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铁矿石选矿技术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34
1
作者 韩跃新 张小龙 +2 位作者 高鹏 李艳军 孙永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共24页
铁矿石作为钢铁工业最为重要的原材料,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之一。我国铁矿资源储量丰富,但97%以上属于贫矿,需要经过选矿富集后才能供给高炉炼铁。多年来,在我国选矿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铁矿选矿技术得到长足进步和发展。通... 铁矿石作为钢铁工业最为重要的原材料,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之一。我国铁矿资源储量丰富,但97%以上属于贫矿,需要经过选矿富集后才能供给高炉炼铁。多年来,在我国选矿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铁矿选矿技术得到长足进步和发展。通过回顾我国铁矿选矿技术的发展历程,综述单一弱磁选、单一浮选、重选—磁选—反浮选、磁化焙烧—磁选等主要选矿技术在我国铁矿选矿厂的应用,总结我国典型多金属共生型铁矿石如伴生稀土/萤石型铁矿石、伴生钛铁矿型铁矿石、伴生多金属硫化物型铁矿石和伴生硼铁矿型铁矿石的选矿现状,介绍影响我国铁矿选矿技术进步的关键设备如圆锥破碎机、高压辊磨机、半自磨机、立环脉动高梯度磁选机、高频振动细筛、搅拌磨机等,指出我国铁矿选矿未来要以“高效节能、低碳减排”为原则,以“优质优用、劣质能用”为战略,开发选冶联合工艺,研发大型高效设备,研制低温环保药剂,提高智能控制水平,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石 选矿技术 高效利用 低碳环保 智能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凌源野猪沟铁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2
作者 李彦钊 韩跃新 +1 位作者 高鹏 唐志东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2025年第3期17-24,共8页
辽宁凌源野猪沟地区铁矿资源丰富,赋存形式多样,地质成因复杂,至今难以开发利用。科学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是高效开发该地区铁矿石的重要前提。采用化学多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铁物相分析和SEM-EDS分析等手段对该地区铁矿石进行... 辽宁凌源野猪沟地区铁矿资源丰富,赋存形式多样,地质成因复杂,至今难以开发利用。科学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是高效开发该地区铁矿石的重要前提。采用化学多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铁物相分析和SEM-EDS分析等手段对该地区铁矿石进行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该铁矿石TFe品位为31.86%,铁元素主要赋存于褐铁矿中,其分布率达到90.76%,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绿泥石和云母等。褐铁矿主要以粒状、不规则状、胶状及针状集合体的形式产出,粒度分布不均匀,多分布于微细粒中,-74μm粒级含量高达76.00%;单体解离度仅为12.75%,主要以连生体形式存在,富连生体含量为79.22%。褐铁矿与软锰矿紧密共生,Fe、Mn常以类质同象形式相互取代,物理选矿方法难以实现有效分离;与石英和绿泥石等脉石矿物连生关系复杂,过磨容易出现泥化现象,影响选别效果。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氢基矿相转化-预先抛尾-磨矿-磁选工艺对该矿石中的铁元素进行回收,在还原温度550℃、还原时间20 min、H_(2)浓度20%、气体流量600 mL/min、磨矿细度-25μm含量占95%及磁场强度为127.324 kA/m的条件下,可获得TFe品位55.16%、回收率74.16%的铁精矿,实现了铁矿物与脉石矿物的有效分离。研究对于该地区铁矿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矿物学 褐铁矿 类质同象 嵌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捕收剂DPY-4反浮选酒泉铁矿焙烧后的磁选精矿 被引量:1
3
