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化聚氯乙烯微塑料与镉对小麦的联合毒性 被引量:26
1
作者 顾馨悦 徐修媛 +3 位作者 咸泽禹 张语珊 王超 谷成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633-2639,共7页
微塑料是一种广受关注的新型污染物.本研究探讨了老化前后的聚氯乙烯(PVC)微塑料(PVC微塑料)与镉(Cd)对小麦的联合毒性.自然光解老化后的PVC微塑料表面发生C—Cl键断裂并伴随C=O的生成,而C=O的出现提高了PVC微塑料表面的亲水性,进一步... 微塑料是一种广受关注的新型污染物.本研究探讨了老化前后的聚氯乙烯(PVC)微塑料(PVC微塑料)与镉(Cd)对小麦的联合毒性.自然光解老化后的PVC微塑料表面发生C—Cl键断裂并伴随C=O的生成,而C=O的出现提高了PVC微塑料表面的亲水性,进一步提高了老化PVC微塑料对Cd的吸附量.根据小麦生长发育期间叶和根生物量的差异,评估PVC微塑料对Cd毒性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原始和老化的PVC微塑料不影响Cd对小麦叶的毒性,但是老化后的PVC微塑料可以提高低浓度Cd对小麦根的生长抑制作用.老化PVC微塑料与Cd的协同效应可能归因于老化微塑料可以提高Cd在小麦体内的生物富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老化微塑料 重金属 小麦 联合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降解塑料的使用现状及其潜在环境风险 被引量:15
2
作者 俞学如 陈森 +5 位作者 梁思嘉 顾馨悦 董若辰 白利华 王超 谷成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40,共12页
为了减轻传统塑料制品给环境造成的影响,可降解塑料被大规模开发用于取代它们,以此降低传统塑料制品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危害.然而,我国可降解塑料研究和行业起步较晚,相关的研究和分析较少.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对可降解塑料的使用... 为了减轻传统塑料制品给环境造成的影响,可降解塑料被大规模开发用于取代它们,以此降低传统塑料制品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危害.然而,我国可降解塑料研究和行业起步较晚,相关的研究和分析较少.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对可降解塑料的使用现状以及环境风险进行分析评估有利于更好地完成“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战略目标.本文对典型可降解塑料的定义、分类、生产、应用、面临问题以及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降低可降解塑料潜在风险,消除生产和使用中的常见弊端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解塑料 生产现状 使用现状 环境风险 可降解微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氯乙烯微塑料的原位光解老化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梁思嘉 徐舒霞 +5 位作者 白利华 陈希汝 顾馨悦 史孝霞 王超 谷成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681-3688,共8页
近年来,微塑料污染越来越受到大众和科研人员的关注.微塑料被报道在水体、土壤和大气中广泛分布,它们在环境中可能受到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而发生老化现象.目前大部分关于微塑料老化的研究都是在水环境中进行的,同时,有关微塑料的老化... 近年来,微塑料污染越来越受到大众和科研人员的关注.微塑料被报道在水体、土壤和大气中广泛分布,它们在环境中可能受到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而发生老化现象.目前大部分关于微塑料老化的研究都是在水环境中进行的,同时,有关微塑料的老化研究主要采用离线技术进行表征,只能测定微塑料老化前后的结构变化,不能准确认识微塑料界面反应过程,因此,亟待开发微塑料老化过程的在线监测技术及研究其在非水相环境中的老化过程.研究污染物性质的目的之一是为研究其环境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因此,本研究选择了聚氯乙烯(PVC)农业地膜在空气中老化后进入土壤的环境过程,搭建了单颗粒微塑料的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原位监测装置,从分子水平揭示了PVC微塑料的光化学转化过程,同时也探究了老化后PVC微塑料对土壤微生物群落所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微塑料 光老化 原位显微红外光谱 土壤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生物降解微塑料的自然光解老化 被引量:5
4
作者 白利华 梁思嘉 +5 位作者 董若辰 徐舒霞 顾馨悦 朱凤晓 王超 谷成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831-3839,共9页
近年来,微塑料(MPs)污染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可生物降解塑料被认为是常规的不可生物降解塑料的替代品,其产量和环境检出量显著增加.MPs的老化过程具有显著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效应,而光照辐射在塑料老化和降解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然而... 近年来,微塑料(MPs)污染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可生物降解塑料被认为是常规的不可生物降解塑料的替代品,其产量和环境检出量显著增加.MPs的老化过程具有显著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效应,而光照辐射在塑料老化和降解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然而,现有研究对可生物降解微塑料的自然光解老化过程及其机理的研究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选取了4种常见的可生物降解微塑料为实验对象,分别为聚乳酸(PLA)、聚羟基脂肪酸酯(PH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和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旨在探究上述4种可生物降解微塑料在自然和模拟光照下的老化过程及潜在机理.通过自然和模拟光解老化实验,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电子顺磁共振波谱(EPR)观察4种塑料在老化过程中旧键断裂和新键生成,发现在56 d的光老化过程中,PLA-MPs和PBS-MPs表面官能团含量并无显著变化,而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PHA-MPs表面—C=C—的数量在增加,PBAT表面—C—O和C=O的数量在增加.除了实验结果之外,分子模型构建和红外光谱计算等理论分析也为可降解MPs的自然光老化机理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生物降解微塑料 光老化 原位红外光谱 原位电子顺磁共振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Ⅲ)-TAML/H_(2)O_(2)体系催化氧化四溴双酚A的pH依赖性
5
作者 徐修媛 陈希汝 +3 位作者 张语珊 顾馨悦 王超 谷成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992-3000,共9页
四酰胺基六甲基苯基环铁配合物(Fe^(Ⅲ)-TAML)因其对芳香类有机污染物的高活性和选择性而备受关注.在这些芳香类有机污染物中,Fe^(Ⅲ)-TAML对酚类化合物表现出很高的降解效率.然而,以前的研究表明,Fe^(Ⅲ)-TAML/H_(2)O_(2)体系对酚类物... 四酰胺基六甲基苯基环铁配合物(Fe^(Ⅲ)-TAML)因其对芳香类有机污染物的高活性和选择性而备受关注.在这些芳香类有机污染物中,Fe^(Ⅲ)-TAML对酚类化合物表现出很高的降解效率.然而,以前的研究表明,Fe^(Ⅲ)-TAML/H_(2)O_(2)体系对酚类物质的降解除了反应活性具有很强的pH依赖性之外,酚类物质的降解路径和产物也会随p H变化而产生差异.本研究通过Fe^(Ⅲ)-TAML/H_(2)O_(2)体系在近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对四溴双酚A(TBBPA)的降解,发现TBBPA的降解速率具有显著的p H依赖性,并随着pH升高而升高.与碱性条件不同,在中性条件下可以检测到耦合产物,表明Fe^(Ⅲ)-TAML/H_(2)O_(2)体系对TBBPA的降解路径也表现出显著的p H依赖性.此外,本研究对TBBPA及其不同p H条件下的降解产物也进行了毒性评估,发现近中性条件下生成的耦合产物具有更高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这项工作揭示了高价铁配合物催化氧化有机污染物的反应机理,评估了有机污染物及其降解产物的毒性,为Fe^(Ⅲ)-TAML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溴双酚A 四酰胺基六甲基苯基环铁 催化氧化 pH依赖性 毒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