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等离子弧增材制造双金属交织结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
3
1
作者
郭顺
王鹏翔
+2 位作者
周琦
朱军
顾介仁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19,I0002,共7页
以18Ni高强钢和高氮奥氏体不锈钢为丝材,采用等离子弧增材制造高强钢-高氮钢双金属交织结构,通过对高强钢-高氮钢双金属交织结构的微观组织观察、显微硬度及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了双金属交织结构的组织转变特征及其与力学性能关...
以18Ni高强钢和高氮奥氏体不锈钢为丝材,采用等离子弧增材制造高强钢-高氮钢双金属交织结构,通过对高强钢-高氮钢双金属交织结构的微观组织观察、显微硬度及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了双金属交织结构的组织转变特征及其与力学性能关系.结果表明,在高氮钢区域显微组织主要为奥氏体等轴晶及树枝晶,高强钢区域为板条状马氏体.高强钢区域硬度变化范围为480~500 HV;高氮钢区域硬度变化范围为310~320 HV.拉伸试验结果表明,交织结构在x向抗拉强度均值为1092 MPa,略低于y向抗拉强度1189 MPa;x向断后伸长率均值为20.0%,与y向断后伸长率19.5%相差不大;断口呈暗灰色、明显纤维状,分布有大量的等轴韧窝,韧窝尺寸大而深,断口边缘存在明显剪切唇区,属于韧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高氮奥氏体不锈钢
18Ni高强钢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电弧熔炼Ti6Al4V/B_(4)C复合材料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
4
2
作者
郭顺
王朋坤
+3 位作者
顾介仁
彭勇
徐俊强
周琦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2-68,I0007,共8页
采用真空电弧熔炼技术制备了不同含量B_(4)C的Ti6Al4V/B_(4)C钛基复合材料,并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硬度计、静态压缩及拉伸测试等对其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电弧熔炼过程B_(4)C与钛基体原位反应生...
采用真空电弧熔炼技术制备了不同含量B_(4)C的Ti6Al4V/B_(4)C钛基复合材料,并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硬度计、静态压缩及拉伸测试等对其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电弧熔炼过程B_(4)C与钛基体原位反应生成TiB,TiC及TiB_(2)相,TiB呈现一维生长晶须状,TiC呈现颗粒状,在B_(4)C质量分数为10%时生成块状TiB_(2),并可能会形成特殊的中空棱柱状结构Ti(B_(x)C_(y))聚合物.原位反应生成的TiB_(2)可显著提高钛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当B_(4)C质量分数为0.5%时,钛基复合材料原位反应生成的连续网状、均匀分布的TiB和TiC试样具有最优力学性能,试样最大抗压强度值达到1990 MPa,最大压缩应变为35.5%,压缩性能超过熔炼钛合金,抗拉强度达到1034 MPa,与熔炼钛合金材料相比提高近24%,但塑性有所降低,并随着B_(4)C含量增加,抗拉强度逐渐下降,其断裂方式由韧性断裂转变为脆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基复合材料
B_(4)C
真空电弧熔炼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等离子弧增材低碳贝氏体钢组织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
2
3
作者
周凡
顾介仁
+1 位作者
王克鸿
柴权赢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7-121,I0009,I0010,共7页
采用等离子弧增材工艺制备了成形良好的贝氏体钢构件,研究了其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结果表明,增材构件的微观组织主要由板条状贝氏体、粒状贝氏体和少量奥氏体组成.增材构件组织和力学性能存在局部差异:顶部组织晶粒比较粗大,主要由板条...
采用等离子弧增材工艺制备了成形良好的贝氏体钢构件,研究了其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结果表明,增材构件的微观组织主要由板条状贝氏体、粒状贝氏体和少量奥氏体组成.增材构件组织和力学性能存在局部差异:顶部组织晶粒比较粗大,主要由板条状贝氏体和奥氏体组成,显微硬度平均值约为365 HV;底部区域组织晶粒比较细小,多为粒状贝氏体,显微硬度平均值约为384 HV;构件整体平均冲击韧性为145 J/cm^(2),平均拉伸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分别可以达到955 MPa和11.7%,其中x方向的拉伸强度为945 MPa,略小于y方向的抗拉强度(963 MPa)和z方向的抗拉强度(958 MPa),说明构件抗拉强度不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断口为韧性断裂.创新点:(1)利用贝氏体钢药芯焊丝等离子弧增材复杂结构件.(2)分析十字交叉路径下的构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3)阐明等离子弧增材贝氏体钢相较于其它电弧增材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贝氏体钢
等离子弧增材
板条状贝氏体
组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等离子弧增材制造双金属交织结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
3
1
作者
郭顺
王鹏翔
周琦
朱军
顾介仁
机构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工程学院
出处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19,I0002,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805266)
江苏省先进结构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ASMA201906).
