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边水稠油油藏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顾文欢 刘月田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9-93,共5页
结合锦612边水稠油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特点,利用油藏工程方法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影响边水稠油油藏水平井产能的因素及影响规律和水平井产能对各影响因素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水平井到边水的距离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程度最大;水... 结合锦612边水稠油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特点,利用油藏工程方法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影响边水稠油油藏水平井产能的因素及影响规律和水平井产能对各影响因素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水平井到边水的距离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程度最大;水平井到边水的距离过小,边水极易突破到井底,水平井产能受到严重影响;水平井到边水的距离过大,无法充分利用边水能量,地层压力下降较快,水平井产能也受到一定影响;保证水平井到边水的距离合理,水平井产能将达到最大。水平井产能对其他影响因素的敏感程度依次为:地层倾角、油层厚度、原油黏度、水平段长度、水平渗透率、水体能量。针对某一特定边水稠油油藏,应以合理选择水平井到边水的距离为重点,确定水平井到边水的距离与其他参数的最优配置关系,方可获得最优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水油藏 稠油油藏 水平井 生产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藏非均质性对水平井蒸汽吞吐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顾文欢 刘月田 +1 位作者 刘立成 刘润广 《油气井测试》 2012年第1期32-34,76,共3页
应用洛伦兹曲线计算油藏渗透率变异系数、储层厚度变异系数及孔隙度变异系数,将三者加权得到评价油藏非均质程度的综合指标。结合锦612稠油油藏地质开发特征,建立相同非均质程度不同物性分布规律的油藏模型;通过反解洛伦兹曲线的方法建... 应用洛伦兹曲线计算油藏渗透率变异系数、储层厚度变异系数及孔隙度变异系数,将三者加权得到评价油藏非均质程度的综合指标。结合锦612稠油油藏地质开发特征,建立相同非均质程度不同物性分布规律的油藏模型;通过反解洛伦兹曲线的方法建立不同非均质程度的油藏模型。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油藏非均质程度对水平井蒸汽吞吐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油藏非均质程度越强,水平井蒸汽吞吐效果越差;相同油藏非均质程度下,油藏物性的分布规律对水平井蒸汽吞吐效果有显著影响。当在水平井沿程方向油藏物性呈单调变化时,水平井的蒸汽吞吐效果最差;当水平井跟端落在前缘薄层砂相带,并依次穿过水下分流河道相带及水下分流间相带时,其蒸汽吞吐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水平井 蒸汽吞吐 变异系数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油藏鱼骨井蒸汽吞吐注采参数正交优化设计 被引量:2
3
作者 顾文欢 刘月田 《油气井测试》 2012年第4期4-6,75,共3页
鱼骨井能够有效增加油层的裸露面积、提高油藏动用程度、扩大蒸汽波及体积,最终提高油藏采收率。蒸汽吞吐的开发效果是注采参数综合作用的结果。选取注汽干度、注汽速度、注汽压力、焖井时间、周期注汽量和最大排液量6个注采参数并考虑... 鱼骨井能够有效增加油层的裸露面积、提高油藏动用程度、扩大蒸汽波及体积,最终提高油藏采收率。蒸汽吞吐的开发效果是注采参数综合作用的结果。选取注汽干度、注汽速度、注汽压力、焖井时间、周期注汽量和最大排液量6个注采参数并考虑注汽干度、注汽速度、注汽压力之间的交互影响进行研究,采用直观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到最优的蒸汽吞吐注采参数组合,依据各因素对累积油汽比的影响显著性进行排序。研究表明,交互作用对累积油汽比的影响并不显著。正交数值试验的结果可为现场鱼骨井蒸汽吞吐注采参数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鱼骨井 蒸汽吞吐 注采参数 正交设计 直观分析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计算公式的改进 被引量:1
4
作者 顾文欢 刘月田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31,共3页
