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S-02铁锈转化剂的研制 被引量:10
1
作者 顾宝珊 纪晓春 +1 位作者 张启富 何明山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19-20,共2页
介绍了铁锈转化剂的作用机理,比较了丹宁酸型与磷酸型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研制出PS-02铁锈转化剂,并通过了一系列耐蚀试验。PS-02铁锈转化剂可直接在干燥或潮湿的无锈、有锈蚀及氧化皮的钢铁表面上涂装,能使锈层转化为黑色保护膜。... 介绍了铁锈转化剂的作用机理,比较了丹宁酸型与磷酸型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研制出PS-02铁锈转化剂,并通过了一系列耐蚀试验。PS-02铁锈转化剂可直接在干燥或潮湿的无锈、有锈蚀及氧化皮的钢铁表面上涂装,能使锈层转化为黑色保护膜。该膜的附着力牢固,与多种防锈底漆配套性能良好,并能显著提高防锈底漆的耐蚀性.无污染,涂装成本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锈 铁锈 转化剂 PS-02 带锈涂料 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型耐大气腐蚀钢大气曝晒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顾宝珊 汪兵 +2 位作者 纪晓春 夏茂森 刘建华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41,共3页
随着耐大气腐蚀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掌握其耐大气腐蚀性能显得十分重要。采用电化学方法、电子探针等手段对JT345经济型耐大气腐蚀钢在北京、青岛、沈阳 3地 1年大气曝晒的试样进行分析研究 ,并采用Q2 35B和CortenA钢作为对比钢。电化... 随着耐大气腐蚀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掌握其耐大气腐蚀性能显得十分重要。采用电化学方法、电子探针等手段对JT345经济型耐大气腐蚀钢在北京、青岛、沈阳 3地 1年大气曝晒的试样进行分析研究 ,并采用Q2 35B和CortenA钢作为对比钢。电化学试验表明 ,大气腐蚀过程中生成的锈层 ,使电化学阳极过程受到显著的阻滞。电子探针与电子能谱分析结果表明 ,JT345钢的内锈层存在有效合金元素的富集 ,使内锈层结实、致密、牢固 ,抑制了腐蚀性物质的侵入 ,保护了基体金属。结果表明JT345经济型耐候钢具有优良的耐蚀性能 ,腐蚀率接近CortenA的水平 ,随着曝晒时间的延长 ,腐蚀率还将显著地下降 ,JT345钢的耐大气腐蚀的优越性将会更加充分体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候钢 大气曝晒 锈层分析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管道防护层缺陷检测新技术研究——密间隔电位/直流电压梯度联合检测技术 被引量:7
3
作者 顾宝珊 李渡 +3 位作者 汪兵 张百灵 纪晓春 杨强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 CAS 2004年第2期10-12,共3页
研究了密间隔电位法 (CIPS)和直流电位梯度法 (DCVG)联合应用的管道外防护层检测技术 ,采用与馈电相结合的方法巧妙地解决了CIPS和DCVG无法在无阴极保护管线上使用的问题。该项技术可用于检测管道的阴极保护电位、评价阴极保护效果、了... 研究了密间隔电位法 (CIPS)和直流电位梯度法 (DCVG)联合应用的管道外防护层检测技术 ,采用与馈电相结合的方法巧妙地解决了CIPS和DCVG无法在无阴极保护管线上使用的问题。该项技术可用于检测管道的阴极保护电位、评价阴极保护效果、了解管道的防护层状况以及进行防护层缺陷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间隔电位 直流电压梯度法 CIPS DCVG 管道外防护层 阴极保护电位 交流法 直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氏体不锈钢的应力腐蚀开裂 被引量:20
4
作者 顾宝珊 纪晓春 刘建华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 CAS 2005年第6期41-44,共4页
某热交换器是由400余根φ10mm×1mm呈S形的不锈钢管组成。管内介质为不含水的化工原料,入口温度为90℃;管外介质为软化水薄膜,入口温度为20℃,停止运行时保持在70~90℃。该装置运行10周后发现S管泄漏。应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 某热交换器是由400余根φ10mm×1mm呈S形的不锈钢管组成。管内介质为不含水的化工原料,入口温度为90℃;管外介质为软化水薄膜,入口温度为20℃,停止运行时保持在70~90℃。该装置运行10周后发现S管泄漏。应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裂纹的起始点、形态、扩展方向和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表明:S管的材质为00Cr18Ni10奥氏体不锈钢,管外软化水中的 Cl^-含量为3.2~3.9mg/L;裂纹多发生在弯曲段承受张应力一侧,裂纹起源于管外表面,与钢管轴向成 45°角,由外向内扩展,裂纹多呈穿晶形态,也看到了一些沿晶裂纹,管外表面(泄漏部位)有黑色沉淀物;SEM检查观察到裂纹断口呈羽毛状形貌,裂纹外表面直至裂纹尖端都覆盖着一层沉淀物,能谱分析结果表明沉淀物成分中含有较高的Cl元素。由此推断S管的泄漏是因Cl^-的聚集,引起钢管承受张应力一侧发生应力腐蚀开裂所致。建议:(1)严格控制使用环境,防止有害物质浸入及富集。(2)更换材料,建议采用高钼含量的奥氏体不锈钢或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应力腐蚀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镀锌液中铝含量对镀层合金化后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郭大伟 袁训华 +4 位作者 林源 岳崇锋 江社明 顾宝珊 张启富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7,共4页
