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声音视角下的场所精神营建探析——以重庆市国际村社区为例
1
作者 冯钰暄 顾红男 《华中建筑》 2025年第1期40-43,共4页
在当今的城市与建筑设计进程中,场所因具有承载记忆、唤起人们认同感等功能而成为设计追求的重要目标。人对场所的感知要从身体的体验获得,声音在人的体验过程以及场所精神的营造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声音可以加强人们的视觉体验、唤起... 在当今的城市与建筑设计进程中,场所因具有承载记忆、唤起人们认同感等功能而成为设计追求的重要目标。人对场所的感知要从身体的体验获得,声音在人的体验过程以及场所精神的营造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声音可以加强人们的视觉体验、唤起人们的集体记忆、引发人们的诗意联想。研究如何从声音的角度塑造场所至关重要。该文结合场所以及场所精神的理论,从人本体验的角度阐释声音在场所营建中的作用,并以重庆市渝中区国际村社区为例,探讨以声音为主的场所构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 场所精神 声音 营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记忆视角下传统街巷空间保护性更新策略研究--以重庆寸滩老街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倪梓卿 顾红男 《华中建筑》 2024年第4期101-106,共6页
鉴于当前我国城镇迅速发展导致了我国传统街巷空间的原有结构被破坏、身份认同和场所记忆的缺失等诸多问题,该文拟从“文化记忆”的角度,将我国的传统街巷空间视为一种新型街道空间,构建传统街巷空间保护性更新研究框架与方法体系。运... 鉴于当前我国城镇迅速发展导致了我国传统街巷空间的原有结构被破坏、身份认同和场所记忆的缺失等诸多问题,该文拟从“文化记忆”的角度,将我国的传统街巷空间视为一种新型街道空间,构建传统街巷空间保护性更新研究框架与方法体系。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实地访谈、归纳分析等研究手段,对重庆寸滩街区的历史价值内涵进行了归纳,并对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历史和人文背景进行了梳理,总结出重庆寸滩老街的价值意涵以及构建当地人身份认同的文化记忆。通过对寸滩地区街巷空间更新中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归纳出其物质特征与文化记忆符号表达之间的联系,并据此提出相应的保护性更新策略:意象系统的修复,仪式与文本系统的延续,空间秩序的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的传统街巷空间的保护性更新策略,以继承历史风貌区独特文化记忆,激活传统街巷空间活力,提高物质空间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街巷空间 文化记忆 身份认同 保护性更新 寸滩老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支持下的城市色彩主色调量化控制方法——以安康城市色彩规划设计为例 被引量:20
3
作者 顾红男 江洪浪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2-46,共5页
研究结合安康城市色彩规划设计项目,采用数字技术的手段,重点研究城市色彩的量化控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利用MATLAB软件平台的插值与回归算法,实现城市色彩主色调意象图的自动填充,得到城市色彩主色调理想色彩地图,并对应城市色彩... 研究结合安康城市色彩规划设计项目,采用数字技术的手段,重点研究城市色彩的量化控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利用MATLAB软件平台的插值与回归算法,实现城市色彩主色调意象图的自动填充,得到城市色彩主色调理想色彩地图,并对应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各层面、各范围、各类型的具体应用,最终以城市片区色彩、街道色彩和建筑色彩的风貌控制与推荐色谱的形式,实现色彩设计的量化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色彩 主色调 数字技术 量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绿地:冲沟地形下的山地城市设计策略 被引量:13
4
作者 顾红男 邓希怡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37,共6页
冲沟地形是一种特殊的山地地形,对城市建设有一定的制约性。研究结合攀枝花金江片区城市设计项目,通过对冲沟的发掘、保护、利用与激活,提出"边缘绿地"这一设计策略,以引导城市的空间建构、交通组织和绿地景观布局,体现出&qu... 冲沟地形是一种特殊的山地地形,对城市建设有一定的制约性。研究结合攀枝花金江片区城市设计项目,通过对冲沟的发掘、保护、利用与激活,提出"边缘绿地"这一设计策略,以引导城市的空间建构、交通组织和绿地景观布局,体现出"依山、引水、环城"的生态共生理念。金江片区城市设计对规划用地内的山、水、冲沟三个自然要素作出积极应对,使道路规划、功能布置、景观系统和空间形态等巧妙依托于现状地形,从整体上优化城市山水格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展现山地城市的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城市 特殊地形 生态 冲沟 城市设计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演建筑设计教学比较研究——以重庆大学不同阶段设计课程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顾红男 潘艳茹 丁素红 《新建筑》 2016年第6期140-145,共6页
