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诊治小婴儿肠旋转不良的探讨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兰萍 任红霞 +1 位作者 陈淑芸 韩湘珍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409-411,共3页
目的探讨小婴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微创诊治,总结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小婴儿肠旋转不良的临床资料,均于全麻下脐环下方、左右上腹部作切口约0.5cm,行Ladd’s手术。结果本组5例手术均获得成功,4例术后第2d肠功能恢复,开始进食,1... 目的探讨小婴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微创诊治,总结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小婴儿肠旋转不良的临床资料,均于全麻下脐环下方、左右上腹部作切口约0.5cm,行Ladd’s手术。结果本组5例手术均获得成功,4例术后第2d肠功能恢复,开始进食,1例65d的患儿术后3d因十二指肠梗阻再次手术,术中证实系十二指肠隔膜,经腹行隔膜切除术。全部病例随访2~6月,预后良好。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婴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具有打击轻、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疾病/诊断 肠疾病/外科学 外科手术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孔法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被引量:5
2
作者 任红霞 陈兰萍 +1 位作者 陈淑云 韩湘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9期706-707,共2页
目的探讨两孔法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可行性.方法对21例术前明确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经二孔法腹腔镜治疗.于脐环下缘置5 mm trocar,放入腹腔镜,于右侧肋缘下锁骨中线处做3 mm trocar,放入微型电钩及弯钳进行操... 目的探讨两孔法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可行性.方法对21例术前明确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经二孔法腹腔镜治疗.于脐环下缘置5 mm trocar,放入腹腔镜,于右侧肋缘下锁骨中线处做3 mm trocar,放入微型电钩及弯钳进行操作.结果21例患儿均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23~65 min,平均31.3 min.术后4~6 d出院.无并发症.18例随访2~7个月,平均3.2月,所有患儿均生长发育正常.结论二孔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两孔法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及幼婴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任红霞 陈兰萍 +4 位作者 陈淑芸 吴晓霞 孟庆明 任鹏 韩湘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9期785-786,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及幼婴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6月287例新生儿及幼婴腹腔镜手术中发生10例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术中黏膜破裂中转开腹手术;趋附效应致迟发性幽门黏... 目的探讨新生儿及幼婴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6月287例新生儿及幼婴腹腔镜手术中发生10例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术中黏膜破裂中转开腹手术;趋附效应致迟发性幽门黏膜穿孔再手术1例;腹腔镜下Ladd’s术后肠梗阻存在,证实为肠旋转不良合并十二指肠狭窄(隔膜型),再手术1例;以上9例开腹手术后均痊愈。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术后戳孔疝1例,门诊随访4个月后自愈。结论新生儿及幼婴腹腔镜手术中,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黏膜破损是最常见的并发症,须及时中转开腹;趋附效应可引起组织的延迟性损伤,应认识到这种病理改变的可能性,及早处理;肠旋转不良合并畸形率高,注意合并症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新生儿 幼婴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在新生儿及幼婴胆道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兰萍 任红霞 +1 位作者 陈淑芸 韩湘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9期710-711,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新生儿及幼婴胆道疾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4年8月我院9例新生儿及幼婴胆道疾病腹腔诊断和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儿行腹腔镜探查,其中胆总管囊肿2例,胆道闭锁5例,胆汁黏稠1例,胆道发育不良1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新生儿及幼婴胆道疾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4年8月我院9例新生儿及幼婴胆道疾病腹腔诊断和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儿行腹腔镜探查,其中胆总管囊肿2例,胆道闭锁5例,胆汁黏稠1例,胆道发育不良1例.8例胆道造影成功.2例胆总管囊肿行腹腔镜下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5例胆道闭锁中3例行开腹扩大肝门、肝肠吻合术;1例行腹腔镜下扩大肝门、肝肠吻合术;1例拒绝根治,放弃手术.1例胆道发育不良行开腹扩大肝门、肝肠吻合术.1例胆汁黏稠行胆道冲洗术.结论腹腔镜是诊断新生儿及幼婴胆道疾病简单、可靠的方法.腹腔镜治疗胆道疾病具有微创、美观、出血少、恢复快优特点,临床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道疾病 新生儿 幼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孔法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80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兰萍 任红霞 +6 位作者 陈淑芸 韩湘珍 孟庆明 王计文 靳文 张旭辉 孟德斌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41-243,共3页
目的探讨两孔法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手术可行性,总结操作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两孔法腹腔镜治疗的80例CHPS患儿临床资料,并与三孔法及开腹手术对照。操作方法:于脐环下缘置5mmTrocar,放入腔镜,于右侧肋缘下... 目的探讨两孔法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手术可行性,总结操作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两孔法腹腔镜治疗的80例CHPS患儿临床资料,并与三孔法及开腹手术对照。操作方法:于脐环下缘置5mmTrocar,放入腔镜,于右侧肋缘下锁骨中线处作3mm戳孔,放入微型电钩及幽门钳进行操作。结果80例患儿中2例改用三孔法完成,2例中转开腹,其余76例均两孔法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等指标与三孔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术后呕吐情况减少。结论二孔法腹腔镜是微创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狭窄/先天性 幽门狭窄/外科学 外科手术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