从各向异性油藏出发,结合基本渗流原理(镜像反映和叠加原理),充分考虑坐标变化中油藏各向异性对油藏参数及水平井参数的影响,对现有产能公式进行了改进。各向异性程度越强,水平段与主渗透率方向夹角大小对产能的影响越明显。在特定各向... 从各向异性油藏出发,结合基本渗流原理(镜像反映和叠加原理),充分考虑坐标变化中油藏各向异性对油藏参数及水平井参数的影响,对现有产能公式进行了改进。各向异性程度越强,水平段与主渗透率方向夹角大小对产能的影响越明显。在特定各向异性条件下,水平井产能随水平段与主渗流方向夹角的增加而增大;水平段与主渗流方向夹角为90°时,水平井获得最大产能;水平段与主渗流方向夹角为90°时,各向异性程度越强,对水平井长度的正面影响作用越明显,水平井产能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底水 水平井 渗流 坐标变换 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藏各向异性对鱼骨井结构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范乐宾 刘月田 +3 位作者 顾少华 顾文欢 廖恒杰 敖坤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8-73,共6页
鱼骨井由于能增加泄油面积而提高油井产能,因此在油气田开发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油藏各向异性对鱼骨井结构的影响规律非常复杂,常规求解鱼骨井产能的解析方法中很少考虑油藏各向异性的影响。为此,采用将各向异性地层中鱼骨... 鱼骨井由于能增加泄油面积而提高油井产能,因此在油气田开发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油藏各向异性对鱼骨井结构的影响规律非常复杂,常规求解鱼骨井产能的解析方法中很少考虑油藏各向异性的影响。为此,采用将各向异性地层中鱼骨井等价到各向同性地层中的方法,建立了鱼骨井在平面各向异性地层中的结构变化模型。并据此讨论了两种特殊情况下,各向异性强度对鱼骨井结构的影响规律:鱼骨井主井筒与最大渗透率方向平行时,主井筒长度最小,分支角之和最大;鱼骨井主井筒与最大渗透率方向垂直时,主井筒长度最大,分支角之和最小;各向异性强度越大,对于鱼骨井长度越有利,但对鱼骨井分支角之和的不利空间区域越大;分支角越小,各向异性对鱼骨井长度的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骨井 非均质油藏 各向异性 渗透率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气藏中分支水平井的产能预测公式 被引量:6
6
作者 王迎春 李彦超 +3 位作者 公培斌 杨刚 顾文欢 杨占伟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14-15,28,共3页
采用齐成伟的环形裂缝群复势通式,重复陈小凡等人的推导过程,得出了低渗气藏中分支水平井的产能预测公式。该预测公式可以严格退化为陈小凡等人的低渗气藏水平井产能修正公式。
关键词 环形裂缝群 分支水平井 产能公式 低渗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T测压拟合方法及其在油藏开发调整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顾文欢 杨莉 +2 位作者 杨宝泉 苑志旺 张昕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4-130,共7页
深水浊积水道沉积储层具有多期次水道垂向相互叠置的特点,砂体间连通关系极其复杂,各层砂体储量动用程度分析难度大,加剧了油藏历史拟合的不确定性及多解性,给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开发方案调整研究带来极大挑战。为此,展开了后续井MDT测压... 深水浊积水道沉积储层具有多期次水道垂向相互叠置的特点,砂体间连通关系极其复杂,各层砂体储量动用程度分析难度大,加剧了油藏历史拟合的不确定性及多解性,给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开发方案调整研究带来极大挑战。为此,展开了后续井MDT测压拟合指导深水浊积水道沉积储层油藏模型校正新方法的研究,其主要思路为利用后续井MDT测压资料作为拟合参数,通过拟合某一时刻下模型中各层压力和对应时间同一位置处新钻井MDT测压数据,不断修正模型中砂体的横向及纵向连通性,使模型砂体叠置关系及连通关系逐渐接近油藏实际,再结合常规开发指标拟合,最终完成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以及开发方案调整研究。实际应用效果表明,后续井MDT测压拟合方法是一种拟合多期水道砂体连通关系的有效方法,显著降低了该类型油藏历史拟合的不确定性,为油田开发方案调整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T测压 历史拟合 深水浊积水道 提高精度 整井优化部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开发效果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顾文欢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6期89-91,95,共4页