以建筑教育的发展史和当下各大建筑院校教学体系为线索,讨论了当下建筑教学体系中教学目标的重要地位;分析了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总体教学目标和本科教学阶段目标,并以两个典型观演建筑设计教学的对比为例,重点阐释了不同教学阶段目标... 以建筑教育的发展史和当下各大建筑院校教学体系为线索,讨论了当下建筑教学体系中教学目标的重要地位;分析了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总体教学目标和本科教学阶段目标,并以两个典型观演建筑设计教学的对比为例,重点阐释了不同教学阶段目标下的教学组织流程;得出了依托教学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下的设计课教学能更具针对性地培养适宜性人才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教育 教学目标 观演建筑教学 教学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与归化——遵义机场航站楼设计创作思考 被引量:2
6
作者 顾红男 丁素红 《新建筑》 2013年第6期116-119,共4页
机场作为城市口岸,其建筑形象往往需要表达传统的地域特征,对于小型机场的航站楼更是一种有效的设计策略。由于建筑材料、建造技术和使用功能的改变,使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传统建筑应根据现实需要转变,而建筑... 机场作为城市口岸,其建筑形象往往需要表达传统的地域特征,对于小型机场的航站楼更是一种有效的设计策略。由于建筑材料、建造技术和使用功能的改变,使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传统建筑应根据现实需要转变,而建筑创新需要对传统建筑重新解读、分析和创造。结合遵义机场航站楼设计,探讨如何通过对传统建筑的空间类型、建构方式和形式构成的转化达到建筑意义的回归,并在现代语境下表达建筑的地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与归化 建构 类型 构成 机场航站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城改造中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新老建筑的结合——以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分行危改扩建工程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顾红男 《华中建筑》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99-101,共3页
文章论述了保护历史建筑对于保护城市文脉和资源的重要意义。结合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分行危改扩建工程的设计,对旧城区改造中,历史建筑的保护方式,新老建筑的结合手法作了探索与总结。
关键词 银行扩建 旧城区改造 历史建筑 保护 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分形学角度看山地城市规划与设计 被引量:3
8
作者 顾红男 李俊 《山西建筑》 2010年第1期34-35,共2页
指出分形理论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山地城市的新视角,对分形理论在山地城市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解决了城市用地的可达以及城市空间的有序创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山地城市 无序 分形理论 自相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方言符号构建研究——以贵州遵义地区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顾红男 聂天奋 《室内设计》 2013年第2期31-35,共5页
本文以贵州遵义地区为例,在梳理符号学理论和研究各历史时期影响遵义的典型建筑的基础上构建了地方建筑"方言原型"的符号类比和设计方法,以期在符号学的特殊视角下梳理传统建筑符号,并建立地方建筑回归自身语言体系的清晰逻辑... 本文以贵州遵义地区为例,在梳理符号学理论和研究各历史时期影响遵义的典型建筑的基础上构建了地方建筑"方言原型"的符号类比和设计方法,以期在符号学的特殊视角下梳理传统建筑符号,并建立地方建筑回归自身语言体系的清晰逻辑,解决现代主义运动所带来的归属感缺失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方言 符号学 遵义建筑 方言原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棉花街旧城改造规划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顾红男 《华中建筑》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8-53,共6页
文章论述了棉花街改造中,充分利用了山城地势高差进行规划布局,创造立体空间。强化城市设计概念:即强调秩序性、逻辑性、城市节点与街道景观、绿化与景观及城市内涵的延续,注重环境协调。提出在旧城改造设计中应以控制性为主,不宜... 文章论述了棉花街改造中,充分利用了山城地势高差进行规划布局,创造立体空间。强化城市设计概念:即强调秩序性、逻辑性、城市节点与街道景观、绿化与景观及城市内涵的延续,注重环境协调。提出在旧城改造设计中应以控制性为主,不宜有过多的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 旧城改造 规划设计 立体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中村文化触媒物质载体活力的量化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厦门集美大社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顾红男 左金婷 《住区》 2022年第2期129-135,共7页
