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西夏兴庆府城规划布局对中原风水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被引量:4
1
作者 颜廷真 陈喜波 曹小曙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5-78,共4页
风水文化一直是指导我国古代先民进行环境选址布局的理论基础,对我国古代都城规划布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宋是风水理论发展非常成熟的阶段,风水理论应用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东京城的规划布局就是风水文化的经典之作。同时期的西夏兴... 风水文化一直是指导我国古代先民进行环境选址布局的理论基础,对我国古代都城规划布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宋是风水理论发展非常成熟的阶段,风水理论应用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东京城的规划布局就是风水文化的经典之作。同时期的西夏兴庆府城深受北宋东京城规划布局的影响,兴庆府城址选择完全符合理想风水模式,并奠定了以后银川城市的发展。西夏兴庆府内城、外城等规划布局均仿照北宋东京城的风水设计手法,此外,兴庆府城呈"人"字形布局,宫城作为"头部"位于西北部,其他机构分布在"腹胸"和"四肢"上,这与西夏民族敬拜鬼神的社会习俗有关,也是对风水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水 规划布局 兴庆府城 东京城 西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交通与土地利用空间关系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曹小曙 马林兵 颜廷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43-748,共6页
利用1990年和2000年的影像及统计数据,分析了珠江三角洲交通与土地利用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沿交通干线城镇建设用地与耕地呈现明显的廊道效应,离交通线距离越远,耕地所占比例逐渐增加,而城镇建设用地所占比例逐渐减少,空间分异现象明... 利用1990年和2000年的影像及统计数据,分析了珠江三角洲交通与土地利用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沿交通干线城镇建设用地与耕地呈现明显的廊道效应,离交通线距离越远,耕地所占比例逐渐增加,而城镇建设用地所占比例逐渐减少,空间分异现象明显。城镇建设和居民点建设以交通干线为依托,交通干线发展建设对耕地的冲击较强。通过对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和交通干线变化度的相关性分析,交通干线是影响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不加控制地发展交通干线,势必对区域的土地利用产生不良的影响,特别是不利于耕地的保护。因此,要适当地控制交通干线的选址和建设规模,以稳定土地变化的速率,使整个珠江三角洲区域向良性、可持续地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 土地利用 珠江三角洲 空间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风水地理哲学基础与人地关系 被引量:8
3
作者 孙峰华 方创琳 +1 位作者 王振波 颜廷真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1-590,共10页
首先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考察了传统风水地理学,在对中国风水地理哲学批判的基础上,构建了从传统风水地理学走向现代风水地理学的模式图。《周易》中的"天人合一"观之所以奠定了传统风水地理学的哲学基础,它由"天人合一... 首先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考察了传统风水地理学,在对中国风水地理哲学批判的基础上,构建了从传统风水地理学走向现代风水地理学的模式图。《周易》中的"天人合一"观之所以奠定了传统风水地理学的哲学基础,它由"天人合一"思想的功能所决定。现代风水地理学实践赋予了"天人合一"新内涵,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对现代风水地理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天人合一"观与"人地关系"密切相关。"人地关系"不仅是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与核心,也是风水地理学研究的源头与核心。文章系统梳理了"人地关系"理论模式,为风水地理研究人地关系与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指出,传统风水地理学含有大量迷信色彩和伪科学思想,必须进行哲学科学批判,必须进行革新,引入相关的现代科学理论、方法、技术,从定性研究走向实证研究,从传统风水地理学走向现代风水地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水地理学 哲学基础 人地关系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