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放式大气CO_(2)浓度升高和温度升高对扬稻6号稻米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王晓茜 蔡创 +4 位作者 宋练 周伟 杨雄 顾歆悦 朱春梧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7,共13页
【目的】明确大气CO_(2)浓度升高和温度升高对籼稻稻米品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开放式大气CO_(2)浓度升高和温度升高(T-FACE)平台,以扬稻6号(籼稻)作为测试品种,研究大气CO_(2)浓度升高200μmol/mol,温度升高2℃(2021年为夜间... 【目的】明确大气CO_(2)浓度升高和温度升高对籼稻稻米品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开放式大气CO_(2)浓度升高和温度升高(T-FACE)平台,以扬稻6号(籼稻)作为测试品种,研究大气CO_(2)浓度升高200μmol/mol,温度升高2℃(2021年为夜间-白天温升,ENDT;2022年为白天温升,EDT)对稻米加工、外观、营养和食味品质及其相关的淀粉合成酶活性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未来大气CO_(2)浓度和全天温度共同升高不会影响籼稻的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使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降低31.57%,有助于改善食味品质。而大气CO_(2)浓度升高或/和温度升高均降低籽粒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从而改善籼稻的外观品质。在未来大气CO_(2)浓度和全天温度同时升高条件下,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分别降低了25.98%和34.8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水稻籽粒垩白度与蔗糖合成酶活性和细胞壁转化酶活性正相关,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以及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负相关。水稻籽粒垩白降低的可能机制包括:大气CO_(2)浓度升高增加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强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保证了灌浆过程充足的底物供应;温度和大气CO_(2)浓度升高共同作用主要在灌浆后期,降低蔗糖合成酶和细胞壁转化酶活性,可能减缓了灌浆速率。【结论】在大气CO_(2)浓度和全天温度同时升高背景下,扬稻6号水稻籽粒的垩白和直链淀粉含量降低,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CO_(2)浓度升高 温度升高 水稻品质 垩白 淀粉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