结合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特点,利用油藏工程方法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开发效果,分析地质参数及注汽参数对该类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水平井到边水的距离是水平井开发效果影响最大的地质参数,... 结合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特点,利用油藏工程方法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开发效果,分析地质参数及注汽参数对该类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水平井到边水的距离是水平井开发效果影响最大的地质参数,其次分别为油层厚度、渗透率及油水体积比;注汽强度为水平井开发效果影响最大的注汽参数,其次分别为注汽速度、井底蒸汽干度及焖井天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 稠油 水平井 地质参数 注汽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可动储量的识别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顾文欢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5期17-21,27,共6页
在深水油田开发的中后期需要弄清楚油藏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尤其是剩余可动储量的分布情况。通过改进油藏机会指数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油藏数值模拟的剩余可动储量识别方法。以可动油柱高度表征油藏可动储量分布,以储层品质因子表征剩余... 在深水油田开发的中后期需要弄清楚油藏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尤其是剩余可动储量的分布情况。通过改进油藏机会指数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油藏数值模拟的剩余可动储量识别方法。以可动油柱高度表征油藏可动储量分布,以储层品质因子表征剩余可动储量富集区储层物性特征,以压力因子表征现有井网注采效果。通过细化油藏岩石类型表征和MDT多层压力精细拟合,提高对剩余可动储量的识别精度。在尼日利亚A油田的应用结果表明,运用这种剩余可动储量识别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获得油藏剩余可动储量的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油田 剩余油分布 可动储量 净油柱高度 储层品质因子 压力因子 调整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浊积砂岩油田含水上升机理及优化注水技术——以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AKPO油田为例 被引量:17
10
作者 苑志旺 杨宝泉 +5 位作者 杨莉 顾文欢 陈筱 康博韬 李晨曦 张会来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7-296,共10页
通过对AKPO高挥发性油田储集层连通关系与油井见水后含水上升规律的分析,建立新型含水上升模型,确定优化注水时机和策略。可将含水上升形态划分为3种类型,其油井含水上升机理主要受储集层连通关系控制,单期水道或朵叶体内单期砂体直接连... 通过对AKPO高挥发性油田储集层连通关系与油井见水后含水上升规律的分析,建立新型含水上升模型,确定优化注水时机和策略。可将含水上升形态划分为3种类型,其油井含水上升机理主要受储集层连通关系控制,单期水道或朵叶体内单期砂体直接连通,储集层发育及层内连通性好,直接注采受效,含水上升曲线呈"亚凸型";多期砂体搭接连通,层内连通性好,但搭接部位储集层物性、连通性较差,注水受效较慢,含水上升曲线呈"亚凹形";多期砂体复合连通,具有直接连通与搭接连通两种类型的特点,储集层物性与连通性介于两者之间,注水受效稍慢,含水上升曲线呈"亚S型"。以油水相对渗透率比值关系式为基础,建立了新型含水上升规律模型;通过对实际油井生产数据的拟合分析,提出了油井见水后实施优化注水的最佳时机与相应技术,水道储集层可采用"提高纵向波及"为核心、朵叶体储集层可采用"改善平面波及"为核心的优化注水技术;经AKPO油田实际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指导同类油田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油田开发 挥发性油藏 含水上升类型 储集层连通关系 含水上升机理 优化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气驱油藏新型气驱特征曲线推导及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苑志旺 杨宝泉 +2 位作者 杨莉 顾文欢 尚凡杰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5-141,共7页
