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左心耳夹闭术58例效果分析
1
作者 徐正 项海燕 +3 位作者 王继伟 刘晨 唐燕华 杨崛圣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0-256,共7页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左心耳夹闭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6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接受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心外膜左心耳夹闭术的58例患者的资料。收集患者术前、...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左心耳夹闭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6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接受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心外膜左心耳夹闭术的58例患者的资料。收集患者术前、术中的临床资料以及术后3个月~3年的随访资料,评估患者心功能变化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8例患者中,行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或成形术)+三尖瓣成形术49例、双瓣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8例(其中合并冠状动脉搭桥术3例)。体外循环时间为75~145 min[(102.50±21.0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35~80 min[(58.02±14.63)min],术后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为1~5 d[(2.47±0.82)d],术后住院时间为7~22 d[(10.84±2.69)d]。随访3~36个月,平均(16.69±6.61)个月。随访期间,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改善54例;心脏超声检查提示左心耳均已完全闭合,未发现左心耳残留;无左心耳源性出血事件及并发症发生,无脑梗死及肢体栓塞事件发生,无死亡事件发生。结论: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左心耳夹闭术效果确切、安全可靠,中期随访无严重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 心房颤动 左心耳夹闭术 疗效 安全性 中期随访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构建围术期病人低体温风险预测模型 被引量:6
2
作者 项海燕 黄立峰 +1 位作者 朱锋杰 张浩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67-772,共6页
目的:运用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神经网络技术构建并检验围术期病人低体温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临床病例大数据,通过循证和临床相结合的方式筛选出预测模型的建模变量,基于神经网络技术构建预测模型,通过预测模型的准确率、特异... 目的:运用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神经网络技术构建并检验围术期病人低体温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临床病例大数据,通过循证和临床相结合的方式筛选出预测模型的建模变量,基于神经网络技术构建预测模型,通过预测模型的准确率、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AUC)等指标检测其性能。结果:建模的训练集和测试集病例资料的基线特征一致(P>0.05);训练集和测试集预测模型准确率均>75%,阴性预测值>0.9,特异度>0.8,AUC>0.70,模型决策曲线优于随机方案。结论:基于大数据运用神经网络技术构建围术期病人低体温风险预测模型具有可行性,能够为科学预测围术期低体温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技术 围术期 低体温 预测模型 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的研制 被引量:80
3
作者 钱维明 黄立峰 +5 位作者 项海燕 王华芬 陈淑萍 杜丽丽 徐琴 方良玉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3年第8期24-27,共4页
目的:制定针对手术患者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使手术室压疮护理有科学的评价工具。方法:在文献回顾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经验,确立备选指标,通过专家会议法自行设计第一轮专家函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30名专家进行3轮函询... 目的:制定针对手术患者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使手术室压疮护理有科学的评价工具。方法:在文献回顾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经验,确立备选指标,通过专家会议法自行设计第一轮专家函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30名专家进行3轮函询。结果: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一级指标有患者因素、手术因素、麻醉因素,二级指标分别包括年龄、体质指数(体重/身高2)、受压点皮肤类型、活动能力、神经感觉障碍;手术体位、手术预计时间、术中施加外力、失血量;麻醉方式等。结论:采用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评估,依据量表评分采取科学、合理、具有针对性的压疮预防措施,有利于减少围手术期压疮发生率,提高手术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患者 压力性溃疡 危险性评估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Smad信号通路在胸主动脉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李金 项海燕 唐燕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57-960,共4页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信号通路主要作用包括:机体细胞增殖抑制、调节免疫功能和维持细胞外基质稳态等。近年来,已有大量文献报道该通路上的基因突变可能与胸主动脉瘤(TAA)发病相关。本文简要地回顾了通路的组成及信号转导过程,...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信号通路主要作用包括:机体细胞增殖抑制、调节免疫功能和维持细胞外基质稳态等。近年来,已有大量文献报道该通路上的基因突变可能与胸主动脉瘤(TAA)发病相关。本文简要地回顾了通路的组成及信号转导过程,并重点介绍信号通路上的基因突变与胸主动脉瘤的关系及其相关的发病机理,为后继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瘤 基因突变 发病机制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SM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胸主动脉夹层钬激光原位三开窗腔内修复术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7