作者 朱一民 丛璐 +2 位作者 陈培宇 韩跃新 刘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1-87,共7页
酒钢选矿厂铁矿石矿物组成复杂、矿石品位低、共伴生成分较多,其磁选精矿铁品位低、石英等脉石矿物含量高,属于难选铁矿石,酒钢选矿厂采用反浮选流程处理焙烧磁选精矿。新型常温反浮选捕收剂DPY-4可提高铁矿石的品位及回收率,为难选铁... 酒钢选矿厂铁矿石矿物组成复杂、矿石品位低、共伴生成分较多,其磁选精矿铁品位低、石英等脉石矿物含量高,属于难选铁矿石,酒钢选矿厂采用反浮选流程处理焙烧磁选精矿。新型常温反浮选捕收剂DPY-4可提高铁矿石的品位及回收率,为难选铁矿石的高效反浮选药剂。为研究该捕收剂对该矿石分选的有效性,进行了系统的选矿试验和机理分析。对石英和磁铁矿进行纯矿物浮选条件试验,在DPY-4浮选体系下,当pH=5、温度25℃、DPY-4用量为20 mg/L、抑制剂玉米淀粉用量40 mg/L时,石英和磁铁矿的回收率分别为92.51%和4.46%。针对酒钢选矿厂悬浮磁化焙烧后的三段磁选精矿进行反浮选试验,在矿浆温度25℃、DPY-4用量300 g/t、玉米淀粉用量600 g/t、pH=9.5时,获得的开路浮选精矿铁品位60.48%、铁回收率69.24%,闭路浮选精矿铁品位58.35%、铁回收率94.05%、SiO_(2)含量为4.62%。DPY-4不仅捕收能力强,而且选择性优异,这主要是因为DPY-4在石英表面能发生强烈的吸附作用,包括物理吸附和氢键吸附,玉米淀粉在石英表面吸附较弱,而对磁铁矿的作用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焙烧矿 磁选精矿 反浮选捕收剂 DPY-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石碌铁矿石氢基矿相转化——磁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郭风芳 韩跃新 +2 位作者 张琦 高鹏 何佳昊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56,共5页
海南石碌铁矿石铁品位为52.45%,铁主要以赤(褐)铁矿形式存在,分布率达86.18%,少量以磁铁矿形式存在。为高效回收利用该矿石,采用氢基矿相转化(HMPT)—磁选工艺流程开展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并对适宜条件下的产品进行了化学成分、XRD和VSM... 海南石碌铁矿石铁品位为52.45%,铁主要以赤(褐)铁矿形式存在,分布率达86.18%,少量以磁铁矿形式存在。为高效回收利用该矿石,采用氢基矿相转化(HMPT)—磁选工艺流程开展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并对适宜条件下的产品进行了化学成分、XRD和VSM分析。结果表明:试样在给矿粒度-0.074mm占89.41%、HMPT温度525℃、HMPT时间10min、总气体流量500m L/min、H_(2)浓度20%、HMPT产品磨矿细度-0.045mm占69.68%的适宜条件下,经磁选获得铁品位65.26%、铁回收率95.39%的铁精矿。试验所获铁精矿较原重磁联合工艺铁精矿品位提高了2.7个百分点,铁回收率增加了30个百分点。研究不仅为海南石碌铁矿氢基矿相转化—高效分选工业应用提供技术支撑,还为其他复杂难选铁矿资源的绿色高效分选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石 氢基矿相转化 磁选 H_(2)与CO摩尔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化床反应室内铁矿石的临界流化特性
5
作者 李志明 韩跃新 +1 位作者 孙永升 唐志东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2-599,共8页
U型反应室是悬浮焙烧装备的核心部件,明确其内物料的临界流化特性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为此,自行搭建了冷态试验系统,并以赤铁矿粉、氧化铝粉为原料,研究了松动风量、物料性质对物料临界流化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对原有经验公式进行了修正.... U型反应室是悬浮焙烧装备的核心部件,明确其内物料的临界流化特性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为此,自行搭建了冷态试验系统,并以赤铁矿粉、氧化铝粉为原料,研究了松动风量、物料性质对物料临界流化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对原有经验公式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临界流化气速随物料粒度、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松动室床层为固定床的条件下,临界流化气速随松动风量的增大而减小;修正后的过程方程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可用于反应室内物料流化行为的预测.