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甜玉米和蔬菜品种在菲律宾示范种植试验初报 被引量:2
1
作者 韩福光 张衍荣 +1 位作者 郑锦荣 李智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34-36,共3页
广东省部分甜玉米和蔬菜品种在菲律宾吕宋岛示范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在菲律宾,甜玉米品种粤甜9号的综合性状较好,耐热性强、产量较高,比当地主栽品种先甜75增产15.6%;豇豆品种珠豇3号、油青豆角和苦瓜品种油绿3号的适应性强、商品性好、... 广东省部分甜玉米和蔬菜品种在菲律宾吕宋岛示范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在菲律宾,甜玉米品种粤甜9号的综合性状较好,耐热性强、产量较高,比当地主栽品种先甜75增产15.6%;豇豆品种珠豇3号、油青豆角和苦瓜品种油绿3号的适应性强、商品性好、产量高,分别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322.5%、173.7%和93.9%;番茄品种东方红1号比当地品种Apollo增产54.1%;辣椒品种广椒2号和广椒9号的果形美观、产量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蔬菜 示范 菲律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正甜68的选育 被引量:2
2
作者 韩福光 郑锦荣 +1 位作者 张衍荣 卢文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5-26,36,共3页
正甜68是以自选粤科06-3为母本、UST为父本的高产、优质、抗病的甜玉米新组合。该组合表现为高产,每667m2鲜苞产量1 100 kg左右;优质,可溶性糖含量24.38%~29.21%,果皮薄,适口性好;抗病性强,接种鉴定抗纹枯病,中抗小斑病,田间表现高抗... 正甜68是以自选粤科06-3为母本、UST为父本的高产、优质、抗病的甜玉米新组合。该组合表现为高产,每667m2鲜苞产量1 100 kg左右;优质,可溶性糖含量24.38%~29.21%,果皮薄,适口性好;抗病性强,接种鉴定抗纹枯病,中抗小斑病,田间表现高抗纹枯病、茎腐病和大、小斑病;长势旺;整齐度高;适应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甜玉米 正甜68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引进甜玉米品种的性状分析和评估 被引量:3
3
作者 韩福光 张衍荣 江新晓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9期12-14,共3页
对从美国引进的11个温带品种进行了植株性状、穗部性状、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分析和评估,以期筛选出适宜广东乃至华南地区栽培的温带品种。结果发现,引进的美国种皆为早熟品种,株高较矮、穗位较低、植株整齐度好、鲜穗较小(250~350 g)、... 对从美国引进的11个温带品种进行了植株性状、穗部性状、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分析和评估,以期筛选出适宜广东乃至华南地区栽培的温带品种。结果发现,引进的美国种皆为早熟品种,株高较矮、穗位较低、植株整齐度好、鲜穗较小(250~350 g)、产量较低。但是鲜苞的品质很好,特别是CSAYP6-225,其色泽、口感、甜度、籽粒深度、排列都较好,产量中等,适合鲜食和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引进品种 甜玉米 性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带和亚热带血缘甜玉米株高和穗位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韩福光 郑锦荣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共3页
对温带血缘和亚热带血缘甜玉米的亲本及其杂交组合进行药剂(3%甲基硫菌灵)拌种处理,并对其株高和穗位进行对比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经拌药处理的甜玉米的株高和穗位均明显降低,且株高比穗位降低明显,亚热带血缘亲本比温带血缘亲本降低... 对温带血缘和亚热带血缘甜玉米的亲本及其杂交组合进行药剂(3%甲基硫菌灵)拌种处理,并对其株高和穗位进行对比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经拌药处理的甜玉米的株高和穗位均明显降低,且株高比穗位降低明显,亚热带血缘亲本比温带血缘亲本降低明显。遗传效应分析表明:甜玉米的株高和穗位呈显著正相关。株高的遗传大部分(占58.3%)表现为超显性遗传,小部分(占41.7%)表现为部分显性遗传;穗位的遗传小部分(占33.3%)表现为超显性遗传,大部分(占66.7%)表现为部分显性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株高 穗位 遗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律宾玉米生产概况分析
5
作者 韩福光 祁喜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9-32,5,共5页
阐述了菲律宾农业及玉米生产的概况,分析了2000—2010年的玉米生产收获面积、总产量、2000—2009年单产水平的变化情况,玉米的收获面积在240万~266万hm2之间徘徊,增幅不大;2000—2009年总产量增长55.9%,平均每年增长5.6%;单产增长45.9%... 阐述了菲律宾农业及玉米生产的概况,分析了2000—2010年的玉米生产收获面积、总产量、2000—2009年单产水平的变化情况,玉米的收获面积在240万~266万hm2之间徘徊,增幅不大;2000—2009年总产量增长55.9%,平均每年增长5.6%;单产增长45.9%,平均每年增长4.6%。同时,介绍了菲律宾玉米生产的品种类型、分布区域以及不同收获季节的产量比例,并指出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是增加基础设施,特别是加大灌溉设施投入,以提高栽培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 玉米 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重视农业生物技术研究
6
作者 韩福光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18-19,共2页