热浸镀锌液中的铝含量对镀层合金化后的耐蚀性有重要影响。用电化学和循环腐蚀试验方法研究了锌液中不同Al含量热镀锌层合金化后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当锌液中Al含量为0.13%时,镀层具有较高的耐蚀性;随着锌液中Al含量的增加,镀层的阻... 热浸镀锌液中的铝含量对镀层合金化后的耐蚀性有重要影响。用电化学和循环腐蚀试验方法研究了锌液中不同Al含量热镀锌层合金化后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当锌液中Al含量为0.13%时,镀层具有较高的耐蚀性;随着锌液中Al含量的增加,镀层的阻抗值下降,腐蚀增重量上升,耐蚀性恶化;镀层/钢基体界面处Fe-Al化合物量逐渐上升,镀层中总的Fe含量降低,镀层表面出现红斑的面积逐渐下降;当镀层中含有一定量的Fe元素时,不应以镀层表面出现红斑的时间或面积来评价镀层的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镀锌层 合金化 耐蚀性能 镀锌液 铝含量 电化学 循环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化学镀Ni-P镀层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培燕 宫丽 +2 位作者 顾宝珊 纪晓春 范成河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6-48,共3页
为寻求新的能量输入方式、在降低施镀温度的前提下改善化学镀层的耐蚀性能,将超声波技术引入化学镀工艺制备了N i-P化学镀层,利用孔隙率测试方法、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动电位极化曲线及交流阻抗等手段,分析了镀层的孔隙率、... 为寻求新的能量输入方式、在降低施镀温度的前提下改善化学镀层的耐蚀性能,将超声波技术引入化学镀工艺制备了N i-P化学镀层,利用孔隙率测试方法、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动电位极化曲线及交流阻抗等手段,分析了镀层的孔隙率、组织结构和形貌以及镀层的耐腐蚀性能,并将超声波化学镀层与常规化学镀层进行了性能比较。结果表明,超声波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地降低化学镀层的孔隙率,提高镀层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NI-P镀层 超声波 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含量对半无机型无铬无取向硅钢涂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顾宝珊 弋慧丽 +1 位作者 杨培燕 宫丽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9-115,共7页
本文研究了丙烯酸树脂含量对以Al(H2P04)3为基料的无铬无取向硅钢绝缘涂层各项性能的影响.用盐雾实验、动电位极化及交流阻抗等试验手段研究了不同树脂含量对硅钢绝缘涂层的耐盐雾性能和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同时采用SEM对涂层的表面... 本文研究了丙烯酸树脂含量对以Al(H2P04)3为基料的无铬无取向硅钢绝缘涂层各项性能的影响.用盐雾实验、动电位极化及交流阻抗等试验手段研究了不同树脂含量对硅钢绝缘涂层的耐盐雾性能和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同时采用SEM对涂层的表面形貌和附着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树脂含量为19.9~29.4%时,涂层的耐蚀性和附着性最好;树脂含量过多时,涂层的耐蚀性和附着性均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钢 无铬涂料 绝缘涂层 丙烯酸树脂 磷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石墨烯光催化薄膜的制备及可见光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5
8
作者 郑艳银 顾宝珊 +4 位作者 孙世清 刘洋洋 梁东明 杨培燕 张启富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0-256,285,共8页
根据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了5mg/mL的改性石墨烯分散液并采用匀胶法在玻璃片上制备改性石墨烯薄膜,分别研究了转速(600~2000r/min)、滴胶时间(10~30s)、转加速度(100~500r·min^(-1)·s^(-1))、pH值(4~12)等匀胶工艺条件对... 根据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了5mg/mL的改性石墨烯分散液并采用匀胶法在玻璃片上制备改性石墨烯薄膜,分别研究了转速(600~2000r/min)、滴胶时间(10~30s)、转加速度(100~500r·min^(-1)·s^(-1))、pH值(4~12)等匀胶工艺条件对改性石墨烯薄膜附着力的影响;通过拉曼光谱以及激光共聚焦光谱等方法,对改性石墨烯及其薄膜的微观形貌、成分、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以亚甲基蓝作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改性石墨烯薄膜在可见光照射下的光催化性能,初步揭示了其可见光催化原理。结果如下:①确定了匀胶镀膜的优化工艺,成功制备的改性石墨烯薄膜对亚甲基蓝的可见光光催化降解率达35.3%。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改性石墨烯薄膜在422nm处有最大吸收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石墨烯薄膜 匀胶工艺 可见光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制备及其吸附PM2.5性能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邹卫武 顾宝珊 +3 位作者 孙世清 王仕东 李鑫 赵皓琦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22-226,231,共6页