研究结果利于悬浮磁化焙烧技术实体化,对该技术工业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磁化焙烧炉 流化床反应室 冷态试验 降速法 临界流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铁基合金废料工艺矿物学及磁选回收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健 韩跃新 +3 位作者 刘杰 张淑敏 魏鸿全 袁帅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7-141,共5页
国内某合金磨屑废料中富含金属铁和铁氧化物,为实现其资源化利用,采用化学多元素、铁物相、MLA和SEM-EDS等手段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原料主要物质组成为金属铁,含量为77.52%;其次为铁氧化物和铝氧化物,含量分别为11.13%和8.9... 国内某合金磨屑废料中富含金属铁和铁氧化物,为实现其资源化利用,采用化学多元素、铁物相、MLA和SEM-EDS等手段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原料主要物质组成为金属铁,含量为77.52%;其次为铁氧化物和铝氧化物,含量分别为11.13%和8.97%;原料中主要物质的粒度较细,铁氧化物和金属铁-38μm粒级产率分别为72.53%和63.66%;原料中金属铁和铝氧化物的单体解离度较高,金属铁、铁氧化物以及铝氧化物之间的连生体可通过磨矿实现单体解离。原料磁选获得了铁品位84.92%、铁回收率92.37%的精矿产品,其脱铝效果良好,但无法实现硅的有效脱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废料 工艺矿物学 解离 磁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赤泥中铝的赋存状态及铝铁分离技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婉悦 余建文 +2 位作者 韩跃新 李艳军 高鹏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2024年第5期144-152,共9页
针对拜耳法高铁赤泥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利用难题,研究了高铁赤泥中铝的赋存状态及其对铝铁分离的影响。借助XRD、铁化学物相分析、SEM-EDS等检测手段,研究了高铁赤泥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以及铝的赋存状态等工艺矿物学特征。查明赤泥的... 针对拜耳法高铁赤泥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利用难题,研究了高铁赤泥中铝的赋存状态及其对铝铁分离的影响。借助XRD、铁化学物相分析、SEM-EDS等检测手段,研究了高铁赤泥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以及铝的赋存状态等工艺矿物学特征。查明赤泥的主要组成矿物为褐铁矿、赤铁矿、铝针铁矿和钛铁矿,其中铁主要以针铁矿、赤铁矿的形式存在;铝主要以类质同象存在于针铁矿中,形成铝针铁矿,部分以三水铝石的形式存在,铁铝共生关系密切。赋存于针铁矿中的铝采用常规物理分选方法无法实现铝铁分离,利用磁化焙烧和悬浮焙烧预还原—电炉熔炼工艺分别尝试对高铁赤泥进行铝铁分离,磁化焙烧能够实现赤铁矿、针铁矿向磁铁矿的定向转化,但不能有效破坏铁矿物中铝的类质同象结构,无法实现铝和铁的分离,导致磁选铁精矿中TFe品位低、Al2O3含量高;悬浮焙烧预还原—电炉熔炼工艺能有效实现高铁赤泥的铁铝分离与综合利用,当原料TFe品位为46.85%、Al2O3含量为13.31%时,可获得TFe 92.86%的炼钢用生铁,同时所得到的矿渣产品可以作为生产铝酸盐水泥熟料的原料。可见,悬浮焙烧预还原—电炉熔炼工艺可以有效破坏矿石内部铝和铁类质同象的晶格结构,实现了铝铁的高效分离,为高铁赤泥的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赤泥 磁化焙烧 物相转化 预还原 电炉熔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鄂博某难选铁矿石氢基矿相转化——磁选尾矿浮选稀土试验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德贵 陈宏超 +7 位作者 曾永杰 刘文丽 彭海平 张艳清 张智超 韩跃新 高鹏 宁继来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93,共5页
