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特征对齐融合的双波段图像描述生成方法
1
作者 顾梦瑶 蔺素珍 +1 位作者 晋赞霞 李烽源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5-71,共7页
为了获得更准确、全面的现场信息,采用红外和可见光同步成像探测复杂场景已成为常态,但现有图像描述研究仍集中于可见光图像,无法全面而准确地描述已探测到的场景信息。为此,文中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对齐融合的可见光⁃红外双波段图像描述... 为了获得更准确、全面的现场信息,采用红外和可见光同步成像探测复杂场景已成为常态,但现有图像描述研究仍集中于可见光图像,无法全面而准确地描述已探测到的场景信息。为此,文中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对齐融合的可见光⁃红外双波段图像描述生成方法。首先,利用Faster⁃RCNN分别提取可见光图像的区域特征和红外图像的网格特征;其次,以Transformer为基本架构,在可见光⁃红外图像对齐融合(VIIAF)编码器中引入位置信息做桥接,进行可见光⁃红外图像特征的对齐与融合;接着,将融合得到的视觉信息输入Transformer解码器中得到粗粒度文本的隐藏状态;最后将编码器输出的视觉信息、解码器得到的隐藏状态与经训练的Bert输出的语言信息输入所设计的自适应模块,使视觉信息和语言信息参与文本预测,实现文本由粗到细的图像描述。在可见光图像⁃红外图像描述数据集上进行的多组实验表明:所提方法不仅能够精确捕捉到可见光和红外图像间的互补信息,而且与使用Transformer的最优模型相比,其性能在BLEU⁃1、BLEU⁃2、BLEU⁃3、BLEU⁃4、METROR、ROUGE以及CIDEr指标上分别提高1.9%、2.1%、2.0%、1.8%、1.3%、1.4%、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描述 双波段 特征对齐融合 注意力机制 TRANSFORMER 语言模型 Bert 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乳腺体层合成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Ki-67表达水平
2
作者 顾梦瑶 陈琪 +2 位作者 刘丽 戚佳佳 李万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9-433,共5页
目的观察数字乳腺体层合成(DBT)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BIDC)Ki-67表达水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4例BIDC,根据Ki-67表达将其分为高表达组(n=224)与低表达组(n=150);根据7∶3比例划分训练集(n=271,含高表达组162例、低... 目的观察数字乳腺体层合成(DBT)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BIDC)Ki-67表达水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4例BIDC,根据Ki-67表达将其分为高表达组(n=224)与低表达组(n=150);根据7∶3比例划分训练集(n=271,含高表达组162例、低表达组109例)及测试集(n=103,含高表达组62例、低表达组41例)。对比组间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提取并筛选病灶影像组学特征;分别以8种分类器构建影像学模型及影像组学模型,选择其中最佳者;基于影像学特征及影像组学评分构建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制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模型预测BIDC Ki-67表达水平的效能。结果组间病灶最大径、边缘有无毛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之构建的多层感知机(MLP)影像学模型在训练集及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654、0.715;基于8个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MLP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802、0.806,而列线图模型的AUC分别为0.802、0.806。结论基于DBT影像组学列线图能有效预测BIDC Ki-67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X射线摄影 影像组学 KI-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影像组学联合临床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子类型 被引量:2
3
作者 陈琪 顾梦瑶 +2 位作者 刘丽 戚佳佳 李万湖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观察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分子类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9例Luminal型及97例非Luminal型女性IDC患者,按7∶3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284)与测试集(n=122)。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 目的观察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分子类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9例Luminal型及97例非Luminal型女性IDC患者,按7∶3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284)与测试集(n=122)。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针对临床资料及DBT所见筛选乳腺IDC Luminal表达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临床-影像学模型;基于内外斜位DBT构建影像组学模型,以之联合临床-影像学模型构建联合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模型预测乳腺IDC分子类型的效能。结果病理组织学级别及DBT所示病灶边缘分别为乳腺IDC Luminal表达相关的临床及影像学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联合模型预测训练集、测试集乳腺IDC分子类型的AUC分别为0.821、0.715,高于临床-影像学模型(0.727、0.665)及影像组学模型(0.776、0.663)(P均<0.05);而临床-影像学模型与影像组学模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DB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有助于预测乳腺IDC分子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X线摄影术 影像组学 分子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贵安新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顾梦瑶 李娟 赵晓峰 《生态科学》 CSCD 2020年第5期73-81,共9页