印度重视农业生物技术研究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所韩福光为了增强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印度生物技术部建立了三个植物分子生物学中心:JawaharlalNahru大学、TamiINadu农业大学和MahatmaGandhiK... 印度重视农业生物技术研究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所韩福光为了增强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印度生物技术部建立了三个植物分子生物学中心:JawaharlalNahru大学、TamiINadu农业大学和MahatmaGandhiKrishi大学,组成重点项目网,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生物工艺学 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甜玉米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50
7
作者 郑锦荣 韩福光 李智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5-38,共4页
阐述了国内外甜玉米的生产、加工和贸易概况以及发展趋势。了解和掌握甜玉米的遗传基础、资源背景、生产加工和市场潜力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对当前甜玉米的品种选育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甜玉米 生产 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豇豆新品种珠豇1号的选育 被引量:9
8
作者 卢文佳 郑锦荣 +3 位作者 李育军 龙卫平 韩福光 田永红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30,共2页
  珠豇 1号是从揭上 2号的变异株中,经系统选育而成的豇豆新品种。中熟,春季播种至采收 58d(天),秋季播种到采收 43d(天)。蔓生,生长势强,主茎第 1豆荚着生于第 5 .3节,叶片较绿。商品荚长圆条形,荚色浅绿,有光泽,荚面平整,外形美观;...   珠豇 1号是从揭上 2号的变异株中,经系统选育而成的豇豆新品种。中熟,春季播种至采收 58d(天),秋季播种到采收 43d(天)。蔓生,生长势强,主茎第 1豆荚着生于第 5 .3节,叶片较绿。商品荚长圆条形,荚色浅绿,有光泽,荚面平整,外形美观;荚长 59. 8cm,荚宽 0. 8cm,单荚质量 25 .8g,商品荚率 94 .5 %,荚肉紧实,纤维少,品质好,种子黑色。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耐热性中等,耐寒性较强,耐涝性强,高抗枯萎病,耐锈病,平均产量 1 300kg·(667m2 )-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新品种 系统选育 采收 中熟 春季播种 抗枯萎病 商品 产量 平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引进番茄资源的果实性状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智军 龙卫平 +4 位作者 郑锦荣 卢文佳 张衍荣 韩福光 田永红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40-42,共3页
对引自美国、以色列和荷兰共计35份番茄资源材料的始花期、熟性、果实性状、座果性及田间抗病性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表明:果肉厚、心室数、单果重、果实硬度、座果性及田间抗病性等性状在材料间的差异较大,其中综合性状较为理想的材料有... 对引自美国、以色列和荷兰共计35份番茄资源材料的始花期、熟性、果实性状、座果性及田间抗病性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表明:果肉厚、心室数、单果重、果实硬度、座果性及田间抗病性等性状在材料间的差异较大,其中综合性状较为理想的材料有4份,即以色列的SFI、荷兰的ST02、ST03及T6271材料,不仅表现抗青枯病和病毒病,而且具有前期座果率高、单序果实成熟一致、着色均匀及硬度高等特性,可作为培育不同果实类型的高产、抗病、耐贮运品种的基本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资源 果实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境外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现状与对策初探——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的实践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静 孙玲 +3 位作者 邱俊荣 韩福光 向旭 李植良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223-225,共3页
境外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在农业"走出去"进程中发挥着"桥头堡"作用。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为例,通过介绍其境外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形势下广东境外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对策,包括境外基地... 境外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在农业"走出去"进程中发挥着"桥头堡"作用。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为例,通过介绍其境外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形势下广东境外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对策,包括境外基地的定位与功能、布局、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外基地 建设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珠三角与东盟农业国际合作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骆芳芳 李智军 +2 位作者 曾祥山 韩福光 郑锦荣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1-185,共5页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农业正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加速与周边国家的双边或多边合作。