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抗蚀与细沟侵蚀演变
被引量:
14
1
作者
韩鲁艳
贾燕锋
+1 位作者
王宁
焦菊英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3-489,共7页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纸坊沟和县南沟、延安燕沟3个流域不同恢复年限的植物群落的土壤抗蚀性和侵蚀程度进行了研究。对12个土壤抗蚀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抗蚀性(主成分综合指数)强弱为灌木群落阶段>多年生草本和蒿类群落阶...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纸坊沟和县南沟、延安燕沟3个流域不同恢复年限的植物群落的土壤抗蚀性和侵蚀程度进行了研究。对12个土壤抗蚀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抗蚀性(主成分综合指数)强弱为灌木群落阶段>多年生草本和蒿类群落阶段>一二年生草本群落阶段,与一二年生草本群落阶段相比,灌木群落阶段与多年生草本和蒿类群落阶段的土壤抗蚀性分别增加了362.29%~673.33%和574.71%~930.00%;野外调查结果分析表明,随着植被的恢复演替,土壤侵蚀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灌木群落阶段的土壤侵蚀量仅为演替初期的1.42%~5.59%;通过回归分析,土壤侵蚀量和水稳性团聚类因子,以及有机质含量之间分别存在极显著与显著相关关系,鉴于土壤分析的易获性,可选择>0.5mm水稳性团聚体与有机质含量作为反映土壤侵蚀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土壤抗蚀性
土壤侵蚀
主成分分析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模拟降雨条件下黄土丘陵区主要植物种子的流失特征
被引量:
5
2
作者
雷东
韩鲁艳
+1 位作者
焦菊英
温仲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共6页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稀疏,土壤侵蚀严重,会造成种子随地表径流和泥沙运移发生流失,从而对植被恢复产生影响。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该区29个主要物种种子在不同降雨侵蚀条件下(降雨强度100mm/h和150mm/h与坡度15°、20°、...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稀疏,土壤侵蚀严重,会造成种子随地表径流和泥沙运移发生流失,从而对植被恢复产生影响。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该区29个主要物种种子在不同降雨侵蚀条件下(降雨强度100mm/h和150mm/h与坡度15°、20°、25°和30°的不同组合,降雨历时为1h)的流失特征,分析了黄土丘陵区主要物种种子的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在所有供试的物种中有79.3%的物种种子发生了流失,平均流失率为27.4%。雨强越大,种子流失率越高,而坡度的影响不如雨强明显。种子的流失特征也受其质量、形状、大小和生理特征等的影响,发生流失的种子质量(M)多在50mg以下,当M<10mg时,种子质量越小,流失率越大,而当10mg<M<50mg时,种子流失主要受形状特征及附属物的影响,圆形和椭圆形的种子发生流失的机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侵蚀
种子流失
种子形态
黄土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抗蚀与细沟侵蚀演变
被引量:
14
1
作者
韩鲁艳
贾燕锋
王宁
焦菊英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出处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3-489,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1094,4077112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01140202)资助
文摘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纸坊沟和县南沟、延安燕沟3个流域不同恢复年限的植物群落的土壤抗蚀性和侵蚀程度进行了研究。对12个土壤抗蚀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抗蚀性(主成分综合指数)强弱为灌木群落阶段>多年生草本和蒿类群落阶段>一二年生草本群落阶段,与一二年生草本群落阶段相比,灌木群落阶段与多年生草本和蒿类群落阶段的土壤抗蚀性分别增加了362.29%~673.33%和574.71%~930.00%;野外调查结果分析表明,随着植被的恢复演替,土壤侵蚀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灌木群落阶段的土壤侵蚀量仅为演替初期的1.42%~5.59%;通过回归分析,土壤侵蚀量和水稳性团聚类因子,以及有机质含量之间分别存在极显著与显著相关关系,鉴于土壤分析的易获性,可选择>0.5mm水稳性团聚体与有机质含量作为反映土壤侵蚀程度的指标。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土壤抗蚀性
土壤侵蚀
主成分分析
黄土丘陵沟壑区
Keywords
xes to indicate soil erosion degree due to the easy-acquirement. Vegetation restoration, Soil anti-erodibility, Soil erosi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Loess hilly-gully region
分类号
S152.3 [农业科学—土壤学]
S157.5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模拟降雨条件下黄土丘陵区主要植物种子的流失特征
被引量:
5
2
作者
雷东
韩鲁艳
焦菊英
温仲明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山东民族技师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种子库分布格局及植被恢复的土壤侵蚀解释"(4077112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黄土高原植被发育与恢复演替研究"(CX200906)
文摘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稀疏,土壤侵蚀严重,会造成种子随地表径流和泥沙运移发生流失,从而对植被恢复产生影响。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该区29个主要物种种子在不同降雨侵蚀条件下(降雨强度100mm/h和150mm/h与坡度15°、20°、25°和30°的不同组合,降雨历时为1h)的流失特征,分析了黄土丘陵区主要物种种子的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在所有供试的物种中有79.3%的物种种子发生了流失,平均流失率为27.4%。雨强越大,种子流失率越高,而坡度的影响不如雨强明显。种子的流失特征也受其质量、形状、大小和生理特征等的影响,发生流失的种子质量(M)多在50mg以下,当M<10mg时,种子质量越小,流失率越大,而当10mg<M<50mg时,种子流失主要受形状特征及附属物的影响,圆形和椭圆形的种子发生流失的机率最大。
关键词
降雨侵蚀
种子流失
种子形态
黄土丘陵区
Keywords
water erosion
seed loss
seed morphology
loess hilly gullied area
分类号
S154 [农业科学—土壤学]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抗蚀与细沟侵蚀演变
韩鲁艳
贾燕锋
王宁
焦菊英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模拟降雨条件下黄土丘陵区主要植物种子的流失特征
雷东
韩鲁艳
焦菊英
温仲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