以文化触媒物质载体的科学选择为目的,选取厦门集美大社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以活力强度为外在表征,功能业态、空间结构、文化价值三个方面为影响因素的城中村物质载体活力的量化评价体系,利用ARCGIS、Depthmap等软件对获取的多元数据进行... 以文化触媒物质载体的科学选择为目的,选取厦门集美大社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以活力强度为外在表征,功能业态、空间结构、文化价值三个方面为影响因素的城中村物质载体活力的量化评价体系,利用ARCGIS、Depthmap等软件对获取的多元数据进行量化、可视化处理,分别将结果与空间活力进行相关性分析,判断各影响因素对触媒物质载体活力的影响程度,根据要素筛选出物质触媒载体,再次核验相关性,从而筛选出真实有效的初级触媒物质载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集美大社触媒优化策略,进一步提升文化触媒理论对城中村更新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触媒 城中村 物质触媒元素 量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鹿鸣:循规“导”矩
12
作者 顾红男 文静 唐艳 《新建筑》 2014年第2期72-74,共3页
1 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参数化设计(Parametric Design)?
关键词 参数化设计 王鹿鸣 建筑设计 建筑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联及拟合:建筑功能生命周期曲线生成方法——以成都火车北站为例
13
作者 顾红男 钱中源 《华中建筑》 2013年第9期93-96,共4页
在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建筑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中,生命周期曲线是具有描述作用、预判作用和指导作用的基础工具。生命周期曲线的生成是整体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和关键技术之一。该文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内?,提出了建筑的功能生命周期这... 在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建筑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中,生命周期曲线是具有描述作用、预判作用和指导作用的基础工具。生命周期曲线的生成是整体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和关键技术之一。该文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内?,提出了建筑的功能生命周期这一概念。以成都火车北站为案例,实证研究了建筑功能生命周期曲线的生成方法。得到三个结论:以关联度筛选辨析指标;城市火车站功能生命周期的辨析指标为人均占用面积;以Matlab软件平台中多项式及指数算法,进行高阶次计算,是生成建筑功能生命周期曲线的有效数学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可持续发展 功能 生命周期 关联 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换:建筑符号的应用策略
14
作者 顾红男 丁素红 《华中建筑》 2013年第8期13-17,共5页
建筑设计中应用传统建筑与文化符号是表达建筑文化和地域特征的直接有效方法之一。符号具有形式和意义两方面。表达意义是符号应用于建筑的目的,而符号的意义是由其具有认知特征性的形式来传达。建筑有其自身的组织规律,符号的应用需要... 建筑设计中应用传统建筑与文化符号是表达建筑文化和地域特征的直接有效方法之一。符号具有形式和意义两方面。表达意义是符号应用于建筑的目的,而符号的意义是由其具有认知特征性的形式来传达。建筑有其自身的组织规律,符号的应用需要结合建筑的本体设计,符号需要以建筑空间、形式、结构、材料等建筑本体语言形式来表达。这就需要转换,转换是符号的应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 转换策略 空间符号 形式符号 结构符号 材料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戏剧艺术光环境营造研究——以追光为例
15
作者 顾红男 吴启明 陈泉任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2年第2期85-90,共6页
