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顾海滨作品
1
作者 顾海滨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I0008-I0008,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克山)高效现代化大农业园区马铃薯栽培技术 被引量:2
2
作者 顾海滨 《中国马铃薯》 2014年第4期210-211,共2页
针对黑龙江省(克山)高效现代化大农业园区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收获和储藏等关键环节如何科学操作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旨在为黑龙江省马铃薯的科学种植和标准化管理提供技术资料,进而全面提高黑龙江省马铃薯的生产水平。
关键词 黑龙江省 马铃薯 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澧阳平原岩板垱剖面地球化学特征与风化强度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郭媛媛 莫多闻 +2 位作者 毛龙江 郭伟民 顾海滨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5-341,共7页
通过对岩板垱剖面氧化物含量分析及年代测定,揭示其常量地球化学特征,探讨澧阳平原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中期的化学风化过程和环境变化。结果表明,岩板垱剖面沉积物出现不同程度Na、Ca元素亏损及TFe和Mn元素富集,其化学风化作用程度明... 通过对岩板垱剖面氧化物含量分析及年代测定,揭示其常量地球化学特征,探讨澧阳平原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中期的化学风化过程和环境变化。结果表明,岩板垱剖面沉积物出现不同程度Na、Ca元素亏损及TFe和Mn元素富集,其化学风化作用程度明显高于黄土高原黄土,稍高于镇江下蜀黄土,处于中等的风化阶段。多个风化指标的垂向变化表明岩板垱剖面化学风化强度表现为风化较强、风化较弱、风化加强和风化较强4个阶段的变化。化学风化强度指示澧阳平原27~6.0 ka B.P.间,气候环境经历了相对暖湿-凉湿-气候回暖-温暖湿润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澧阳平原 晚更新世 常量元素 化学风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马铃薯农艺性状、产量和干物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4
作者 李勇 吕典秋 +6 位作者 胡林双 顾海滨 曲丽 王绍鹏 刘尚武 陈江先 杨焕春 《中国马铃薯》 2013年第3期148-152,共5页
选用早熟品种‘荷兰15号’原种1代种薯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比对马铃薯农艺性状、产量和干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茎粗和分枝数可以提高块茎的产量;合理的氮磷钾配比可以显著提高茎粗和增加分枝数,进而增加马铃薯的产量... 选用早熟品种‘荷兰15号’原种1代种薯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比对马铃薯农艺性状、产量和干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茎粗和分枝数可以提高块茎的产量;合理的氮磷钾配比可以显著提高茎粗和增加分枝数,进而增加马铃薯的产量;氮磷钾配比对块茎干物质含量的影响不大;每667 m2施氮(N)14.4 kg、施磷(P2O5)9.6 kg、施钾(K2O)17.6 kg,可以获得较高的马铃薯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氮磷钾配比 农艺性状 产量 干物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铜官窑谭家坡遗迹馆微环境调查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侯文芳 苏伯民 +1 位作者 顾海滨 张兴国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1-109,共9页
通过对谭家坡遗迹馆微环境长期监测,遗迹馆内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土壤温度以及土壤含水率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修建外围保护建筑下的遗址环境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从监测结果中得出遗迹馆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土壤温度与含水率的... 通过对谭家坡遗迹馆微环境长期监测,遗迹馆内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土壤温度以及土壤含水率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修建外围保护建筑下的遗址环境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从监测结果中得出遗迹馆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土壤温度与含水率的变化规律与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潮湿多雨的气象环境造成谭家坡遗迹馆内高温、高湿,遗址土体也容易遭受地下水的侵蚀,对遗址直接或间接引发病变,或加速物理和生物的破坏作用。建议科学而恰当在控制遗址保存环境,建立环境数据库,形成一套完整的预测、预警监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博物馆 微环境 空气温度 相对湿度 土壤温度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澧县城头山遗址古稻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文绪 顾海滨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36-741,共6页
