男 包小兰 +1 位作者 马萨日娜 额尔敦巴雅尔 《当代农机》 2022年第11期79-79,82,共2页
基于研究生教育的时代要求和培养特点,以“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专题”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模块化、多元化教学模式引入、思政元素挖掘、考核方式优化方面展开教学实践改革的探讨,从而全面构建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思政-实践”一... 基于研究生教育的时代要求和培养特点,以“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专题”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模块化、多元化教学模式引入、思政元素挖掘、考核方式优化方面展开教学实践改革的探讨,从而全面构建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思政-实践”一体化课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能力培养 研究生教育 案例教学 研讨式教学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QTOF-MS研究不同国家甘草渣黄酮成分差异 被引量:3
8
作者 赵鹏宇 焦利卫 +4 位作者 张志明 杨香瑜 徐建中 连运河 额尔敦巴雅尔 《中国食品添加剂》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1-116,共6页
为详细了解中国新疆省和巴基斯坦俾路支省两国家两个不同产地的甘草经加工后的甘草渣中黄酮类物质的差异,使用超高效液相-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 为详细了解中国新疆省和巴基斯坦俾路支省两国家两个不同产地的甘草经加工后的甘草渣中黄酮类物质的差异,使用超高效液相-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分析方法对两种样品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UPLC-QTOF-MS方法可有效地将各种化合物分离开来,利用此方法检测比较得出,两种甘草渣黄铜成分差异显著,共同物质仅有5种查尔酮类物质,新疆甘草渣额外检出19种黄酮类成分,俾路支甘草渣额外检出10种黄酮类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 甘草渣 黄酮 成分差异 产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聚己内酯比色片的制备及对猪肉新鲜度的指示效果
9
作者 陈文锦 董同力嘎 +2 位作者 张小羽 额尔敦巴雅尔 云雪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24-130,共7页
该研究以聚乙二醇为引发剂,ε-己内酯开环制备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通过溶剂挥发法将茜素包埋于聚乙二醇-聚己内酯胶束中,冻干后压片制备具有pH响应性的比色指示片,以监测猪肉的新鲜度。通过氢核磁共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该研究以聚乙二醇为引发剂,ε-己内酯开环制备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通过溶剂挥发法将茜素包埋于聚乙二醇-聚己内酯胶束中,冻干后压片制备具有pH响应性的比色指示片,以监测猪肉的新鲜度。通过氢核磁共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表征共聚物的结构与热学性能,透射电镜观察胶束的形态。紫外吸收光谱表明,pH增加,茜素溶液最大吸收峰发生红移,且在pH 2~12从黄色变为紫色,同时比色片对不同浓度氨气均具有响应能力。应用于猪肉新鲜度监测上,当猪肉挥发性盐基氮为23.1 mg/100g超过国家标准时,比色片变为紫色,ΔE与pH、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呈显著相关(P<0.01)。结果表明比色片可用于猪肉新鲜度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度 茜素 PH响应 聚乙二醇-聚己内酯 胶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