针对传统气驱特征曲线未能有效描述地层中实际渗流的流体(注入气)和被驱替原油的关系,在分析油藏注气开发驱替过程基础上,分别描述了混相驱和非混相驱油气渗流特征。基于稳定渗流理论,推导出了地层中实际渗流流体(注入气)和被驱替原油... 针对传统气驱特征曲线未能有效描述地层中实际渗流的流体(注入气)和被驱替原油的关系,在分析油藏注气开发驱替过程基础上,分别描述了混相驱和非混相驱油气渗流特征。基于稳定渗流理论,推导出了地层中实际渗流流体(注入气)和被驱替原油的关系式,即累积注气量-累积产油半对数关系,命名为新型气驱特征曲线,分析了该曲线的适用条件。应用实例,研究了注采井网和驱替机理变化对气驱曲线形态特征的影响。在已知注气量的条件下,利用该曲线可实现长期及阶段产量预测,且在注气开发较早阶段便可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驱特征曲线 注气 混相驱 非混相驱 驱替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浊积砂岩油田动态相渗规律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康博韬 杨宝泉 +2 位作者 张迎春 顾文欢 景至一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6-111,共6页
针对深水浊积砂岩油田开发指标预测难度大的问题,以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Akpo油田地震、地质及生产动态资料为基础,从机理上分析了动态、静态相渗差异的根本原因,引入水相运动系数定量评价动态相渗与油水宏观运动之间的关系;通过动态相... 针对深水浊积砂岩油田开发指标预测难度大的问题,以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Akpo油田地震、地质及生产动态资料为基础,从机理上分析了动态、静态相渗差异的根本原因,引入水相运动系数定量评价动态相渗与油水宏观运动之间的关系;通过动态相渗研究建立储层连通程度及非均质性等因素与生产动态之间的相关性,形成一套针对深水浊积砂岩油田的动态相渗分析及应用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深水浊积砂岩油田油水运动规律受储层连通性及非均质性影响显著;动态相渗规律综合反映了储层中油水的宏观运动规律,用于生产动态分析更加合理;研究方法充分考虑储层因素的影响,预测精度高,实用性强,对深水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开发 浊流沉积 动态相渗 储层因素 开发指标 西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挥发性油藏注气开发气油比变化规律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迎春 杨莉 +4 位作者 顾文欢 杨宝泉 苑志旺 康博韬 郜益华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7-112,共6页
西非深海AKPO油田挥发性M油藏为浊积复合朵叶体沉积,流体纵向上存在明显的组分梯度特征;基于流体性质及油气两相渗流规律,研究了注入气突破前后气油比的变化规律。注入气突破前,生产井气油比变化规律与原始溶解气油比变化规律一致,呈缓... 西非深海AKPO油田挥发性M油藏为浊积复合朵叶体沉积,流体纵向上存在明显的组分梯度特征;基于流体性质及油气两相渗流规律,研究了注入气突破前后气油比的变化规律。注入气突破前,生产井气油比变化规律与原始溶解气油比变化规律一致,呈缓慢上升趋势;注入气突破后,从油气两相渗流规律和物质平衡出发,结合出口端含气饱和度和平均含气饱和度的关系,建立了注气开发油藏气驱特征曲线,推导得到了气油比与采出程度、气油比上升率与采出程度的指数型关系式,并绘制了气油比、气油比上升率与采出程度图版用于表征气油比变化规律。M油藏应用表明,本文理论分析结果与实际油藏气油比变化规律吻合,所提出以“扩大注气波及”为核心的注气井工作制度调整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单井气油比上升速度,延缓产量递减,稳油控气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 西非AKPO油田 挥发性油藏 注气开发 组分梯度 气油比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水驱中油水相互作用规律与机理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柴汝宽 刘月田 +2 位作者 何宇廷 顾文欢 程紫燕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3-100,共8页