文摘
以18Ni高强钢和高氮奥氏体不锈钢为丝材,采用等离子弧增材制造高强钢-高氮钢双金属交织结构,通过对高强钢-高氮钢双金属交织结构的微观组织观察、显微硬度及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了双金属交织结构的组织转变特征及其与力学性能关系.结果表明,在高氮钢区域显微组织主要为奥氏体等轴晶及树枝晶,高强钢区域为板条状马氏体.高强钢区域硬度变化范围为480~500 HV;高氮钢区域硬度变化范围为310~320 HV.拉伸试验结果表明,交织结构在x向抗拉强度均值为1092 MPa,略低于y向抗拉强度1189 MPa;x向断后伸长率均值为20.0%,与y向断后伸长率19.5%相差不大;断口呈暗灰色、明显纤维状,分布有大量的等轴韧窝,韧窝尺寸大而深,断口边缘存在明显剪切唇区,属于韧性断裂.
关键词
增材制造
高氮奥氏体不锈钢
18Ni高强钢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Keywords
additive manufacturing
high nitrogen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18Ni high strength steel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y
分类号
TG444.2 [金属学及工艺—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弧熔炼Ti6Al4V/B_(4)C复合材料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
4
2
作者
郭顺
王朋坤
顾介仁
彭勇
徐俊强
周琦
机构
南京理工大学
受控电弧智能增材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2-68,I0007,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105367)
江苏省博士后基金项目(2021K591C)。
文摘
采用真空电弧熔炼技术制备了不同含量B_(4)C的Ti6Al4V/B_(4)C钛基复合材料,并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硬度计、静态压缩及拉伸测试等对其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电弧熔炼过程B_(4)C与钛基体原位反应生成TiB,TiC及TiB_(2)相,TiB呈现一维生长晶须状,TiC呈现颗粒状,在B_(4)C质量分数为10%时生成块状TiB_(2),并可能会形成特殊的中空棱柱状结构Ti(B_(x)C_(y))聚合物.原位反应生成的TiB_(2)可显著提高钛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当B_(4)C质量分数为0.5%时,钛基复合材料原位反应生成的连续网状、均匀分布的TiB和TiC试样具有最优力学性能,试样最大抗压强度值达到1990 MPa,最大压缩应变为35.5%,压缩性能超过熔炼钛合金,抗拉强度达到1034 MPa,与熔炼钛合金材料相比提高近24%,但塑性有所降低,并随着B_(4)C含量增加,抗拉强度逐渐下降,其断裂方式由韧性断裂转变为脆性断裂.
关键词
钛基复合材料
B_(4)C
真空电弧熔炼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Keywords
titanium matrix composites
B_(4)C
vacuum arc melting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分类号
TG47 [金属学及工艺—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等离子弧增材低碳贝氏体钢组织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
2
3
作者
周凡
顾介仁
王克鸿
柴权赢
机构
南京理工大学
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7-121,I0009,I0010,共7页
基金
高性能大型金属构件高效高精度增材制造与应用示范。
文摘
采用等离子弧增材工艺制备了成形良好的贝氏体钢构件,研究了其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结果表明,增材构件的微观组织主要由板条状贝氏体、粒状贝氏体和少量奥氏体组成.增材构件组织和力学性能存在局部差异:顶部组织晶粒比较粗大,主要由板条状贝氏体和奥氏体组成,显微硬度平均值约为365 HV;底部区域组织晶粒比较细小,多为粒状贝氏体,显微硬度平均值约为384 HV;构件整体平均冲击韧性为145 J/cm^(2),平均拉伸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分别可以达到955 MPa和11.7%,其中x方向的拉伸强度为945 MPa,略小于y方向的抗拉强度(963 MPa)和z方向的抗拉强度(958 MPa),说明构件抗拉强度不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断口为韧性断裂.创新点:(1)利用贝氏体钢药芯焊丝等离子弧增材复杂结构件.(2)分析十字交叉路径下的构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3)阐明等离子弧增材贝氏体钢相较于其它电弧增材优缺点.
关键词
低碳贝氏体钢
等离子弧增材
板条状贝氏体
组织性能
Keywords
low carbon bainitic steel
plasma additive
lamellar bainite
tissue property
分类号
TG457.11 [金属学及工艺—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等离子弧增材制造双金属交织结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
郭顺
王鹏翔
周琦
朱军
顾介仁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电弧熔炼Ti6Al4V/B_(4)C复合材料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
郭顺
王朋坤
顾介仁
彭勇
徐俊强
周琦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等离子弧增材低碳贝氏体钢组织与性能分析
周凡
顾介仁
王克鸿
柴权赢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