堆置多年的白云鄂博中贫氧化矿含有铁、稀土等成分,常规工艺难以高效分选,但氢基矿相转化—磁选工艺可高效回收其中的铁。为了解氢基矿相转化过程是否影响富稀土铁尾矿中稀土矿物的可浮性,进行了系统的选矿试验。结果表明,在506E用量420... 堆置多年的白云鄂博中贫氧化矿含有铁、稀土等成分,常规工艺难以高效分选,但氢基矿相转化—磁选工艺可高效回收其中的铁。为了解氢基矿相转化过程是否影响富稀土铁尾矿中稀土矿物的可浮性,进行了系统的选矿试验。结果表明,在506E用量4200 g/t、水玻璃用量1800 g/t、矿浆温度65℃条件下,采用2粗3精、中矿顺序返回闭路浮选流程处理矿样,能够获得REO品位59.00%、REO回收率67.91%的稀土精矿。化学成分分析及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浮选精矿中主要成分为稀土氧化物(Ce_(7)O_(12))、独居石及少量萤石,稀土组分有效富集在精矿中;氢基矿相转化过程未对稀土组分的浮选回收造成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鄂博 氢基矿相转化 富稀土尾矿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亚铁废液的综合回收利用
9
作者 邵红雷 董再蒸 +1 位作者 韩跃新 张小龙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2024年第5期162-171,共10页
在工业生产中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硫酸亚铁废液,其中钢铁深加工过程的产出量最大。硫酸亚铁废液中含有硫酸,pH值较低,且含有铁、钴、镍、铝、铬等金属离子,直接排放不仅浪费其中的金属资源,还会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严重污染。综合回收硫酸... 在工业生产中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硫酸亚铁废液,其中钢铁深加工过程的产出量最大。硫酸亚铁废液中含有硫酸,pH值较低,且含有铁、钴、镍、铝、铬等金属离子,直接排放不仅浪费其中的金属资源,还会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严重污染。综合回收硫酸亚铁废液对企业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对社会具有一定的环境效益。目前主要的处理方法有中和处理法、化学沉淀法、结晶析出法、溶剂萃取法、微生物法等。针对不同生产过程产生的硫酸亚铁废液应采用相应的处理办法。由于中和处理法产生大量金属污泥、结晶析出法的产品市场需求低、溶剂萃取法处理能力低、微生物法处理周期长,化学沉淀法是目前主要采用的回收方法。化学沉淀法操作简单、无需高性能设备,但试验影响因素多,产品性质波动大。硫酸亚铁废液回收产品主要被应用于颜料行业、水处理行业、磁性材料行业等。多数产品仅利用了废液的铁元素,而硫酸和硫元素并未得到回收利用,如何对废液进行综合回收是一个研究重点。由于硫酸亚铁废液中杂质元素含量较多,对其进行提纯具有很大的难度,所需生产成本也较高,因此如何直接利用废液也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亚铁 中和沉淀法 化学沉淀法 氧化铁颜料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磁铁矿空气氧化非等温动力学研究
10
作者 曹一斐 祝昕冉 +1 位作者 孙永升 韩跃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308-4317,共10页
以昆钢包子铺褐铁矿还原焙烧得到的新生磁铁矿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步热分析仪在空气气氛下对新生磁铁矿进行热重分析,开展氧化反应非等温动力学研究。根据Satava-Sestak积分法、Flynn-Wall-Ozawa法和Kissinger法计算,确定新生磁铁矿氧化... 以昆钢包子铺褐铁矿还原焙烧得到的新生磁铁矿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步热分析仪在空气气氛下对新生磁铁矿进行热重分析,开展氧化反应非等温动力学研究。根据Satava-Sestak积分法、Flynn-Wall-Ozawa法和Kissinger法计算,确定新生磁铁矿氧化反应动力学最概然模型为D_(3)扩散模型,积分形式为[1-(1-α)^(1/2)]^2,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_(α)=119.181 kJ/mol,指前因子A=2.22×10^(14)min^(-1)。本研究可为难选铁矿石磁化焙烧空气冷却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选铁矿石 磁化焙烧 空气冷却 氧化反应 非等温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步液相还原法制备六方片状纳米银粉工艺研究
