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微创治疗骨盆环骨折 被引量:4
1
作者 沈爱东 吴晓东 +1 位作者 惠宇坚 顾家烨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8年第2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微创治疗骨盆环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2017年6月使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微创治疗了32例骨盆环骨折患者,其中25例Tile B型患者单纯固定前环。7例Tile C型先固定前环再固定后环。结果本组...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微创治疗骨盆环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2017年6月使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微创治疗了32例骨盆环骨折患者,其中25例Tile B型患者单纯固定前环。7例Tile C型先固定前环再固定后环。结果本组单纯前环固定手术时间30~40 min,平均35 min,术中出血量15~40m L,平均25 m L;前后环骨折患者术中前后同时手术固定时间55~70 min,平均60 min,本组患者术后无一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未出现骨折继发移位、内固定松动、断裂及异位骨化。根据Majeed评分:平均82.5(68~92)分,优16例,良12例,可4例,优良率87.50%。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技术操作简易,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小,特别适用于肥胖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环骨折 微创 椎弓根钉棒系统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吴晓东 沈爱东 顾家烨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1期102-104,共3页
目的 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骨外科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74例,随机分为全髋组和半髋组,每组37例,全髋组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半髋组给予半髋关节置换术... 目的 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骨外科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74例,随机分为全髋组和半髋组,每组37例,全髋组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半髋组给予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及恢复情况、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结果全髋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多于半髋组(P<0.05),住院时间和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髋组畸形、关节功能、活动度和疼痛评分均明显高于半髋组(P<0.05),全髋组假体髋臼前倾角和假体髋臼外展角均明显高于半髋组(P<0.05)。全髋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半髋组(χ^(2)=4.228 6,P=0.039 7)。全髋组术后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及总体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半髋组(P<0.05)。结论 给予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能促进术后恢复,提升髋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生活质量高,但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半髋关节置换术效果更好,因此,在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中,需要考虑到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腹直肌外侧入路联合数字骨科技术治疗髋臼骨折
3
作者 沈爱东 惠宇坚 +2 位作者 吴晓东 殷小军 顾家烨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9年第3期80-81,共2页
目的 观察改良腹直肌外侧入路联合数字骨科技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髋臼骨折患者24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12例,A组在术前行髋臼骨折数字化三维重建,模拟骨折复位及内固定塑形,再行改良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B组仅行改... 目的 观察改良腹直肌外侧入路联合数字骨科技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髋臼骨折患者24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12例,A组在术前行髋臼骨折数字化三维重建,模拟骨折复位及内固定塑形,再行改良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B组仅行改良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无三维数字化重建及虚拟手术指导。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评定髋关节运动功能,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B组(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2,P>0.05)。结论 改良腹直肌外侧入路术能充分显露并处理累及髋臼前柱和四边体的髋臼骨折,术前数字骨科技术进行虚拟手术指导,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腹直肌外侧入路 数字骨科技术 髋臼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与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疗效比较
4
作者 吴晓东 沈爱东 顾家烨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1期88-90,共3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切开与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骨外科收治的移位型股骨颈骨折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复位方式分为切开复位组(44例)和闭合复位组(4... 目的观察并比较切开与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骨外科收治的移位型股骨颈骨折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复位方式分为切开复位组(44例)和闭合复位组(42例),比较两组手术过程的相关指标,术后随访12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术后股骨头坏死及股骨颈不连的发生率,采用外露螺钉测量法评估股骨颈短缩率。结果切开组术中出血量大于闭合组(P<0.05),手术时间长于闭合组(P<0.05)。术后Harris评分高于术前(P<0.05),术后3月时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和12月时切开组Harris评分高于闭合组(P<0.05)。切开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低于闭合组(χ^(2)=9.674,P=0.006),切开组股骨颈不连发生率低于闭合组(χ^(2)=7.354,P=0.020),切开组股骨颈缩短发生率低于闭合组(χ^(2)=14.201,P=0.001)。