以贵州省贵安新区2000、2005、2010、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划分2 km×2 km的格网作为评价单元,借助Fragstats4.2软件计算景观指数,并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采用Arc GIS空间分析法,分析贵安新区生态风险时空分异及其对土地... 以贵州省贵安新区2000、2005、2010、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划分2 km×2 km的格网作为评价单元,借助Fragstats4.2软件计算景观指数,并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采用Arc GIS空间分析法,分析贵安新区生态风险时空分异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数量和结构变化明显:耕地和林地面积减少,草地和水域面积增加,建设用地面积显著增加;耕地主要转变为林地和建设用地;除水域外,其他类型分布集中程度增强。(2)生态风险集聚趋势增强,热点分布在贵安新区的西部和东部边缘地区,冷点分布在红枫湖水域;不同生态风险等级面积变化显著,低、较低和中生态风险区面积增加,较高和高生态风险区面积减少,总体生态环境质量改善。(3)低、较低生态风险区重心向东部的贵阳方向移动,中、较高和高生态风险区重心向西部的安顺方向移动,呈相反的转移方向。(4)除蔡官镇、城关镇和羊昌乡外,其他乡镇生态风险对土地利用响应弹性降低,影响生态风险的因素呈现多样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风险 重心转移 贵安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锑污染及其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5
作者 张菊梅 刘灵飞 +5 位作者 龙健 李娟 廖洪凯 黄博聪 罗超 顾梦瑶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1-70,共10页
锑是一种具有潜在毒性和致癌性的元素,人类的活动造成土壤中锑污染日益严重,锑污染问题已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为了解锑污染土壤研究的进展,文章在对国内外土壤锑污染研究现状及危害基础上,重点对锑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进行概述,... 锑是一种具有潜在毒性和致癌性的元素,人类的活动造成土壤中锑污染日益严重,锑污染问题已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为了解锑污染土壤研究的进展,文章在对国内外土壤锑污染研究现状及危害基础上,重点对锑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进行概述,主要包括: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农业生态修复技术、联合修复技术等,以期寻找更高效、更绿色的关于锑治理和修复措施提供参考;对比研究发现,土壤淋洗、固化/稳定化、植物以及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技术实施较易、修复成本低,应用价值广的特点,可为中国锑污染修复提供良好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Ⅱ)-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活性 被引量:4
6
作者 彭建彪 顾梦瑶 +6 位作者 卞伟 贺冰冰 张耀宗 张超男 孙芊芊 刘海津 高士祥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7-63,共7页
在乙醇溶剂中,3,5-二溴水杨醛为母体,与乙醇胺反应合成了席夫碱,随后与铜离子进一步反应生成铜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来表征其结构和组成,用液相色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测定了席夫碱的... 在乙醇溶剂中,3,5-二溴水杨醛为母体,与乙醇胺反应合成了席夫碱,随后与铜离子进一步反应生成铜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来表征其结构和组成,用液相色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测定了席夫碱的分子量.以铜配合物为催化剂在水相近中性条件下催化H_(2)O_(2)氧化酚类污染物,以苯酚为底物探讨了溶液pH、H_(2)O_(2)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酚类浓度为1.00mmol/L,铜配合物浓度为0.05mmol/L,H_(2)O_(2)浓度为30mmol/L,pH7.6,50℃,5h等条件下,2,4-二氯酚的去除率最大,达84.8%(矿化率7.8%),五氯酚的去除率最小,为29.1%(无矿化).淬灭实验结果表明羟基自由基是该反应体系中的主要活性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5-二溴水杨醛 铜配合物 H_(2)O_(2) 酚类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氧化石墨烯活化过一硫酸盐去除水中阿托伐他汀 被引量:3
7
作者 彭建彪 贺冰冰 +7 位作者 顾梦瑶 王喆熙 刘金 樊蓓蓓 刘海津 曹治国 王梦杰 高士祥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869-2877,共9页
以磁性氧化石墨烯(Fe3O4/GO)为催化剂,研究其活化过一硫酸盐(PMS)对水中阿托伐他汀(ATV)的降解,考察了不同氧化剂、初始pH值、Fe3O4/GO浓度、PMS浓度、反应温度、无机阴离子和溶解有机质(DOM)对Fe3O4/GO+PMS体系催化降解ATV的影响.结果... 以磁性氧化石墨烯(Fe3O4/GO)为催化剂,研究其活化过一硫酸盐(PMS)对水中阿托伐他汀(ATV)的降解,考察了不同氧化剂、初始pH值、Fe3O4/GO浓度、PMS浓度、反应温度、无机阴离子和溶解有机质(DOM)对Fe3O4/GO+PMS体系催化降解ATV的影响.结果表明,ATV的去除率与溶液初始pH相关,在中性条件时去除率最大;ATV的去除率随着PMS浓度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Fe3O4/GO浓度对ATV去除率的作用不明显;无机阴离子对ATV的去除率起到促进作用,而DOM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自由基淬灭实验结果表明,硫酸根自由基(SO4·-)和羟基自由基(·OH)为Fe3O4/GO+PMS体系中主要的氧化活性物质;另外,基于飞行时间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TOF-LC-MS)检测到的9种主要降解中间产物,推测了4种相关反应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氧化石墨烯 过一硫酸盐 阿托伐他汀 溶解有机质 氧化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扫CT影像组学鉴别肺炎型黏液腺癌与大叶性肺炎 被引量:6
8
作者 姬慧君 宁尚昆 +5 位作者 刘浅浅 陈盈秀 陈琪 顾梦瑶 黄勇 李万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9-554,共6页
目的 观察平扫CT影像组学鉴别肺炎型黏液腺癌(PTMA)与大叶性肺炎(LP)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PTMA(PTMA组)和129例LP患者(LP组),按7∶3比例将其纳入训练集(n=131)和测试集(n=55)。比较组间患者临床资料,筛选临床特征,构建临床模型;... 目的 观察平扫CT影像组学鉴别肺炎型黏液腺癌(PTMA)与大叶性肺炎(LP)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PTMA(PTMA组)和129例LP患者(LP组),按7∶3比例将其纳入训练集(n=131)和测试集(n=55)。比较组间患者临床资料,筛选临床特征,构建临床模型;勾画病灶ROI,提取其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模型;基于临床特征及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列线图模型。观察3种模型鉴别PTMA与LP的效能。结果 组间患者年龄和呼吸道症状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临床模型鉴别训练集和测试集PTMA与L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4和0.909。最终纳入16个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模型,其在训练集和测试集鉴别PTMA与LP的AUC分别为0.909和0.870;列线图模型的AUC分别为0.939和0.933。影像组学模型及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鉴别PTMA与LP的AUC均大于临床模型(P均<0.05)。结论 平扫CT影像组学有助于鉴别PTMA与L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炎 影像组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