11
作者 刘庆滨 朱一民 +1 位作者 韩跃新 董再蒸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2024年第5期190-198,共9页
为探究分步液相还原法制备六方片状纳米银粉工艺条件对纳米银粉形貌及粒径的影响,以硝酸银为银源,过氧化氢为氧化刻蚀剂,硼氢化钠、抗坏血酸为还原剂,柠檬酸钠为形貌诱导剂,通过分步液相还原法制备出了六方片状纳米银粉。考察了制备工... 为探究分步液相还原法制备六方片状纳米银粉工艺条件对纳米银粉形貌及粒径的影响,以硝酸银为银源,过氧化氢为氧化刻蚀剂,硼氢化钠、抗坏血酸为还原剂,柠檬酸钠为形貌诱导剂,通过分步液相还原法制备出了六方片状纳米银粉。考察了制备工艺中晶种阶段过氧化氢用量、硼氢化钠用量、生长阶段柠檬酸钠用量、反应溶液pH值等工艺条件对纳米银粉形貌及粒径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当晶种阶段过氧化氢与硝酸银摩尔比为50∶1、硼氢化钠与硝酸银摩尔比为2∶1、生长阶段柠檬酸钠与硝酸银摩尔比为2∶1,反应溶液pH=8时,可制备出粒度分布均匀的六方片状纳米银粉,其六边形平均边长为40~60nm。晶种阶段过氧化氢用量是影响纳米银粉形貌的关键因素,随过氧化氢用量增大,纳米银粉形貌发生由类球状到片状的转化,过氧化氢过量可使片状纳米银粉边缘发生刻蚀作用;生长阶段反应溶液酸碱度是影响纳米银粉粒径的关键因素,随反应溶液pH值增大,纳米银粉平均粒径逐渐减小;柠檬酸钠可在纳米银粉表面发生选择性吸附,诱导纳米银粉发生各向异性生长,生成片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状纳米银 液相还原法 形貌调控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铁矿选矿技术最新进展 被引量:172
12
作者 韩跃新 孙永升 +1 位作者 李艳军 高鹏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1,共11页
介绍了我国铁矿资源的分布及特点,总结了近5 a我国铁矿选矿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着重评述了微细粒铁矿分选、破碎磨矿、磁化焙烧、深度还原、铁尾矿再选、常温捕收剂研发等方面形成的铁矿选矿新技术及新成果。磁重浮联合分选工艺可以实... 介绍了我国铁矿资源的分布及特点,总结了近5 a我国铁矿选矿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着重评述了微细粒铁矿分选、破碎磨矿、磁化焙烧、深度还原、铁尾矿再选、常温捕收剂研发等方面形成的铁矿选矿新技术及新成果。磁重浮联合分选工艺可以实现微细粒铁矿和铁尾矿的高效分选;与常规碎磨技术相比,高压辊磨、自磨/半自磨和搅拌磨技术可以降低矿石碎磨过程中的能耗;磁化焙烧新技术(闪速焙烧、流化床焙烧和悬浮焙烧)与深度还原技术为难以利用的铁矿资源开辟了新途径;新型常温铁矿捕收剂的应用可以降低浮选作业温度,显著降低能耗。指出了未来我国铁矿选矿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为微细粒铁矿强化分离基础性课题的研究,高效碎磨设备及新型矿石预处理设备的研制与应用,绿色环保选矿工艺及药剂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粒铁矿石选矿 碎磨技术 磁化焙烧 深度还原 铁尾矿再选 常温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铁矿资源“劣质能用、优质优用”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57
13
作者 韩跃新 高鹏 +1 位作者 李艳军 孙永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8,共7页