立足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对珠三角与东盟农业国际合作进行实证研究,总结并提出广州-珠三角与东盟农业国际合作的经验与模式,进而...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农业正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加速与周边国家的双边或多边合作。立足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对珠三角与东盟农业国际合作进行实证研究,总结并提出广州-珠三角与东盟农业国际合作的经验与模式,进而提出推进广州-珠三角与东盟农业国际合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国际合作 珠三角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甜玉米新品种正甜38的选育 被引量:1
12
作者 卢文佳 郑锦荣 +3 位作者 李育军 龙卫平 韩福光 田永红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7-118,共2页
正甜38是由3个超甜玉米自交系A6、B5和C4于2000年秋育成的超甜玉米三交种,杂交模式为(A6×B5)×C4.A6是利用普通玉米与优质甜玉米自交系杂交后,经过多代自交筛选出的遗传性状稳定,并具有抗病、抗倒伏等优良性状的自交系;B5、C4... 正甜38是由3个超甜玉米自交系A6、B5和C4于2000年秋育成的超甜玉米三交种,杂交模式为(A6×B5)×C4.A6是利用普通玉米与优质甜玉米自交系杂交后,经过多代自交筛选出的遗传性状稳定,并具有抗病、抗倒伏等优良性状的自交系;B5、C4是利用甜玉米材料经过多代自交选育出的优质自交系.果穗长21 cm左右,粗5.0 cm左右,可溶性糖含量16.92%~18.31%,皮薄,品质优,抗病性和抗倒伏性与对照穗甜1号相当.广东春播生育期85 d(天)左右,秋播75 d(天)左右.平均单苞质量350 g,每667 m2产量900kg左右.适宜在我国玉米主栽地区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甜玉米 正甜38 三交种 玉米新品种 选育 玉米自交系 可溶性糖含量 杂交模式 抗倒伏性 普通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玉米单倍体重要农艺性状表现及形态鉴定指标筛选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高科 胡建广 +3 位作者 郑锦荣 刘建华 韩福光 文天祥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2-14,共3页
以孤雌生殖诱导系MT-1与10个甜玉米基础材料杂交诱导所产生的单倍体及对应二倍体为材料,对甜玉米单倍体与相应二倍体的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期望从中筛选出简便、高效的甜玉米单倍体形态鉴定指标。结果表明,10个甜玉米基础... 以孤雌生殖诱导系MT-1与10个甜玉米基础材料杂交诱导所产生的单倍体及对应二倍体为材料,对甜玉米单倍体与相应二倍体的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期望从中筛选出简便、高效的甜玉米单倍体形态鉴定指标。结果表明,10个甜玉米基础材料的单倍体的株高、穗位高、茎粗、穗位叶长、穗位叶宽5个重要农艺性状的平均值均显著低于对应二倍体,可作为鉴定甜玉米单倍体的重要形态指标;而部分基础材料的单倍体与对应二倍体在雄穗分支数和总叶片数性状上差异未达极显著水平,不能作为鉴定甜玉米单倍体的形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单倍体 农艺性状 形态鉴定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芥蓝游离小孢子培养成胚及油菜素内脂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智军 李春艳 +3 位作者 张衍荣 龙卫平 郑锦荣 韩福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S1期108-111,共4页
芥蓝游离小孢子经32℃热激48 h后部分小孢子体积膨大3~4倍,在25℃下继续培养2 d后,可见膨大小孢子进行第1次分裂形成2细胞,4 d后分裂形成4细胞。培养14 d后,只有少部分小孢子可发育成肉眼可见的胚状体,而未膨大或异常膨大的小孢子均不... 芥蓝游离小孢子经32℃热激48 h后部分小孢子体积膨大3~4倍,在25℃下继续培养2 d后,可见膨大小孢子进行第1次分裂形成2细胞,4 d后分裂形成4细胞。培养14 d后,只有少部分小孢子可发育成肉眼可见的胚状体,而未膨大或异常膨大的小孢子均不能发育成胚状体。用2个基因型比较了在NLN-13培养基中添加油菜素内脂(BR)对小孢子胚产量的影响,首次发现BR对芥蓝小孢子成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有效浓度范围因基因型有所差异,翠宝的有效浓度为0.005~0.04 mg/L,圆叶则为0.005~0.01 mg/L,两基因型均以浓度0.01 mg/L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蓝 小孢子 成胚 油菜素内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我国蔬菜出口应对WTO的策略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锦荣 韩福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6期11-13,共3页