针对当前水驱中的油水相互作用的研究较少且已有结论存在争议,主要体现在关键离子对油水相互作用影响规律尚未统一。将岩心驱替实验和界面张力测定实验相结合来研究智能水驱中油水作用规律与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油水相互作用在智能水驱... 针对当前水驱中的油水相互作用的研究较少且已有结论存在争议,主要体现在关键离子对油水相互作用影响规律尚未统一。将岩心驱替实验和界面张力测定实验相结合来研究智能水驱中油水作用规律与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油水相互作用在智能水驱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调整注入水的离子组成可以有效影响采收率。Mg^(2+)和Ca^(2+)能够有效提高岩心驱替效率,Mg^(2+)作用效果强于Ca^(2+),二者存在最优浓度。SO_(4)^(2-)对提高采收率无积极作用。界面张力测定实验结果:溶液中不同离子对油水界面特征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作用强度依次为Mg^(2+)>Ca^(2+)>Na^(+)。随着溶液中Na^(+),Ca^(2+)和Mg^(2+)质量浓度的增加,油水界面张力先减小后增大、界面弛豫时间先缩短后延长,存在促进界面张力最低、界面弛豫时间最短的最优浓度;SO_(4)^(2-)能有效抑制Na^(+),Mg^(2+)和Ca^(2+)对油水界面特征的影响,提高油水界面张力达到最低的最优离子浓度、延长油水界面体系达到平衡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水驱 提高采收率 油水相互作用 界面张力 离子浓度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油田开发风险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6
15
作者 尚凡杰 姜彬 +3 位作者 杨宝泉 苑志旺 顾文欢 张昕 《石油科技论坛》 2017年第6期25-31,共7页
与陆上及浅水油田相比,深水油田开发面临的突出挑战是开发投资大、开发风险高、调整余地小。如何在开发早期即制订合理的风险应对策略、实现风险的有效把控是深水油田开发的关键问题。调研和总结了近年来全球主要石油公司在深水油田开... 与陆上及浅水油田相比,深水油田开发面临的突出挑战是开发投资大、开发风险高、调整余地小。如何在开发早期即制订合理的风险应对策略、实现风险的有效把控是深水油田开发的关键问题。调研和总结了近年来全球主要石油公司在深水油田开发风险应对方面的相关做法和经验,介绍了深水油田开发面临的技术风险、非技术风险、进度风险3类主要风险及其识别程序,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风险的差异,制订了6类典型油田开发策略;针对技术风险,提出应加快油藏信息获取,提高开发方案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问题,以最经济的方式降低油藏不确定性,最大限度地消除开发风险可能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油田 风险识别 不确定性 开发策略 适应性 灵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组分梯度的深水挥发性油藏注天然气开发混相机理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莉 杨宝泉 +2 位作者 顾文欢 肖鹏 胡伟岩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4-100,共7页
M油藏地处西非尼日利亚深水区(水深1 500 m),流体为高挥发油,原始气油比高,纵向存在组分梯度,本文研究了该类型油藏注天然气开发的混相机理。基于组分梯度模型对组分随深度变化规律进行了表征,评估了不同深度样品的混相压力,结果显示注... M油藏地处西非尼日利亚深水区(水深1 500 m),流体为高挥发油,原始气油比高,纵向存在组分梯度,本文研究了该类型油藏注天然气开发的混相机理。基于组分梯度模型对组分随深度变化规律进行了表征,评估了不同深度样品的混相压力,结果显示注伴生天然气在油藏条件下均可形成混相;建立了与实际油藏等效的机理模型,引入界面张力和混相因子评估了注入气体在油藏不同区域的混相状态,M油藏注采井间混相状态可分为4个区带,依次为气相带、非混相带、混相带和油相带,混相带宽度变化范围为50~270 m,并在混相带前缘到达油井时宽度达到最大;研究了混相带运移对油井生产气油比的影响,当气油比超过1 100 m^(3)/m^(3)以后,油藏整体由混相驱阶段依次过渡到混相带突破阶段和非混相驱阶段,并确定了气油比的判别范围。本文可以为油藏生产管理和注采优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其他类型油藏的注气机理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油 组分梯度 混相因子 混相带 气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油田高效开发策略及实践 被引量:5
17
作者 段瑞凯 杨宝泉 +3 位作者 顾文欢 杨莉 张迎春 陈筱 《石油科技论坛》 2019年第5期48-56,66,共10页
