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华民族共同性的意识凝聚——基于华夷观念历史演进的分析
1
作者
田钒平
项子珊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4,共9页
意识是实践的先导,中华民族共同性意识的不断深化和凝聚对构建更加稳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的华夷观念作为一种影响深远的族群治理理念,历经多阶段的演变。早期的“华夷之辨”强调华夏族群和少数族群在地理与文化...
意识是实践的先导,中华民族共同性意识的不断深化和凝聚对构建更加稳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的华夷观念作为一种影响深远的族群治理理念,历经多阶段的演变。早期的“华夷之辨”强调华夏族群和少数族群在地理与文化上的差异,此后在政治层面演变为“尊王攘夷”和“用夏变夷”的政策实践,进而形成“华夷共祖”的观念,并最终演化为具有高度包容性的“华夷一体”理念。这种从分化到融合的思想演变,为中华民族共同性的意识凝聚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支撑。分析和解读华夷观念的历史演变,探讨其中蕴含的增进中华民族共同性的历史规律,对构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性
意识凝聚
华夷观念
华夷之辨
华夷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华民族共同性的意识凝聚——基于华夷观念历史演进的分析
1
作者
田钒平
项子珊
机构
西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
西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
出处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4,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法治视野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规范基础及其构建路径研究”(23XMZ059)
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咨政服务能力建设专项重点项目“成都加强网络安全体制机制改革研究”(YJZX-2024-ZZZD-42)。
文摘
意识是实践的先导,中华民族共同性意识的不断深化和凝聚对构建更加稳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的华夷观念作为一种影响深远的族群治理理念,历经多阶段的演变。早期的“华夷之辨”强调华夏族群和少数族群在地理与文化上的差异,此后在政治层面演变为“尊王攘夷”和“用夏变夷”的政策实践,进而形成“华夷共祖”的观念,并最终演化为具有高度包容性的“华夷一体”理念。这种从分化到融合的思想演变,为中华民族共同性的意识凝聚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支撑。分析和解读华夷观念的历史演变,探讨其中蕴含的增进中华民族共同性的历史规律,对构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性
意识凝聚
华夷观念
华夷之辨
华夷一体
Keywords
Commonality for Chinese Nation
Consolidation of Sense
Hua-Yi Thought
Hua-Yi Distinction
Hua-Yi Unity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华民族共同性的意识凝聚——基于华夷观念历史演进的分析
田钒平
项子珊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