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抗蚀与细沟侵蚀演变 被引量:14
1
作者 韩鲁艳 贾燕锋 +1 位作者 王宁 焦菊英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3-489,共7页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纸坊沟和县南沟、延安燕沟3个流域不同恢复年限的植物群落的土壤抗蚀性和侵蚀程度进行了研究。对12个土壤抗蚀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抗蚀性(主成分综合指数)强弱为灌木群落阶段>多年生草本和蒿类群落阶...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纸坊沟和县南沟、延安燕沟3个流域不同恢复年限的植物群落的土壤抗蚀性和侵蚀程度进行了研究。对12个土壤抗蚀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抗蚀性(主成分综合指数)强弱为灌木群落阶段>多年生草本和蒿类群落阶段>一二年生草本群落阶段,与一二年生草本群落阶段相比,灌木群落阶段与多年生草本和蒿类群落阶段的土壤抗蚀性分别增加了362.29%~673.33%和574.71%~930.00%;野外调查结果分析表明,随着植被的恢复演替,土壤侵蚀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灌木群落阶段的土壤侵蚀量仅为演替初期的1.42%~5.59%;通过回归分析,土壤侵蚀量和水稳性团聚类因子,以及有机质含量之间分别存在极显著与显著相关关系,鉴于土壤分析的易获性,可选择>0.5mm水稳性团聚体与有机质含量作为反映土壤侵蚀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土壤抗蚀性 土壤侵蚀 主成分分析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降雨条件下黄土丘陵区主要植物种子的流失特征 被引量:5
2
作者 雷东 韩鲁艳 +1 位作者 焦菊英 温仲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共6页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稀疏,土壤侵蚀严重,会造成种子随地表径流和泥沙运移发生流失,从而对植被恢复产生影响。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该区29个主要物种种子在不同降雨侵蚀条件下(降雨强度100mm/h和150mm/h与坡度15°、20°、...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稀疏,土壤侵蚀严重,会造成种子随地表径流和泥沙运移发生流失,从而对植被恢复产生影响。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该区29个主要物种种子在不同降雨侵蚀条件下(降雨强度100mm/h和150mm/h与坡度15°、20°、25°和30°的不同组合,降雨历时为1h)的流失特征,分析了黄土丘陵区主要物种种子的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在所有供试的物种中有79.3%的物种种子发生了流失,平均流失率为27.4%。雨强越大,种子流失率越高,而坡度的影响不如雨强明显。种子的流失特征也受其质量、形状、大小和生理特征等的影响,发生流失的种子质量(M)多在50mg以下,当M<10mg时,种子质量越小,流失率越大,而当10mg<M<50mg时,种子流失主要受形状特征及附属物的影响,圆形和椭圆形的种子发生流失的机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侵蚀 种子流失 种子形态 黄土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