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云凹陷恩平组“源—汇”体系及其对油气勘探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韩银学 陈莹 +5 位作者 杨海长 王龙颖 沈怀磊 郭帅 纪沫 曾智伟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34,共10页
恩平组是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区已证实的主力生烃层系,对其沉积演化规律及主控因素的认识是指导白云凹陷油气勘探的基础。基于钻井、岩心、地震、古生物等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恩平组不同沉积时期的"源—汇"体系发生明显转... 恩平组是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区已证实的主力生烃层系,对其沉积演化规律及主控因素的认识是指导白云凹陷油气勘探的基础。基于钻井、岩心、地震、古生物等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恩平组不同沉积时期的"源—汇"体系发生明显转变,恩平组沉积早—中期以凹陷周缘隆起区的中生界火成岩为主要物源区;恩平组沉积晚期,凹陷北部主物源通道逐渐开启,古珠江携带的华南褶皱带物源进入白云凹陷。受其影响,恩平组沉积早—中期白云凹陷发育古沟槽控制下的近物源的小型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及滩坝沉积,恩平组沉积晚期,则发育持续进积的大型煤系三角洲。"源—汇"体系的转变既控制了恩平组近岸煤系、远岸陆源海相、封闭海湾海相烃源岩的平面有序分布,以及早—中期煤系烃源岩分散分布、晚期广泛发育的纵向差异性;也导致了恩平组沉积早—中期发育近源扇三角洲、辫状水道复合体、滩坝成因为主的岩性—地层目标,晚期发育三角洲前缘前积复合砂体为主的岩性—地层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沉积环境 岩性地层油气藏 恩平组 珠江口盆地 白云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深水区古近系沉积体系的东西差异及对烃源岩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陈莹 韩银学 +5 位作者 边立曾 曾清波 郭帅 纪沫 杨东升 王龙颖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28-1037,共10页
为了从机制上解释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和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差别大的原因,从盆地结构、物源体系和沉积充填等基础地质条件出发研究两个盆地深水区的成盆、成烃条件,重点聚焦于古近系主要烃源岩发育时期的沉积充填特征,探索... 为了从机制上解释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和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差别大的原因,从盆地结构、物源体系和沉积充填等基础地质条件出发研究两个盆地深水区的成盆、成烃条件,重点聚焦于古近系主要烃源岩发育时期的沉积充填特征,探索其烃源分布模式,为客观评价南海北部深水区资源潜力提供参考。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和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早渐新世的沉积体系构成差异大,与当时的盆地结构和物源背景的差别有关。早渐新世是南海北部深水区主力烃源发育期,珠江口盆地深水区为断-坳结构,深水区白云、荔湾凹陷分别具有各自统一的沉积、沉降中心,接受周缘隆起带和盆外古珠江水系的大型物源注入,在海湾环境下发育大型三角洲体系;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为断陷结构,在南北两侧台阶和中央低地发育多排具有一定分隔性的小凹陷群,受海南岛南部水系和越南秋盆河水系等短程物源的影响下,在封闭-半封闭海湾环境里发育障壁海岸体系和一系列小型三角洲。由于沉积体系控制烃源岩的类型和分布,从沉积体系构成差异的角度,探讨了两个盆地深水区烃源分布模式的特点和有利烃源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过渡相 烃源岩 三角洲-海湾体系 物源体系 盆地结构 沉积体系 古近系 南海北部深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凹陷——珠江口盆地深水区一个巨大的富生气凹陷 被引量:74
3
作者 张功成 杨海长 +5 位作者 陈莹 纪沫 王柯 杨东升 韩银学 孙钰皓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25,共15页
油气勘探成果已证实白云凹陷及其邻区是富烃凹陷,但对于其生烃能力到底如何?是不是一个大型富生烃凹陷?尚有争议。为此,基于油气地质理论研究进展,对该凹陷重新开展了地震解释工作,再认识其深部结构和沉积特征,以源热共控论为指导分析... 油气勘探成果已证实白云凹陷及其邻区是富烃凹陷,但对于其生烃能力到底如何?是不是一个大型富生烃凹陷?尚有争议。为此,基于油气地质理论研究进展,对该凹陷重新开展了地震解释工作,再认识其深部结构和沉积特征,以源热共控论为指导分析烃源岩热作用,评价其油气资源勘探潜力。结果表明:该凹陷是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珠江口盆地深水区面积超过1×104km2、最大沉积地层厚度超过10 000m、新生代地层发育最全的深大凹陷,经历了裂谷期、裂后坳陷期和新构造期3期演化;该凹陷为叠合凹陷,始新世文昌组整体以滨、浅湖相沉积为主,局部发育中深湖相,早渐新世恩平组为海陆过渡相—局限海相沉积,晚渐新世为浅海相沉积,新近系—第四系为深海沉积;白云凹陷发育文昌组湖相、恩平组海陆过渡相和珠海组浅海相3套性质不同的烃源岩,其中主力烃源岩恩平组主要由煤系地层和浅海相泥岩组成;地温梯度高,热流值高,属于热凹。结论认为:该凹陷属于"源(烃源岩)足热(热流值)足"型凹陷,主凹槽以生气为主,其他部位以生油为主,油气资源量可观、勘探潜力巨大;该凹陷目前油气资源探明程度低,剩余油气勘探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白云凹陷 深水区 海陆过渡相 煤系烃源岩 热盆 源热共控论 油气资源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构造演化差异性与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23