用粒型分析和判别法对城头山遗址的322粒古稻作了研究,古稻种群中含有类似野稻粒型的个体占5.59%,类似籼稻粒型的个体占51.55%,类似粳稻粒型的个体占42.86%,每类型中又可分为不同粒重的类群,性状变域宽,涵盖并超越了现代普野、籼稻和粳... 用粒型分析和判别法对城头山遗址的322粒古稻作了研究,古稻种群中含有类似野稻粒型的个体占5.59%,类似籼稻粒型的个体占51.55%,类似粳稻粒型的个体占42.86%,每类型中又可分为不同粒重的类群,性状变域宽,涵盖并超越了现代普野、籼稻和粳稻的变域,是一种大粒的多型性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澧县 城头山遗址 古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西部高寒区春小麦复种饲料油菜技术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志坤 顾海滨 +1 位作者 邵立刚 赵光兵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5期156-156,共1页
黑龙江省西部高寒区春小麦复种饲料油菜技术是利用春小麦收获后到冬前2~3个月的农田空闲时间,种植以收获鲜草为目的的专用饲料油菜,为黑龙江省西部高寒区的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开辟一条新的思路。该技术充分利用了春小麦收后到寒冬来... 黑龙江省西部高寒区春小麦复种饲料油菜技术是利用春小麦收获后到冬前2~3个月的农田空闲时间,种植以收获鲜草为目的的专用饲料油菜,为黑龙江省西部高寒区的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开辟一条新的思路。该技术充分利用了春小麦收后到寒冬来临之前60~70d的光、热、水和土壤资源,无茬口矛盾,不影响粮食生产,改一熟为两作,是增加农民收入和加快畜牧业健康快速高效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专用饲料 高寒区 春小麦 技术 油菜 西部 复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山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体系建设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志坤 顾海滨 +1 位作者 牛若超 赵光兵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12期191-192,共2页
克山县种植马铃薯历史悠久,远近闻名,多年来一直是国家重要的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马铃薯种薯之乡"。国家马铃薯改良中心和国家马铃薯种质资源库又坐落在克山县,是克山县发展马铃薯产业所拥有的独一无二的科技支撑。
关键词 马铃薯种薯生产 农业科技 马铃薯产业 科学技术厅 试管苗 省农业科学院 原原种 种质资源库 生产水平 改良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外观缺陷种薯后代薯形的遗传表现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勇 吕典秋 +11 位作者 胡林双 李学湛 顾海滨 曲丽 宿飞飞 王绍鹏 刘尚武 刘振宇 陈江先 李洪军 杨焕春 杜英秋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8期9-11,共3页
为了初步弄清马铃薯缺陷种薯(畸形种薯和裂口种薯)后代薯形变化的规律,分别选用荷兰15、早大白、克新13、克新18、中薯3号的畸形种薯和正常种薯以及克新13、克新18、中薯3号的裂口种薯和正常种薯为试验材料,探讨了畸形种薯和裂口种薯后... 为了初步弄清马铃薯缺陷种薯(畸形种薯和裂口种薯)后代薯形变化的规律,分别选用荷兰15、早大白、克新13、克新18、中薯3号的畸形种薯和正常种薯以及克新13、克新18、中薯3号的裂口种薯和正常种薯为试验材料,探讨了畸形种薯和裂口种薯后代薯形的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是畸形种薯还是薯形表现正常的种薯,其后代均会出现畸形的块茎,而且两者后代块茎出现畸形的概率无明显差异;与薯形正常的块茎相比,裂口种薯后代出现裂口的概率要明显高于薯形正常的种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缺陷种薯 畸形种薯 裂口种薯 薯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北部澧阳平原文化层的地球化学记录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建新 顾海滨 +3 位作者 鲁江 邢旭东 申志军 吕焕哲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445-1452,共8页