简述了我国蔬菜出口的概况,指出了蔬菜生产和出口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WTO的措施,包括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加强蔬菜生产、加工、贸易运输全程质量监控和管理;建立质量安全体系和行业协调机制,积极应对技术贸易壁垒;扩大... 简述了我国蔬菜出口的概况,指出了蔬菜生产和出口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WTO的措施,包括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加强蔬菜生产、加工、贸易运输全程质量监控和管理;建立质量安全体系和行业协调机制,积极应对技术贸易壁垒;扩大出口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出口 WTO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粤甜10号甜玉米的冬季制种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卢文佳 李智军 +1 位作者 郑锦荣 韩福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S1期106-107,共2页
介绍了优质、高产、抗病甜玉米品种粤甜10号在海南的冬季制种技术要点,利用该技术冬繁"粤甜10号"可以解决其秋繁种量不足的问题,保证春季种植良种供应。
关键词 甜玉米 粤甜10号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疯树种质资源nrDNA ITS序列的遗传分析
17
作者 张剑亮 王丽 +4 位作者 郑锦荣 何琴 曹干 韩福光 李智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39,共4页
通过PCR扩增并测序分析了18份不同地理来源的麻疯树种质资源的nrDNA ITS序列,为今后麻疯树优良种源的选择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测序结果表明,麻疯树各种质资源的ITS序列为648~649 bp,G+C含量在64.10%~64.71%之间;各资源的遗传... 通过PCR扩增并测序分析了18份不同地理来源的麻疯树种质资源的nrDNA ITS序列,为今后麻疯树优良种源的选择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测序结果表明,麻疯树各种质资源的ITS序列为648~649 bp,G+C含量在64.10%~64.71%之间;各资源的遗传距离为0.000~0.069,平均值仅为0.010.进化树分析表明,18个麻疯树种质资源基本上聚为1类,没有得到具有较高支持率的分支,且各资源的遗传差异系数极低.本研究结果再次证实麻疯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偏窄,遗传变异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 NRDNA ITS 遗传多样性 遗传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律宾农作物资源状况调研报告
18
作者 李春艳 韩福光 郑锦荣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3-37,共5页
在中国-菲律宾农业科技合作的基础上,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工作人员对菲律宾农作物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就菲律宾概况、菲律宾农业情况及菲律宾农作物资源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总结。结合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的研究内容及菲律宾农... 在中国-菲律宾农业科技合作的基础上,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工作人员对菲律宾农作物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就菲律宾概况、菲律宾农业情况及菲律宾农作物资源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总结。结合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的研究内容及菲律宾农业的基本情况,着重介绍了香蕉、芒果、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及水稻、玉米和蔬菜等农作物的资源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 农作物 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福光 王珺 +1 位作者 林秋露 王茜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4期109-115,共7页
【目的】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是一种优良的单细胞饵料微藻,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优化微绿球藻培养基,以期提高其生长速率,降低生产成本。【方法】以宁波大学3#配方为基础微藻培养液,以乙酸钠为碳源,硝酸钾、尿素和氯化铵... 【目的】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是一种优良的单细胞饵料微藻,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优化微绿球藻培养基,以期提高其生长速率,降低生产成本。【方法】以宁波大学3#配方为基础微藻培养液,以乙酸钠为碳源,硝酸钾、尿素和氯化铵为氮源,磷酸二氢钾和磷酸二氢钠为磷源,硫酸亚铁和柠檬酸铁为铁源,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研究了碳、氮、磷、铁、维生素B_1(VB_1)和B_(12)(VB_(12))等主要营养元素对微绿球藻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获得了以天然海水为基础的微绿球藻优化培养基:3 g/L CHCOONa、20 mg/L NH_4CL-N、2 mg/L KH_2PO_4-P、3 mg/L FeSO_4-Fe、0.05 mg/L VB_1和 0.005mg/L VB_(12);采用优化培养基与宁波大学3#培养基对比培养微绿球藻,结果表明,培养 2~6 d,优化培养基收获微绿球藻的生物量( 细胞密度)比宁波大学 3#培养基的分别提高了2.21、2.55、2.30、1.97、1.7倍;培养6 d,优化培养基中微绿球藻收获的生物量(细胞密度)达到1.74×10~7个/mL,是宁波大学3#培养基的1.7倍。【结论】优化培养基极显著地提高了微绿球藻的生物量,是微绿球藻的良好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绿球藻 培养基 优化 生长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