5
作者 程继芳 项海燕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2-44,共3页
目的总结复杂胸主动脉夹层钬激光原位三开窗腔内修复术患者的护理要点,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5例累及头向血流的胸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钬激光原位三开窗技术保留主动脉弓上分支血管,使患者获得腔内修复。结果5例患者手术时间265~410... 目的总结复杂胸主动脉夹层钬激光原位三开窗腔内修复术患者的护理要点,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5例累及头向血流的胸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钬激光原位三开窗技术保留主动脉弓上分支血管,使患者获得腔内修复。结果5例患者手术时间265~410(304.0±52.0)min,术后住院5~12(7.2±1.8)d,4例患者康复出院,1例患者发生脑中动脉栓塞导致右侧偏瘫转入康复医院继续康复治疗。结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熟悉手术过程,充分准备物品,合理布置导管室格局;术中默契配合是复杂胸主动脉夹层钬激光原位三开窗腔内修复术患者围术期护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胸主动脉夹层 钬激光三开窗技术 主动脉弓 腔内修复术 手术室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杀霉素综合防治储粮害虫技术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郭超 郭伟群 +6 位作者 张维清 方治 项海燕 燕京哲 潘俊 王飞 王超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16,共7页
多杀霉素是一种绿色、安全、高效的储粮防护剂。针对已入仓粮食粮堆表层施药难的问题,开发了与储粮防护剂粉剂配套使用的粮堆表层自动施药设备,解决了防护剂在粮仓表层施药不均匀、使用不方便、施药效率低等难题,降低了药剂使用成本。... 多杀霉素是一种绿色、安全、高效的储粮防护剂。针对已入仓粮食粮堆表层施药难的问题,开发了与储粮防护剂粉剂配套使用的粮堆表层自动施药设备,解决了防护剂在粮仓表层施药不均匀、使用不方便、施药效率低等难题,降低了药剂使用成本。研制的设备能在粮面以下30 cm深度均匀喷雾粉剂,完成1个1000 t稻谷仓或小麦仓网格化的粮面施药,所需时间为3~4 h。进一步研究确定0.5%多杀霉素粉剂按有效剂量1.0 mg/kg或以上使用,对主要仓储害虫谷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成虫的防治效果良好。在我国中、高温高湿储粮区高大平房仓稻谷储藏中开展了多杀霉素防治储粮害虫应用技术与磷化氢熏蒸技术、准低温储粮技术的组合应用研究及推广。结果显示,多杀霉素粉剂在高大平房仓内对米象、赤拟谷盗等储粮害虫发生时间和发生数量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有效地控制害虫发生。多杀霉素粉剂按有效剂量1 mg/kg表层拌粮配合磷化铝熏蒸和空调控温,对基本无虫粮稻谷的有效防护时间接近2年,防护期内减少了熏蒸次数,且对储粮品质基本无影响。多杀霉素表层拌粮不能防控粮堆中下层的害虫,与熏蒸技术、准低温储粮技术组合,在基本无虫粮的粮仓能延长对害虫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粮害虫 多杀霉素 表层施药设备 药效 应用技术 害虫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市区表层土壤真菌地域差异及其法医学意义(Ⅰ)--真菌区系组成季节动态特征
7
作者 马玉堃 吕德妍 +2 位作者 项海燕 刘曼红 刘雪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7-128,共2页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哈尔滨4个市区(南岗、香坊、松北、道外)的不同土壤类型中共分离出51个真菌属,并对不同区域土壤真菌进行属水平分型。结果表明,哈尔滨市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真菌属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春季南岗区存在3个特有属、...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哈尔滨4个市区(南岗、香坊、松北、道外)的不同土壤类型中共分离出51个真菌属,并对不同区域土壤真菌进行属水平分型。结果表明,哈尔滨市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真菌属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春季南岗区存在3个特有属、道外区5个、松北区3个;秋季南岗区特有菌属有9个、香坊区7个、道外区3个、松北区10个。随机采取不同区域土壤样品进行盲测分析,结果说明可以通过属水平地域差异开展土壤法医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 法医土壤分析 真菌区系 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缺血后适应在临床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项海燕 唐燕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504-2505,共2页
尽管近30年来在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及管理方面有很大进步,即通过及时再灌注的心肌拯救机制,它可以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少酶的释放及更好地恢复心功能.但冠脉阻塞后急性心肌梗死仍然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然而,值得肯定的是... 尽管近30年来在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及管理方面有很大进步,即通过及时再灌注的心肌拯救机制,它可以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少酶的释放及更好地恢复心功能.但冠脉阻塞后急性心肌梗死仍然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然而,值得肯定的是对缺血心肌突然恢复血流可能会矛盾性地导致损伤的扩大.这种损伤在缺血末期并不存在且可被再灌注时的干预措施所改善、再灌注损伤大多发生在再灌注的早期,引发后期的一些级联反应,最终导致缺血范围的扩大、心室扩张、心室壁变薄且心肌失去收缩及舒张功能^[1].因为再灌注对心肌功能影响的双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面积 缺血后适应 再灌注损伤 临床 缺血性心脏病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阻塞 干预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