为探究氧化石墨烯(GO)对PM2. 5的吸附性能,采用喷涂方式,制备了以4种不同无纺布为基底的GO薄膜,测试了其吸附性能及薄膜长效性。采用扫描电镜、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及红外光谱进行表征。结果表明:GO成功附着在无纺布纤维表面及纤维间形... 为探究氧化石墨烯(GO)对PM2. 5的吸附性能,采用喷涂方式,制备了以4种不同无纺布为基底的GO薄膜,测试了其吸附性能及薄膜长效性。采用扫描电镜、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及红外光谱进行表征。结果表明:GO成功附着在无纺布纤维表面及纤维间形成薄膜,并且GO材料存在对PM2. 5的吸附性且效果明显。不同基底上GO薄膜去除率分别约为34%、95%、45%及82%,提高了27%、5%、30%及28%。经过15d的连续测量,GO薄膜对PM2. 5的去除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及长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薄膜 PM2.5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改性石墨烯薄膜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艳银 顾宝珊 +4 位作者 孙世清 刘洋洋 梁东明 杨培燕 张启富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5-319,共5页
根据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了5mg/mL的改性石墨烯分散液,并且采用匀胶法在玻璃基底上制备了改性石墨烯薄膜。采用包括Raman光谱在内的多种手段对热处理还原前后薄膜的微观形貌、成分及结构进行了表征。以亚甲基蓝作为目标降解物,在可见光... 根据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了5mg/mL的改性石墨烯分散液,并且采用匀胶法在玻璃基底上制备了改性石墨烯薄膜。采用包括Raman光谱在内的多种手段对热处理还原前后薄膜的微观形貌、成分及结构进行了表征。以亚甲基蓝作为目标降解物,在可见光照射下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真空还原和空气还原两种热处理还原方式对该薄膜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薄膜表面含氧官能团逐渐去除,EDS能谱中C/O原子比逐渐增大,拉曼光谱中ID/IG逐渐增强,反应速率常数逐渐降低,改性石墨烯薄膜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能力逐渐下降,相同温度下,真空热处理薄膜比空气热处理薄膜光催化降解能力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石墨烯薄膜 真空还原 空气还原 可见光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在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牟铭 顾宝珊 +3 位作者 王仕东 邹卫武 张启富 赵皓琦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6-21,共6页
水资源的短缺是当今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难题之一。石墨烯由于其比表面积大、表面具有多孔结构、化学稳定性好、可修饰性强以及导电性好等优点,在水处理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综述了石墨烯对水中物质的良好吸附作用、过滤作用和光催化作... 水资源的短缺是当今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难题之一。石墨烯由于其比表面积大、表面具有多孔结构、化学稳定性好、可修饰性强以及导电性好等优点,在水处理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综述了石墨烯对水中物质的良好吸附作用、过滤作用和光催化作用,以及在水处理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实际应用中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吸附 过滤 光催化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对无铬无取向硅钢绝缘涂层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弋慧丽 顾宝珊 +2 位作者 杨培燕 宫丽 郭大伟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6-121,共6页
主要研究了氧化锌对以Al(H2PO4)3为基料的无铬无取向硅钢绝缘涂层各项性能的影响.用盐雾实验和动电位极化研究了不同氧化锌含量对硅钢绝缘涂层的耐蚀性和电化学行为的影响.采用SEM和体视显微镜对涂层的表面形貌和附着性能进行研究.结果... 主要研究了氧化锌对以Al(H2PO4)3为基料的无铬无取向硅钢绝缘涂层各项性能的影响.用盐雾实验和动电位极化研究了不同氧化锌含量对硅钢绝缘涂层的耐蚀性和电化学行为的影响.采用SEM和体视显微镜对涂层的表面形貌和附着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氧化锌含量为4.0%时,氧化锌能完全中和涂层表面的游离磷酸,涂层的耐蚀性和附着性最好;氧化锌含量过少或过多时,涂层的耐蚀性和附着性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钢 无铬涂料 氧化锌 磷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可见光催化能力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洋洋 顾宝珊 +3 位作者 郑艳银 梁东明 杨培燕 张启富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0-87,共8页