4
作者 杨海长 陈莹 +3 位作者 纪沫 韩银学 王龙颖 黄萱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9-68,共10页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7个凹陷分布于盆地两大一级构造单元珠二坳陷和珠四坳陷内,两大坳陷共同经历了初始裂陷、持续裂陷、裂后沉降早期、裂后沉降晚期和新构造运动五大构造演化阶段。不同构造演化阶段之间以及同一构造演化阶段之内,两大坳...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7个凹陷分布于盆地两大一级构造单元珠二坳陷和珠四坳陷内,两大坳陷共同经历了初始裂陷、持续裂陷、裂后沉降早期、裂后沉降晚期和新构造运动五大构造演化阶段。不同构造演化阶段之间以及同一构造演化阶段之内,两大坳陷的构造特征和沉积充填差异明显,进而导致具有不同的油气地质条件与勘探潜力。珠二坳陷发育湖相泥岩、煤系、陆源海相泥岩3类烃源岩;珠四坳陷发育煤系和陆源海相泥岩两类烃源岩,生烃条件逊于珠二坳陷。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在持续裂陷、裂后沉降早期、裂后沉降晚期3个构造演化阶段主要发育多期三角洲砂体和水道—深水扇砂体,珠二坳陷砂体类型多,分布广,储集能力更好。珠二坳陷与珠四坳陷主要发育裂后沉降期成藏组合与持续裂陷期成藏组合,对比两套成藏组合成藏要素,珠二坳陷勘探潜力优于珠四坳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二坳陷 珠四坳陷 构造演化 烃源岩 储层 成藏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平组岩性地层圈闭——白云凹陷深水区天然气勘探新领域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功成 陈莹 +5 位作者 杨海长 韩银学 赵钊 杨东升 王龙颖 黄萱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共9页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虽然已钻探证实是富气凹陷,但目前仍处于油气储量大发现的阶段,需要深入研究其待探明资源潜力,为此对白云凹陷中深层恩平组岩性地层圈闭进行了深入分析。白云凹陷恩平组属于海陆过渡相三角洲—海湾相沉积,其沉积条件...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虽然已钻探证实是富气凹陷,但目前仍处于油气储量大发现的阶段,需要深入研究其待探明资源潜力,为此对白云凹陷中深层恩平组岩性地层圈闭进行了深入分析。白云凹陷恩平组属于海陆过渡相三角洲—海湾相沉积,其沉积条件形成了适中的砂地比,有利于岩性地层圈闭的发育;目前落实的白云凹陷恩平组潜在岩性地层圈闭共有21个,包括地层超覆、近岸水下扇、滩坝、低位扇、三角洲前缘楔状砂岩体和上倾尖灭砂岩体等6种类型;白云凹陷恩平组发育三角洲煤系烃源岩和陆源海相烃源岩,其潜在的岩性地层圈闭具有自生、自储、自盖的成藏条件,勘探潜力巨大,预测是白云凹陷主力成藏组合,是深水区天然气勘探的主体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平组 岩性地层圈闭 天然气勘探 深水区 白云凹陷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乐东—陵水凹陷底辟构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6
作者 杨东升 赵志刚 +6 位作者 杨海长 曾清波 韩银学 赵钊 王龙颖 郭帅 孙钰皓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4-73,共10页
琼东南盆地乐东—陵水凹陷主要发育泥—流体底辟构造,根据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对乐东—陵水凹陷及周缘底辟构造的几何形态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底辟构造与油气聚集成藏的关系。乐东—陵水凹陷的底辟构造发育演化是区域构... 琼东南盆地乐东—陵水凹陷主要发育泥—流体底辟构造,根据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对乐东—陵水凹陷及周缘底辟构造的几何形态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底辟构造与油气聚集成藏的关系。乐东—陵水凹陷的底辟构造发育演化是区域构造应力场变化和超压系统形成演化的结果,超压系统对底辟形成起主要控制作用。两类泄压模式控制了底辟的类型和分布,根据泄压方式不同,可划分为裂缝输导泄压型底辟和断裂输导泄压型底辟。裂缝输导泄压型底辟主要沿中央峡谷水道下方呈带状分布,下超压带和中央峡谷水道的空间耦合是该底辟带形成的主要因素。断裂输导泄压型底辟主要沿乐东—陵水凹陷南、北两侧断裂带分布,下超压带和基底断层活动导致塑性岩层和流体集中流动上拱是该类型底辟的主要成因。乐东—陵水凹陷勘探实践表明,底辟和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底辟作用形成的相关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是该地区值得关注的有利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东—陵水凹陷 泥—流体底辟构造 超压系统 底辟作用 油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