深水油田开发往往面临资源品位差异大、不确定性大、方案实施要求高、动态调整难等难点,国内深水油田开发起步较晚,暂未形成相对应的高效开发策略。依托多个海外深水区块开发研究实践,从储量动用、方案实施、生产管理3个重要环节入手,... 深水油田开发往往面临资源品位差异大、不确定性大、方案实施要求高、动态调整难等难点,国内深水油田开发起步较晚,暂未形成相对应的高效开发策略。依托多个海外深水区块开发研究实践,从储量动用、方案实施、生产管理3个重要环节入手,总结了深水油田高效开发策略。即以“统筹规划—分级评价—量化评估”为主线的“立体式”储量动用策略,促进资源量到地质储量、再到动用储量的高效转化;以“递进评价—快速上产—接续稳产”为主线的“链条式”方案实施策略,保障从建设到上产、再到稳产的高效进阶;以“均衡开发—差异优化—高效作业”为主线的“多点式”生产管理策略,实现从夯实基础到存量挖潜、再到增量提效的高效开发。该高效开发策略在海外深水区块取得了良好效果,可为未来国内深水油田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油田 高效开发 储量动用 方案实施 生产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挥发性油藏注天然气开发指标预测新模型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宝泉 苑志旺 +3 位作者 杨莉 罗银富 顾文欢 尚凡杰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3年第6期19-23,共5页
挥发性油藏注天然气极易形成混相驱,注气突破后油藏中非混相和混相驱同时存在,并动态变化。基于多个挥发油藏注天然气开发的生产曲线,推导了累积产油量变化的微分方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出程度和气油比关系方程,可以预测不同生产气... 挥发性油藏注天然气极易形成混相驱,注气突破后油藏中非混相和混相驱同时存在,并动态变化。基于多个挥发油藏注天然气开发的生产曲线,推导了累积产油量变化的微分方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出程度和气油比关系方程,可以预测不同生产气油比时的采出程度。同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气驱特征曲线,即注气达到一定阶段后,累积注气量的对数与累积产油量满足线性关系,该方程可以预测不同注气量下的累积产油量。经过实例分析和计算,表明该方法预测精度较高,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油 注天然气 混相驱 气油比 开发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油井生产时率评价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尚凡杰 杨宝泉 +3 位作者 杨莉 张昕 苑志旺 顾文欢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1期84-87,共4页
提出以产量为核心的油井"作业效率"的概念,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油井生产时率评价方法。在油田生产事件分类的基础上,制订油井作业效率的计算规则,进而提出油井作业效率的分类预测方法,同时指导维护性作业内容的制订。该方法在产... 提出以产量为核心的油井"作业效率"的概念,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油井生产时率评价方法。在油田生产事件分类的基础上,制订油井作业效率的计算规则,进而提出油井作业效率的分类预测方法,同时指导维护性作业内容的制订。该方法在产量预测、作业管理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体现了油田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事件 作业效率 生产时率 精细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液量变化的深水挥发性油田产量预测方法——以西非尼日尔盆地Akpo油田为例
20
作者 康博韬 顾文欢 +3 位作者 肖鹏 郜益华 陈国宁 景至一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1期6-10,19,共6页
深水挥发性油田生产井见水后液量持续递减,产量预测难度大。结合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Akpo油田的生产情况,提出了一种考虑液量变化的油田产量预测方法。挥发性油田生产井见水后液量变化明显,预测产量应考虑液量变化带来的影响。深水浊... 深水挥发性油田生产井见水后液量持续递减,产量预测难度大。结合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Akpo油田的生产情况,提出了一种考虑液量变化的油田产量预测方法。挥发性油田生产井见水后液量变化明显,预测产量应考虑液量变化带来的影响。深水浊积储层受注采井距大、砂体叠置关系复杂等因素的影响,动态相渗规律能更准确地反映储层中油水运动的规律。通过分析动态相渗规律,定量评价储层油水运动能力的差异;再结合生产井分类研究结果,分析同类生产井的水相运动系数与注采井间不连通系数、储层非均质系数、相对含水上升速度的相关性,建立储层因素与生产动态之间的定量关系,预测不同类型生产井的含水及液量随生产时间的变化规律,从而获得产油量递减变化规律,进而预测确定油田产油量。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这种产量预测方法预测精度高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油藏 产量预测方法 浊积储层 水相运动系数 相对含水上升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