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备工艺对Fe_2O_3-MnO_2-CuO系常温红外辐射材料结构及发射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顾幸勇 罗婷 +1 位作者 张爱华 吴军明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72-474,共3页
在不同温度下采用缓冷、急冷、淬冷的方法合成铁氧体尖晶石,比较其晶体的晶格畸变系数以及在常温下8μm~14μm波段发射率的大小差异,找到合成高发射率铁氧体尖晶石的较佳制备工艺。研究表明:在1090℃急冷条件下得到的铁氧体尖晶石发射... 在不同温度下采用缓冷、急冷、淬冷的方法合成铁氧体尖晶石,比较其晶体的晶格畸变系数以及在常温下8μm~14μm波段发射率的大小差异,找到合成高发射率铁氧体尖晶石的较佳制备工艺。研究表明:在1090℃急冷条件下得到的铁氧体尖晶石发射率达到了最高0.936,形成了反尖晶石结构和混合型结构的尖晶石,并且得出在此温度下的急冷处理得到的晶格畸变系数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工艺 红外辐射 发射率 品格畸变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T-KBT-NN无铅压电陶瓷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月明 陈文 +3 位作者 徐庆 周静 顾幸勇 方斯琴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4-537,共4页
采用传统陶瓷的制备方法,制备出(1-x)Na0.44K0.06Bi0.5TiO3-xNaNbO3(x=0~0.10)的无铅压电陶瓷。X一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所研究的组成均形成纯钙钛矿(ABO3)型固溶体,其晶体结构则随NaNbO3含量的增加由三方转变为假立方... 采用传统陶瓷的制备方法,制备出(1-x)Na0.44K0.06Bi0.5TiO3-xNaNbO3(x=0~0.10)的无铅压电陶瓷。X一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所研究的组成均形成纯钙钛矿(ABO3)型固溶体,其晶体结构则随NaNbO3含量的增加由三方转变为假立方结构,并最终转变为立方结构。陶瓷材料的介电常数-温度曲线显示该体系材料为弛豫型铁电体,随着NaNbO3的增加,材料的弛豫性增强;采用改进的居里-外斯定理可较好地描述材料的介电常数-温度关系。测试了不同组成陶瓷的压电性能,当NaNbO5含量为0.08mol时,陶瓷的压电常数d33和平面机电耦合系数kp比基础组成略有下降,但其介电常数ε33^T/ε0和介质损耗tanδ则有较大程度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铋钠 铌酸钠 压电性能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红外发射率建筑陶瓷玻化砖的研制 被引量:3
3
作者 罗婷 顾幸勇 吴军明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21-424,共4页
通过分别在坯体中引入含镁原料和铜尾砂废料,制备了一种在常温下、8~14μm远红外波段具有较高发射率(ε=0.867)的建筑陶瓷玻化砖。该材料集功能与环保为一体,将其运用到室内装饰中能起到一定的医疗保健功效。实验结果表明:显微结构物... 通过分别在坯体中引入含镁原料和铜尾砂废料,制备了一种在常温下、8~14μm远红外波段具有较高发射率(ε=0.867)的建筑陶瓷玻化砖。该材料集功能与环保为一体,将其运用到室内装饰中能起到一定的医疗保健功效。实验结果表明:显微结构物相中莫来石量的增加及其晶格的畸变、Fe2O3的存在、堇青石的形成有利于发射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发射率 铜尾砂废料 玻化砖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萤石尾砂和珍珠岩废矿粉研制陶瓷透水砖 被引量:8
4
作者 吕淑珍 顾幸勇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1-34,共4页
以萤石尾砂和珍珠岩废矿粉为主要原料,制备出环保型陶瓷透水砖,探讨了原料配方、成型压力和烧成工艺对透水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配方和制备工艺,可制备出性能达到JC/T945—2005《透水砖》要求的陶瓷透水砖,为萤石尾砂和珍... 以萤石尾砂和珍珠岩废矿粉为主要原料,制备出环保型陶瓷透水砖,探讨了原料配方、成型压力和烧成工艺对透水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配方和制备工艺,可制备出性能达到JC/T945—2005《透水砖》要求的陶瓷透水砖,为萤石尾砂和珍珠岩废矿粉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石尾砂 珍珠岩废矿粉 透水砖 成型压力 烧成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化剂对磷酸锆基高温红色色料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范薇 顾幸勇 +2 位作者 董伟霞 罗婷 荣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20-823,共4页