尽管追光技术在现代舞台表演艺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传统戏剧艺术中却很难见到。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提出了几点可能存在的原因,并通过问卷调查、现场采访和数据分析三种方式对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逐渐适应了变化剧烈的... 尽管追光技术在现代舞台表演艺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传统戏剧艺术中却很难见到。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提出了几点可能存在的原因,并通过问卷调查、现场采访和数据分析三种方式对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逐渐适应了变化剧烈的舞台光环境的青年观众群体已逐渐成为传统戏剧表演观众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传统戏剧艺术较为平淡的舞台光环境效果已无法满足此类群体的需求;同时,传统戏剧艺术的表演过程中演员的走位灵活度较高,而普通剧场的追光灯仍依靠人工操作,并且距离舞台较远,致使舞台光环境效果的营造与舞台剧情的表演常出现偏差。根据以上结果,本文建议引入自跟踪技术,并调整追光灯的点位,以此提升追光在传统戏剧艺术光环境营造中的应用度,进而完善传统戏剧艺术光环境营造的手段,以期创造出更加多彩的、符合观众需求的光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场建筑 传统戏剧艺术 光环境 追光 自跟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后社区重建的可持续性模式探讨——以摩苏尔战后营地国际竞赛获奖作品为例
16
作者 顾红男 赵依帆 韩硕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8年第4期27-33,共7页
针对摩苏尔战后城市和建筑损毁严重,文化遗产遭到大规模"清扫",返乡居民无家可归等一系列问题,以"摩苏尔战后营地国际竞赛"获奖作品为例,提出了战后社区的重建策略:在战后资金、技术和人力匮乏的现实条件制约下,提... 针对摩苏尔战后城市和建筑损毁严重,文化遗产遭到大规模"清扫",返乡居民无家可归等一系列问题,以"摩苏尔战后营地国际竞赛"获奖作品为例,提出了战后社区的重建策略:在战后资金、技术和人力匮乏的现实条件制约下,提出以居民为建设主体的阶段性社区营造;技术措施的选择以灵活性、在地性为原则,从整体布局到建筑局部均采用模块化的建造体系以及当地材料和工艺;同时关注居民的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等因素,以实现对难民的人道主义关怀。即分别从时间、空间、人文的角度探讨了可适应现状条件并满足不同救灾阶段动态需求的可持续性的社区重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苏尔 战后重建 可持续性 人道主义关怀 城市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欲望下的建筑形态
17
作者 顾红男 李柏杨 《室内设计》 2010年第4期14-16,46,32-33,共6页
建筑不仅是空间的艺术,人们的消费欲望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建筑形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为保证公正原则的贯彻并尽量满足社会各阶层的消费心理,分析和研究作为人们生活需求和消费欲望的突出物化表现的建筑形态尤为重要。
关键词 建筑形态 消费欲望 社会心理 文化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大学B区第一综合楼局部气候改造
18
作者 顾红男 崔倩 《山西建筑》 2010年第2期10-11,共2页
针对重庆大学B区第一综合楼-1层长期以来由于采光通风不足,导致利用率低的问题作出分析,并试图通过较为经济和适用的方法对现有状况进行改善,通过对现场环境和植物配置的合理认识与传统技术的改造和利用,从而改善-1层的整体气候环境,增... 针对重庆大学B区第一综合楼-1层长期以来由于采光通风不足,导致利用率低的问题作出分析,并试图通过较为经济和适用的方法对现有状况进行改善,通过对现场环境和植物配置的合理认识与传统技术的改造和利用,从而改善-1层的整体气候环境,增大其房间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光房 植物遮阳 气候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川剧艺术中心地域性创作思考 被引量:4
19
作者 丁素红 顾红男 《新建筑》 2007年第5期73-76,共4页
结合重庆市川剧艺术中心的设计创作,探讨地域主义建筑理论在建筑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指出只有从具体建筑的文化属性、功能要求和环境的地域特征出发,不盲从思潮,才能为建筑实践带来更大的创作空间。
关键词 文化属性 地域特征 类型原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城镇广场设计探索——以晴隆县东观区广场方案设计为例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冠 顾红男 《建筑与文化》 2015年第10期159-160,共2页
海绵城市理论强调雨水的源头控制和分散控制,对雨水的循环利用,在国外有着诸多的成功的实践。本文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结合海绵城市理论对城镇广场设计进行探讨,从规划设计和生态设计两个角度入手分析。通过GIS规划排水路径和功能分... 海绵城市理论强调雨水的源头控制和分散控制,对雨水的循环利用,在国外有着诸多的成功的实践。本文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结合海绵城市理论对城镇广场设计进行探讨,从规划设计和生态设计两个角度入手分析。通过GIS规划排水路径和功能分区构建排水系统,同时用绿色基础设施构建广场的生态环境,并以晴隆县东观区广场为例加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场设计 海绵城市 绿色基础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