为了验证氧化石墨烯的光催化能力,研究能增强其光催化效果的最佳条件,用改进的Hummer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及分散液,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红外图谱、拉曼光谱以及荧光共聚焦光谱,对氧化石墨烯的微观形貌、成分、结构进行表征研究;在... 为了验证氧化石墨烯的光催化能力,研究能增强其光催化效果的最佳条件,用改进的Hummer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及分散液,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红外图谱、拉曼光谱以及荧光共聚焦光谱,对氧化石墨烯的微观形貌、成分、结构进行表征研究;在光照条件下降解亚甲基蓝验证其光催化能力,通过改变催化剂浓度、搅拌条件、曝气氧气浓度和外加电流,研究了四种条件对光催化能力的影响.在亚甲基蓝浓度为40 mg/L,氧化石墨烯浓度为20 mg/L,曝气量为2 L/min,氧气浓度为50%时,2 h可见光照射后亚甲基蓝降解率为62.9%,总去除率为89.9%;当不进行曝气处理,外加电流密度为1 m A/cm^2时,2 h可见光照射后亚甲基蓝降解率为53%,总去除率为87.9%.氧化石墨烯可以通过光催化产生羟基自由基降解污染物,通过改变条件来增加自由基含量可以提升催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亚甲基蓝 光催化 羟基自由基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对亚甲基蓝的可见光催化降解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洋洋 顾宝珊 +3 位作者 郑艳银 梁东明 杨培燕 张启富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1-215,共5页
用改良的Hummers法制得了氧化石墨烯,对其微观形貌、成分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使用亚甲基蓝溶液测试其光催化效率。通过SEM、TEM、Raman分析表明,得到的是少层氧化石墨烯,碳氧原子数比在3∶1左右。荧光共聚焦光谱显示,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 用改良的Hummers法制得了氧化石墨烯,对其微观形貌、成分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使用亚甲基蓝溶液测试其光催化效率。通过SEM、TEM、Raman分析表明,得到的是少层氧化石墨烯,碳氧原子数比在3∶1左右。荧光共聚焦光谱显示,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在420~700nm的光波谱范围内都有特征吸收峰。氧化石墨烯能够迅速吸附亚甲基蓝分子,然后对其进行光催化降解,在亚甲基蓝浓度为40mg/L、氧化石墨烯浓度为10mg/L时,降解率能达到40%。之后,初步探究了氧化石墨烯的光催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亚甲基蓝 可见光催化 羟基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H2O2可见光催化性能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5
作者 牟铭 顾宝珊 +3 位作者 刘洋洋 杨培燕 张启富 赵皓琦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8-83,共6页
为了研究氧化石墨烯/H2O2可见光催化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废水影响因素,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通过扫描电镜(SEM)、电子能谱(EDS)、拉曼光谱对GO的微观形貌、成分及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甲基橙(MO)为难降解有机物代表,通过... 为了研究氧化石墨烯/H2O2可见光催化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废水影响因素,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通过扫描电镜(SEM)、电子能谱(EDS)、拉曼光谱对GO的微观形貌、成分及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甲基橙(MO)为难降解有机物代表,通过改变光照、pH值以及GO的量探究了不同条件对GO/H2O2复合试剂降解甲基橙的光催化效果.研究表明:GO/H2O2复合试剂可以通过光催化产生羟基自由基降解污染物,通过改变光照、pH值及GO的量增加自由基含量可提升催化效果;采用GO/H2O2复合试剂比单独使用H2O2在48 h内对甲基橙的降解率可提高79.09%(pH=2).用改良的Hummers法制备GO成本较低,采用GO/H2O2复合试剂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时,GO用量较少,且不产生危险废弃物,为实际应用中处理难降解有机物污水提供了一个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甲基橙 光催化 难降解有机物废水 降解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样本空间的选取
16
作者 顾宝珊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27-28,22,共3页
关键词 样本空间 概率 古典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净化室内空气污染GO薄膜的制备与性能
17
作者 邹卫武 顾宝珊 +4 位作者 孙世清 王仕东 李鑫 杨培燕 赵皓琦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5-51,共7页
为研究高效的空气净化材料性能,采用涂覆技术制备了不同固含量氧化石墨烯(GO)薄膜,并测试了其对室内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及薄膜综合性能。采用扫描电镜(SEM)、电子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拉曼光谱对薄膜的形... 为研究高效的空气净化材料性能,采用涂覆技术制备了不同固含量氧化石墨烯(GO)薄膜,并测试了其对室内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及薄膜综合性能。采用扫描电镜(SEM)、电子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拉曼光谱对薄膜的形貌、成分及结构进行表征。研究表明,本文制备的GO薄膜综合性能优异,且对颗粒污染物(PM2.5、PM10)、甲醛(HCHO)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去除率达到97%、97%、91%和55%。当风速为0.3 m/s、压降18 Pa时,固含量40 mg/mL的GO薄膜(PP@40GO)对PM2.5去除率为97%,且具有较高的品质因素(QF)0.1948 Pa-1。本文制备的GO薄膜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薄膜 室内空气污染 吸附 涂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