针对我国铁矿资源禀赋差、利用效率低、成本高、优质铁精矿匮乏的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我国铁矿资源"劣质能用、优质优用"的发展战略。重点介绍了复杂难选铁矿石预富集—悬浮焙烧—磁选选冶联合新技术研究现状,讨论了悬浮焙烧... 针对我国铁矿资源禀赋差、利用效率低、成本高、优质铁精矿匮乏的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我国铁矿资源"劣质能用、优质优用"的发展战略。重点介绍了复杂难选铁矿石预富集—悬浮焙烧—磁选选冶联合新技术研究现状,讨论了悬浮焙烧技术在盘活劣质铁矿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方面的应用前景;针对优质铁矿资源提出了超级铁精矿及洁净钢基料短流程绿色制备技术路线,以期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我国钢铁材料产品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最后指出了强化技术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铁矿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品质量将是铁矿石选矿重点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石 劣质能用 悬浮焙烧 优质优用 超级铁精矿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水硫酸钙晶须水化过程 被引量:21
14
作者 韩跃新 王宇斌 +1 位作者 袁致涛 印万忠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90-1493,共4页
对半水硫酸钙晶须水化产物进行了形貌的实时、非实时观测和XRD分析.结果表明半水硫酸钙晶须水化过程的显著特点在于其晶型和形貌的改变及由此引起的长径比减小;半水硫酸钙晶须的水化过程包括3个阶段:半水硫酸钙晶须水化初始期,二水硫酸... 对半水硫酸钙晶须水化产物进行了形貌的实时、非实时观测和XRD分析.结果表明半水硫酸钙晶须水化过程的显著特点在于其晶型和形貌的改变及由此引起的长径比减小;半水硫酸钙晶须的水化过程包括3个阶段:半水硫酸钙晶须水化初始期,二水硫酸钙晶须生成期,二水硫酸钙晶须的粗化溶解及新的二水硫酸钙晶体生成期.半水硫酸钙晶须的水化过程与半水石膏的水化过程略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水硫酸钙 晶须 晶型 形貌 水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金属矿山选矿技术进展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39
15
作者 韩跃新 袁致涛 +1 位作者 李艳军 陈炳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4-40,52,共8页
从我国铁矿石资源的特点和形势论述了选矿技术发展的迫切性,介绍了我国在磁铁矿及赤铁矿选矿技术上所取得的成绩,尤其是磁选设备和反浮选工艺研究的进展。指出今后在贫铁矿资源、复杂难选铁矿资源分选方面还需加强研究,以实现铁矿资源... 从我国铁矿石资源的特点和形势论述了选矿技术发展的迫切性,介绍了我国在磁铁矿及赤铁矿选矿技术上所取得的成绩,尤其是磁选设备和反浮选工艺研究的进展。指出今后在贫铁矿资源、复杂难选铁矿资源分选方面还需加强研究,以实现铁矿资源利用技术的整体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资源 磁铁矿 赤铁矿 复杂难选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焙烧预处理强化钼铜分离试验及机理研究
16
作者 马敏洁 韩跃新 李慧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2-97,共6页
为解决钼铜混合精矿的铜钼浮选分离难题,以某选厂钼铜混合精矿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焙烧预处理对钼、铜浮选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预处理能有效改善钼铜混合精矿的浮选分离效果,确定的适宜焙烧预处理条件为焙烧温度250℃,焙烧时间3... 为解决钼铜混合精矿的铜钼浮选分离难题,以某选厂钼铜混合精矿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焙烧预处理对钼、铜浮选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预处理能有效改善钼铜混合精矿的浮选分离效果,确定的适宜焙烧预处理条件为焙烧温度250℃,焙烧时间30 min。预处理产品采用1粗2精1扫浮选流程处理,可获得钼精矿钼品位为44.30%、钼回收率为36.58%,铜精矿铜品位为14.23%、铜回收率为69.62%。焙烧产品的XRD和SEM-EDS分析结果表明,样品在焙烧过程中,主要矿物辉钼矿和黄铜矿均可发生氧化反应;当焙烧温度为250℃时,黄铜矿的表面氧化程度远高于辉钼矿,从而增大了两者可浮性差异,为有效分离铜、钼矿物分离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钼混合精矿 焙烧 预处理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磷鲕状赤铁矿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39