结论切开与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均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切开复位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但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更好,并发症明显低于闭合复位组,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位型股骨颈骨折 空心螺钉 内固定 切开复位 闭合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骨盆缘完整的髋臼高位前柱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阚鹏 独行业 +2 位作者 惠宇坚 殷小军 顾家烨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4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真骨盆缘完整的高位前柱骨折的形态学特点,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8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2例真骨盆缘完整的髋臼高位前柱骨折患者资料,9例单纯型骨折患者,7例仅采用髂腹... 目的探讨真骨盆缘完整的高位前柱骨折的形态学特点,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8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2例真骨盆缘完整的髋臼高位前柱骨折患者资料,9例单纯型骨折患者,7例仅采用髂腹股沟入路第1窗进行手术,2例采用髂腹股沟入路第1窗和第3窗手术,均采用空心拉力螺钉结合重建钢板的方式进行固定;3例合并后壁骨折型患者,2例采用了髂腹股沟入路第1窗联合K-L入路,1例采用了扩展的髂股入路。结果12例术后随访6~45个月,平均28.4个月。手术时间100~200 min,平均134 min;术中出血量300~1000 mL,平均612 mL;6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牵拉伤,随访时均恢复;术后按Matta影像学评定标准,优10例,良2例,优良率100%;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4.2个月;1例出现异位骨化,Brooker分级I级;末次随访按改良的Merle d’Aubigné和Postel髋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定,优10例,良1例,总体优良率100%。结论真骨盆缘完整的髋臼高位前柱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髋臼骨折,骨折主要累及髋臼顶,可伴有后壁骨折和髋臼顶的压缩,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解剖复位,合适的内固定,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骨盆缘 髋臼 骨折 分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Ⅱ螺钉固定DayⅠ型骨盆新月形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独行业 顾家烨 +3 位作者 姜雪峰 殷小军 惠宇坚 阚鹏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2期37-41,共5页
目的 探讨2根LC-Ⅱ螺钉与2块钢板在DayI型骨盆新月状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一位志愿者的骨盆CT数据,通过数字医学软件建立骨盆三维模型;根据骨盆新月形骨折的Day分型,规划出DayⅠ型骨折。分别建立生理状态模型(intact),LC-Ⅱ螺... 目的 探讨2根LC-Ⅱ螺钉与2块钢板在DayI型骨盆新月状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一位志愿者的骨盆CT数据,通过数字医学软件建立骨盆三维模型;根据骨盆新月形骨折的Day分型,规划出DayⅠ型骨折。分别建立生理状态模型(intact),LC-Ⅱ螺钉固定模型(DayⅠ-螺钉)和骶髂关节钢板固定模型(DayⅠ-钢板)。对3组模型施加同样的载荷和约束,比较3种模型的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在各种荷载形式下,intact、DayⅠ-螺钉、DayⅠ-钢板模型的变形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在前屈载荷作用下,intact、DayⅠ-螺钉、DayⅠ-钢板模型的最大变形量为0.57 mm, 0.76 mm, 0.68 mm。与DayⅠ-螺钉试验模型比较,DayⅠ-钢板试验模型在各种载荷方式下,其应力值均有显著增加,在垂直载荷方式下,其应力值上升320%,前屈134%,后伸211%,左侧弯339%,右侧弯208%,左旋转321%,右旋转284%。结论 2根LC-Ⅱ螺钉和2块钢板都可以维持DayⅠ型骨盆骨折的稳定,但由于钢板受压过大,易发生疲劳破坏及螺钉松脱等问题,因此,如果能闭合复位成功,则宜采用2根LC-Ⅱ螺钉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新月形骨折 骶髂关节 LC-Ⅱ螺钉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基质/胶原蛋白支架促进成纤维细胞运动和迁入
7
作者 阚鹏 顾家烨 +2 位作者 芮敏 惠宇坚 沈建国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第8期30-36,共7页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基质增强成纤维细胞运动和迁入胶原蛋白支架的功能。方法采用细胞裂解和DNA酶解的方法制备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基质,通过酶解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基质溶液。将I型胶原蛋白...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基质增强成纤维细胞运动和迁入胶原蛋白支架的功能。方法采用细胞裂解和DNA酶解的方法制备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基质,通过酶解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基质溶液。将I型胶原蛋白的醋酸溶液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基质溶液机械混匀、冻干、饱和戊二醛蒸汽交联后,得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基质/胶原蛋白支架,同时,制备纯胶原蛋白支架。扫描电镜观察支架微观结构,检测支架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将支架埋植于小鼠皮下5 d、10 d后,观察内源细胞迁入支架情况,通过Transwell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测试支架对人真皮成纤维细胞的运动和迁移的影响。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基质/胶原蛋白支架为连通多孔支架,除含有蛋白质的主要成分外,还含有糖胺聚糖等物质。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相比纯胶原蛋白支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基质/胶原蛋白支架显著促进内源细胞迁入支架内部。ER-TR7免疫染色显示,迁入支架的细胞为成纤维细胞。与纯胶原蛋白支架相比,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基质/胶原蛋白支架作用下,穿过Transwell嵌套膜的细胞数均显著增多,划痕伤口愈合率均显著提高。结论通过引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基质使胶原蛋白支架具有诱导组织修复细胞运动和迁入支架的活性,是一种潜在的促软组织原位修复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 支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