本文采用固相法以(NH_4)_2HPO_4、ZrO_2为原料,Ni_2O_3为着色剂,制备磷酸锆基高温红色色料,研究了六种不同单一矿化剂对陶瓷色料的呈色性能的影响,以及矿化剂ZnO的添加量对磷酸锆基高温红色色料性能的影响。通过XRD和紫外线可见光分... 本文采用固相法以(NH_4)_2HPO_4、ZrO_2为原料,Ni_2O_3为着色剂,制备磷酸锆基高温红色色料,研究了六种不同单一矿化剂对陶瓷色料的呈色性能的影响,以及矿化剂ZnO的添加量对磷酸锆基高温红色色料性能的影响。通过XRD和紫外线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对色料进行物相和色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磷酸锆基高温红色色料中矿化剂的添加有利于色料的颜色更红更鲜艳,六种矿化剂的作用效果为ZnO〉KNO_3〉NaCl〉H_3BO_3〉NH_4Cl〉CaCl_2。当ZnO含量为0~1%时,由于Zr_2O(PO_4)_2少量的合成,色料的红色更亮,更鲜艳;继续增加ZnO含量(大于1%)时,ZnO的加入会使晶格活化,促进晶体Zr_2O(PO_4)_2的合成,致使主晶相由Ni_(0.5)Zr_2(PO_4)_3转变为Zr_2O(PO_4)_2,过多的Zr_2O(PO_4)_2导致色料吸收光的波长范围发生偏移,从而导致色料的颜色从红色变成黄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锆 高温色料 Ni0.5Zr2(PO4)3 矿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ON:C透明陶瓷的光释光性能
6
作者 寿金翔 顾幸勇 +3 位作者 邹宇琦 张兆泉 范武刚 仝奂喆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7年第6期52-56,共5页
以高纯a-Al_2O_3粉与AlN粉为原料,采用无压烧结,通过气氛渗透,在烧制过程中掺入等量碳的方法制备AlON:C透明陶瓷,研究AlON:C透明陶瓷的光释光性能。结果发现:AlON:C透明陶瓷光释光衰变曲线都随着时间呈指数变化衰减,前期衰减快,后期衰... 以高纯a-Al_2O_3粉与AlN粉为原料,采用无压烧结,通过气氛渗透,在烧制过程中掺入等量碳的方法制备AlON:C透明陶瓷,研究AlON:C透明陶瓷的光释光性能。结果发现:AlON:C透明陶瓷光释光衰变曲线都随着时间呈指数变化衰减,前期衰减快,后期衰减速率变慢;470 nm蓝光不能清空光释光信号,光释光有信号堆积现象。β射线辐照下,AlON:C陶瓷的光释光剂量响应曲线呈线性、亚线性,并有趋向饱和的特点;AlON:C透明陶瓷对b射线的光释光响应曲线在50 m Gy^50 Gy与50~100 Gy吸收剂量范围内呈非常良好的线性关系;在50~500 m Gy吸收剂量范围内,β与γ射线光释光响应线性良好,γ射线辐照下的光释光强度约为β射线辐照下的光释光强度的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ON:C Β射线 Γ射线 光释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化剂氟化锂对镨锆黄陶瓷色料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董伟霞 包启富 +1 位作者 顾幸勇 易玉如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5-49,共5页
谱锆黄陶瓷色料由于呈色稳定,价格较低廉已成为高温陶瓷色料市场的宠儿,但传统固相法所制备的谱锆黄陶瓷色料煅烧温度高(>1 600℃),导致颜料粒径过大影响呈色性能,因此,降低合成温度减小粒径已成为这一方向的研究的热点.本文利用八... 谱锆黄陶瓷色料由于呈色稳定,价格较低廉已成为高温陶瓷色料市场的宠儿,但传统固相法所制备的谱锆黄陶瓷色料煅烧温度高(>1 600℃),导致颜料粒径过大影响呈色性能,因此,降低合成温度减小粒径已成为这一方向的研究的热点.本文利用八水合氧氯化锆、正硅酸乙酯、稀土氧化镨为主要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制备镨锆黄粉体颜料前驱体,加入不同含量的矿化剂氟化锂(LiF)以降低合成温度,对其在1 100℃煅烧,保温50 min获得镨锆黄陶瓷粉体颜料.采用色度分析仪、粒度分析仪、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仪、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样品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矿化剂LiF含量为0.35%时,样品中的ZrSiO_4结晶度较高,颗粒尺寸分布较小且较均匀,样品在400~480 nm蓝紫光有非常强的吸收,呈现较纯正的黄色色调,其色度值为L~*=84.92,a~*=4.70,b~*=68.00.该谱锆黄陶瓷色料可望应用于陶瓷喷墨打印技术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热法 矿化剂LiF 热处理 硅酸锆 镨锆黄 陶瓷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成温度对铬铁渣性能影响与表征 被引量:3
8
作者 邱柏欣 顾幸勇 +3 位作者 董伟霞 罗婷 何梦可 吴培艺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8-193,162,共7页
本研究探讨了烧成温度对铬铁渣线收缩率、体积密度和抗折强度以及光学性能的影响。并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紫外可见光光谱仪(UV-Vis)进行表征。当烧成温度大于1000℃时,随着烧成温度的升高,由于尖晶石的生成... 本研究探讨了烧成温度对铬铁渣线收缩率、体积密度和抗折强度以及光学性能的影响。并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紫外可见光光谱仪(UV-Vis)进行表征。当烧成温度大于1000℃时,随着烧成温度的升高,由于尖晶石的生成和渣内高温气体的分解,铬铁渣膨胀率增加,体积密度减小。当烧成温度为1250℃时,由于晶体含量的增多以及适宜的液相量产生导致颗粒间大气孔含量减少,铬铁渣的抗折强度达到最高为32 MPa。当烧成温度为1300℃时,铬铁渣出现过烧,导致铬铁渣体积密度和抗折强度明显降低。尖晶石结构中Fe3+的d–d跃迁和Cr3+的4A2(4F)→4T2(4F)和4A2g→4T1g跃迁在460、580和690 nm波长处随着烧成温度的增加吸收增强,导致铬铁渣a*和b*值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铁渣 色釉料 尖晶石 UV-V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