17
作者 韩跃新 孙永升 +1 位作者 高鹏 李艳军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共5页
简述了高磷鲕状赤铁矿的矿石特性及其分选难点,介绍了国内选矿工作者应用强磁—反浮选工艺、磁化焙烧—弱磁选工艺、磁化焙烧—弱磁选—反浮选工艺、直接反浮选工艺、脱磷工艺处理该类型矿石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指出采用常规选矿工艺处理... 简述了高磷鲕状赤铁矿的矿石特性及其分选难点,介绍了国内选矿工作者应用强磁—反浮选工艺、磁化焙烧—弱磁选工艺、磁化焙烧—弱磁选—反浮选工艺、直接反浮选工艺、脱磷工艺处理该类型矿石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指出采用常规选矿工艺处理该类型矿石难以获得满意的分选指标,但采用深度还原—高效磁选工艺处理该类型矿石能取得较理想的分选指标,并根据新工艺所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未来选矿工作者主攻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磷鲕状赤铁矿 微细粒嵌布 深度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式硫酸镁晶须的表面改性 被引量:13
18
作者 韩跃新 李丽匣 +1 位作者 印万忠 陈旭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3-136,共4页
采用硬脂酸钠对碱式硫酸镁晶须进行了表面改性,应用改性前后碱式硫酸镁晶须的活化指数、吸油值、安息角来评价改性效果,并对改性前后的晶须进行了SEM,TG-DSC和FTIR表征.结果表明,硬脂酸钠对碱式硫酸镁晶须的改性效果显著,改性后的晶须... 采用硬脂酸钠对碱式硫酸镁晶须进行了表面改性,应用改性前后碱式硫酸镁晶须的活化指数、吸油值、安息角来评价改性效果,并对改性前后的晶须进行了SEM,TG-DSC和FTIR表征.结果表明,硬脂酸钠对碱式硫酸镁晶须的改性效果显著,改性后的晶须活化指数由0.87%上升到99.21%,吸油值由488 mL/(100 g)下降到349 mL/(100 g),晶须表面由亲水变为疏水,晶须的流动性和分散性得到明显改善.表面改性过程对碱式硫酸镁晶须的热分解没有明显影响,硬脂酸钠与碱式硫酸镁晶须表面既有物理吸附又有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式硫酸镁晶须 硬脂酸钠 表面改性 分散性 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选铁矿石深度还原—高效分选技术 被引量:15
19
作者 韩跃新 李艳军 +1 位作者 刘杰 朱一民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共4页
简述了国内外复杂难选铁矿分选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对东北大学率先提出的深度还原—高效分选概念及其重要性进行了阐述,着重对深度还原—高效分选技术在国内外几种典型复杂难选铁矿石开发利用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关键词 深度还原 高效分选技术 复杂难选铁矿石 铁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研究 被引量:39
20
作者 韩跃新 陈经华 +1 位作者 王泽红 李书会 《矿冶》 CAS 2003年第1期48-51,共4页
采用硬脂酸对纳米碳酸钙进行改性,并对改性产品进行了表征。硬脂酸湿法改性纳米碳酸钙的最佳条件为硬脂酸用量为2 5%,料浆浓度为9%,改性温度为90℃,改性时间为40min,搅拌速率为2500r/min,烘干温度为100℃;所得改性纳米碳酸钙产品的活化... 采用硬脂酸对纳米碳酸钙进行改性,并对改性产品进行了表征。硬脂酸湿法改性纳米碳酸钙的最佳条件为硬脂酸用量为2 5%,料浆浓度为9%,改性温度为90℃,改性时间为40min,搅拌速率为2500r/min,烘干温度为100℃;所得改性纳米碳酸钙产品的活化指数达0 94以上,白度在96%以上。活化指数测定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纳米碳酸钙由亲水疏油性变成了亲油疏水性;IR分析表明硬脂酸与纳米碳酸钙以化学键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酸钙 表面改性 硬脂酸 活化指数 IR分析 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