洞庭湖区澧阳平原有全国最密集、文化序列最清楚的史前遗址,是研究人与自然关系演变过程的重要地区。该区的文化层不仅蕴含了考古文物资料,而且赋存了大量的古代自然与人文环境的信息,其地球化学记录为解读人地关系提供了一把钥匙。通过... 洞庭湖区澧阳平原有全国最密集、文化序列最清楚的史前遗址,是研究人与自然关系演变过程的重要地区。该区的文化层不仅蕴含了考古文物资料,而且赋存了大量的古代自然与人文环境的信息,其地球化学记录为解读人地关系提供了一把钥匙。通过对21处遗址114件不同时代的文化层及其生土层、表土层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文化层的常量元素更多地反映了自然环境的状况,新石器中期以后的文化层的微量元素则反映了人类活动的特征。不同时期文化层的元素组合反映了不同自然与文化阶段的古代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特征,据其地球化学综合指标的分类可获得关于文化和环境演化统一性和阶段性的本质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文化层 人与自然 环境 元素组合 磷灰石 因子分析 最优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澧阳平原古水稻土铁形态演变特征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沛 周卫军 +3 位作者 顾海滨 李娟 郭子川 肖彦资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51-1156,共6页
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澧阳平原杉龙岗遗址埋藏古水稻土与现代耕作水稻土铁形态、含量变化及剖面演变特征,探讨了土壤铁形态变化与成土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澧阳平原现代耕作水稻土与埋藏古水稻土铁形态及含量分别为... 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澧阳平原杉龙岗遗址埋藏古水稻土与现代耕作水稻土铁形态、含量变化及剖面演变特征,探讨了土壤铁形态变化与成土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澧阳平原现代耕作水稻土与埋藏古水稻土铁形态及含量分别为:全铁31.61~35.10g/kg和33.97~46.88g/kg,游离铁8.88~13.92g/kg和11.10~20.36g/kg,无定型铁2.52~4.06g/kg和2.64~3.35g/kg,结晶态铁5.06—11.40g/kg和8.46~17.43g/kg。澧阳平原水稻土各形态铁含量除无定型铁外,其他形态铁含量总趋势为埋藏古水稻土〉现代耕作水稻土,且古水稻土各形态铁分异明显。现代耕作水稻土全铁、游离铁、结晶铁含量均呈现随深度加深而增加趋势,而无定型铁则相反,且各形态铁含量波动性较小;埋藏古水稻土全铁含量随土层增深而增加,无定型铁含量呈现微幅增加趋势,但游离铁和结晶铁含量变化有异,PA剖面减少,PC剖面增加,埋藏古水稻土中各形态铁含量变化趋势多样。澧阳平原古水稻土的铁有明显的淋溶淀积特征,不同形态铁在各土层变异较大,埋藏古水稻土铁富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水稻土 全铁 游离铁 无定型铁 晶质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铜官窑谭家坡遗迹馆内优势病害真菌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7
12
作者 武发思 苏伯民 +3 位作者 贺东鹏 顾海滨 徐瑞红 汪万福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53,共7页
针对长沙铜官窑谭家坡遗迹馆内大肆爆发的微生物病害,为确定造成考古遗迹污染的优势真菌类型,项目组开展了病害真菌的现状调查和快速检测鉴定工作。利用无菌手术刀收集考古遗迹表面典型病害微生物的菌体样品,通过提取样品基因组总DNA、... 针对长沙铜官窑谭家坡遗迹馆内大肆爆发的微生物病害,为确定造成考古遗迹污染的优势真菌类型,项目组开展了病害真菌的现状调查和快速检测鉴定工作。利用无菌手术刀收集考古遗迹表面典型病害微生物的菌体样品,通过提取样品基因组总DNA、真菌ITS区PCR扩增、构建克隆文库、序列测定和系统发生关系分析等技术完成了病害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类群组成特点分析。结果表明,遗迹馆内考古遗迹表面爆发的主要病害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白腐菌(Phlebia brevispora)、荷叶离褶伞(Lyophyllum decastes),它们分别隶属于丛赤壳科(Nectriaceae)、伏革菌科(Corticiaceae)、离褶伞科(Lyophyllaceae),均为营腐生真菌,与土壤中木质材料的降解密切相关。考古现场大量的根系残留为病害菌的大肆繁殖提供了重要的营养源,而高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是促进病害菌快速生长扩散的主要环境因素。建议人工清除病害菌和根系残留,并对遗迹馆进行适当的环境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遗址 考古遗迹 真菌病害 分子技术 潮湿环境 文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6
13
作者 顾海滨 王树起 《大豆通报》 2002年第5期13-13,共1页
一个军队系统大型农场从国营农场引进机械化生产技术 ,经过长期实践 ,使大豆始终维持在 667m2产 1 5 0kg以上 。
关键词 大豆 机械化栽培 中耕管理 种子处理 病虫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